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黄水谣教案

黄水谣教案

发布时间:2021-03-03 12:33:49

Ⅰ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名言:“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必须把学生引领进入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培养他们热爱音乐,懂得音乐的各种形式及风格,更重要的是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美育。
一、在歌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建立在词、曲统一完整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只有充分发挥歌曲音乐形象的感染力,挖掘歌曲里面的美育因素,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全过程中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深化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美育。一首好的歌曲,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常常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游击队歌》是一首反映军民与敌人决战到底的决心和不怕艰难困苦的歌曲,在教学生唱这首歌时,我简单介绍了1937年我国爆发了抗日战争的概况和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知道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游击队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同学们通过演唱、用身边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都有同感:音乐与歌词配合得非常协调一致,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紧张愉快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保卫祖国之情油然而生。
一首《我的中国心》,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感情炽热、真挚,听着深沉、抒情的歌声,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在同学们畅谈自己知道的海外赤子及港澳同胞在支援祖国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动人事迹的同时,也由衷地心生出热爱伟大祖国之情。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教学中欣赏的歌曲和乐曲,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不应仅仅停留在对乐曲的感知上,必须进一步通过情感体验、联想、想象等过程,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领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
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气势磅礴、音调雄壮、感情深厚的、代表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气概的合唱。其中《黄河船夫曲》描绘了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境,表示中国人民的斗争艰苦顽强;《黄水谣》《黄河怨》形象地叙述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以号召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的呐喊,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当学生懂得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世界观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后,会在欣赏过程中认真思考,引起他们的联想,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又如《苗岭的早晨》这首经典的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族飞歌的特性音调作为基础,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表现了苗族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情境。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苗族的服饰、乐器、图片等资料,在欣赏中以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为主线,通过类比、人文环境的了解和节奏、舞蹈的体验等等,将学生一步步带入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之中。在感受音乐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
再如《牧童短笛》这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厚江南地方色彩的钢琴独奏曲。它的结构简练,旋律流畅动听,轻盈愉快的曲调,描写了天真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短笛,在田野里漫游,表现了牧童对生活热爱的愉快心情和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对故乡的亲切感受,要让学生从乐曲的欣赏中领会到珍惜童年、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在学习民族音乐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史,表现我国民族文化的民族音乐,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让学生在学习、接触、欣赏民族音乐中激发出他们爱祖国的人民,爱祖国的光辉历史,爱祖国的锦绣山河,爱祖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如《瑶族舞曲》这首民族管弦乐曲,通过文字、图片的播放去展现瑶族人民打着长鼓,翩翩起舞的热烈场面,向他们介绍瑶族风景、瑶乡多山多水、瑶族服饰和风情、长鼓舞的画面,还有他们常用的乐器等等。学生们纷纷谈着自己的感受:欣赏着这首乐曲,我仿佛看见了瑶族人民在节日的夜晚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热烈场面;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有这样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而自豪。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中,有不少名曲凝山清水秀、诗情画意于管弦丝竹之中,使我们从流动着的旋律里领略到祖国山河的风光。
如《春江花月夜》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一位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了他的感受:“每当听到那优美典雅的旋律时,就仿佛有一幅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长卷在我的面前慢慢展开:皓月皎洁,春江波平,江上泛舟,箫鼓遥闻……”许多学生都深刻感受到:我们民族的音乐实在太美了!
四、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延伸到第二课堂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组织到不同类别的活动小组中去。如电子琴队,通过集体排练和演出中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他们会不断克服困难,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只有协调一致、积极合作,才能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群体,才能奏出和谐统一的音调、整齐的节奏和美妙动人的音色。再就是合唱队,因合唱是群体活动,从排练到演出,必须使每个参加者处于高度协调统一之中,不论是节奏、速度、对音乐的理解等等,都要保持准确一致。在潜移默化之中,美妙动人的音色、节奏、想象力、表现力和协调感等都将悄悄注入学生们的心田,使其身心经受一番美的操练和体验。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高尚情操,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技巧和音乐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音乐是用自身特殊的语言解释世界、解释人生、表示志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蕴含的力量。既要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表现能力、欣赏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更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Ⅱ 女生学声乐要找有耐心但是教学不久的男老师还是没有耐心但是教学时间很长的音乐老师

