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二能力训练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二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生: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他这是装的。(读)
生: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师:词用得好。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请再读读,改一改,把句子读好。
生: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给周瑜第二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一个客人,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说这是“狡黠”。(笑)
师:刚才,大家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险恶用心,由此加深了对人物的了解,真棒极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认真读读,仔细想想,从中挑选出你认为有必要的,补充提示语,并说说理由。
(生稍作准备,继续讨论)
生:我认为“军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兴”。因为周瑜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非常高兴。
生:周瑜虽然高兴,但又要忍着,装模作样。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师:好啊,从语言交流中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了。
生:诸葛亮愿立军令状之前,应加上“很有把握”。
师:意思对了,若用上一个成语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师: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
(生读)还有哪句话也表现出他胸有成竹?我们一起读。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草船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老师建议大家用线划出写诸葛亮究竞“算”到了什么的句子。听明白了吗?
二、学习课文。
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⑴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⑵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6、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7、“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8、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二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 神机妙算
题目“草船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草船借箭”合适吗?
课题《草船借箭》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为什么?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⑵ 九寨沟一课第三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景物
《九寨沟》第三自然段都写了(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这四种景物,
⑶ 结合具体的探究教学案例,谈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和做好教师的有效领导
提供一个语文的,仅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做好“两个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我校语文教师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特制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教学模式》及推进方案。 二、基本模式: 根据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研究整理了以下4种基本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分别为: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2.识字教学“导练模式”。 3.阅读教学“活动模式”。 4.作文辅导“说写模式”。 对这4种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还结合具体课文的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附后)。 三、推进方案: 1.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方法。特别是“操作方法”,须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培训分为两级,先是对镇级学科教研组长进行培训,然后由镇级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全镇的培训,要求培训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2.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来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基本模式专题研讨、基本模式课堂教学比赛、基本模式教案设计、基本模式案例评比等。镇际交流活动的公开教学要成为展示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平台。 3.展示。校长室将通过整体教学展示活动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运用。展示活动将邀请市县级骨干教师进行公开教学,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围绕基本模式进行业务讲座,组织听课老师开展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教学沙龙。 4.提升。我们要求将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推进作为一种课题来进行研究,要做好教学日记,把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自己的反思及时记录下来,并收集整理,最后通过对这些教学日记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从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模式。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教学板块活动安排相关说明 揭题引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时间1~2分钟。 趣味导学1.趣味认读。借助表音图领读,再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时间10分钟。 2.趣味记忆。借助表形图及拼音儿歌记住读音和写法。时间8分钟。 3.趣味练说。看图拼读音节,利用音节练习说话或创编故事。时间10分钟。 练习反馈1.范写。指出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要求注意书写姿势。 2.学生练写和点评反馈。教者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发现共性的问题,要集体订正。时间10分钟。 附:《 j q x 》第一课时教案 一、揭题引入 1.看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和谁正在干什么? 2.小结图意,出示相关音节。 3.学语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机,嗡嗡响,妈妈洗衣我帮忙。 4.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机的“洗”和“机”有关。 二、趣味导学 1.趣味认读。 (1)(出示搭积木图、气筒图和表演图)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躲在这三幅图里,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j q x (2)你知道哪个娃娃的名字?(引导学生联系情景图自己尝试发音,教师相机正音。) (3)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看口形,仔细听,然后模仿发音。 (4)开火车读,正音。
