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让小学生突破作文难的瓶颈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何写好作文开头》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作文开头的重要性。2.在活动中掌握作文开头的写作方法。3.使学生能写出诱人的开头。活动设想在具体的收集、整理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学会专题研究的方法,掌握写作作文开头的方法。活动安排1.让学生认识写好作文开头的重要性。2.教师收集学生平时的作文开头,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3.学生收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开头。4.把收集到的好的作文开头与自己的作文开头比较,找出自己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5.查找资料,了解如何写好作文开头的方法。6.当堂练习,把握写作作文开头的方法。7.联系多媒体教室,展示实际活动的成果。8.总结活动的得失。活动的具体过程1.让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开头的重要性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是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曾经用了十种不同的写法,最后才确定下来的。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漂亮、优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题目拿到手,却总是动笔艰难,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往往洋洋洒洒,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商店的门面漂亮,就能吸引来很多顾客;文章的开头好了,就能吸引的读者。特别是考场作文,有人统计过,高考阅卷时,老师们在一篇作文上逗留的时间平均只有29秒,也就是说有的作文老师们还看不到29秒。在这么短时间里,你用什么法使老师能认真看你的作文,没有好的开头行吗?“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好的开头,文章写起来就顺畅的多了。2.多媒体展示学生平时写的作文开头。(略)3.当堂调查学生在写作文开头时的表现情况。收集、整理如下:写作文开头时,不知道作文开头的技巧。根据作文题目随便写作文的开头。只知道可以用倒叙的方法。边写边想,没有思路。模仿范文的开头。就是写不好作文的开头。4.多媒体展示学生收集的精美作文开头:(共收集五十篇,这里仅摘十篇)假如那天她一如既往地不走这条僻静的小胡同,假如那天她对小胡同里所有的细枝末节视若无睹,那么……(《骨肉奇缘》)作者:熊熊,初二(4)邵长东)童年的记忆像一片长满花花草草的森林,林子里的树长得很茂盛。阳光从树叶间的空隙里洒下来,照在路上,留下一个个暗影或光斑。我知道我永远都不可能骑着马走进西藏,让那滚烫的炊烟从我肩上烙下幸福的花形。我不知道帐篷在哪里,我不能分辨炊烟从哪个山头升起。我在这里渺小,身体沉重,双目被雪域的光芒刺得无法睁开。(选自《生活随想》初二(4)牛传筱)人生有无数的烦恼:大至生老病死,小至工作不顺,事不利……各种人对烦恼有各自的见解和处理方法。而我最推崇大仲马,他对烦恼只平平淡淡地说:“人生是串无数的小烦恼组成的念珠,懂得人生价值的人会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笑对烦恼。(摘自《获奖作文·笑对烦恼》初二(5)王瑞雪)一直以为侃价是俗不可耐的事。每次买东西,都装成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一问价便付钱。看到小商贩们狡黠的一笑,心里才明白自己已被人“宰割”,可就是爱面子,咬牙认了。(《第一次侃价》初二(5)郭彦君)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去看海。妈妈说:“去吧,孩子,画卷上没有真正的海。”于是,我终于领略到了海的丰姿。(《海》初二(6)赵红静)夜深了,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带着香甜的梦沉睡了。窗外,深蓝色的夜空缀满了宝石般的星星,银盘似的月亮铺洒下皎洁的月光,静静的院落融化在清凉的月光中,我不由自主地走到小院中。(摘自《小院夜色》初二(6)代丽君)离别故乡已多年,许多事情在记忆中,故乡的赛龙舟却浓缩着我对故乡的情结,铭刻在我的记忆里。(摘自《故乡端午赛龙舟》初二(6)范军)历史是人类的足迹,记载着风风雨雨,文明是社会的进步的标志,闪烁着智慧的汗水。中华神州,文明悠久五千年,她的辉煌,她的灿烂,让炎黄子孙骄傲自豪,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摘自《新安晚报》初二(6)汪洋)清晨,阳光撒满大地,蔚蓝而高远的天上悠闲地飞着几片白云。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看着这美好的一切,心里却万分沉重.一切的一切在我眼里仿佛都蒙上了一层灰色。我是在想昨天晚上发生的那件事,它令我万分后悔。(摘自《我真后悔》初二(6)崔漩)朋友,你读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吗?你不为词中“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的胜景陶醉吗?你聆听过如雷贯耳的朔风吗?如果你是温柔细腻的南方人,那你一定对北方的隆冬充满热切的向往吧,请你随着我的拙笔畅游一番吧!