可以参考一下:株洲年初中音乐教师业务考试及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B)
A.德育工作。 B.教学工作。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B)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B.一种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C)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D)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D)
A.批评教育。 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共和国未成年人保》,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不一致的是:(A)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D)
A.学习心理。 B.个性心理。
C.情绪心理。 D.交往心理。
9.《中华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A)
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
10.先后于年和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C)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二、学科专业知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每个3~6年级和7~9年级的学生,在每学年能够聆听 首的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D)
A.1~4 B.2~3 C.2~5 D.2~4
12.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以下哪个方面不属于感受与鉴赏领域的内容:(B)
A.音乐的体裁与形式 B.音乐与姊妹艺术
C.音乐的情绪与情感 D.音乐的风格与流派
13.音乐课程目标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其中音乐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下面的哪个内容不属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范畴: (C)
A.音乐基础知识 B.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C.音乐审美能力 D.音乐与相关文化
14.由一种感觉唤起其他感觉的现象就叫做联觉。在《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一书中,周海宏曾做过相关的实验,证实乐音或乐音组合能唤起人相应的明暗等各种联觉,但不能唤起的联觉有:(D)
A.重---轻 B.大---小 C.上行---下行 D.具体的颜色
15.以A为增四度音程的下方音,它的上方音是: (C)
A.D B.bE C.#D D.E
16.下面作品中属于贝多芬的代表作是: (D)
A.《e小调第九交响曲》(德沃夏克) B.《C小调练习曲》 (肖邦)
C.剧《(魔弹)射手》(德国的卡尔·马利亚·冯·威柏) D.剧《费德里奥》
17.享有“百戏之祖”“百戏之乳”的美誉,它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贡献,意思是说,凡其后来的剧种,鲜有不受其哺育和滋养的。在年的会开幕式上,其优雅、圆润、婉转的“水磨调”唱腔深深地打动着所有的观众。(A)
A.昆曲 B.越剧 C.京剧 D.汉剧
18.下面哪部剧是莫扎特的作品:(D)
A.《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 B.《梦游女》(贝利尼)
C.《阿伊达》(威尔第) D.《费加罗的婚礼》
19.G-B-#D-#F是:(D)
A.大小七 B.小大七
C.大大七 D.增大七
20.下列调式中,哪个不是以#F为主音:(D)
A.以D为Ⅵ级的和声大调 B.以#C为属音的和声小调
C.以B为下属音的和声小调式 D.以G为商的羽调式
(二)判断正误, T表示正确, F表示错误(20分,每道题1分)。
F 2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音乐课程主要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作(应为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内容。
T 2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T 23.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F 24.“综合性艺术表演”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应属于“表现”)领域的内容。
T 25.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和曲《魔王》、《野玫瑰》、《鳟鱼》,以及《b小调交响曲》、五重奏《鳟鱼》等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著名音乐作品。
F 26.根据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与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相同的(是不同的)。
F 27.下面的连接对吗?
(亨德尔) 《夜曲》 民族主义(应是现代音乐)
德彪西 《兰色狂想曲》 浪漫主义
格什温 《弥赛亚》 古典主义
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 印象派
莫扎特 《第四十(维特)交响曲》 巴洛克音乐
F 28.下面所有的连接对吗?
唢呐 《空山鸟语》 《旱天雷》 江南丝竹
二胡 《鹧鸪飞》 《三六》 苏南吹打
笛子 《流水》 《将军令》 广东音乐
古琴 《霸王卸甲》 《嘎达梅林》(交响诗)二胡协奏曲
琵琶 《百鸟朝凤》 《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交响诗
F 29.奏鸣曲都是用奏鸣曲式写的(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器乐套曲,奏鸣曲式是指大型器乐套曲中某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所以奏鸣曲不可能都是用奏鸣曲式写的),奏鸣曲式一般包括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三个基本部分。
T 30.音乐剧《悲惨世界》、《西贡小姐》是著名作曲家勋伯格的作品。
T 31.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
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T 32.旋律小调是由升高自然小调中的第Ⅵ级和第Ⅶ级而成,一般多用于上行,但在下行时也偶尔使用。
T 33.乐曲的形式是由乐曲的内容决定的。乐曲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一段体、二段体和三段体。
F 34.#F(应是F音)音在A和声大调中为Ⅵ级音。
T 35.冼星海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T 36.通常用的谱有G谱、F谱和C谱三种。
T 37.小十度音程转位后是大六度音程,增八度转位后是减八度。
T 38.小字组bg在低音谱表记谱为第四间,在次中音谱表记谱为第二间。
T 39.清角是燕乐徵调式音阶的偏音之一。
T 40.除#G和bA两个音级只有一个等音之外,其他每个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都可能有两个等音。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三、公共知识(10分)
4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1)、(2)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9种基本智能,只不过,不同个体的优势智能是存在差别的。

