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课文《山雨》解析与资料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 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 (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三、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❷ 山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山雨主要描写了一场山雨降临的情形。这场山雨使山林比往日更加鲜丽、清新、幽静,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和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的情景,再写雨中山林的美景,最后写山雨过后的景象。
山雨是有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创作的,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分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来(1-4段)、雨中(4-7段)、雨后(8-10段)的顺序写的。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非常传神。
作者简介
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 2014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荣誉院士荣衔。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开始发表作品。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等,散文集《生命草》《诗魂》《爱在人间》《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赵丽宏散文》等,报告文学集《心画》《牛顿传》等及《赵丽宏自选集》(四卷),共60余部。
另有文学评论、电影文学剧本多种。《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作品另获上海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其中《学步》列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山雨》被列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❸ 小学人教实验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雨》学习指导!!!!!!!!!!!!!!
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轻轻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并且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 想起了李商隐的诗 潇洒停回汀 依微过短亭 气凉先动竹 点细未开萍 稍促高高燕 微疏的的萤 仿佛就是写着我此刻的感觉。雨,使这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阕(qùe)又一阕优雅的、带着幻想色彩的小曲 ……“此曲只应天上有”呵!
雨使山林改变了颜色。在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去得也突然——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继续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一场山雨降临的情形。这场山雨使山林比往日更加鲜丽、清新、幽静,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和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的情景,再写雨中山林的美景,最后写山雨过后的景象。
第5、6、7自然段,写雨中的山林,是全文的重点。这三个自然段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三个方面,描述了雨中山林美景。
教学重点是了解雨中和雨后山林的美景及其特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和提问题的方法学习课文,感受山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描写了一场山雨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感受。教学这篇课文,一是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从逐渐流利地朗读到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韵味,到逐渐有感情地朗读;二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把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2.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可予适当的提示:课文描写了山雨的过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写出了山雨的什么特点?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一是交流自己从课文中了解些什么,二是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通过自主朗读、思考和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课文的描写顺序和山雨的特点: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雨前主要写雨声,写它来得突然;雨中主要写雨声和山林的绿,写山雨带来的音乐美和色彩美;雨后主要写鸟声和雨珠,主要表现山林的幽静。在学生整体感知山雨的特点后,可引导看看插图或课件演示,让学生再次形象地感受山雨,边看边想象山雨到来时的情景。
3.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把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生读不懂的地方,不要求学生作透彻的理解,只要求经过讨论,大体上有个了解。如: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由远而近……”
这句话是写雨声,从“神奇”可以领会到山雨来得突然,没有任何迹象。
(2)“飘飘洒洒的雨丝……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句话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雨声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喜欢山雨的情感。
(3)“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雨中山林绿的喜爱的情感。
(4)“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地在纸上化开,化开……”
宣纸,一种适宜画中国画和表现中国书法的纸。这句话,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表现对山雨后的山林的绿的强烈印象,表达作者喜爱山雨的情感。
在学生探讨重点语句后,对课文内容会有一种新的认识。此时,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好朋友听,会有更好的效果。
解词:叫鸣,鸟宛转地鸣叫:
❹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的预习
●重点生字复
浴:yù
洗制身,洗澡:沐浴。浴室。浴场。浴缸。浴巾。浴血(全身浸于血中,形容战斗激烈)。
笔画数:10;部首:氵
韵:yùn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t幔睿绲脑夏甘恰搬ng”,hu幔睿绲脑夏甘恰埃踽ng”:韵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韵。韵腹(韵母中主要元音)。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和谐而有节奏的:韵白。琴韵悠扬。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韵。气韵。韵味。
笔画数:13;部首:音
造句:他已经完全掌握了音韵知识。
●重点词语
啼啭:形容鸟儿的叫声。
幽静:幽雅寂静。
●学习目标
1
❺ 跟我学语文六年级上第三课《山雨》欣赏佳句,掌握句式
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轻轻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并且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 想起了李商隐的诗 潇洒停回汀 依微过短亭 气凉先动竹 点细未开萍 稍促高高燕 微疏的的萤 仿佛就是写着我此刻的感觉。雨,使这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阕(qùe)又一阕优雅的、带着幻想色彩的小曲 ……“此曲只应天上有”呵!