(初二(6)班马文娟)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摘自马国福《一笑而过》初二(6)姚梦雅)5.把学生平时写的作文开头和收集的作文开头进行比较,分析学生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不能概括文章主体的内容。不会使用任何一种作文开头的技巧。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没有文采,不吸引人。开头过长,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只会使用叙述一种表达方式,不会使用修辞。开头概括的内容过小,不能统领全文。6.查找资料;了解写好作文开头的常用方法,用多媒体展示,教师分析、讲解{1}直接式:一般同学总喜欢在开头上绕来绕去,说些不着边的话,既浪费许多笔墨,又影响表达效果。实际上有许多优秀的记叙文,一般都是直接进入事件的记叙。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契诃夫的《变色龙》,开头都是简洁明了,一开始就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情景中,让读者的思绪随故事情节的而起伏。{2}点题式:文章一开头就入题。开头揭示题旨,入题快,利于引导读者把握文章的中心。北京十二中初中分校的学生叶杉有一篇习作《我的父亲》,其开头这样写道:“人们自古以来歌颂伟大的母亲,我却更加喜爱我的父亲。母爱仿佛是阳光,温暖,无微不至。而父爱仿佛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宽广、辽阔,似乎能包容一切。”从这第一段,我们很清楚作者要歌颂的是谁,歌颂的内容是什么。语文课本中,这样开头的文章不少。《八只小猫》的开头:“我并不喜欢活的或者别的什么猫,但对家里八只景德镇的瓷器小猫有些例外。它们是在江西瓷品展览会上与我见面的,我一看那清新可喜的样子就爱上了。”紧扣题目,点明了“八只小猫”的来历及作者对小猫的感情。{3}交代式:这种方式用在记叙文的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等有关信息。例如,莫怀戚的《散步》第一段:“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关于小组集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作文,开头做出这样的交代:“今天,是我们第二次集体出游。我和六位同学大清早就顶着风走上大街,奔赴实践地点。”对参加活动的人员作出详细交代,为下文事件的和人物的出场埋下了伏笔。{4}回忆式:初中学生写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叙述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所以,采用回忆式开头就很白然,易于使自己写作时回忆起过去的一幕幕,也有助于将读者引入故事中。冰心的《小橘灯》、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我的老师》,这些大作家的作品都是这样开头的。《小橘灯》的开头只短短一句:“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简洁而实用。学生的作文,这样的开头最多。如:“今天,我坐公交车回学校,不料,在公交车上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5}渲染式: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为下文的故事情节烘托气氛,也能引发故事情节的推进。这种方式用好了,容易显示作者的功力。王愿坚的《七根火柴》,记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两个战士围绕“七根火柴”发生的故事。文章开头对草原上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对故事的及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也是如此,开头就交代山之高大险峻、连绵不断及暮色沉沉,很自然地令读者想到:山路夜行太危险,赶快找落脚地,这样的山路,哪儿会有落脚地呢?这样的段首,不仅吸引读者眼球,更为“小茅屋”的出现做了很好的铺垫,对表现主题极为有利。{6}引用式:《人民的勤务员》是典型的引用式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看到这句话,人们马上会想到雷锋,雷锋用实践很好地诠释了他的这一座右铭。而这一段话也是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就本文来说,它既点题,又是全文的中心。当然,引用对于不同文章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在议论文中,常见的方法是引用名言导出话题。{7}“开门见山”式。“开门见山”是一种应用得很普遍的开头方法。它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就因为一开头就直入主题。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时间弥足珍贵,看文章的人都希望尽快地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倘若在开头处拐弯抹角、枝枝蔓蔓,一味地在题外转悠,那么,即使内容再好,也难以激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对我们考场作文来说,阅卷教师承担着繁重的阅卷任务,一个“开门见山”直入文题的、“不蔓不枝”的开头,一定可以博取阅卷老师的好感,使阅卷人对你的作文留下极佳的印象,从而有助于你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开门见山”式的开头,在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极常见,可谓俯首可拾,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己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朱自清《背影》)开篇点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伏。