赵元任是解放前清华大学国学之一,他精通多种国内方言和8、9种外语。在巴黎和柏林的街头,他能够分别用地道的法语和德语与当地老百姓拉家常,使别人误以为他是本地的常住居民。在国内,每到一个地方,赵元任甚至可以用当地方言与人们随意交谈。

周舟是湖北武汉的一个弱智少年,在大多数人面前,他都显得说话木讷,反应迟钝,表情呆滞。在父母、老师的倾心教育、培养和影响下,周舟在乐团指挥方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多次在盛大的场合指挥着交响乐团完成了表演,其指挥才能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技大学就在全国招收少年大学生,这些少年大学生都是数理化生等理科学生,大多获得过全国奥赛的最高奖励,或者在理科的学习中拥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天赋。湖南省的谢彦波同学,在80年代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大的少年班。

鲁冠(化名)目前已经成为了拥有数亿币产业的著名商人。小时候的他并不聪明,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毕业就走入了社会。除了勤劳和精明之外,鲁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组织和管理,善于观察和了解周围人的性格、爱好、行为方式等,善于调动企业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的团队发挥着最大的力量。他所管理的企业和很快取得了成功,他本人也成为了拥有足够影响的浙商。

(1).填空,每空1分,共5分。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学赵元任的优势智能是(语言智能),鲁冠的成功主要源于他的优势智能是(人际交往智能 ),周舟的优势智能是(音乐智能 ),谢彦波之所以能够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主要取决于他的优势智能,即(数理逻辑(或:逻辑数理)智能 ),此外,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的优势智能多表现为(身体运动智能 )。

(2).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借鉴作用。(5分)

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智能的差异性。

②正确评价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在某方面的智能稍差或很差,就认为学生是差生,很愚蠢。

③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

④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⑤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个性、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学艺术。

四、学科专业知识(40分)
42.(10分)默唱下列音乐主题(见附页),写出其所属作品的名称及曲作者,前二首只要写出曲名即可,外国作品要求写出作曲家国籍。
(1)《梅花三弄》 (2)《夜深沉》
(3)《牧童短笛》(0·5分)-----------贺绿汀(0·5分)
(4)《春节序曲》(0·5分)-------------李涣之(0·5分)
(5)《步步高》(0·5分)-----------------吕文成(0·5分)
(6)《第九十四(或惊愕)交响曲》(0·4分)(奥)(0·2分)海顿(0·4)
(7)《土耳其进行曲》(0·4分)(奥)(0·2分)莫扎特(0·4分)
(8)《土耳其进行曲》(0·4分)(德)(0·2分)贝多芬(0·4分)
(9)《军队进行曲》(0·4分)(奥)(0·2分)舒伯特(0·4分)
(10)《那不勒斯舞曲》(0·4分)(俄)(0·2分)柴可夫斯基(0·4分)
以下简答题提供的仅仅是一种答题的思路,并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仅做参考,欢迎有更好、更贴切的回答进行交流,以飨同行。因此下面所提供的小分值并不是唯一标准,如有更具价值的答案同样会按比例给分。
43.(共8分)在年的第29届会开幕式上,一曲女童领唱的《唱祖国》(见附页)让国人觉得无比优美和自豪,请尝试张艺谋引用这首的意图(2分),并曲的主题及其发展手法(6分)。

