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行为目标

教学行为目标

发布时间:2021-03-06 04:55:37

『壹』 教学目标是什么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版,也称行权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
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贰』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包括哪三类目标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一)认知领域教育目标

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公布出来,该邻域的教育目标包含由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六个水平。

共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具体如下图)

1.知识:记住所学材料,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等的回忆;可使用的描述动词:定义、叙述、背诵等。

举例:背诵《春江花月夜》。

匹配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时间和名称。

2.领会:领悟所学材料的意义,但不一定将其与其他事物相联系;可用描述动词:解释、辨别等。

举例: 概括《老人与海》的故事。

通过阅读,辨别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各自的特征。

3.运用:将所学概念、规则等运用与心情景中的能力;可以描述动词:计算、操作等。

举例:演示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模拟商店购物,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

4.分析: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组织结构 ;可用描述动词:分解、说明等。

举例:让学生将《荷塘月色》的结构分解出来。

让学生区分一篇报道中的事实与观点。

5.综合: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强调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可用描述动词:创造、编写等。

举例:让学生设计出科学试验程序。

给定事实材料,写出一篇报道。

6.评价:对材料作价值评判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标准或外在标准进行评判;可用描述动词: 评价、对比等。

举例:评价孔乙己的价值观。

给定两篇报道,让学生评判那篇更真实可信。

(2)教学行为目标扩展阅读

在中国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学习和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乐观主义的学生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以往学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态分布,把学生分为若干等级,并把这种划分标准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稳定、持久的依据,并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受其影响,“教师在看待学生时,只希望班内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掌握了学习目标和内容。

而学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这三分之一的优生上,对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则兴趣极微”。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为地制造大批的差生。

“掌握学习理论”是对传统教学中等级、分组制的挑战,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见,主张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

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适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种乐观主义的、面向全体的学生观,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新的学生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

“掌握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它既不悖于集体教学,也不是纯粹的个别化教学,而是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个别化教学。

教育实践证明:个别化教学效果显著,但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师资;集体教学虽然能在短时期内教授大批学生,但效果较差,容易产生大量“差生”。“掌握学习理论”通过特定的程度,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

“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度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阐明学习所必需的先决条件。第二,研制实施的程序。第三,评价这种策略对教师与学生所产生的结果。

掌握学习的策略,客观上对教与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和压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参考资料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_网络

布鲁姆(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_网络

『叁』 什么是行为目标 举例说明

行为目标来,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自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行为目标的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R.Tyler,1934) 教授最先提出。泰勒(1950) 认为最有用的目标陈述形式就是行为目标,即用可观察的学生行为来陈述某一特殊的学习结果。

比如买瓜果,在果摊前心里想着要买苹果的,但实际上伸手抱个西瓜问价,这个举动就叫行为目标。

(3)教学行为目标扩展阅读:

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

1、具体目标,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例如:“写出”“列出”“解答”等,旨在说明“做什么”

2、产生条件,即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例如“根据参考书”、“按课文内容”、“不用笔算”等,旨在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做”

3、行为标准,即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如“没有语法或拼写错误”、“90%正确”、“30分钟内完成”,旨在说明“有多好”。

『肆』 什么是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
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伍』 教学目标是关于什么和行为的概述性描述

学目标是关于呃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的方面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描述,通过教学目标达到对学生的培养

『陆』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怎么写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课程目标;

二是课堂教学目标;

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

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6)教学行为目标扩展阅读: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

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

参考链接:网络-教学目标

『柒』 教学目标是什么

首先是学习目标,应该让学生从知识上明确这节课应该学会什么,其次是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想上有一定的提升。

『捌』 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解决目标和行为目标的最大差别在於问题解决的方式是无限的

追求课程目标的结果、显性、规定性取向的代表当然首推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行为目标是以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形式来展示课程目标。行为目标的早期倡导者博比特(F.Bobbitt)认为,科学的时代要求准确性和具体性,由此而言,课程目标必须具体化、标准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客观性,并试图为确定课程目标提供一套操作程序。这样的课程目标是基于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理论。按照这样的理论,组成课程目标的步骤不仅可以具体化,而且可以无限地细分下去。桑代克曾为当时的小学数学列举出3000个目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行为目标真正成为课程目标取向的主导,是随着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后来,在大量的教育文献中甚至把课程目标和行为目标等同,二者成为同义词。

行为目标的盛行与其自身的优势是密不可分的,它不仅克服了课程目标模糊性和随意性的缺陷,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使其按照预先设计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更为重要的是,行为目标为评价的效度提供了依据和条件,以具体行为的形式来判断目标是否达成毫无疑问体现出了评价的准确性。不可否认,行为目标在推动课程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认识到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的科学化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不能忽视行为目标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以及在课程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的副作用。按照行为目标所依据的实证主义科学观,不仅可以对人的进行分解,使其尽可能地具体、精确,分解之后的具体行为相加之和就是原来的行为,而且可以对这些行为做出周密的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为依据,行为目标强调课程目标的预先计划和静态的说明,使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确定性。这就意味着人的学习过程完全可以预先设计,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这些设计出来的行为,既具有严密的体系,又有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然而,人的学习过程不是完全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要通过主体的积极行为来实现,有时是富有创造性的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预知性。动态的学习过程与静态的课程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完全遵从预先设计出来的静态目标,则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不仅使教师循规蹈矩地设计课程目标,学生也因此会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的安排,而丧失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发展。其次,如果课程目标都是以显性行为来界定,那么整个课程就会强调那些能够明确界定的因素,从而使这些因素构成课程的全部。实际上,这是极其可怕和危险的。因为行为活动只是人的活动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人内心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的。而人的内心活动及其过程只是部分地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甚至是极少的一部分。如果把这些不能转化为行为的内容排除在课程目标之外,或从课程目标中丢失,只剩下干枯的行为,这样的教育实际是对人的异化。人的情感、态度、审美情趣、价值观等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这些因素,人的行为就会迷失方向,成为冰冷、机械的动作。而这些潜在的隐性的内心活动和意识是不可能完全用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预先具体化的。另外,行为目标把人的学习肢解为若干个行为,认为若干行为之和就是原来被肢解的整体,这也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只有没有生命力的机器,才可以是若干零件的相加就成为一台完整的机器。即使是对一些简单的适合训练的知识、技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分解和具体化,也存在着违背知识、技能自身逻辑的危险,因为人为的分解以及人为设计的顺序未必是知识或技能本身所具有的逻辑,而知识或技能自身的排列顺序又决定着最后所形成的结果。

阅读全文

与教学行为目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