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http://www.mp4mtv.com/jiaoan/17/140/2006/05/036316923544.html
2. 幼儿园歌曲教案大班教案八大星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3. 求自然探索宇宙的教案,请快一点,谢谢~
第一个: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录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2、太阳系在宇宙中是惟一的吗?
二、认识宇宙的组成结构
1、 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都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通过观察星空,我们就知道有许多这样的系统。我们的太阳系属于一个恒星集团——银河系。
2、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3、阅读课本资料,说说 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4、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 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5、展示其他一些河外星系。并介绍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及科学家获得的证据。
6、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7、教师小结:银河系大约由 1000 亿到 2000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 万光年。但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 100 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目前我们已经能观测到距我们 12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但还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宇宙还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
三、认识恒星的运动变化
1、组成宇宙的恒星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在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们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其他收集到的类似资料。
5、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恒星吗?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个宇宙吗?
四、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是人类不断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你知道吗?
3、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课外延伸(可放在课前进行)
1、收集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1)引导学生们利用各种方法(书籍、网络、影视等)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2)指导学生们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3)引导学生们通过板报、小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2、制作我的宇宙卡:
(1)收集有关宇宙及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2)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科学家等);
(3)制作一些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片;
(4)在纸片上贴或画出收集到的图片,写出名称或姓名,并用文字简要加以介绍;
(5)可以将这些纸片组成一个小册子。
第二个
教学目标:
1. 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2. 能自己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知识。
3. 通过本课学习,能对宇宙产生兴趣,并热爱我们的航天事业。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关于宇宙方面的各种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2. 结合上几节课的内容,引领学生学习宇宙,探索宇宙。
二、膨胀的宇宙
1. 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之外还有很多星体,你们都查找到了哪些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学生小组查找资料,并交流资料。
2. 观察宇宙图片、资料,说说你对宇宙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3. 你知道星系间的距离是多少?能用千米单位来计算吗?
学生讨论,寻找资料。
4. 引出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光年。
5. 我们知道银河系是非常庞大的星系,在宇宙中你还发现和它类似的星系吗?
学生查资料,仙女座星系、猎户座星系等。
6. 师讲述:现在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
三、充满活力的宇宙
1. 出示恒星一生的图片。说说恒星的一生。
学生边看图片,边查寻有关恒星资料。
2. 师讲述宇宙中每时每刻都会诞生许多恒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3. 学生观察超新星的爆炸前后图片,想象充满活力的宇宙运动过程。
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 你知道人类最早登上月球的是什么时候?
学生查寻关于人类登月的新闻资料。
2.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说说我国航天事业,以及对我国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猜想。
3. 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继续查找资料。
4. 阅读书本,人类在航天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
5. 查寻为航天事业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
五、课后延伸:继续寻找关于宇宙方面和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以及我国“神州6号”载人飞船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还有一些关于宇宙之谜资料
序:我们向几位权威的科学家咨询什么是至今为止人类最大的未解之谜,同时也列出了我们这些编辑所想到的未解之谜。近期请关注最伟大的未解之谜。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也许您并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但您可以从中了解到关于这些谜团的最新研究进展。
我们的宇宙究竟是从何起源的?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未解之谜了,而且其它的未解之谜也都全部根源于此。其它各种人类的最本源的问题,例如生命是怎样起源的?什么是意识?什么是反物质?什么是暗物质?什么是万有引力?……无不发源于这个最最基本的问题宇宙到底是怎样开始的?
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遗孀,作家安·德鲁亚这样说:其它所有的问题皆以宇宙的起源为基础,这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人类的天性在于求索未知。
尽管研究宇宙起源的科学理论日趋复杂和深入,但是科学家们仍然认为在其理论体系中存在几个关键环节,针对这些环节还存在争议,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出错,那么这个理论体系都将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最本原的未解之谜
按照标准的宇宙大爆炸模型来解释的话,宇宙是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不断膨胀产生的,就像一个被迅速吹大的气球,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原始宇宙就从大约一个电子那么大膨胀到了和现在的宇宙差不多大的体积。
宇宙最初是一种充满能量的高能态,后来宇宙逐渐冷却,能量渐渐凝结成了微粒子,例如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大量原子形成了星系、星云和星球,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它们互相激发,聚变和裂变出了其它不同的元素。
这幅关于宇宙诞生的图景是由科学家们描绘的,但是宇宙起源学家们却尚未找到真正的证据,因为宇宙在形成伊始的高能状态的数据无法被测试,而这一理论成立与否需要宇宙形成初期所产生的反物质等物质,而这类物质一直都还没有找到。
大爆炸是一个以能量为核心的理论,但大爆炸和之后的膨胀作用为什么产生,到目前为止虽然可以被正确推导,但却不能被证明一定是对的。对于一些科学家来说,膨胀理论是宇宙大爆炸模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复杂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理论成立的主要支撑点。
普林斯顿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保罗·斯坦华德说:我们相信宇宙中存在反物质和暗物质,因为我们已经提出了大爆炸理论,也提出了宇宙膨胀理论,我们希望这个理论模型成立,于是我们设想存在这种证据,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都还没有找到反物质和暗物质。
斯坦华德博士说:最头疼的事情是当你确立了一个理论之后你又有了新发现,那么以往的理论往往就要做相应改变,最难的事情是你要在多大的程度上解释模型和你要在多大的程度上人为地设计模型,这个我们目前还难以把握。
长生不老的宇宙
最近的一种解释宇宙起源的学说是宇宙的影子膜模型,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不是只产生了一次,而是凤凰涅磐般地反复在诞生和毁灭的循环里轮回,宇宙中不同的部分就像树木的分枝,它们每一万亿年互相碰撞作用一次,在大爆炸中形成新生的宇宙。
科学家认为这一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宇宙膨胀现象,还可以解释反物质和暗物质等物质的秘密,这一理论描绘的宇宙是可以不断反复再生的,而即便是宇宙中最老的天体,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火花而已。
宇宙的真实起源会和我们的某一种设想吻合吗?希望科学的发展可以使我们越来越接近真实的答案,但是求索的代价就是,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先前关于宇宙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还是希望不要这样罢。
4.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案
《只抄有一个地球》选入了人袭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四单元的13课、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4单元的第1课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四年级上的第7单元的13课、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10单元的第1课。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所需教案和课件已经打包上传,可免费放心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