张艺谋引用这首的意图(2分),主要应通过这首曲的主题思想来获得答案,只要主体意思答出来即可给分。

《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作于年。它是中华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曲创作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曲之一,是一首流传甚广、久唱不衰的众曲。年节前,《日报》作为推荐曲首先发表。年,在全国众曲评奖中获一等奖。它以凝练的词、深情豪迈的旋律,表现出成为共和国主人翁的中国的坚强信心和自豪感,反映了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五后,在世界瞩目的会上重新唱响,表现了改革开放后逐步崛起振兴的中国人无比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

曲(6分):每答对一个阴影部分给0·4分曲,如果对标准答案进行了新的补充,只要正确,每点同样给分。)

曲采用F大调,四二拍,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开头是角般的引子。

A段由六个乐句组成,属于典型的进行曲风格。这是全曲最主要的部分,它概括了曲的主题思想------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主题的音调是由主分解组成,旋律进行中较多的四度、五度跳进,使音乐显得坚强有力,它们和具有向前推进的弱起以及附点节奏使音乐显得明快。

之后每句都从弱拍开始,主要采取重复的手法来发展曲主题,包括采用弱起节奏的重复,使音乐保持统一和连贯,并采用不完全的八度模进(或移位重复)、音程扩展等手法来发展主题。

B段的主题旋律保持了A段的核心音调,并不断引伸,使它变得流畅婉转,节奏更加宽广,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英雄的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处全曲达到,具有颂特点。
44.(8分)一个学生听到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的《天鹅》时,想象为一位公主在优雅地漫步,并沉浸在对王子甜蜜爱情的回味中。根据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一书中的联觉理论,作为音乐教师,听到学生这样回答,你该如何评价?并采取怎样的教学行为来引导其他学生?
①(2分)首先肯定和鼓励学生认真聆听了音乐,并进行了积极的想象,想象力很丰富。

②(2分)接着应反问:你为什么会如此想象?(1分)

(1分)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是问对乐曲所唤起的听觉感受(乐曲《天鹅》整个情绪比较暗淡柔和、节奏宽广,旋律优美抒情等);

二是问学生怎样从这种听觉感受中联想到公主形象的(对乐曲的听觉感受,唤起了一种与之相对应的视觉、味觉、触觉和动觉等的联觉,如听觉上优美的旋律唤起了优美的视觉形象、甜美的味觉感觉,宽广的节奏听觉唤起了优雅舒缓的动觉感受等,再加上童话阅读的经验,便自然联想到优雅的公主和甜蜜爱情等。)

③(2分)应提示:音乐具有非具象性、非语义性的特点。可通过问其他的学生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每个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万一有人想象是欢快的、进行曲式的,肯定是特殊情况,教师一定要特别予以关注),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同时,按照②的思路,只要每个学生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就应对每个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励。

④(2分)最后给出曲作者的原意,并介绍创作背景。

45.(14分)下面是湘版音乐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第六单元《运动与旋律》中的部分材料(见附页),有一位教师以曲《向奥林匹克出发》的演唱、曲《唱祖国》听赏的为主要学习内容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请指出他在教学目标陈述中出现的问题,并说明原因,然后采用“在……(的活动)中,能够……”的格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教学目标中要能很好地体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回放会开幕式中女孩领唱《唱祖国》的视频,让学生跟唱《唱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比较欣赏多种版本的《唱祖国》,体验不同速度力度演唱曲和演唱曲A段与B段时的感受。

(3)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会曲《向奥林匹克出发》,体会奥林匹克精神。

Ⅰ.在教学目标陈述中的问题(占6分,每答对一个阴影部分的大意给1·5分。)

行为主体的表述不正确,即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定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大而空泛,以课程目标代替课时的教学目标

行为动词的使用不规范,行为动词要可检测、要可观察,要实际有效,呈现不同的水平要求

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不明晰

具体如下:

1.“通过回放会开幕式中女孩领唱《唱祖国》的视频,让学生跟唱《唱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

