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地理教学模式

地理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15 16:59:26

⑴ webquest教学模式有何特点,如何结合地理专业学科特点加以应用

、地理学科教学改革的特点
1、地理学科教学改革的几个重要形式
(1)单纯记忆性内容要进一步减少,要体现了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地理教学中的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外,单纯的记忆性知识应当弱化。即简单再现所学知识的内容应当弱化,但要求学生能在设定某一个情境,能将所学知识迁移、转化,特别是要能够体现“活学”、“活用”的基本导向。
(2)地理图表应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加以呈现,体现地理的学科特色。地理教学与大量的图表分不开,可谓有图学图,无图也学图(脑中须有图)。而且,图表的呈现方式形式各异。有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地理数据表等各种图表,图表反映了知识内容的背景资料。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学习掌握通过图表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学生设计制作地理图表的能力。这一特点充分展现地理学科的学科特色,也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的特色:地图教学,重中之重。
(3)关注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的热点问题,体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地理教学应当使学生能通过所提供的资料、设置情境,实现知识的再生能力。这里所说的“知识再生能力”是指在看到一个新问题时学生能利用已有信息和头脑中的知识进行判断、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判读图像、组织文字、整理系统等,在没有现成书本答案的前提下,能迅速地在脑海中作出反应、选择,判断等。这类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对今后的地理教学具有正导向作用。

⑵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

“慕课”从2011年秋天开始,在世界各地以燎原之势席卷而来。这场教育风暴引发了各界的密切关注,唤起了对教学模式的重新审视。无独有偶,在基础教育界,借助于数字化技术,一场以“翻转课堂”为手段的变革也迅速地到来。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者说教学模式,被全国各地的学校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改进或者再造,呈现出诸多形式。接下来我将以《气温曲线图的绘制》为例介绍我在地理教学中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尝试。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课前设计;二、课堂活动设计;三、总结反思。
一、课前设计
当前,我们中小学的课程主要是以课程标准或者说教学目标为基础的。我所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始终围绕课程标准,是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尝试。
1、课标、教材和学情分析
课标解读: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大部分。前者涉及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气温曲线图是表示气温变化的方法,同时也是研究气候时常用的工具。因此,绘制气温曲线图是学生必须学会的能力。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前阶段学习过地球和地图、海陆分布等知识,和上一节刚学过多变的天气知识,是学习本节气温变化与分布知识的基础,但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同时七年级学生仅仅学习了数轴的知识,而对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未进行学习。
本节课基于课标、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下,确定“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变化曲线”为教学重难点。
2、《导学案》设计
(1)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有个初步认识,遵循人类思维发展逻辑规律,我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气温的概念、气温的观测、气温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做铺垫。
(2)《导学案》完成情况反馈:全班52人,其中44人完成,约占84.6%;8人未完成,约占1 5.4%。
3、微课设计
为了学生能达到课标要求,我录制了微课《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微课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讲解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和进阶作业设计。
(1)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
在微课中我考虑班级学生的不同层次,从较低层次学生角度出发,将绘图过程分解成一步一步小步骤,同时贴近学生实际操作(例如:用直尺)。最后为了让学生容易掌握绘图的方法,我简明扼要地总结绘图步骤“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五写名”。微视频短小精悍,目标明确,主题突出,讲解透彻,易于掌握,学生从中也容易获取成功,建立自信。
学生观看视频情况反馈:观看微课完成情况:全班52人,其中48人观看,约占92.3%;4人未观看(3人因电脑未联网不能观看,1人忘记学习任务),约占7.7%。
(2)进阶作业设计
在学生学习完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这部分知识后,为了监测和矫正学生的学习和保证学习效果,我设计了两个相关的进阶作业:一个是游戏《大家来找茬》,另一个是绘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气温变化曲线图》。
①进阶作业一:游戏《大家来找茬》的设计
我结合教学经验,把以往学生绘图过程中的易错点设计成游戏活动。这款游戏是一款大家课余时间比较喜欢玩的游戏。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轻松的学习状态,同时帮助了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注意易错点。
各位评委老师们,也请你们放松下吧,我们一起进入这个游戏环节
游戏《大家来找茬》中互动情况反馈:全班52人,其中30人参与互动,约占57.7%;22人未参与互动,约占42.3%。
②进阶作业二:绘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气温变化曲线图》
在微课最后一环节,我出示蚌埠的气温资料,让学生绘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气温曲线图,完成后放置QQ群并分享至空间。这一环节意在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大多数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起到监测学生的学习和检查全班学习效果,以便进行翻转课堂活动设计。
绘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气温变化曲线图》情况反馈:全班52人,其中47人已提交作业(其中绘图规范的有23人,约占全班44.2%;不规范绘图的有24人,约占全班46.2%);5人未提交作业,约占9.6%。
二、课堂活动设计
相对于传统教学过程而言,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在课前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完成,知识内化则是通过课堂中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协助而完成。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我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化。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的课堂活动进行介绍。
1、确定问题
我根据学生完成《导学案》、观看视频、进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的问题有:
(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行学法指导。
(2)一些学生未参与进阶作业的互动环节。
(3)一些学生未能规范绘图。
2、独立探索
独立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从个体的发展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在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基于学生学习微课反馈的数据分析,一些学生未参与《大家来找茬》互动游戏环节,故我在翻转课堂中采取学生独立探索并以抢答的形式进行了绘图步骤的复习总结和指出进阶作业中正确答案。
3、协作学习
学习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形成个体间相互尊重的关系,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从学生绘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反馈情况看,一半以上的学生未能进行规范绘图,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完成绘制《蚌埠全年日均最低气温变化曲线图》的活动,以达到生帮生,师帮生,提高课堂效率。
4、成果展示
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者小组的成果集锦。我设计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
三、总结反思
我所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由学生自己掌控学习进度,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的掌握,提倡交互式、开放式地理教学。
在学习方法上,变被动为主动,课堂外学生主动观看微课视频,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课堂上学生积极向教师及同伴提出问题,是师生会话的发起者。
在教学手段上,构建基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以纸质笔试的传统测试方式是无法测试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全部的学习效果,因为,翻转课堂还涉及到学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如何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思考,总结,前进。

