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高晓声教案

高晓声教案

发布时间:2021-03-14 19:23:06

A. 小学第一节课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新同学的自我介绍,让大家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在轻松愉悦的互动环节中,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使新同学无拘束感。2、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为何有的课本要循环使用,从而进行节约能源和环保的教育。
3、通过对寒假作业的反馈,让每位学生明白自己的作业达到怎样的高度,再通过“寒假之星”的评比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简短又生动的欢迎式
师:这个学期我们的好朋友周书予离开了我们,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休业式那天的情形吧,我们是那样的舍不得,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工作调动的关系,他只能离开我们了。今天,沈老师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班又来了一位新同学!下面我们就请他上来介绍一下自己吧——(鼓掌欢迎)
1、自我介绍
新生:我叫盛一轩。我非常高兴能成为这所学校的学生,我会努力学习的。今天我到教室里已经看到了很多我以前大班的好朋友,我很开心。(事先我并没有和孩子说要自我介绍,但孩子显得很大方,声音也很响亮,说得也很有水平,真棒!)
师:真的吗?(孩子点头)那你能指出这些好朋友吗?(孩子再点头)
于是,朱天齐、段晓禾、汤润言、魏沈冰、蔡锦宏、啦啦(张晓宇)一一被他点到,站了起来,还有一个他想不起名字了,大家帮他一起说——“苏俊玮”。(在这个过程中盛一轩每叫到一个好朋友,下面就是一阵惊奇的呼声,他的高兴也就显而易见了,我原有的一点点担心也荡然无存了,课堂也从开始的拘束变得活跃起来,下面的窃窃私语声多了起来。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一个互动呢?)
2、精彩互动
师:既然你们都是盛一轩的好朋友,谁来代表一下说几句?
(孩子们是的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我将了一军,因此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说,都摇着头。然而其他的孩子倒跃跃欲试,小手举得老高,我便叫了几个孩子。他们谈到了学校的规则,如下课不在走廊上乱跑、不能在教室里玩游戏、上课要专心听不做小动作等,其实在告诉新同学的时候,对规则大家都得到了复习,真是一箭双雕啊。)
师:面向新生,下面你再介绍一下你原先在什么学校读书,你们那里的规则又是怎样的呢?
盛一轩:我原来是在实验小学读书,教我的是周老师。我们周老师也要求我们不能到操场上乱跑,上课要专心听讲,和你们差不多。
师:是呀,其实很多学校的规则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我相信你在我们学校也会觉得像在原来的学校一样,甚至可能会更快乐,因为你有那么多熟悉的好朋友,对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盛一轩的加入!(响亮的掌声)
3、小结
师:大家的热情我都看到了,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能以小主人的样子帮助盛一轩,让他尽快适应我们这里的生活。另外,大家有没有发现,盛一轩在自我介绍时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啊,态度也是非常大方,值得我们所有的同学学习,而刚才主动站起来向盛一轩介绍我们学校的情况的孩子也是非常棒的,你们真像一个小主人。
【设计意图】:本来这个学期的插班生是很少的,而我们就有了这样的一个例外,调走一个又新来一个,虽然在人数上并没有变化,但确实是有了变化。我想利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让新来的孩子消除拘谨感,更想让在座的孩子们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用热情和掌声来包容他。
二、节能又环保的课本循环使用