存在的问题有:①行为主体的表述不正确,即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定学习目标, 这种“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 “激发学生……”的表述都是站在教师应该怎么样、教师应该干什么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目标的。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应该使用(学生)“能够……”的格式。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大而空泛,以课程目标代替课时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属于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不是通过一、两个课时的教学就能马上达到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可观察,如:“能够主动参与……”“能够投入地(演唱曲《唱祖国》)……”、“能够享受……带来的乐趣”“能够获得……带来的成就感”。

2.通过比较欣赏多种版本的《唱祖国》,体验不同速度力度演唱曲和演唱曲A段与B段时的感受。

存在的问题有:①由于“通过……”格式,造成行为主体不明晰。

②行为动词的使用不规范,即要可检测、要可观察,要实际有效,呈现不同的水平要求。“体验……感受”如果通过“说”“画”等形式表达出来就可测可察了。可改为:在多种版本的《唱祖国》的比较欣赏中,能够用简短的话说出用不同速度力度演唱曲和演唱A段B段时的不同感受。

3.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会曲《向奥林匹克出发》,体会奥林匹克精神。

存在的问题有:①行为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生。

②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不明晰。“通过各种方式”的说法过于笼统。过程与方法的选择要合理,即要可检测、要观察,教学过程要清晰明显,教学方法要实际有效。可改为:在听录音模唱、听琴看谱视唱旋律、接龙唱词等活动中,能够学会曲《向奥林匹克出发》。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比较空泛,怎么“体会奥林匹克精神”不明晰。可改为:在独唱、领唱与齐唱相结合、对唱与齐唱相结合等形式中,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表现曲,并体验表演带来的乐趣,获得上台成功表演的喜悦。

Ⅱ.修正后的教学目标(8分。行为主体的表述正确,占1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呈现恰当,占2分,行为动词使用规范,占1分,过程与方法选择合理,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可行,占4分。)

以下仅仅提供范例及部分。应根据教师鲜活的设计给分,尤其要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陈述方面的可测可察性。

1.在回放会开幕式女孩领唱《唱祖国》的视频和比较《唱祖国》多种演唱版本的过程中,能主动投入地欣赏并跟唱《唱祖国》。
(情感态度) (知识技能)
2.在多种版本的《唱祖国》的比较欣赏与跟唱中,能够用简短的话说出用不同速度
力度演唱曲《唱祖国》和跟唱A段B段时的不同感受。
(过程与方法) (行为动词可测可察,体现了过程与方法)
3.在听录音模唱、听琴看谱视唱旋律、接龙唱词等活动中,能够学会曲《向奥林匹克出发》。

4.在独唱、领唱与齐唱相结合、对唱与齐唱相结合等形式中,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
友好合作表现曲《向奥林匹克出发》,并体验到表演带来的乐趣,获得上台成功表演的喜悦。
(过程方法的有效可行性) (情感态度)