⑶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学习抄文本材料,主要作袭用是指导学生课前对课本内容的自学。笔者创建课前学习文本材料时,对本节的教材(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补充,由教材的四块内容(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主要的陆地自然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整合为两块,即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在“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部分笔者还补充了“理想大陆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为加强学生课前学习的有效性,针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还设计有相应的问题。

⑷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展示课程原理,传授教学内容,介绍有关课回程案例的时候答,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微课来开展地理课堂的教学。此外,在教师教授地理中有关基本原理、规律和定理的时候,由于教师本身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学准备的完成程度也大相径庭,致使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解读不完整、不准确现象的发生。如果这时候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微课设计小组,对于地理的备课内容进行共同的研讨,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有关的教学内容。

⑸ 地理教学模式案例研修报告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趣。

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经过整理,我利用地球仪、电筒、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产生的现象。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同。当我在演示时需要同学来当助手,他们都积极要求当助手,在演示时他们配合得相当好。

⑹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

A、④为东北复或东南信风带制,故正确;
B、甲为抬升,故为赤道低气压带,故不符合题意;
C、甲为抬升,故为赤道低气压带,低压潮湿高压干燥,大气抬升易成云致雨,故不符合题意;
D、丁下沉为高压,即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⑺ 什么是地理模式

地理模式是用于课堂教学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地理模式的流程为:
第一环节 情景导入
结合学科特点,教师通过采用不同的素材和途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其紧跟教师思路,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导入新课常用的方法:故事、谜语、、新闻报道??。
第二环节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是导向,是导航仪。教师在引出课题后,出示课件上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并对个别目标给予解读。但在课前3分钟,教师或学生要把课时“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层面的目标板书在黑板固定的区间,便于课堂教学活动展示时逐一落实。
●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班级学习目标,从实际出发,各学习小组组长结合本组的学情,自觉主动地定位小组的学习目标,组内成员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自我确定个人的学习目标,彰显分层学习目标的新理念。
●教师:编制课时“三维目标”,依托课标中的课时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学科性质等进行预设,同时还要考虑随机生成。实施“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的原则,以期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知识与技能目标,融合“至少”、“以上”等字词,呈现出分层目标。
第三环节 独学
﹙一﹚检查反馈: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从检查内容和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潜能生。检查以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的形式呈现出来。检查反馈也可根据具体教学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独学是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是自我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所有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课上独学对于统一设置的基础性的任务和问题,经过看书、发现、检测等,学生学会“能够学会”的基础知识,筛选形成不会的“困难”问题。并把困难问题带入对学环节。
●学生:独学是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起步,是对学、群学的基础。学生依据导学案这张“施工图”,以本为本,“走进教材”。 通过对教材圈、点、勾、画,理解、识记课本知识,使大部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找出自己的疑惑。用双色笔标注,带到对学环节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以便自觉主动的进行对学活动。
●教师:依靠课标中课时内容的要求,学科特点,教材编排,学生学情等,预设出学生独学的内容,编制成几个问题,通过课件呈现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容量、新旧知识迁移、重点难点处理,兼顾学生差异,分层设计问题。根据独学的内容,教师并作出方法上的指导,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独学活动。
教师巡查时,关注各小组里每一个学生的态度和质量,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潜能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对学环节。
第四环节 对学﹑群学
﹙一﹚对学:对学是指组内两名同等程度学生间的小合作学习,其作用:既能解决独学环节同等程度学生间存在同等层次的“困难”问题,以期达到相互对知识的补平,更会产生“1﹢1﹥2”的增值效应。
●学生:对学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再深入。针对独学环节筛选出的困难问题,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对子间存在的问题,实现同质资源互补。
●教师:高度关注各小组里每一个对子的对学态度和质量,尊重每一个对子间的差异,不搞“统一标
准”,班内巡视指导时,对个别对子尤其是潜能生对子进行适时指导帮助,查询信息,做好问题记录。对学环节完成时,教师督促学生进行群学活动。