补充: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教学板块活动安排相关说明 揭题引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时间1~2分钟。 趣味导学1.趣味认读。借助表音图领读,再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时间10分钟。 2.趣味记忆。借助表形图及拼音儿歌记住读音和写法。时间8分钟。 3.趣味练说。看图拼读音节,利用音节练习说话或创编故事。时间10分钟。 练习反馈1.范写。指出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要求注意书写姿势。 2.学生练写和点评反馈。教者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发现共性的问题,要集体订正。时间10分钟。 附:《 j q x 》第一课时教案 一、揭题引入 1.看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和谁正在干什么? 2.小结图意,出示相关音节。 3.学语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机,嗡嗡响,妈妈洗衣我帮忙。 4.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机的“洗”和“机”有关。
补充:
二、趣味导学 1.趣味认读。 (1)(出示搭积木图、气筒图和表演图)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躲在这三幅图里,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j q x (2)你知道哪个娃娃的名字?(引导学生联系情景图自己尝试发音,教师相机正音。) (3)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看口形,仔细听,然后模仿发音。 (4)开火车读,正音。 2.趣味记忆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娃娃? (2)引导编顺口溜: j:i 字加弯j j j。 q与p比较:q与p正好相反,用顺口溜区别:像个9字qqq,反写p字qqq 。 q与d比较:两个字母都是左半圆,但位置不同,用顺口溜区别:左上半圆qqq,左下半圆ddd。q与ɡ比较:q下面没有弯,ɡ下面有个弯,用顺口溜区别:ɡ下无尾qqq。 x:一个大叉xxx。 3.趣味练说 (1)看图读音节 (2)摘“苹果”,学拼读 师述: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农民伯伯已经摘下了几个苹果(jqx),可他们在树上交了许多好朋友,你能把他们摘下来摆在一起吗? A.指名到“树上”摘“苹果”。摆好后让学生说说理由:为什么这样摆。 B.指名拼读,学生正音。 C.小组长组织,用喜欢的方式读。(提示:可以领读、轮读、指名读、抢读等等) (3)利用音节创编故事。三、练习反馈 1.指导书写。(1)复习儿歌: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没头没尾中间坐。(2)说说j q x分别住在四线三格的哪几层。(3)指导: j:它是最高的一个娃娃,一个人住了三层楼。看笔顺图,j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q:由几笔构成?先写什么? x:注意笔顺,先右斜,后左斜。(4)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点评反馈。
补充:
读书、实践、反思 —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为期六天的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经过培训,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的业务得到了指点。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为能在襟江小学学习、生活感到骄傲,同样也为自己在这里工作、生活而感到沉重。我知道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襟江人是不容易的,得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还要具备默默的奉献精神。六天的时间在丰富而精彩的活动中充实地度过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天,但我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学到了很多在象牙塔中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体会和认识,她让我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那就是---读书、实践、反思。读书,可以为我们打造厚实的人文底蕴;实践,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土壤;反思,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将“读书、实践、反思”有效地融为一体,定会为我们的专业成长铸就一条“成长高速路”。 我们要阅读,要读专业书,从普通的教育教学杂志读起,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了解教改前沿的八面来风,学习体现课程改革思想的案例与教学方法,了解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力求在每一本杂志的阅读中,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在阅读中得到提高。阅读教育杂志可以使我们的专业素养能到发展,但要想夯实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加强教育经典的阅读:要读苏霍姆林斯基,要读陶行知,要读皮亚杰,要读孔子。因为,教育的规律,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每一个时代的教育家的经典著作中,我们都可以读到一个教师所需要的教育智慧。实践,就是要做好教育的每一天。让我们以一个研究者的眼光,来看我们自己从事的工作;让我们以一个教育科学的实践者的角度,来尽量处理好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的教育生活能在教育研究的状态中,体验教育生活的幸福。杨校长为我们构建了理想中的学校,就让我们带着教育的理想,用心地经营自己的班级,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从孩子的进步中,感受起成长所带来的魅力;从自己工作实践的失误中,寻求教育的真谛。当我们努力从每一个教育实践的细节用心做起,教育实践将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提供一片沃土。
补充: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用教育随笔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心急气躁,是否违背规律,是否追求立竿见影;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以知识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是为了完成教案,还是立足于生成?为了展示理念还是真正的为了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虚无缥缈还是真实有效的?能够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不仅可以使自己教育的每一天更加精彩,更可以在反思中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为期六天的校本培训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我要面对的是如何努力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襟江人。现在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要不断阅读,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就让我们在这所理想中的学校放飞我们的教育理想吧!