Ⅲ 苏少版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碧野金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跳民族舞蹈,了解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2、能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能伴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学跳藏族踢踏舞,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背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3、通过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歌曲《牧歌》,交响音画《美丽的哈纳斯湖》,管弦乐曲《森吉德玛》,钢琴独奏曲《孩子们的舞蹈》等作品,让学生感受歌曲和乐曲的风格特点,了解藏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风土人情,以及对音乐形成的作用。
课时安排
课时 听 唱 动 奏 拓展
第一课时 《在那东山顶上》 《我的家在日喀则》 歌表演(1):《我的家在日喀则》 藏族风土人情
第二课时 《牧歌》 《放牦牛的小卓玛》 采集与分享:收集藏族歌(乐)曲
第三课时 《美丽的哈纳斯湖》 《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歌表演(2):《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交响诗、音诗、交响音画
第四课时 《森吉德玛》、《孩子们的舞蹈》 我的评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唱:《我的家在日喀则》
2、 听:《在那东山顶上》
3、动:歌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二)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三) 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和基本知识,随音乐运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与舞蹈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并且能用富有藏族韵味的声音进行歌唱
教学过程:
播放音乐《走进西藏》学生进教室入座。
1、了解西藏的名胜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闭上眼睛,老师数一、二、三再睁开。(师点击课件展现西藏风光图片)
生:我们来到了西藏。
师:不知你们留意过藏族人民的穿戴吗?你们能说说藏族服饰有哪些特色呀?
生:回答(师点击课件,画面出现藏族服饰图片,师介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西藏的美丽和神奇。知道吗?西藏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东西,比如民俗风情啊,饮食文化啊等等,献“哈达”就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师出示藏族人民献哈达的场景)
2、了解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师:同学们,藏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西藏是歌唱家的摇篮,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每天劳动之余会对着辽阔的草原、宽广的天空放声歌唱,你听!那高亢、嘹亮、自豪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世界屋脊、雪域高原……
师点击课件,播放《青藏高原》,学生听赏
师:瞧!抒情的旋律深情的歌声,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刚刚这首歌曲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呢,你们还记得它的歌名吗?
生:《青藏高原》
师:同学们,《青藏高原》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的代表作,近年来他又创作了《青藏高原》的姐妹篇《在那东山顶上》,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生初听歌曲。
师简介歌曲:这首好听的歌曲由谭晶演唱,歌词取自六世达赖喇嘛苍央加措的一首情诗。歌曲具有民谣特点,在西藏很流行,当地的孩子们都喜欢哼唱。我们也来学唱几句。
师教学生哼唱歌曲前几句。
生复听歌曲,并跟着唱一唱。
师:同学们,西藏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西藏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那就是日喀则。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在学歌曲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要求边听边想:
3、学唱歌曲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课件)它的情绪是欢快、喜悦、自豪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
(2)学唱歌谱
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
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
(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师评:同学们唱的都很好,如果长音再唱的连贯、流畅些就更好了!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师播放影片《我的家在日喀则》,让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在藏族,歌手常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唱延长音,很有韵味。因为藏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练就了藏族歌手们纯净而自然的嗓音条件,尤其那韵味十足的长音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西藏的雪域高原。我们把《我的家在日喀则》中的长音再来试试效果?
5、学习藏族舞蹈
师:同学们,在藏族,每到节庆丰收的日子,人们就穿上美丽的节日盛装,围在篝火旁载歌载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那同学们对藏族舞蹈有多少了解呢?
生:(回答)我知道有弦子舞、踢踏舞……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感受、体验藏族的民间舞蹈
点击课件(大屏幕:藏舞)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它还是一首踢踏舞曲呢?咱们今天就一起来感受和体验一下踢踏舞的动律好吗?
1)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邀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集体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
2) 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衣服解下反穿当长袖
3) 学生分组练习,师巡回指导
4)听音乐学生集体踢踏舞表演
(最后随歌曲音乐,师生围成圈边唱边跳,在一片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中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牧歌》
唱:《放牦牛的小卓玛》
教学目标:
1、通过《牧歌》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3、能用活泼、欢乐地情绪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牧歌》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6、师: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7、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8、师: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9、师: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10、比较两句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11、师: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12、师: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13、欣赏《牧歌》
a、师: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视屏)
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师: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c、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d、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e、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二、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
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
