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5榆林地区教师语文能力竞赛题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一、考试目标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5.正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6.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7.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二)教学设计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6.能够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9.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三)教学实施1.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4.能够根据初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5.能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6.能够帮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四)教学评价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2.能够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3.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法。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三、试卷结构模块比例题型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30%单项选择题学科知识教学设计45%教学设计题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25%案例分析题合计100%单项选择题:约30%非选择题:约70%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1)为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岳阳楼记》“锦鳞游泳”一句中“游泳”一词,教师给出了两种解释:①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②美丽的鱼儿有时浮出,有时潜入。引导学生从文句语境、修辞手法两个角度理解,确认了第二种解释的合理性;同时又提醒学生注意现代汉语中“游泳”的词义变化。对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本句所涉及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拓展法词类活用B.导读法使动用法C.串讲法意动用法D.比较法古今异义(2)阅读《散步》教学实录片段,完成题目(注意:片段中的字母与选项字母是一一对应的)。师:[A]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的精彩发言,先听老师唱两句歌词吧(老师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师:来,大家一起唱两遍吧!(学生陶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师:[B]谁能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等。(学生纷纷举例)师:[C]同学们说得真好,请每人选择一个最精彩的列子,写在作文本上,并作简要的评析。(学生进行片段作文,结束后进行小组分享)师:[D]从课本到社会,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和和睦睦的家庭。但是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些不顾人情、友情、亲情的现象,谁能举例说明?对划线部分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教师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B.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C.从口语表达转换到书面表达,读写结合,衔接自然。D.内容拓展过于宽泛,脱离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2.教学设计题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茅以升《中国石拱桥》(片段)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③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④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单元导语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是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利,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课文相关说明本文为某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同单元课文还有《桥之美》(吴冠中)、《苏州园林》(叶圣陶)、《故宫博物院》(黄传惕)、《说“屏”》(陈从周)。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部分)(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2.请具体说说作者介绍赵州桥的顺序。3.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二)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学生情况八年级(上),班额5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问题:(1)请评析第④段体现出的说明文语言特色(不少于150字)。(2)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3)请选择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导入环节除外),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3.案例分析题阅读《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实录片段(课堂小结部分),回答问题。师:下面我们分组来给这篇童话拟一个副标题,看哪一组拟得最好。(3分钟后,各组先后发言)甲组:我们组集体商定的副标题是“记一次裸体游行”。(全班笑)乙组:我们拟的是“一件奇特的‘试愚衣’”。丙组:我们拟的副标题是“一群骗子和一个天真孩子的故事”。(丙组同学说完后,教室里起初是一片寂静,继而是哄堂大笑。)师:文中不就两个骗子吗?怎么会是一群骗子呢?