“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开篇第一句明确了赞颂的对象白杨树,定准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赞颂。“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开头首先交代了海燕勇敢高飞的战斗环境,接着从“色”(黑色)、“形”(闪电)、“神”(高傲)三个方面,显现了海燕迅猛高飞的战斗英姿。以“开门见山”式开头获得成功的作文很多,下面列举几例:看到这个题目,我内心深处不禁响起了一阵掌声,这掌声表达了女儿对妈妈的赞许和钦佩之情。要是两年前,我可要为妈妈喝倒彩了。(《作文》杂志,1999年第十期)这是1999年“文心杯”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一等奖得主蒋靖菲同学的《掌声响起》的开头部分。这个开头开门见山,同时欲扬先抑,又为下文设伏并构成悬念。我的家乡四面环山,到处芦苇丛生。秋天一到,芦苇花争相开放,把家乡掩映在一片花海里,很是好看。(同上二等奖郭慧芳《家乡的芦苇花》)我九岁那年的春天,父亲买回一头黑水牛。他说:“咱家田多,农忙季节,没头牛不行。待这牛长大了,就用它来耕地。”(同上二等奖任美娟《与牛结缘》)忘不了她那张给我鼓励的笑脸,忘不了她激发我上进的朴实的话语,忘不了她曾给我生命中带来的一片绿色。忘不了她,我至亲的爱友。(《忘不了她》){8}“写景烘托”式画家画月亮,如果孤零零地只画出一个月亮,就会显得十分单调,甚至会神采匮乏。如果在月亮周围勾上几缕云彩,以云托月,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那个月亮就会格外有神,这种技法,就是“烘托”。作文也需要这种技法。作为一名初中生,考试大多为写人叙事类作文,一个好的“写景烘托”式的开头,有利于为人物的摹刻和事情的叙述设置入情的氛围。作为一种实用的作文技法,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典范的例子。如:“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接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是小说《驿路梨花》的开头。以对山的描写为情节的铺垫。如此大山,暮色又迫临,对行进在路途中的人,夜间的住宿确乎是一个必须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心情该是多么焦急啊!由此可见,对小茅屋的主人的猜度与赞美等一系列的情节张本铺垫,是为“写景烘托”式开头。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哪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叶君健《看戏》)以“静”烘托人们等待开戏的宁静气氛。不仅如此,而且与后文梅兰芳表演时山呼海啸的场景对比,表现出艺术穿透性,反衬梅兰芳高超的表演技艺。“干千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之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高风《金黄的大斗笠》)同样,学生们因采用“写景烘托”式开头而成功的文章也为数不少,如:“公元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天空下起暴雨。地上透亮的水泡,圆了又破,破了又圆,一张一合地哭诉着一位世纪老人的溘然长逝。水泡声千百次地重复着一个永远的名字:冰心。”(樊瑞《百年冰心》见《作文》1999年第十期)“我的头发湿了,浑身沾满了泥浆。清明节特有的雨丝欲断还续,从遥远的天际无声地飘落在荒凉的山野上。我踩着泥泞艰难地走着,寻找着,任凭雨水洒在头上、脸上、身上……”(胡波《又逢清明节》见李晓明、毛剑冰编“金榜作文系列丛书”《写人散文》)“3月26日晚18:55时,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尚未褪尽,周末的钢城还沉浸在一片热闹欢快的氛围中。十里钢城,电车、巴士、的士穿梭不已,自行车的铃铛声,汽车的嗽叭声,小摊贩的叫卖声,时起时伏。大大小小的百货店、食品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谁能料想到,这将是一个血色黄昏。(江俐《血色黄昏—“3·26”车祸纪实》见王竞前、宋怡明编“金榜作文系列丛书”《记事散文》)当然,好的作文开头技法决非仅此八种,但如果同学们熟练掌握并能结合文题恰当选用一种开头技法,一定会对作文质量的提高裨益良多。古人把文章好的开头称为“凤头”,相信同学们能够写出一些让人视为“凤头”的开头。7.教师选出几个话题作文材料,学生按照上述的作文开头方法,从不同角度练习作文开头。{1}话题作文材料(略){2}学生作文开头练习收集、整理、点评。(略)五、本次活动综述和教育教学反思本次活动历时四周,虽然主要是在初二(6)班进行的活动,也得到了初二(5)和初二(4)班的部分学生的响应,在此对于他们的参与表示感谢。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很多学生很喜欢参加这类活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比老师一味地讲解如何写作文更有意思。”