雨使山林改变了颜色。在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去得也突然——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继续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
佳句: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感受:
作者通过宣纸来把读者带到雨中的水淋淋的绿,激发了读者的想像力。
❻ 山雨的教学建议
1课前。 教师可以准备课文插图的彩色挂图以及优美的轻音乐,以创设情境,辅助朗读。有条件的还可以剪辑制作类似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的录像片或简单的动画片段。
2.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可以按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1)初读课文,梳理内容。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在梳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再读课文,品味赏析。可以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然后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这部分教学,教师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赏析语言、体味情感都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落实。
(3)背诵积累,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甚至可以摘录优美的句段。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并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也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其他美文,丰富积累。
3.本课教学应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自读交流。如,描写雨中山林的部分(第5~7自然段),从理解内容的角度看,可体会山雨连续不断地洒向山林的岩石、树叶、绿草,声音如“优雅的小曲”般动听,使山林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绿”之中;从体会表达的角度看,作者是通过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引发了独特的联想,采用比喻等手法写出了雨声的音韵美和山林的色彩美,把山雨写活了;从领悟情感的角度看,可以悟出因为作者爱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声在他听来才会像“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所以那绿色才能“流进眼睛”“流进心胸 ”。此外,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4.有的学生囿于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山雨、雨中山林的描写可能会有陌生之感。对此,教学中可引导他们一边读一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大胆想象,还可利用插图或影视资料为他们提供帮助。 四、教学案例 《山雨》这篇课文,我以指导朗读贯穿全文的教学,先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然后问:“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孩子们在同学们的配乐朗读声中,闭上眼睛想象。当孩子们睁开眼时,纷纷描述着自己的想象:“我幻想自己是一滴一滴的雨,在树叶上丁当丁当地敲着,实在太好听了。”“我幻想着山雨把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都淋湿了。”“我幻想着当山雨落在每一片树叶、每一棵绿草的时候,它一定非常开心!”一个又一个学生富有韵味的朗读声,让大家描绘出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林雨景图。
❼ 六年级语文《山雨》第三大段的教案 速求
③沙啦啦,沙啦啦......
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续,仿佛让人感受到山雨由远处而来的声音。朗读语版气权要轻柔一些。
【自然段段意】主要写了山雨从远处传来的声音
④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
近……
用比喻的手法,重在写声音的变化。"无字的歌谣"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独特的感受和情感
【自然段段意】
描写了雨来是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开头相呼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❽ 2015年秋语文上册授课计划进度表 谁能帮我回答一下
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即将开始,为使教学工作能顺利开展,也为了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拟定本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作为重中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
三、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
第一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一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二是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三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四是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一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二是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是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四是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五、教学措施:
(一)、教学常规方面
1、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钻研《新课标》、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单元过关,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等等。
2、实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好的学生侧重能力型作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侧重基础性作业,也适当布置少量的能力型作业。
3、以“双主题阅读”为重点,继续开展自主阅读(讲读课文重点片段、略读课文写作技巧片段),经典积累重点是复习巩固词语盘点《读读写写》、《日积月累》。并增加在课本上方或下方加上每单元名言警句抄背的习惯。
(二)、教研教学方面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中做好: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科学策划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编写教案。
4、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学习活动以小组工作为主。小组工作落实好五个环节:明确任务——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展示分享——梳理提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6、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六、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表(根据时间大致安排,仅做参考):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课时
一
1、山中访友
2
2*、山雨
1
3、草虫的村落
2
二
4*、索溪峪的“野”
1
口语交际 习作一
3
回顾 拓展一
1
三
5、詹天佑
2
6、怀念母亲
2
7*、彩色的翅膀
1
四
8*、中华少年
1
口语交际 习作二
3
回顾 拓展二
1
9、穷人
2
五
国庆长假
六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2
11、唯一的听众
2
七
12*、用心灵去倾听
1
口语交际 习作三
3
回顾 拓展三
1
八
13、只有一个地球
2
14*、鹿和狼的故事
1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
九
16*、青山不老
1
口语交际 习作四
3
回顾 拓展四
1
十
17、少年闰土
2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
19*、一面
1
十一
20*、有的人
1
口语交际 习作五
3
回顾 拓展五
1
综合性学习起始活动
1
十二
诗海拾贝(1)
1
诗海拾贝(2)
3
与诗同行(1)
2
十三
与诗同行(2)
2
综合性学习交流活动
2
期中学习小结、梳理
2
十四
21、老人与海鸥
2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1
23、最后一头战象
2
十五
24*、金色的脚印
1
口语交际 习作七
3
回顾 拓展七
2
十六
27*、蒙娜丽莎之约
1
28*、我的舞台
1
口语交际 习作八
3
回顾 拓展八
1
十七至十九
选读课文
2
选读课文
2
阅读赏析
2
复习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