1、学习学校下发的“循环使用课本的相关说明和要求”
在这里主要向学生说明这学期音乐和美术这两本书的使用办法,让没有借到书的孩子放心,同时对为何要这样做进行明理教育。
(1)节约意识:因为每年在印刷这些课本的时候要消耗掉很多大树。
(2)环保意识:因为在印刷这些课本的时候会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
2、爱护课本的教育
就现在的情况看,我们有很多课本将开始循环使用,也就是你现在用的书下学期可能就要给学弟学妹们用了,因此我们要爱护我们的课本,不在书上乱涂乱画,不要损坏课本,学期期末的时候,我们将进行“爱护课本之星”的评比。
【教育意义】:首先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一变化,对于即将使用的旧书有一种坦然自若的表现,并做到爱护自己这学期的所有新书,进行爱书的教育。同时对孩子进行一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三、切实有效的寒假情况反馈
1、逐项反馈
从昨天下午和晚上的检查与统计来看,绝大部分小朋友能按时完成作业并上交,的但也有个别还没交齐的孩子。
寒假新时空:全部上交!其中何羽鑫的作业本最让我感动,上面全是家长批改过的红勾勾,这样的寒假作业才是真正有效果的。
写话本(日记):在寒假时要求写一句话或几句话的日记,数量是8篇,但统计下来真的写8篇的只有10个小朋友,绝大部分孩子都超过了这个数,有张靖宇等7个小朋友是每天都写,共写了23篇,10篇及以上的有26人。
学校的两份实践作业:3人未交齐!从填写来看,孩子和家长都很认真,在安全出行倡议书中,家长的感言写得犹为出色,另外,有28个孩子制作了(画)了交通标志图。而在安全网络中,我们的班级博客依旧红火,共发博文173篇,其中最多的一个孩子康馨发了24篇,回复数也相当可观,有很多活跃成员,如张晓宇、王雨桐、何羽鑫等。
报告单:还有4人未交!我晚上仔细阅读完报告单上的“家长寄语”,心中满是感动,为家长的那份细心、耐心、宽容心,以及对孩子保存的那颗希望之心。
美文欣赏:还有4人未交!由于阅读的量很大,我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又由于题目的灵活性,这项作业我想抽一定的时间和大家一起讲评。
从以上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孩子和家长都很重视寒假作业,在玩好的同时也学好,学中玩,玩中学,相得益彰。
2、寒假之星评比
(1)宣布获奖名单
说实在的,很多小朋友都做得非常棒,但由于数量的限定,只能是优中选优,评出以下“三星”获得者——
文明、安全星:许宸铭、吕文豪、康鑫
学习、实践星:汤润言、沈艺、徐欣妍
博客之星:张晓宇、王雨桐、何羽鑫
(2)发奖状
3、教师小结
【教育意义】:通过对寒假作业的梳理,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重视和认真,通过表扬一批优秀的孩子,让其他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能鞭策自己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努力。特别是发奖的及时性,使得很多孩子心生羡慕,而获奖的孩子更是满怀激动,同时印证了那句话“付出必有回报”的道理。
【教学反思】:
新学期第一节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坐不坐得住是一大考验,因此在安排内容上我也是再三斟酌,本来还安排了熟悉本册教材这一环节,但看到孩子们在欢迎新同学时兴致那么高,我便灵机一动在其中穿插了一些学校规则的回顾,因此也就删减了熟悉教材这一部分。
在三个环节的实施中,孩子们对于和新同学的互动非常感兴趣,发言也非常积极,而新同学的大方和大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中能做起来。而对于课本的循环使用,孩子们虽然能听懂,但节能和环保的意识还不太强,对于使用新书还有着偏见,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随时提醒,特别是爱护课本方面。而最后的寒假作业反馈,孩子们个个睁大了眼睛,听得非常仔细,特别是被表扬到的孩子显示出眉飞色舞的样子,但几个“钉子户”还是触动不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明显得累了,一直坚持到最后都坐得端端正正的孩子是寥寥无几啊,东倒西歪的却大有人在,看来在课堂常规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