若教材较简便,学习的任务又少,对学过程中问题都得到解决,就不必进行群学环节。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难度系数大小,是否选取学生进行群学。
﹙二﹚群学:是组内学生多个对子进行的大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主要针对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一般来说有:开放式的问题,归纳总结的问题,产生质疑的问题,任务过大个人无法完成的问题,产生意见分歧的问题??。
●学生:群学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再提升。群学时,学习组长相当于主持人,把组内的问题逐一提出,学生采取不同的交流方法,在观点的碰撞中,相互启迪。通过合作,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辅优补差的问题,解决了学生更多表达和展示机会的问题。
●教师:参照课标中课时的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指导用书的要求,学科性质,把课时内容中探究性任务,设计成几个问题,每个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编制,并以课件的形式投放,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并对探究的内容进行方法指导。
教师参与小组群学活动,要“低低头”,“弯弯腰”,采取“问一问”,“听一听”,“看一看”的方式,关注每个小组群学的效度,关注探究的深度,督促组内不同质学生的帮扶,并及时指导。做好小组学习探究问题的记录,以便班内展示。
第五环节 展示点评
展示,即“发表,暴露,提升,呈现,示范,表达”。展示的内容有基础性知识、探究性知识、达标知识,思维、方法、规律等层面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点评、质疑。
●学生:学习任务展示时,展示组、点评组、质疑组的学生要积极主动,或教师喊号下进行活动。 展示组的代表进行展示,要聚焦问题。若进行口头展示,声音洪亮,语言规范,有时要用肢体语言,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回答。若进行黑板展示,尽快进入预定的位置,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粉笔。听展者观看、倾听,不随意插嘴,不私下议论,做好随时记录。
点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者,不做重复、无意义的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诚实的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个性生成的目的。
质疑组(或其他组)的代表进行质疑,对展示组、点评组的问题,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质疑组无需举手,听教师指号回答,或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既要预设展示的内容,同时关照问题的生成。基础性知识一般采取口头展示,探究性知识多采取黑板展示。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根据学习任务的多少,进行展示、点评、质疑的合理、恰当的有效分工,每个学习任务都安排一个小组展示,一个小组点评,一个小组质疑。按照先后顺序活动,真正实现了“组组有任务,人人都参与”的顶层设计。
教师不时的进行纠偏、补漏、评价,有时可质疑,引领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思考,去探究。基础性任务多由潜能生展示,探究性任务多由中等生展示,优等生进行点评、质疑,分层设计展示任务。
第六环节 精讲点拨
只有消除不讲不放心、不讲不尽责任、不讲考不好的“三不讲”应试教育观念,才能实现 “点拨” 与“精讲”。 点拨要把握好时机,讲究分寸,点拨到位但不要越位,不能代替学生思考。精讲的内容要把握好“三讲”的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惑点、盲点。
●学生:根据展示环节暴露或生成的问题,结合内容的易错点、易混点、重点、难点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再多向交流,向深度方向探究,实现有效探究,总结规律,抽取本质等。
●教师:课中展示阶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愤”和“悱”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选择一些有效方法进行点拨。教师要把握好“精讲”的度“三讲”的内容,并渗透一些学科思想、思维、方法、规律等,学生快速理解,掌握并拓展应用。
第七环节 达标测评
课堂的效果聚焦在目标的达成度。关注优等生解决问题的创新点,关注中等生解决问题的准确度,关注潜能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注重分层转化,关注分层提高的提升率。
●学生:测试时,不看课本,不查材料,不交流讨论,不看他人的答案,独立完成。在限定的时间内,小考结束,按照老师给出的答案,或学生黑板展示的答案,组内同质对子用红笔互批。学习组长公布成绩或举手表决,验证达成度。
●教师:分层设计达标问题,利用导学案上的达标测试题,或自编测试题,放在投影仪上投放,让学生进行即时小考,公布答案,落实学生达标过关,并作出讲评的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评选出学科优秀小组和个人。
第八环节 系统总结
通过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小结,使其完善知识体系,梳理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规律。

⑻ 浅谈怎样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让学生建立“会学、学版好”的思想模式,并且权要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中“先学”,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在教师教学指导阶段中自己预习学习内容并尝试解决教材上的问题。“后教”,指的是教师发现、评价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高中地理“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过程:1.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根据设计的学案进行有效预习,并在课程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2.课程中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究学习。3.有重点地答疑解惑,并适当指导学习方法加以利用。4.课后及时进行整节课的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⑼ 关于几种地理教学模式的思考

地理学是研来究地理环境以及人自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综合性是其显著特点之一。对学科特点认知不足、经验欠缺的教师不容易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与任务,从而使地理课平庸乏味、效率低下。地理课堂精彩与否,教学过程高效与否,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于教学是否抓住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中心任务。

阅读全文

与地理教学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