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王羲之十七帖视频教学

王羲之十七帖视频教学

发布时间:2021-03-04 07:01:04

1. 王羲之《十七帖》真迹何在

十七帖共有29贴(也有说24贴的),均为i摹本或刻本,无真迹。

2. 王羲之的十七帖最后一个字是什么字,看不明白

可以上图来看啊。。。

3. 《王羲之十七帖》有几个拓印版本分别是哪几个最好的是哪个

今人王壮弘称传世刻本有四:
一、唐摹馆本。即“勒充馆本”,摹勒充作版馆中副本。 所以,一般说来权,馆本著名而且影响大。馆本后有大字行书“敕”字,下有楷书“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二十小字,末有“僧权”二字押署。
二、缺十七行本(或云即北宋魏泰家藏唐硬黄本)。
三、唐贺知章临本。
四、宋人临本,即河南本。

唐摹馆本最好,卷首有“敕”字及解(无畏)、褚(遂良)勒定。

4. 学习草书,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草书千字文》,怀素的〈自叙帖〉。哪种法帖更适合初学者临摹

我个人倾向与王羲之的《十七帖》,他的字气象万千,而且不是大草,可以从他的草书看出行书的影子,解体也很到位。
祝你成功~!

5. 王羲之的《十七贴》的清晰图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D%F5%F4%CB%D6%AE%A1%B6%CA%AE%C6%DF%CC%F9%A1%B7&in=1&cl=2&cm=1&sc=0&lm=-1&pn=0&rn=1

6.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计与足下另二十六年於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哥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今必达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恐少人作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於彼矣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官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严群平司马相如杨子云皆有后不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匆匆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云谯周有孙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a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具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具示为欲广异闻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顷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彼所须此药草可示当致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足下所收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裏唯以此为事故远乃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知彼清晏岁丰又所出有无一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寮意其资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

7. 十七帖的王羲之及其《十七帖》

王羲之(303—361),琅邪临沂人,字逸少。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一生曾任秘书郎、参军、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人称“王右军”。后称病去职,与东土诸名士优游自适以终老。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伯父王导、王敦以及父亲王旷,都是曾经左右东晋形势的重臣。王氏家族与当时的皇族司马氏平起平坐,地位显赫。王羲之虽然父亲早逝,寄养在伯父王导家中,但这并不影响他具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与良好的学习环境。据说他小的时候不善言辞,长大成人后却善于思辨,并以骨鲠著称。
王羲之少时学卫夫人书法,后来得到叔父王虞的指导。他的家族中擅长书法的人很多,伯父王导、王敦都精于书法。王导还将有“江东法帖之祖”之谓的《宣示表》传给王羲之,可见对王羲之书法才能的器重。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能够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终于“备精诸体”,创造了全新的书法艺术境界。
王羲之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有人要问,一千多年前的王羲之书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后来很多书法家都有很高的成就,为什么不能取王羲之而代之呢?这个问题要放到书法史中来看。首先,要从汉字的发展演变上看。中国文字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的变化,从篆书系统向隶书系统转变是—次关键性的变化。我们现在汉字应该都属于隶书系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表意文字。隶书系统的文字在以后的岁月里繁衍出很多变体,如行书、草书等,这个过程都发生在汉代,隶书本身也最终演化成为今天常见的楷书。在王羲之之前,这些书体都有一定的规模,但还是不够成熟。比如钟繇的楷书,相对来说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张芝的草书也属于质朴一路。王羲之书法在他们的基础上取代了前人,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字范式。王羲之之后的书法家当然也不可能停留在模仿王羲之的书法上,比如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将楷书推向了更为标准化的境界。但是,宋朝的文人书法家大多认为,他们的楷书有刻意安排的痕迹,虽然在实用方面是够标准的,但与王羲之相比,却显得有些不自然。正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境界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字形姿态丰富但不过分张扬,气息冲和,刚柔相济,既有法度,又有极高的审美境界,所以在他之后的很多朝代的书法家都愿意接受他。人们把羲之尊为“书圣”,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8. 王羲之巜十七帖》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版佚,现传世《十七帖》权是刻本。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9. 十七帖 怎么学

