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一. 空气
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①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 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
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成分
主要性质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氮气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
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
4.保护空气
(1)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①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②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
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注意:二氧化碳没有在该项目内)
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注意事项: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红磷要过量;③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B. 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②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⑵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反思
本课是本册书中学生实验操作较难的一课。在教学时,由于自身对本册书认识的缺乏以及备课中细节的处理不到位,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些不知所措且知识掌握也不够清楚明了。现在问题反思如下,以此督促自己以后更好的备课。
一、在复习导入中,所提问题要针对本课教学内容,不能泛泛、盲目,以致将学生思考方向引错。可以问:“空气的性质有哪些?”并适时板书与本课有关的内容——空气可以占据空间、会流动,以便为下面出现的“蜡烛熄灭,水位上升”的解释打下基础。
二、新授中,实验操作要指导到位,让学生知道每一步应该做什么。问题目标性要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三、最关键的备课中要注重细节
1、前后对比。点燃蜡烛罩上没有拧瓶盖的瓶子后,应让学生观察水面的高度,然后拧上瓶盖等蜡烛熄灭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高度,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发现瓶内空气的减少,引出燃烧用去了空气中的一部分。
2、瓶内水面高于外面时,能否打开瓶盖,引发学生注意。要在池内加水至瓶内水面高度时才能打开瓶盖,测试剩余气体是否支持燃烧。否则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影响实验结果。
3、非关键性操作要简单化,以便于学生操作,节省课堂时间。四年级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还较弱,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再放到水中,对于他们有些难度。改用马铃薯切片来做蜡烛底座将大大方便学生的操作,将节约下的时间给学生探究问题,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⑶ 1年级科学认识空气怎样空中授课
写教案的具体复内容包括以下十项制: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⑷ 以空气为主题的教案
防治大气污染,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关心空气质量,培养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并宣传有关的法令法规,在活动中能克服困难,与人合作,积极争做小小宣传员。
班会过程:
一、班会导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前几年有很多工厂建成投产,我们的居住环境也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你们有看到天空中的黑烟吗?当汽车从你身旁经过时,你闻到了难闻的气味了吗?和以前相比,保定的空气质量是否有了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发言)
师:什么是空气污染?空气本身有自净能力吗?
学生讨论发言:师:(总结)由于大气对污染有一定的容纳,天然的净化能力,一般情况下它总是保持清洁新鲜状态。但是当空气中某些成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含量,或着空气中进入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各种物体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时,这样的空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1、当空气受到污染时会是怎样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
点燃蜡烛,把一张白纸放于火焰上方(不能点燃纸),过一段时间看纸有什么变化?和另外一张纸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图片,认真思考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他们污染了空气吗?
⑸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教案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内目的(或容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⑹ 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三课《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材结构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学生下一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1、 三支蜡烛的燃烧比赛。
2、 用实验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3、 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学生下一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教学中以实验引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经历提问、猜测、验证、结论这一过程,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充分亲历科学的认识经历。在体验过程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蜡烛 玻璃片 大小杯子各一个
学生实验:实验报告单一张 水槽 蜡烛 剪掉瓶底的塑料瓶 打火机一支
学生分组:四人一组:2人操作,1名观察员,1人记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和研究,你对空气的性质有了怎样的了解?
(指名说)
师:正确,空气的性质咱们都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今天咱们继续来了解研究空气!
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
师:我手中有一支蜡烛,我将它点燃,你觉得它什么时候会熄灭呢?
(师点燃,看其燃烧)
师:哦,烧完就熄灭了。“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那如果我拿一只杯子扣在蜡烛上面呢?再换个大点的杯子呢?
(指名说)
师:好,我们来做个实验见证一下,现在老师这里有三根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我们来观察它的燃烧,在我做这个实验以前,请同学们猜一猜,
下面的三只蜡烛哪支最先熄灭,那支燃烧得最持久?
(学生猜测)
师:好!一起来见证同学们的猜测!大家的目光不要走开哟!
教师演示实验:点燃三只蜡烛,并同时给其中两只蜡烛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杯,观察有什么现象
师:哈哈!这个实验和同学们的猜想一样!
三、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内容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生。。。。。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蜡烛燃烧,说明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蜡烛熄灭,说明空气中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了,那么,大家的解释是不是正确呢?
师:我将同学的解释写在了黑板上,并打上问号
?出示:根据蜡烛的燃烧和熄灭,我们初步可以推测空气中至少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两种气体
师:这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证实我们的这种猜测!
四、进入新课,通过实验分析来认识空气的成分
1.聚焦问题,引导生猜想
师:科学需要大胆的猜想,但更需要用严谨的科学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下面我们就设法验证我们的解释:
板书: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师:同学们,看看桌上的实验器材,你打算怎么去设计你的实验呢?
(四人讨论)
(指名说)教师相机演示边说边引导,如果说不出来,就由教师说出步骤。
2.完成实验一:验证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引导设计实验
师: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如果燃烧消耗了一部分空气,那么水就会-----进入我们的杯中。
师:同学们很聪明!
(课件出示:消耗了一部分空气 水进入瓶内,瓶内水位上升)
师:那么我们就做一个燃烧蜡烛一部分空气,从而观察水位变化的实验,具体怎么做呢?请大家看一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实验器材条,有盖子没有底的塑料瓶,蜡烛,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看出效果,可以在水中滴入少量的红墨水。
为了看出实验效果,我们做个对比性实验,请看实验步骤:
(课件出示)
实验步骤:
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
实验一: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实验二:接着实验,把瓶盖拧松,把瓶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芯),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有什么现象
记录与思考: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一
未点燃蜡烛 水位情况
结论
实验二
点燃蜡烛 水位情况
结论
师:实验的结果究竟怎样呢?这个就留给大家亲自动手去做了。。。。
师:实验的操作过程清楚了吗?请各小组互相合作,开始实验!
生分组实验 做好记录
生汇报实验结果(没有点燃,盖上瓶子,水一般不能进入瓶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讨论:
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因为瓶子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相机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生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里)
讨论:
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瓶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为什么瓶内的空气会减少了?(说明燃烧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
师总结:燃烧需要空气,说明瓶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燃烧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就是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它大约占了空气含量的21℅ (出示)
3.完成实验三:验证空气中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师:大家在刚才的实验中成功验证了我们的一个猜测,表现很棒,那么,水为什么没有完全进入瓶内呢?说明还有剩下的气体占据着空间!这些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了。
师:同学们,根据大家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一种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
师总结: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结论。出示: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它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大约占空气的1℅
(课件出示书上的空气成分图)
师:下面咱们来了解认识一下空气家族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因为不支持燃烧,所以适合做灭火的材料呢。
老师来做个实验,把二氧化碳的这些特点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演示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实验(请一个学生上来做助手,小苏打和醋要多点)
演示燃烧的木条熄灭的实验
师:哈哈,同学们的兴趣还真浓烈呀,空气这个大家族中每个成员都是时时刻刻存在的!看!
五:了解空气成分中各种气体的用途(学以致用 挑战自我)
1:有氧气,有的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
2: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浑浊,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
3: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酥硬的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软。
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啤酒,过一会儿,瓶外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