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一下数学上下学期教的内容,按顺序
整个高一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 1.1 集合 教案
◇ 1.1 集合 教案2
◇ 1.1 集合 教案3
◇ 1.2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 1.2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2
◇ 1.2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3
◇ 1.3 交集、并集 教案
◇ 1.3 交集、并集 教案2
◇ 1.3 交集、并集 教案3
◇ 集合小结 教案
◇ 1.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
◇ 1.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2
◇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2
◇ 1.6 逻辑联结词教案
◇ 1.6 逻辑联结词教案2
◇ 1.7 四种命题 教案
◇ 1.7 四种命题 教案2
◇ 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
第二章 函数
◇ 2.1 函数 教案
◇ 2.1 函数的定义域与区间
◇ 2.2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 2.2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2
◇ 2.3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 2.3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2
◇ 2.4 反函数 教案
◇ 2.4 反函数 教案2
◇ 2.4 反函数 教案3
◇ 2.5 指数 教案
◇ 2.5 指数 教案2
◇ 2.5 指数 教案
◇ 2.6 指数函数 教案
◇ 2.6 指数函数 教案2
◇ 2.6 指数函数 教案3
◇ 2.7 对数 教案1
◇ 2.7 对数 教案2
◇ 2.7 对数 教案3
◇ 2.8 对数函数 教案
◇ 2.8 对数函数 教案2
◇ 2.8 对数函数 教案3
◇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
◇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2
◇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3
◇ 函数小结教案
第三章 数列
◇ 3.1 数列 教案
◇ 3.1 数列 教案2
◇ 3.2 等差数列 教案
◇ 3.2 等差数列 教案2
◇ 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
◇ 3.4 等比数列 教案
◇ 3.4 等比数列 教案2
◇ 3.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3.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2
◇ 数列复习小结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第四章 三角函数
◇ 4.1 角的概念的推广
◇ 4.1 角的概念的推广2
◇ 4.2 弧度制 教案
◇ 4.2 弧度制 教案2
◇ 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 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3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2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3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4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2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3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2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3
◇ 4.10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4.10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2
第五章 平面向量
◇ 5.1 向量 教案
◇ 5.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 5.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2
◇ 5.3 实数与向量的积
◇ 5.3 实数与向量的积2
◇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
◇ 5.5 线段的定比分点
◇ 5.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 5.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2
◇ 5.7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 5.8 平移 教案
◇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
◇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3
◇ 5.10 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
◇ 5.10 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
◇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B. 有关向量加法与减法的说课搞
一.设计思想方面
1.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新课一开始,赵老师采用了类比的方法从负数的性质回顾设计拉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课例的讲析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演板计算、作图的行为参与、还有认知、情感和思维的参与。这是赵老师对高一学生思维发展的准确定位,同时也清醒认识高一学生认知基础的体现,从而知识衔接连贯和课堂学习有效进行。
2.经过“向量几何意义 ”的生成过程
从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负数定义及性质和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知识出发类比教学方法,讲解作图向量的几何意义,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赵老师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协作学习交流的教学设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教材处理方面
1. 重视“向量减法”概念生成的层面
从复习相等向量,定义相反向量到向量性质与负数性质对比性教学,从易到难便于学生认知和情感参与的升华,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几何意义基础上,用作图方法给学生解释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并用“起点同、终点连、指向被”九字口诀渗透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中。我认为赵老师在总结作图方法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即适合了高一学生的思维过程特点,也准确估计了学生的兴趣起点。
2. 明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难点的确定
课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性质决定了把“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作为教学重点,如何落实这个重点呢?赵老师建立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消除了“理解向量减法定义“的教学难点。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在突出教学终点方面通过类比负数的性质的教学方法来落实,难点通过向量加法运算和余数的减法运算是数的加法运算的逆运算类比过程突破向量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
其次,在例题训练中又对概念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用九字口诀总结向量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要领,在教学设计上有层次的推进。赵老师的课例讲评不仅重视课堂教学的反馈,同时还重视例题完成情况的过程评价体现。
总之,听完课后,必须评课,还要评得深入,评得彻底,这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作风。听课者是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查阅资料。听课者比上课者并不轻松。只有听课者不轻松了,才能品出课的味道,才能评出课的水平。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种听课、评课活动的开展,非常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为教师的成长建立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听课和评课,不仅培育我们求真求实、精益求精的评课精神,而且也鼓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同时要唤醒教师深藏于心的研究意识,体验到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和技术含量,品尝到从事教师工作基于不断创新而涌动出来的职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