网上有很多教学资料和视频,首先是临摹,其次多实践。十七帖是最好的草书范本,还可以参照二王其他作品,还有唐人如孙过庭怀素的草书,隋人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互相印证。更要多创作,这样才有进步。
1.中堂的创作

中堂是比较宽的立轴,一般是悬挂在厅堂正中的位置上,以四尺整张的宣纸为多。创作时首先要选好文字内容,考虑整篇的行数以及每行的字数,这样在书写时心里有所准备。—般以四行比较合适,或者三行正文,励口上一行落款也可以,太窄则没有中堂所应有的气势。此处所附右图中选择的是李白的五言诗,安排成四行,最后一行留有余地,作落款、钤印之用。正文字形大小、笔画轻重要相互搭配,形成和谐的整体感。落款之地如果空间大,则可以写上所录诗词的标题、书写年月以及受书人名号等。

2.条幅的创作

条幅是立轴的一种形式。与中堂相比,条幅要显得狭窄一些。至于要多窄,这也是根据悬挂的位置而定的。条幅适用的场所很多,一般斋、堂、馆、店及居室墙壁的空白处皆可以悬挂。附图左者是一件条幅,内容选择的是唐代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安排成三行,这是常见的一种格式。这样的格式在书写时要注意中间一行与左右两行的照应关系。图例中字与字之间基本上以独立为主,其中偶有连带,如“欲行”两字连在一起,“桃花”两字似连还断,这是按照《十七帖》的方式来处理的。小草作品应尽量少用上下连带的方式。另外,三行的条幅中,最后一行要留有余地,作落款以及钤印之用。

3.对联的创作

对联是书法作品常见的一种款式。这种款式的基本要求是对称,每个字有固定的位置。利用《十七帖》笔意创作对联如同用其他书体—样,只不过是用草书写成。上下联中每个字的分布要均匀,左右之间也要对称,如附图右者所示。这样的方式要求上下字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落款内容可多可少。如果要书写姓氏、年月以外的内容,可以写在上联的右侧;如果内容很多,则可以从上联的右上侦听始,将上下两联正文左右空间写满,年月、名款署在下联的左侧。

4.扇面的创作

扇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团扇,一种是折扇。这里我们介绍一下折扇的书写方式。折扇因为上宽下窄,所以书写时不能照常规的方法,每行都写成—样的长度。通常的书写方法是,一行长、一行短,相间而行。如左图上者所示,第一行写两个字,第二行写五个字。这样安排,下边不至于拥塞。至于短行、长行是否要字数一致,则需根据字形大小而定,但位置应保持大体上的—致。另外,第一行写成短的或是长的都可以,落款的方式与正文也要基本保持一致。

5.匾额的创作

匾额内容一般是书写斋、馆、堂号,或者是个人喜好的短语。草书匾额不适宜作公共场所的标志,因为这样的作品难以辨认。草书横匾,通常是悬挂在自己的书房,内容多书写警语等,既可以表明主人的志趣,又可以作装饰或欣赏之用。用《十七帖》这样的小草写匾额,不能完全照抄原帖,因为原帖字迹相对较轻灵,所以写匾额时要适当加重,这样才醒目,如左图下者。落款可作长跋,或者仅仅写上年月、姓名,款文与正文应适当保持距离。

6,斗方的创作
斗方这种款式,要求作品的宽度与高度一样,或基本一样。从款式上看,它介于横卷与条幅之间,既综合了两者的某些特征,又不完全具备两者的特性。所以,在这样的款式上创作草书作品,要兼顾横向展开的节奏与纵向运动的行气。其文字内容可多可少,书写时既要考虑每行的纵向气势,又要关注到行与行之间的联系(则咐图左者)。
六、历代临习《十七帖》名作欣赏
自唐朝以后,人们学习草书铆巴王羲之《十七帖》当成范本来临摹。所以,历史上很多书法家都留下了临习之作。这些临习之作有些属于意临,也就是在临摹的同时带有自己的风格特征,有些临摹之作则比较忠实于原作的风格。下面我们对其中的一些临作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现在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临习《十七帖》的作品是苏轼《临王羲之讲堂帖》(见附图右者)。《讲堂帖》是《十七帖》中的—件作品。我们若把苏轼的临习作品与《十七帖》中的这—段进行对照,则会发现苏轼的临作并不是完全按照原帖的样子来临的,尤其是笔画的形态,有苏轼自己的行书特征。苏轼在这件临作的结尾说:“此右军书,东坡临之,点画未必皆似,然颇有逸少风气。”他自己认为点画不相似,但感觉到抓住了原帖的精神气质。《临王羲之讲堂帖》行笔流畅,字形大小相兼,线条厚重而不乏飘逸之气,可以看出在书写时速度并不快,有优游不迫、闲散自适的境界,这一点正好与王羲之原作的精神相契合。另外,字形上也基本依照原帖,所以这仲临作应在似与不似之间。