补充:
2008年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修订会议发言提纲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大家好! 在这样一个积雪重重的天气里,大家能够出席会议,我首先表示深深的谢意! 新年在即,先给各位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今天邀请到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汇聚一堂,召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修订会议,目的就是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教材建设落实到实处,完善现行教材,给孩子们编写出一套更加活泼生动的课本,这就是我们为千千万万的孩子准备的新年礼物吧! 下面我分别谈谈现行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创新之处、存在疏漏以及我们此次修订的重点。 苏教版小语教材一直秉承开门编书,集思广益的编书理念,从课文的遴选到教材的逐期修订,无不是众志成城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教材就形成了一股清新活跃的内在风格,不落俗,不趋附,自成一家,得到了广大实验区师生的好评。成就的取得,归功于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如今,我们的教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那就是: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 (一)民族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凸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从内容上讲,苏教版小语教材选取了歌颂传统美德(《陈毅探母》)、祖国山河(《九寨沟》)、历史人物(《木兰从军》和传统文化(《姥姥的剪纸》)等篇章。从形式上讲,教材选取了具有我国语言特色的诗词、寓言、故事、传说。课后练习安排了成语背诵。 (二)现代化,一是适量编选反映时代风貌的课文(《爱如茉莉》),二是注入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云雀的心愿》《苹果里的五角星》),三是传递世界文明和多样文化(《船长》《牛郎织女》)。淘汰了传统教材的一些篇目,努力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材视野。 (三)简约化,一是体现在课后练习上,严格遵循新大纲要求的目标,着重学生的识、写、读、背、作、说和习惯的养成,注重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在选文上,入选课文与同类教材相比,篇幅短小,即使到高年级也只选千字文。 “便教利学”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价值取向。这也是我们这套教材最突出的优点,即,一方面便利老师的教学,同时又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补充:
从“便教利学”的思想出发,我们在课后安排了【按笔顺描红】,让学生习字时笔顺有序可依;按字理识字,同类汉字集中认识,着重汉字基本规律的总结;在拼音教学中,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声母、韵母,创设了情境图和语境歌;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历来是语文教学中最难落实的难点,在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我们本着“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方针,在单元练习中设置了多种练习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落实到实践生活中去。 为了“便教利学”,教材中融入了许多我们自己的创新。比如,情境图语境歌、词串教学、成语歌、古诗故事等。 情境图和语境歌,就是将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境图”中,并配上相应的“语境歌”。比如b、p、m、f一课的情境图是:大家爬上山坡去看大佛。这时一个小朋友要去摸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正广播,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将字母寓于一个小故事当中进行教学,并辅以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就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词串,是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联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这种教学形式,不仅突出了识字写字的功能,还能促使儿童认识事物,建立审美意识,增加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和习作能力。比如一年级的一课是: 太阳 闹钟 小鸟 穿衣 下床 起早 刷牙 洗脸 用餐 上学 升旗 做操
补充:
这些词汇都是孩子日常需要用到的语言,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连缀起来就是一篇小习作了。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习字是种枯燥单纯的记忆行为,就会带着轻松的心情去学了。 成语歌是把一组意思相近、相反或相承的成语放在一组背诵,重在培养学生的词语积累。我们还自主编写了“文包诗”的古诗故事,把诗词的写作背景、诗境赏析融在一篇文章中,促进他们的古诗的理解。 我们就是在努力地追寻着孩子认知规律的精髓,在课文的编排过程中注重形象化,趣味性,让师生高效轻松地学习,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中尽心竭力,但也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在这几年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错误,这类错误还可能多多少少存在于教材中,希望大家批评指出。比如: 一是内容相同或相近。如:神舟号飞船事件,一上《我叫神舟号》和五下《梦圆飞天》,都是介绍神舟号上天。以及课后练习中做贺卡、春游、读牌匾等,这些我们准备在今后逐步修订。 其次是不规范的表述方式。错字、漏字、多字,表述不当以及标点误用等。 还有就是绘图。在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中,根据文义应是白色茉莉,而以前的绘图是粉色,在2007年的修订中,我们已经做了修改。 在修订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通过网站、邮箱、书信、电话等交流互动的方式,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解答教师和同学们的疑问。教材编写中的一些盲点,就是经由广大读者的慧眼发现的。有的老师反映,低年级识字量过大,中年级课文内容偏深,课本使用没有考虑地域差异,诗歌题材呈示得过多,有些篇目过于老旧或是太新等等。这些意见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以作为今后教材修订过程中的参考。
补充:
教材中的不当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我们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出,大家的批评和建议,是教材走上新台阶的基石,是我们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 现行教材中,有的文章不够精当,或是华而不实,或是意义肤浅,或是牵涉的时代性、政治性不宜等。我们希望在新一轮的教材修订中,广泛争取读者的意见,在选文上精益求精。在年底召开这次修订会,目的也在于,想辛苦各位在新年的喜庆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想想教材选文的事情,在来年的修订中,奉献给孩子们一份清新美丽的礼物。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讲到: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段话科学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即:阅读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使人与他人沟通,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接受美的陶冶,提高修养和品位。阅读能发展人感受、欣赏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启蒙教育阶段,阅读的内容会对孩子的价值取向、文化建构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依照《标准》中教材课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要求,我们依然坚持“小语姓小”的原则,编选课文的标准是:题材多样,内容健康,文风朴实,语言规范,篇幅短小。既要体现时代风尚,也能兼顾传统美德。形式美,内容也要美,我们就是要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树立小学生对祖国文化、山河、传统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补充:
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我们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选入了一篇课文——《金子》。写的是美国西部开发时期,很多人蜂拥淘金,一个叫彼得的人苦干了好久却一无所获。在他灰心丧气、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偶然间发现这里的土壤很肥沃。彼得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五年后他实现了梦想。在文章的最后,彼得的一句话发人深省: “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当然不是物质上的金子。彼得的故事揭示出,人生最可宝贵的“金子”是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的精神意志。也可以说,在困顿时刻积极变通,灵活思维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小小的一篇文章,蕴涵的是人生价值观的取向。我们就是要在一篇篇的文章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在六年级下册我们还编选了一篇《孔子游春》的课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在课文中,孔子不是在课堂里,而是把学生带到郊外,从对流水的感悟,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引导他们对理想的确立。课文结尾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哪里是自然界的春天,这是寓教于乐的春天啊! 新时代的教育,我们一直在提倡减轻学生负担。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师生融洽的环境中去学习,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孔子游春》这一课,我们就是要宣扬新的教育理念,让老师、学生走出枯燥刻板的课堂,走进教学的春天。这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补充:
下面再说一说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 具体说来就是,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生活的一种基本能力。写作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是最严格最规范地运用语言的方式。写作是认识世界和自我的过程,是表达感受和态度的方式。写作时又具创造性,它也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标准》还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从小培养好的文风,不但对于写作,而且对于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把他们从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多读书、多实践,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真是地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教给他们观察、研究、实践的方法,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进行写作训练。 对习作这一小学阶段的难点,在教材编写中,我们提倡小学生写作读、写相结合,所谓厚积薄发,在循序渐进的积累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习作项目的设置上,我们贯穿着大作文与小练笔结合的思路,灵活机动、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从说话开始,先行模仿,继而培养独立的思维表达意识。中高年级习作设置,提供范例,模仿迁移,选取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话题,作为习作内容,这样就避免了枯燥乏味的为写而写的机械式训练。
补充:
怎样使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有机联系起来?这是我们此次修订要探讨研究的一个问题。语言的学习在于应用,这种应用体现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两个方面。怎样让学生学有所用,把语文学习真正落实到实践应用中来,我们在教材编写上下了一定的功夫。 在单元练习中,我们设置了【学用字词句】【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做做说说】【口语交际】【语文与生活】等。把生活引用到课本中来,把课本延伸到生活中去,力求使语文学习生动活泼,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比如在【口语交际】中,设置了“小小展销会”“学会拒绝”“故事擂台”等,在【习作】中设置了旅游、小吃、介绍人物、请人原谅等主题。《标准》中写作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摆脱写作时的畏难情绪,乐于写作,抒发真情。所以就要设置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便捷操作的形式,让写作不再“难”。 怎样把动口、动笔融合起来,使写作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这是我们有待思考的课题。这样“心口如一”的要求,以怎样的形式体现出来,希望各位老师贡献智慧,在春节期间多动动脑筋,多提提建议。最后简单讲一讲写字教学。 在《课程标准》中着重提出:要注重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新的《课程标准》很重视写字教学,在每一个年级段都提出了书写的要求,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也提出了书写的要求,这是以前大纲中里没有的。 学生书写的过程,也是巩固汉字的过程,体会汉字文化的过程,接受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尤其是中国书法,对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都有积极的作用。 我们在教材中,设置了钢笔描红和毛笔临摹的练习,并在习作部分有意识地刊登了手写范文,反复地提醒学生要写规范端正的汉字。在低年级课本中,我们还展示了笔画笔顺的正确写法,打好基础,使“便教利学”落实到实处。 加强习字的训练,还有哪些更好的形式?我们现行的练习有什么疏漏和不尽完美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提出更好的方案。 教材的修订是一项严谨而富创新的工作,更离不开集体的智慧。苏教版小语教材能够望得更远,也只能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就是你们,就是集体的力量和才智。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刻,邀请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修订会,我再次表示感谢,就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打造出一流