但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问题,学生手中的东西太少,他们所收集的资料,大都是《小学生作文选》上的一些东西,名著几乎没有涉及到。在新课程标准下,这是很值得我们教师关注的地方,学生的活动范围狭小,学生没有书看,或者学生没有时间看书,这都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我在活动的后期就明确提出:不要再看小学生的作文,要看名家的作品。从活动的效果上看,这次活动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活动目标。从活动之前学生所写的作文开头和活动之后学生听写的作文开头的比较中,我们能看到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至少知道在写作文开头的时候,还可以使用一些技巧,使作文的开头美起来。特别是八种常见的作文开头的研究,成为学生无意识写作向有意识写作的一个大的转变。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所在。从活动的方法上看,这次活动还是以老师为主。特别在对材料的收集、整理上,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路,缺少专题研究的方法。主动性也不大理想,有些资料的收集,需要老师催促多次才能完成。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做过此类的活动,不知道参与活动的方法。因此,我们下一阶段还应该花点时间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活动的思路和方法,使活动变成以学生为主,老师起指导作用的活动。
B. 有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举个例子说明
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因为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又能觉察出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科学家据此设计出了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
科学家通过对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发明了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运动形式的无轮汽车(跳跃机)等。
前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企鹅的启示下,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的宽阔的底部,直接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撑动着前进,行驶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
科学家模仿昆虫制造了太空机器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对几种昆虫的研究,已经研制出一个小型的导航和飞行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用来装备用于火星考察的小型飞行器。
英国科学家在仿生学启发下,正在研制一种可以靠尾鳍摆动以S形“游水”的潜艇新式潜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使用了被称为“象鼻致动器”的装置。“象鼻”由一组用薄而柔软的材料做成的软管组成,模仿肌肉活动,推动鳍的运动。这种新式潜艇可以充当水底扫雷潜艇,用来对付最轻微的声响或干扰便会引爆的水雷。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仿生学举15个例子: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C. 教学反思 智商高的进 能达到要求的给100分!
“同研一节课”活动中,我讲的是《变色龙》一课。《变色龙》是一节知识探究型的科学课。
1、课前,让同学们大量搜集资料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方式。课堂上老师提供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同学们也通过提供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丰富各自的知识积累。
2、过多的注重了科学基础知识的讲解。
3、教学设计中本来有将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与人类的自我保护进行联系的环节,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许多保护的设备或装置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但实际上课时由于时间处理的欠缺,所以临时删掉了。
我认真看了自己上课的录像,真是汗颜。