请你解释一下。生:皇帝自欺欺人、昏庸虚伪,是最大的骗子;大臣官员欺骗皇帝、巴结讨好,是可卑的骗子;两个骗子骗术高明,是狡猾的骗子;老百姓随声附和,欺骗了自己,是可怜的骗子。师:那么,依此看,这篇文章也讽刺了老百姓的愚蠢无能啦?生:我们并不那样认为。我们觉得本文通过“骗”与“不骗”的对比,赞美了小孩纯真的心灵,劝诫人们抛弃虚伪的品性。这才是这篇童话的主题。师:很好。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了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丙组同学不囿于一般的答案,主动思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理想的阅读理解思路。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不过,“一群骗子”,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是有区别的,这一点需要引起注意、总而言之,揭示了人们虚伪的劣根性,这是我们阅读本文时应该读到的。问题:该教师采用的“拟副标题”活动对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评析(写出一点即可)。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回答第(1)~(2)题。我的天使①小时候,爱看童话的我总幻想着,会有一个天使在我身边保护我;长大后,才渐渐明白,其实那个天使就是我的爸爸。②“女儿,累了吧?吃点水果好吗?”③爸爸递过来一个刚刚削好的苹果,慈爱地看着我。已经做了一个小时作业的我,伸了伸懒腰,接过来狼吞虎咽起来,啊,真甜!④似乎每当我有困难时,他都会及时出现在我的眼前。⑤那天上课时,竟下起了大雨。望着窗外蒙蒙的一片,我心里犯愁了:早上起晚了,急匆匆的忘记带伞了。老天似乎要惩罚我似的,到放学时还下个不停,一点要停的意思也没有。⑥眼睁睁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地走了,我的心也焦急起来,脑海中蓦地浮现出作文中经常出现的冒雨送伞的情景:母女在一把小花伞下相拥而行,或是爸爸尽量把伞向着我这边倾斜……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看来我只有等待老天爷的垂怜了。⑦无情的雨还是不停息地从空中落下来。我的心也越发焦急。我终于决定,为了下午不迟到,还是冒雨冲回去吧。⑧正当我挽起裤腿,卷袖子,准备冲进雨中时,耳边突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啊,原来是爸爸穿着雨衣,骑着自行车!被雨水冲洗得格外醒目,连人带车仿佛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在雨水四溢的马路上,他十分艰难地骑着自行车。车终于停在了我的跟前,只见他的脸上满是雨水,雨衣下的皮鞋也变成了“水鞋”。⑨“还好,你没提前走。不然我就白跑一趟了!”他说。⑩“您不是在公司休息吗?怎么……”我说。“我女儿向来马虎,说不定又忘记带伞了,这么大雨我怎么能放心?来,穿上我的雨裤,再用这两个塑料袋套上鞋子,钻到我的雨衣里来!”虽然他又在数落我的老毛病,我心里却是暖洋洋的,为了女儿不被淋湿,他不顾自己了……在我难过的时候,无论是因伙伴之间的纠葛而郁郁寡欢,还是因升学压力过大而烦燥郁闷,他总会天使一样守护在我身旁,轻轻擦去我的眼泪,帮我重拾信心。全国数学竞赛的选拨考试中,因为粗心,我失去参加决赛的资格。想到两年多辛辛苦苦的准备,那么多个挑灯夜战的情景,我觉得心好痛!我爬在床上,无声地痛哭起来。不知什么时候,爸爸坐在了床边,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温柔地说:“你已经尽力做到很好了,有些事不是想好就可以好的。关键是要找到失败的原因,不是还有物理、化学等竞赛机会吗?”看见我停止了哭泣,他又递过来一张纸巾,语重心长地说:“考试失利不要紧,就怕失去了信心。有老爸在,老爸永远支持你!”望着他坚定的目光,我的心情一下子晴朗起来:对,还有更重要的机会在前方等着我,不能再失误了!津津有味地吃完苹果,我似乎更有劲头了:“爸爸,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问题:(1)请从和两段中各找出一个错别字,从第⑧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错别字甲______,改为_______错别字乙______,改为_______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指出该作文存在的问题(写出一点即可),并提出修改建议。关于漳州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登录漳州教师资格考试官网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② 我么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思路,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
能力目标:熟练的运用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体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
难点——结合实例鉴赏美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1、导入:用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自由说出不同见解: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故事:2011年六月一号分散了三百多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历史性的合壁展出……)
2、明确:由此可见,欣赏一幅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且不同的欣赏角度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
3、揭示课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二)欣赏探讨阶段:
1、欣赏《蒙娜丽莎》:先让学生说一说所了解的关于这幅画的信息和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的不同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介绍,丰富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
从而提出:美术鉴赏是要通过感悟、观察、研究、比较的方法才能全面的认识美术作品。教师指出美术作品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
(1)感悟式鉴赏 (2)形式鉴赏 (3)社会学式鉴赏 (4)比较式鉴赏
(明确:社会式鉴赏不能凭想象完成,而需要依靠图书馆和一定的资料来完成。)
2、感悟式鉴赏:
(1)集体欣赏:《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现代)
问题: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画家是怎么表现的?作品联想到了什么?学生看图连线,从而加深理解
(2)明确:感悟式鉴赏从观者经验出发,通过想象和无限激情去欣赏美术作品。适用于写意性和表现性作品(如国画)。
(3)小组欣赏、交流感悟:《荷花影》——齐白石(现代)
3、 形式鉴赏:
(1)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笔法、构图、形体等,形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通过具体的作品体现,同时对其中的构图和笔触重点讲解。)
《莲池》——(法国) 莫奈 《水图》——(南宋) 马远
(2)完成P9“思考与交流”,加深学生对形式鉴赏的认识。
4、社会学式鉴赏:
(1)学生自行研修教材上关于“社会学式鉴赏”的内容,并欣赏作品:(播放轻音乐)
《写生珍禽图》——黄荃 (五代) 《夜巡》——伦勃朗( 荷兰)
《墨龙》——陈容(南宋) 《乾隆帝月白缎绸云龙袷朝袍》
(2)集体交流:社会学式鉴赏着重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五代、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鼎盛期。《写生珍禽图》为画家教子习画的范本。(不同创作目的)
伦勃朗由于《夜巡》创作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改变了其辉煌的人生。(社会背景影响)
龙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帝王权势的象征。(意义)
明确:社会学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适合对再现性、故事性或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的鉴赏。
(3)完成教材p10“思考与交流”
5、比较式鉴赏:
比较的方法:横向——比较同一主题、同一时代 纵向——比较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环境
(1)师生集体比较《丽人行》与《宫女》 ,完成表格。
丽人行
宫女
题材
(公主,宫女出行 )
(宫女群像)
材质
(皮纸 )
(生宣 )
构图
(长方形,空页 )
(正方形,塞满 )
线条
(细劲圆转,舒缓 )
(简练流畅,潇洒 )
色彩
(明丽,清雅 )
(忧郁,强调令暗 )
人物
(面目丰盈,秀美 )
(拉长变形,宁静)
画风
(格调 高古 )
(典雅的抒情)
(2)学生分组比较《竹子》与《丛竹》,从表现手法、材质、色彩、画风、等方面进行。再集体交流比较结果。
6、阶段小结:在鉴赏活动中往往是多种鉴赏方式综合运用的。
(三)发展体验阶段
1、再次展示《蒙娜丽莎》,并播放轻音乐。
2、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或多种鉴赏方式,用150或3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蒙娜丽莎》。
(四)品评总结阶段:
1、品评:当堂由3至4名学生宣读自己的鉴赏文章,介绍自己的鉴赏角度或由他人评说作者的的鉴赏角度。
2、总结:
(1)学生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的感受是……
(2)教师总结: 莎士比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读文学作品如此,美术作品的鉴赏也一样。古人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对待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今后我们要学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
3、拓展:通过书籍、报刊或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用多种鉴赏方式鉴赏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美术作品,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鼓励学生从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来理解作品,大胆提出对作品的个人见解。
五、教学反思:
课主要是贯彻德育为先,教师的主导性为原则,在导入部分设置了讲述了贴近现实的新闻,一下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在艺术作品的欣赏当中和学生一起分析画面并且介绍几种不同的鉴赏方式,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
③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教学重点: 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教学难点: 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三:教具准备: 相关画册四:教材分析 ( A )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 1954 》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B ) 作品分析 1954 (油画, 1954 年) 克里福德·斯蒂尔(美国)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 28.7 厘米× 335.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闳中(五代) 顾闳中( 907 — 960 )是我国五代时期南唐( 937 — 975 )的著名人物画家,时任宫廷画院待诏。维纳斯的诞生(油画, 1485 年) 波提切利(意大利) 桑德罗·波提切利 (1445 — 1510)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杰出画家。早于达·芬奇 7 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 14 岁时开始跟随僧侣画家利比学画达 7 年之久。其后个人独立作画,多为宗教题材和古代神话故事题材,但他创作的作品如《三王韩拜》(圣经故事,约 1475 年)、《圣母颂》(圣经故事,约 1482 年),《维纳斯的诞生》(神话故事,约 1485 年,一说 1482 年)、《春》(神话故事,约 1487 年)等代表作品,则是用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充满诗意柔情的世俗的情感与精神。在技法上重视写实,巧妙地将人物和风景结合起来,其人体解剖和透视均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成为佛罗伦萨画派的杰出代表。 我们从画面中所获得的一切感受,就是画家用线条和色彩构成的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离开这些艺术语言,便无从获得感知。泼墨仙人图(中国画) 梁楷(宋) 梁楷(生卒年不详),祖居东平(今山东),南渡后客居钱塘(今杭州),宋宁宗嘉泰年间( 1201 — 1204 )为画院待诏。善人物山水、鬼神道释,亦能花鸟。他生活放纵不羁、嗜酒如命,又喜与和尚交往。传说朝廷鉴于他在画坛上的声望而赐他金带,而他却挂带而去,世称“梁疯子”。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画) 石涛(清)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该画上的题款,后人以此题款作为该画的标题。石涛在许多画中的题款书写的往往是自己的艺术主张。荷拉斯兄弟宣誓(油画, 330 厘米× 425 厘米, 1784 年,巴黎卢浮宫藏) 达维特(法国) 达维特( Jacques-Louis David , 1748 — 1825 )出生在巴黎一个服饰用品商的家里, 9 岁成为孤儿,由他的叔父比隆抚养。