补充:
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会 2008年1月31日
补充:
应该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意外,学生的理解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波动”。这些“波动”不是说明学生认识的肤浅,而是在阅读经验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一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发现了事物之间的矛盾,如果这个矛盾不能真正解决,就可能产生对文本的误解,难以真正体情悟道、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认识上的提升。因而在处理这些“意外”时,我常用方式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抛回到学生中,让学生在相互对话中,都来经历这个“意外”,同时又在课文里走了一个来回,并且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产生了属于自我的体验和感悟,对课文的理解,人物的把握更加深入到位。
⑷ 求文档: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第二课 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小结:
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
湖南的张家界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 四川的九寨沟
云南的西双版纳 吉林长白山的天池 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
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
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
小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着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
⑸ 五彩池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6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昆仑山、腾云驾雾、藏龙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辉、一亩、一丈、凝成、镰刀、画、普通、石笋、丘陵、折射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摘录、积累描写水池形状、色彩的句子。
3.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能想象五彩池的句子所描绘的具体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4.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观及池水显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教师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挂图(网络图片下载)或录像资料片断
2、准备一幅中国地图,以备了解松潘、昆仑山的位置(或做在课件中)。
3、准备包括一二类生字在内的与教学需要相配合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九寨沟、五彩池的文字、图片资料。读通本课课文,读准、读熟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前熟读生字词比赛。
1、教师激趣。
今天在学《五彩池》这一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比赛一一按下面的方法,看哪一组读生字词读得最熟:(1)正确地读出生字(包括一二类生字);(2)读出这个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每个人先:自己准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自己学习。四五分钟后,组织小组交流。:其间教师注意巡回辅导和督促,指导后进生。〉
2.反馈与强化
(方法:抽样学习小组共同读生字,并组词。例:昆,昆仑山。)
(教师组织反馈方式可灵活,注意就生字词的音、形予以点拨和强化。).
二、导入 新课。
谈话:同学们到过哪些景色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湖吗?说说好吗?湖水怎么样?什么颜色?.
那么,你们见过五颜六色的湖水吗?(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五彩池).
三、引导质疑。
1.那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问题?.
(教师有计划地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有计划地板书,形成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的主要问题。例如:真有这样的五彩池吗?它在什么地方?究竟像什么样?为什么那里的水会是五颜六色的?……)
2.谈话:我们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出示中国地图),有许多山川湖泊。看,这儿是我们的家乡×××一一直彩池呢?就在四川省松潘县以北的九寨沟,那儿景色特别美丽,真像仙境一样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五彩池》这篇课文写得也非常优美,我们如果一边读一边通过课文中的语句去发挥想象,就会感觉到好像看到了那个地方的景色一样。我们试着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可.以轻轻地读出声音来。
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摘清楚你们提出来的那些问题。有实在想不明白的词句,可以用笔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其他同学一起想想、说说,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你觉得描写特别美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做上记号,等会儿读给大家听。
四、学生初步自主探究阅读。
1.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读课文时按上述要求用笔做适当的记号,也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出自己想到的内容。(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要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潜心阅读的境界中去。)
2.引导和组织学生根据以下板书(或投影)的基本要求交流和讨论:(1)同学们一开始提出的那些问题弄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或问题?(2)觉得哪儿写得特别好、特别美?五彩池独特的地方是什么?(3)读的时候你联想到了什么?
五、反馈、点拔和强化。
1.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哪个小组先说说?
(学生反馈,朗读。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着重读那些应该发挥想象的句子,如奶奶是哄着我玩儿……去看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有像莲花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相机引导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一商、一丈、石粉凝成等词语。)
启发、点拨要点
(1)关于腾云驾雾: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想到看过的什么电视剧、什么镜头吗?
(2)关于漫山遍野:课本上有没有插图能说明什么叫漫山遍野呢?
