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⑵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角色转换教学法
1、让学生全程阅读。如在学习七年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倾听春天冰雪融化小溪的流水声;观赏夏天枝叶繁茂的山中美景;感受秋天橙黄桔绿丰收果实的喜悦;领略冬天银装素裹雪景的独特美。新课程此时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与期待走进阅读。亲近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
“请你自己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把那一段多读几遍。”“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听。”“你读得真好。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经历“体验”阶段,“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树,李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桅子花气息的好风撞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⑶ 想把教学软件转换成视频 请高手帮忙
Macromedia Captivate录屏软件,或许对你有帮助,下载完安装,如果你要录制新的影片,请选择“录制或创建影片”将会弹出“新影片选项”的对话框,请选择全屏,点击“确定”。
下载地址:http://www.j2medev.com/download/tools/Captivate1.1.1290.rar
⑷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秘人格发展的具体特点,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现代教育理论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同时科学素养的的培养是通过科学教育来实现,最有效方法是措施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体现自然科学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我认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让课堂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在教学设计上,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自主学习和探索。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 首先,创设有效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轻松、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动力和探究的欲望,才能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才能实现真正的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彼此产生信任,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在潜移默化中主动获取知识。其次,激发动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希望被肯定是每个人的心理趋向,特别是身心发展不很成熟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赏和激励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再次,利用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总之,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真正将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二、在科学探究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中,限于探究材料条件,教师一般只能从资料分析→讲解教材→归纳现象→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师仅要求学生严格遵照教材指导,并受教学时间限制的实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的理念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和体现,仅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技能训练,而挖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科学思维、互相交流合作的空间相对较少,束缚了学生探究愿望或创新思维的形成。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有限的资料、图片、数据的变化中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强化,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不断学习。 三、开发和利用资源,让学生生活融入课堂 课堂之所以没有声音和活力,是因为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没有突破教材,没有超越陕隘的教学内容,不能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课堂,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相割裂无不联系,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过分的强调其封闭性,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缺乏生气,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无法让教学“活”起来和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能使学生从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的建构者。远未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彻底的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从中更好的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总之,只有学生来自内在的、发自内心的、贴近生活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行为。因此,适应于教育的本质的教学活动,适应于现化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⑸ 为什么要转变教学方式
这是因为教学观念的变化,人的思想观念变了,做事方式也会变。
如,原来是教给学生知识回,现在是教答会学生自己学会知识。观念就完全不同了。
教知识简单了,教师只要把知识准确精准的讲出来给学生听就可以了。
教学生自己学会知识,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把知识找出来弄清楚。
⑹ 如何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极富有创见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在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理论知识后,就把这些崭新的教学观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我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采用交往、互动的方式,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了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有一次上关于美的话题作文课,上课时,我只是想去唤醒和激励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在尊重学生的主题意识与平等意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同时,达到一种生命质量的提升。本来我也想了好多话,制作了一些幻灯片,可学生的发言很热烈,容不得我说,所以我干脆不说了,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课后我想,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以写作来释放文明的气息,用真善美来充实、滋养、感染、熏陶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健康而忘我地成长。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教育的意义也就不会泯灭了。
我想,倾诉是人的天性,而写作是高雅的倾诉形式,它也是一种极好的自我教育,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去说的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去学习,让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让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不过,有些老师以为新课改就是完全摒弃传统的教法和学法,其实不对。
常言道,继承创新,推陈出新。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必然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所破才能有所立,但这绝不意味着对传统优秀理念的完全背弃。新课改也是如此,虽然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也应该不要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与学法,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法与学法。因为只有继承传统中优秀的东西,才可能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才可能真正得到新课标的要求。更何况新课标中并不是排斥这些传统方法的。那些认为在新课改环境下一切都要从头再来,推翻以前的一切,这样的创新想法实际上都是不了解教学规律、不了解新课改的特点的。
⑺ 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纲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⑴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⑵ 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方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⑶ 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⑷ 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 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⑸ 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