B. 出师表优秀教案

给你个网址,里面有很多 去参考一下
http://www.eku.cc/xklist.asp?xid=204&cid=5&km=yw&zy=ja

教学设想

《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正音。

崩殂(cú) 侍(shì)卫 陟(zhì)罚臧否(zàngpǐ)

郭攸(yōu)之 费棉(yī) 以遗(wèi)陛下

裨(bì)补阙(quē)漏 性行淑均(xìngxíngshūjūn)

行(háng)阵和睦倾颓(qīngtuí)苟(gǒu)全

猥(wěi)夙(sù)夜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

斟酌(zhēnzhuó)以彰(zhāng)其咎(jiù)

咨诹(zōu)遗诏(yízhào)

4.朗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方法: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5.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四、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明确:1.宜开张圣听。

2.昭平明之理。

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5.亲贤臣,远小人。

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五、请把这六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四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赏罚公平;3.亲贤远佞;4.励精图治。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对照书上注释,试着口译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本文是诸葛亮为北上伐曹而给刘禅上的奏疏。论理应当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请求,接着说明理由以及此次北伐的战略计划等内容。但本文只在第七、八两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直接关系,而只是对刘禅提出劝告和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为什么?

明确:这绝不是文不对题,而是因为诸葛亮此次上表虽然是为了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却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并向他提出有关的建议。根据史料,我们知道,刘禅一贯平庸无能,朝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负责处理。此次诸葛亮出师北伐,势难匡误救失,对国内政局是很忧虑的,因此他只有提出建议并荐人自代。这正是针对蜀国当时朝廷形势而定的。

二、以上我们分析出的这些建议都是在文中第1、2、3、4、5、8这几段中陈述的,那么,6、7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1.朗读第6、7段。

2.学生口头翻译第6、7段。

3.讨论第6、7段的大意。

(1)第6段是追怀先帝知遇之恩,概括写自己不顾危难,二十多年来以效忠先帝为己任。

(2)第7段侧重写先帝托孤后,五年来自己竭忠尽虑地具体谋划。

4.明确作用:这两段的作用在于说明此次出师伐魏乃秉承先帝遗志、事在必行之举,同时也是“我”竭尽忠诚,责无旁贷的职分。

三、再次朗读第6、7段。思考:这两段和全文关系是怎样的?即出师伐魏与修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

1.从本文写作的背景来看,“修明政治”是早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提出的一整套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北伐无后顾之忧,所以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2.作为议论文来看,出师伐魏事在必行,正是叮嘱后主修明政治的论据。正因为诸葛亮必须出师进驻汉中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所以不能不切嘱后主好自为之,不能不把斟酌的损益、进尽忠言的重任委之于攸之、棉、允。

3.从表达方式上看,六、七两段可以说突出地体现了“表以陈情”的特点。《三国志,诸葛亮传》把这份上书原称为“疏”,《昭明文选》始定名为“出师表”,大概正是充分注意到它在表达上的特色。以陈情的方式叙自己报效先帝的衷曲,不仅增强了感染力,也大大加重了所提建议的分量:修明政治这件大事可是关系重大得很啊!不能不靠你后主“自谋”啦!千万不可有负先帝啊!不尽之意尽在其中。

四、第6、7段没有直接谈修明政治的问题,但却有力地服务于这一中心,那么请找一找,还有哪些话也起到类似的作用?

明确:第1段开头两句。第一句起首以先帝创业立言,唤起刘禅对自身所负重任的重视,接下来讲形势严重,说明修明政治的必要性。第二句讲幸赖先帝善于用人,还有一批忠臣志土,说明修明政治尚具备有利条件。从表达上看,语意凝重,定下全文基调。

五、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明确: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七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宣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一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六、综合全文,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1.中心思想: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教师进行抽查。

2.写作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值得借鉴。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小作文:从《隆中对》和《出师表》看诸葛亮的政治才能。

C. 匆匆这课的教案

匆匆-教学设计1

匆匆》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点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悟情,悟理,悟文”。

一 激趣导入。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 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在长一点?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唉!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和我们一样叹息的那个人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名著《匆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2、欣赏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在上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自己对文章的领会)

三、选择学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来去匆匆的时光老人总是在一班的时光列车上向我们招手了,真想大声的问他: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还好。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这一回,你们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学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五、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作者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 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六、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D. 新蒙氏开心识字中班上学期《春晓》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能够有节奏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画面内容。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画面内容。
教师:请你们和老师一起仔细观察挂图,说说上面画的是什么季节?
上面有几个人?他在做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在想什么?地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花瓣呢?
2、请幼儿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古诗并感受故事的意境美。
教师:古时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他把这幅美丽的画面写成了好听的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师:古诗叫什么名字?
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春天的时候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就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外面到处是小鸟的叫声,于是诗人就写下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
诗人想:昨天晚上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于是诗人就又写下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
3、教师教授朗诵古诗的方法,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教师教授古诗,幼儿朗诵古诗3-5遍。
教师: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含义,所以小朋友们在朗诵时语速不要太快,音要拖得长一点。现在,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朗诵古诗。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给古诗配上优美的旋律,让幼儿跟随旋律朗诵古诗。也可以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

E.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好书交流会》——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交流会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交流读书方法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才能对我们有所帮助?(学生:要读健康的,有意义的书。)

老师:你说得很对,读书要有选择地读,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书才能对我们有帮助。既然你们读了那么多书,肯定也有不少好的读书方法?谁来说一说,你都是怎样读书的?你有哪些方法?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同学们说得真精彩,请同学们在以后的读书活动中用到这样的读书方法,将读书的快乐,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记录下来,让他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美好的回忆。