图是元朝书法家康里子山的临作。康里子山是元朝继赵孟頫、鲜于枢之后的一位成功书法家,草书是他最擅长的书体。他的临作与前面所介绍苏轼的临作在风格上有些不同。从形式来看,此临作更接近王羲之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的形成,是与当时人们的指导思想相一致的。元朝书法家不像北宋时期苏轼等人那样强调自出新意,而是重视真心诚意地去学习古人,保持传统,甚至在自己创作时也是这样。我们这里选择的是康里子山《临十七帖》中的一段,叫做《诸从帖》,从点画到字形,都很接近王羲之原作,笔画简洁有力,笔锋峻爽,使转自然,一些连绵的线条也都非常遒劲,看得出作者对原帖非常熟悉,所以书写起来如行云流水。当然,这件作品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如字形比原作窄,章法安排上更加紧凑,不像原作那样宽松闲散。
明朝有许多书家都留下了《十七帖》的临作,较有特色的有胡正、项元汴、董其昌等。
胡正是明朝初期的书法家,在历史上名气不大。明朝初期陶宗仪的《书史会要》评价他“草书用笔如篆”,这是针对他的创作来说的。他没有留 下自己创作的作品,我们很难对他的艺术成就作总体的评判。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他临写的《十七帖》—诵(见图)。从这件I临作来看,他曾对《十七帖》作过深入的研究。他的临作含蓄灵动,中规入矩,整体风格靠近赵孟頫。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明朝初期的书法家大都受到赵孟頫书风的影响。与胡正的临作风格相似的是项元汴。他是一位大收藏家,平生收藏的法书名画很多。他本人电擅长书画,不过在历史上更以鉴藏闻名。故宫博物院收有他临写的二王法帖一卷,其中有《十七帖》中的内容(见图)。他临写的思路和胡正基本一致,都是尽量与原帖靠近,用笔灵动,有秀润之气。我们开始学习《十七帖》,首先是要做到形似,从临摹人手,因而上述这两位书法家的临习之作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董其昌是明朝后期很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擅长行草书。对于艺术,他主张要得到古人之神。他的理想是一种书卷气的萧散淡远,落实到技巧上则是无须过分用力,只要很随意地书写。他的书法作品都有一个统一的风格——用笔很轻灵,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拉得很开,给人的感觉很飘逸。他临写的《逸民帖》(《十七帖》中的一种,见附图左者)与他的指导思想是合拍的。该件临作不太关注是否与原帖一致,很多字都有重新改造的痕迹,章法安排也是顺其自然,行与行之间很松。该临作虽然不追求与原作的相似,但作品的趣味还是非常传统。
明清之交王铎临写的《诸从帖》(《十七帖》中的一种,见附图右者)也很有名。他是这个时期的一位书法大家,平生花了很大精力去临摹魏晋时期名家的作品。据说,他一天临帖,一天 写作品,这样坚持下来达几十年之久。他把王羲之草书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留下来大量的临习之作。有些是按照原帖的样子来临习,有些是自己发挥,水平都非常高。这仲临作属于前一种类型,即按照原作的格局临习,每行的字数少有差异。当然,像他这样功力深厚的书法家,不可能一点一画照着原帖依样画葫芦。他的这件临作整体风范圆转舒和,显得得心应手。此外,该作还增加了一些牵连,笔画也没有原帖 那样多的方折,可以说既遵从了原帖的精神,又有了自己的变通。
以上这些临作都是我们可资借鉴的范本,其中的一些墨迹本更能为我们提供笔毫运转的方法。

阅读全文

与王羲之十七帖视频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