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 46 厘米× 180 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周(唐) 繁荣的唐代艺术,以人物画为主流,一时名家辈出,周就是当时以人物画驰名的丹青名家。周曾学张萱,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独创了“周家样”。这种“周家样”突出地表现在他著名的“水月观音”佛教造像中。除此之外,周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表现宫廷生活和贵族仕女的题材中。《唐朝名画录》中将其作品评为“神品”,尤其称赞其仕女画是“古今冠绝”。蓝马(油画, 1911 年) 马克(德国) 此图为马克的代表作之一。画家运用响亮的蓝色描绘出几匹不同形态的马,形体刻画简洁洗练,造型雄健强壮,马匹的轮廓呈有力的弧线,与背景的山峰的起伏和流云的走势形成一组活泼跌宕的流动曲线,使画面和谐统一,宛如一首雄浑激越的协奏曲。虾(中国画, 1946 年) 齐白石 齐白石兼擅诗、画、印各艺,在绘画上则以花鸟虫鱼闻名。其花鸟画继承徐渭、八大、石涛、金农、吴昌硕诸家笔墨精神,又融入民间艺术清新质朴的审美趣味。他以一个农民的本色和淳朴的情怀,运用老辣生涩的笔墨,突破了传统文人画和民间画工的局限,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作品呈现出明快、清新和诙谐的趣味和生命力。尤其是他的虾,更以笔墨洗练、形象生动见长,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走下楼梯的裸女(油画, 147.3 厘米× 88.9 厘米, 1912 年,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路易斯和沃尔特·阿伦斯堡藏) 杜尚(法国) 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 — 1968 )生于法国布兰维尔附近,是西方现代艺术中最有争议和最有影响的一个人物。他在校时天资聪颖,在各个方面均表现了对绘画的爱好。 1913 年,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第一次在纽约的军械库展览中向观众露面,受到了极大的攻击,被认为是“木瓦工厂里的一场爆炸”,它得到了“一种引起公愤的成功”。这样的攻击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据估计,有记载的参观者就有 25 万人之多,人们大都是冲着这幅画去的。红、黑、黄、蓝构成(油画, 1922 年) 蒙德里安(荷兰) 1920 年,风格派最有影响的画家和理论家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 1872 — 1944 )发表了自己的著作《新造型主义》,介绍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他认为现代人与自然的距离已相去甚远,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抽象。牛顿色盘(油画, 100 厘米× 73.7 厘米, 1912 年,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路易斯和沃尔特·阿伦斯堡藏) 库普卡(捷克) 以毕加索为首的立体主义,当时被公认为是“正统的”(或称“原发的”、“经典的”),但根据诗人和立体主义理论家阿波利奈尔的说法,实际上它已被分化成四股力量,其中“奥尔甫斯主义”即是其中之一。奥尔甫斯( Orpheus )这个词,法语的意思是“同时的”,奥尔甫斯主义即指描绘事物在同一时间内的不同方面,也即光与色的同时性,故又称“奥尔甫斯立体主义”。( C )名词解释 明暗 明暗是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即物体因受光而产生明暗上的变化。“明暗”在中国传统中往往以“阴阳”来描述,尽管“阴阳”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但也可以用在美术中来指事物一明一暗或一黑一白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空间透视 透视是表现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要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把对象“合理”地表现出来。但在不同的文化下对透视的认识也是不同的。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就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研究透视,形成了自己的透视观。它表现透视的方法一是几何透视,即利用形体的几何形变化来形成透视空间;二是视觉透视,即利用事物的浓淡和色彩冷暖变化来产生空间透视的感觉;三是焦点透视,即利用事物向一个中心聚焦的办法产生透视空间。而中国的办法就不同,中国艺术采用移动的视点,因而形成了所谓的“散点透视”,即不同事物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之中,通过其相互关系形成透视空间。构图 构图就是按照艺术家的需要把一些形象安排在一起,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以表达艺术家的某种意图。但是这种“安排”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在西方,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就有许多艺术家和学者对美术中的构图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一门构图学,专门研究构图对于形象呈现的作用。在中国, 20 世纪以来也逐步建立起对构图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术中的构图的研究,形成了一批突出的成果。肌理 是造型艺术特有的美感特征,因所用工具或材料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感觉。例如油画和中国画的肌理就因为使用了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而不同。另外在许多当代艺术作品中已有对现实中的各种材料的大量使用,就形成了各种肌理效果。它之成为美术的语言之一,就在于不同工具和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美感特征已成为艺术家进行各种情感和观念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反思:美术作品鉴赏中必须要了解的重要部分,教学中要利用对语文字词句构成的关系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对美术作品鉴赏中,对形象艺术语言的运用分析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教学中以美术作品中的美术语言与语文语法之间关系为引导,引起关注 --- 深入讨论 --- 感悟作用 --- 理解概念。
④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找教学反思
上文库去
你来错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