(三)学生读书,交流收获

1、生借书,看书

2、全班交流收获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发现了很多好书,我也发现了同学们都很喜爱读书。我很高兴,希望大家课后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尽情地来图书室借阅吧。最后,让我们记住莎士比亚的这句话:(齐读格言)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F.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比较两位奇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社会调查,搜集民间类似“刷子李”和“泥人张”之类的奇人趣事。
2.自主学习质疑提问明确探究学习问题;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比较两位奇人的异同;学习用津味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风格。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比较两位奇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比较作者描写两位奇人时采用的不同写作手法;品味本文语言上的何独到之处是本课的两个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提问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明代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一枚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妙!奇绝!《口技》中口技艺人逼真的火景表演,能使在座的宾客“奋袖出臂,两股战张,几欲先走。”奇妙!奇绝!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和“泥人张”。
2.质疑提问。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问题一、“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何处?
问题二、“刷子李”和“泥人张”的奇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问题三、在写两位奇人时,作者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问题四、品味本文语言上有何独到之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文章
1.分组探究,比较奇人。
(1)“刷子李”奇在:着装奇——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对没有一个白点。规矩奇——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手艺奇——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云云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总结:“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吃这一碗饭的同行,使自己成为高山仰止的偶像。
“泥人张”奇在:手艺奇——台下看戏,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出来的泥人和台上的人一模一样。出招奇——鞋泥捏头像;贱卖海张五。
总结:而“泥人张”则是另一种风格。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胸有成算,后发制人。面对无端侮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
(2)请同学们比较两位俗世奇人,他们的奇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艺高人胆大。刷子李为自己设立了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在奇中显绝;泥人张在静默中用智慧、胆量和技艺挣得自己的尊严。他们最大的相同点都是有高超的技艺,身怀绝技。不同点:刷子李以技服人,“刷子李”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干云。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泥人张以智取胜。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奇人,恰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2.比较写法:作者在塑造两位奇人形象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作者在写刷子李时采用层层渲染,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正面描写泥人张的着装、规矩以先声夺人的方式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闯荡天津码头的奇人形象。后更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脚上有一白点:师傅如那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作者写泥人张时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刻画人物: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较量。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妙招制胜。两个悬念,两场较量,突出了泥人张的技艺,更突出了泥人张的智慧。
3.总结分析,体会感情。
刷子李、泥人张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两篇短文都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对这两位奇人,在文中作者写道:“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
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
文中的这几句话从两个方面旗帜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态度:一、手艺人必须有本领;二、有了本领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三、朗读文章,品析语言
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请你从以下几句话中任选一句话,仔细朗读品析,不妨试着用津味来品读一下,揣摩这些语言所表达出来的韵味。
教师展示以下语句: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选句子,朗读品析。然后请学生站起来,个别朗读自己挑选的句子,并回答问题。
讨论后明确: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朗读指导:朗读时对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应该重读,应读得响亮,有底气,读出得意风光的味道。而对于“吃素,发蔫,靠边站着”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该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现出“码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情。另外,还不妨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效果。
语言含义分析: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有比较才有高下,一组对比就传神刻画出了“天津码头”上“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句突出体现了他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的是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铁的法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货真价实,毫不通融,毫无回旋余地。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这种夸张其实是在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中人。但是如果只写“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文字就过于平板。而作者运用这样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找”者,寻觅是也。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在品析语言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思考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独到之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①首先是浓郁的“天津”风味:“要哪没哪”“就赛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②其次,语言极具造型能力:“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一句对称工
整,有对比,有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
再看写刷子李刷墙的一段文字: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晃来,悠然晃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赛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哪是刷墙,简直是在舞蹈,真有《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风采。几句简单的白描,人物就立刻活在纸上。
又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真是无可更易的一个字眼。
③此外,全文语句短小精粹,活泼幽默,又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
四、课外拓展,社会调查
近年来,作者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冯骥才一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对于世界文化来说,东方成果也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矿藏,所以也是未来需要我们重点去探寻的。靠着冯骥才执著地呼吁和奔走,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古老文化的价值。
请同学们在课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搜集本地区民间文化遗产,并做好记录工作。然后以“拯救民间文化遗产”为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五、板书设计
俗世奇人
冯骥才
技奇: 艺高人胆大 智高赢尊严
写奇: 侧面描写 设置悬念

阅读全文

与高晓声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