这一节课,我提到的问题有: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谁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课题是? 谁起来说一下,你找到了哪些小动物?你看没看见?还有吗?一共几只变色龙?还有别的小动物吗?它是谁?还有吗?那是什么?再有没有? 我想问问你,在找动物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它藏的严密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其他的感受?两幅图片展示的都是变色龙,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要补充吗?文字部分谁读?象变色龙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课前你搜集的资料中有没有这类的例子?我想问问你,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算保护色?是这样理解吗?那应该是怎样的情况?怎样才能让对方不发现它呢?谁能举出一个保护色的例子来?那么小动物有没有呢?刚才你说的这几种动物的身体颜色是什么色?那么草丛呢?这是谁?第一幅是什么季节?第二幅?它身体的颜色是不是都跟周围的环境相似?而且它有一个特点,根据文字能不能看出来?雷鸟的身体颜色是不是跟周围的环境相似?保护色明白了吗?这是谁?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象它这种颜色鲜艳的特点有什么好处呢?象它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起个什么名字?你搜集的资料中有没有那种小动物属于警戒色?还有吗?认识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呀?这是谁?了解吗?你看到的是?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文字部分能看的清吗?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象什么?看不清吗?发现它了吗?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小动物,它们的这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起个名字?如果我给你一些图片,能分清吗?它的身体颜色跟谁很象?它属于哪种方式?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它具有什么样的方式保护自己?谁想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跟大家公布一下?青蛙冬眠,都知道吧。为什么冬眠?它装死有什么好处?哪个小组起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眼镜蛇它是用哪种方式,大家想一想。大自然当中还有很多奇妙的事物值得我们去探索,你有没有这个兴趣?这节课谁来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其中,高效的问题占小部分,低效的、重复的问题不少。
学生的回答有:
喜欢。最下角有一只蝗虫。变色龙。我在下面的叶子上发现了枯叶蝶。我在这棵大树上发现了两只变色龙。在左边树枝上有一只变色龙。左下角的叶子上有一只毒箭蛙。青蛙。我最喜欢兔子,因为它的毛非常白。我喜欢斑马,因为它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我喜欢狮子,因为狮子特别威武。我喜欢小猫,也是很可爱。大自然很美丽。它有保护色。森林里的动物非常多。
有些动物藏的太严密了,找的时候非常困难。它身上的颜色根据心态改变。应该是根据周围的环境来改变身体的颜色。生气的时候发出红色来警告别人,我很生气。保护色。斑马,是非洲特有的食草动物,它身上的一道白、一道黑是它们的标志。。。。。。身上有条纹。
不容易让捕食者发现。周围的颜色。解放军打仗时穿的那种迷彩服,和草丛的颜色差不多,敌人不容易发现。这是人类所运用的这种方式。
老虎、狮子、猎豹,它们就在草丛中不容易被猎物发现,就扑过去吃掉猎物。黄色。枯黄。如果是绿色就不行,就特别明显,是吧。
蝗虫。夏天。秋天。是。它身体的颜色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改变。
是。明白。毒箭蛙。颜色鲜艳。能威吓捕食者。警戒色。
珊瑚蛇的身体表面颜色很鲜艳。我觉得还有响尾蛇。它的尾巴咝咝的响,来警告别人。蟾蜍。颜色鲜艳。瓢虫。是。象树叶。叶子。
能。鹿角。树枝。我终于想起来了,这种动物好象叫角蝉。
石鱼,我在报纸上以前看到过,它长的很象石头,你要是不小心踩到它你就中毒了。还有竹节虫,它就象一节枯的竹子一样立在那里,不容易发现。拟态。能。警戒色。黄蜂。拟态。
海星是断腕的方式。长颈鹿用蹄子蹬。水母是释放毒素。穿山甲是身体卷成球状,坚硬的鳞片。小白兔是装死或逃跑,比目鱼是身体随环境变化。黄鼠狼是释放毒气。
知道。到冬天怕冷,没有食物。它就保持体力和脂肪。
装死的负鼠。装死之后别人就以为它死了,然后就走了,然后它就跑了。乌贼放墨汁让别人看不见它。刺猬用硬刺刺别人。石鱼就是拟态。海参再生。壁虎也是再生。臭蚰放出臭气。乌龟缩进壳里。眼镜蛇在它的尾边有一个花纹象眼镜一样,不让别人从后边攻击它。
有。有些动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有的用警戒色警告别人,还有拟态,把自己变的象另外一种动物。
我的评价语有:
可爱。你知道它的这个特点。男子汉的气概。很温顺。
你知道它的这种方式是保护色,可见你课前预习的不错。是的,我们要很好的保护动物。表明我的态度是吧。确实是。你这节课发言很积极,你的知识积累也很丰富。很聪明。
对于学生的回答,模糊的和没评价的不少,肯定的评价较少。
我说话占的时间大致有十一分钟。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培养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完整的交流、表达,注意倾听以及整理所积累的资料的习惯。
这节课讲的太多,放的太少。大方向偏离了。由于太紧张,就怕学生说的不对,自己直说、直讲,把学生撂一边了,也顾不上他们的感受、也不对他们进行评价了。紧张之下,心情松不了,表情也严肃。声音也生硬。不足很多。一定要好好学、认真学,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D. 幼儿园小班艺术《二月二龙抬头》教学反思
1.首先可以问问孩子们知道什么是龙抬头么?