读这几句,联系插图或投影,引导学生既体会漫山遍野的意思,又想象……好像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的具体画面。读出赞美的语气。
(3)关于一亩:看到××页下面有一道横线,横线下面有小一些的字了吗?这叫注释,就是解释词语或句子意思的,同学们一定要学会看注释。现在看一看、读吧。那么666.6平方米是多大呢?我们的教室大约50多平方米,那么一亩就大约是十几个教室那么大的面积。小学里一个小足球场那么大,大约有一亩。
(4)关于石粉凝成:这是同学们提出的一个问题。老师给大家说说好吗?五彩池那里的水中含有像石灰一类的物质,时间久了就会在水里沉淀下来,凝结成一团团一块块的东西。所以说是石粉凝成的。
(5)好,我们看看课文插图,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五彩池大大小小散落在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样子。(教师此时在学生看完课文插图后,可再适当展示搜集到的有关
2.进一步点拨和强化朗读。
同学们如果真的看到五彩池,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美丽,神奇,令人惊叹)我要读出这种语气。同学们先试着自己读,然后,教师可请个别学生读给全班听。教师适当指点、强化,最后,教师可以配上旋律舒缓的音乐,请全班学生在音乐声中入情入境地轻声读课文,提示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发挥想象,要把文字想象成图像,展现在脑海中。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大概了解了五彩池所在的地方,想象和欣赏了它那奇丽的景色,知道了我们祖国还有这样如仙境一样的地方。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七、布置作业 。
抄写生字词,摘录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 数量多
大小不一
11、五彩池 形态各异 神奇
颜色不同
说明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有关挂图或投影。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五彩池神奇美丽的景象有了大致的了解,我和同学们一样,也非常想腾云驾雾到那个像仙境一样的地方去看一看呢!那么,让我们凭借课文和这些挂图、投影在脑海里去想象。
3.听,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打开课文,轻声地朗读课文,想象美丽的五彩池吧。.
二、引导探究第三自然段,进一步弄明白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1.谈话引导。
刚才我们看到了五彩池的神奇美丽一一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交流一下,五彩池水的神奇之处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读两遍以后再交流体会。)
2.反馈与强化。
(1)读读描写池水神奇的句子,教师引导归纳神奇之点上层……下层…J左半边……右半边……回起来……;引导读出神奇、赞叹的语气,比比谁能读得更好?指导全班学生读好。}
(2)提出疑问。;
(3)关于咖啡色、拧橡黄、天蓝色、橄榄绿、清水不同颜色,这须于挂图、投影引导学生认识和想象。』
三、引导探究第四自然段。-
1.谈话引导:为什么五彩池的池水会是五颜六色的呢?我们一方面读课文,一方面用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来理解,看看哪个小组能读好课文,读懂并说出产生这样的池水的原因。
2.组织探讨:每个人先自己认认真真地轻声读课文,结合自己了解的自然科学知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i
3.学生探究阅读,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四、反馈、点拨与强化。
1.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读哪些句子?读给大家昕听好吗?(教师适当引导启发学生读出赞美的感情)
2. 学生在刚才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不懂都可以提出来。
点拨要点:
(1)关于石笋、丘陵、珊砌。(以教师准备的图片或技影片为教具,运用前一节课了解过的石粉凝成的有关知识以及学生中曾经有人外出旅游的见闻,来帮助理解这类知识。)
(2)关于折射。(如果课前已经和自然课教学适当结合,现在便可启发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可以请个别同学上讲台来讲一讲自己思考探究的结果。如果课前没有与自然课结合教学,那么教师可在学生运用课外知识或经验理解的基础上,用人造彩虹的实验方法适当点拨,并鼓励课外继续探究。)
(3)关于瑰丽。(应该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方法来理解。)J
(4)引导学生齐读刚才理解的那些语句。有的同学发现了刚才我们读的那些很美的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找出这些句子,讨论一下。
例: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一一各句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像。像什么,这就是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是把不容易说明白的事物很形象地说出来。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句中描写的景象。
3.作者在课文最后讲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为什么这样讲呢?!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五彩池》这篇课文,知道了我们国家四川省松潘地区以北有这样一个像仙境的地方。其实,我们国家美得像仙境的地方有很多呢!我们家乡的有些地方在清晨或是傍晚的晚霞中,也是很美的呢!希望同学们把家乡的美景写下来,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写出景物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
1.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2. 写自己家乡一处美景。
数量多
大小不一
11、五彩池 形态各异 神奇
颜色不同
说明原因
《五彩池》教学设计
望采纳
⑹ 四年级语文上册1O课九寨沟
你是需要课件还是教案啊,网络文库、还有一些教师论坛可以找到哦,101PPT里面的章节也有很多课件参考,还有配套的随堂习题和生字卡工具
⑺ 九寨沟一课第三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第三自然段讲了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这四种景物,(1)雪峰。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①雪峰很多,雪峰很高,雪峰很美, ②雪峰插云,在蓝天的映衬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辉,像英勇的武士,那景色甭提多壮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