2.告诉孩子们龙抬头的来历
3.找到相关的影像资料来介绍龙抬头
4.说说龙抬头都做些什么,有什么习俗
E. 大自然的绿色课本的意思
大自然有很多知,大自然是绿色的,所以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F. 高中生要怎样提升文化素养
语文素养就是一个人在语文学科中所达到的高度、水平和基本品质,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我个人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内涵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基本意义就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二、深层含义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多层次的综合概念,它包括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研究能力、语文心智体现和语文审美修养等内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基本的读写能力是必需的,听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也不能忽视。学生进入高中后,“语文素养”的培养,我们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学会鉴赏和写作具有艺术性的语言作品,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实现高中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高中课改语文教材中,将必修课与选修课并列为了两个独立的教学体裁,必修课定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选修课定位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两者即对立矛盾,又相对统一,均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但是,从我自身体会来讲,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高中生时间紧,任务重,还有很多学生有明显的重理轻文的现象,对选修课程存有一定的误解。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应用、审美与探究的能力是关键。
首先,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用好文本资源,倡导个性阅读。这里的读书应该是包含三个意思,一个是充分利用好教材(必修和选修课内各个单元的阅读文章赏析品鉴),一个是经典名著的品读感悟,一个是泛阅读(带有研究性学习的读书)。
现行教材所选课文大都堪称经典,充分经营使用好这些文本资源,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之一。我觉得高中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高一学生从一开始就应该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关键要做到务实、有效。另外,现代信息社会,学生语言发展的渠道十分广泛: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脑网络、街道文化……大量阅读,勤于表达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倡导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倡导个性化阅读和对阅读材料的多元解读,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的价值,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举个例子热播电视剧《水浒传》
何以获得观众的青睐,我想个性化的解读、富有创意的表达形式才是人们的兴趣所在。“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说法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次,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学习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教师就有必要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教学,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上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我觉得课内外阅读相衔接,可以以经典性的语文课文作为引子,通过影视这个多媒体,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配合教师的辅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在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边城》等名篇后,我让学生观看了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了影视鉴赏,并针对其做了影评,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变得空前高涨。
再次,加强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
在我的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背诵,只有学生听得多,背得多,读得多,用得时候才能信手拈来。否则,就不能得心应手。但是,语文教学不是把学生变成书呆子,而是把知识要变成能力。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学习反馈就显得很重要。如教学《再别康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不仅仅是在引导学生赏析语词的精妙,更是在鼓励学生绘画审美。教学《变色龙》时,学生抓住奥楚蔑洛夫的“变”来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此时,我突发奇想,适时提问,奥楚蔑洛夫有没有“不变”的地方?从“不变”来分析人物形象。这样的巧问,活跃了学生思维,引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在思考、讨论、顿悟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此可见,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老师的精巧点拨和指导。
最后,关注生活语文资源,研究性学习,学会体验感动。
语文能力,包括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和语文使用能力,如语感、自学、创新等能力。语文素养包括了和语文有关的观察、记忆、主义、思维、联想、想象等智力因素和与语文有关的兴趣、情感、态度、习惯、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世事洞明皆学问。学生只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才会真正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朗读,可以锻炼口头语言,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而演讲就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积极表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基础写作能力,在高一到高二的语文教学中,我坚持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我喜欢在课堂留一些小练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比如,学完《荷塘月色》,可以让学生练习景物的描写,也要求用比喻、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这样在不断的训练中就会提高写作能力。我个人比较注重学生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有疑问,有时学生的问题也许会很尖锐,甚至是怪论,老师如何处理就显得重要。通过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方法、习惯,就具备了发挥主体作用的先机。每册必修中都有名著导读,其中后面的问题都要求学生要经过阅读探究才能回答。包括我们在文本的教学中如果碰到一些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我们都会让学生合作探究,找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在讲《雷雨》时,对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这个话题学生很感兴趣,我为此专门组织了一次辩论会,这样学生下去就认真阅读作品,查阅资料,很好地完成了一次探究。其实,探究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课堂进行,也可以写成文章、评论等。如讲《孔雀东南飞》时,就刘兰芝被遣为哪般就可以进行探究。另外,必修教材也有专门的“梳理探究”内容,作为语文老师,就有必要把与人的言语行为有关的知识视野、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和人格、品行、思想修养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从身体力行中感动生活。
语文学习的要义显然在于勤和恒。学生要方法得当,充分调动起眼、耳、口、手、心各感官,实现听、说、读、写、思诸种功能。在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并付诸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作了一些尝试,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使我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更深刻的反思,也使我的教学能力有更长足的进步。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老师的根本,每个人的方法途径不尽相同,但思想认识具有统一性。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而尽自己的一份身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