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
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
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
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
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了解“卓玛”是藏语美丽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玛”。
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
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
e、生完整跟琴唱。
f、男生唱,女生伴舞。(用上节课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
三、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听:《美丽的哈纳斯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哈纳斯湖》及新疆歌舞,了解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
2、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3、对交响音画这种器乐类型有初步的了解,对欣赏交响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课堂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律动
1、学生在维吾尔族民歌《娃哈哈》的歌曲声中,跟教师一起跳新疆舞蹈。
2、师生一起演唱歌曲《娃哈哈》。
3、教师用手鼓为学生的演唱伴奏。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跳舞,一组拍手。
三、欣赏与感受
1、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哈纳斯湖》
(1) 边听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边欣赏展现新疆风土人情的图片。
(2) 聆听《美丽的哈纳斯湖》的乐段及主题。
(3) 接着播放《美丽的哈纳斯湖》,学生静静地聆听,然后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教师点评并小结。
(4) 请同学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同时教师播放哈纳斯湖风光图片。
(5) 教师结合乐曲实例介绍交响音画。
2、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1) 学生欣赏乐曲,并随着歌曲拍手或做简单的动作。
(2) 简介歌曲,说说歌词的内容。“小巴郎”在维吾尔族语中指儿童,“亚克西”的意思是好样的,有表扬、夸奖的意思。
(3) 出示《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乐谱,学唱歌曲。
(4) 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并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用相同颜色的彩笔在乐谱上画出来。再学唱歌曲。
(5) 分组通过歌唱、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3、观看舞蹈《天山欢歌》
(1) 介绍新疆歌舞:新疆各民族的舞蹈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流传至今,传播的媒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情感的肢体语言。在新疆,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歌声、舞姿去判断他的民族,判断他所生活的地域。新疆歌舞品种多样,个性鲜明,千百年来在族群中自然传承,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经历了风吹雨打,但它依然在民间顽强地生存着。
(2) 请学生观看新疆歌舞代表作《天山欢歌》。
4、欣赏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由教师演唱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请几位学生为教师伴舞,其他的学生围成圆圈拍手,感受新疆歌舞热情奔放的特点。
四、教师总结
新疆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各少数民族的歌舞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相信通过这节课,各位同学已经对新疆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新疆,关注民族音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森吉德玛》《孩子们的舞蹈》
动:我的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钢琴独奏曲《孩子们的舞蹈》,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能听辨不同的主题,并能用蒙古族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听辨主题,感受乐曲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听辨主题,感受乐曲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不同主题。
教具准备:钢琴、磁带
教学过程
学生在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一、《森吉德玛》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森吉德玛是一位蒙古族少女的名字。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根据这首民歌改编了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1、生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速度等方面的变化,试着给乐曲分段。
2、生议一议并完成书上的表格
3、师小结:
乐曲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性格,写出了他们迎接解放时的欢欣心情。
第一段以缓慢和安静的旋律描绘出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第二段的主题仍然采用第一段主题的素材,但加快了速度,使原来那段缓慢幽静的音乐,顷刻之间转为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音流,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
4、出示主题旋律并视唱
5、学生学习一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师生边唱边舞。
6、师弹奏书上另一旋律片段,生听
7、复听乐曲,要求
①听辨刚才老师弹奏的旋律在哪部分出现,举手示意;
②在听到主题旋律时加上蒙古族舞蹈动作。
8、再听乐曲
学生分成二组,随着第一部分的音乐,分别在强拍上吹奏re和la。
二、《孩子们的舞蹈》
师:接下来我们还要欣赏一首钢琴独奏《孩子们的舞蹈》。
1、生初听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师简介乐曲:1952年,作曲家桑桐以内蒙地区民歌为主题,写了《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孩子们的舞蹈》是其中的一首,生动地描绘了草原儿童天真、活泼的形象,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3、熟悉两个主题,师弹奏生轻哼。
4、复听乐曲,听到不同主题用手势示意。
5、学习简单的集体舞动作。
师讲解两个主题不同的动作,生练一练。
6、再听乐曲,边听边跳集体舞。
三、小结下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听《黄水谣》《又唱浏阳河》
2. 唱《浏阳河》

教学目标:
1. 能用亲切、欢快地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2. 通过欣赏,能区分作品在演唱形式、音乐情绪、整体风格、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和表现意义。
3. 对《黄河大合唱》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 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
2. 歌曲教学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风味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现场画面,到底是怎样的音乐才会让观众如此激动呢?
(播放《黄河大合唱》现场演出时观众鼓掌的场面)
生:气势磅礴的音乐,很感人的音乐,很令人鼓舞的音乐……
(简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二、 听赏《黄水谣》
第一部分:听第一段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
站在黄河边,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部分:听音乐,感受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朗诵歌词,体会意境。
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音乐相比较。
同一旋律不同的歌词,表达不同的情感,应该怎样来处理。
总结:旋律的变化
情感的变化
曲式结构
完整欣赏,跟着音乐哼唱歌曲。

三、 学唱《浏阳河》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她所受的苦难,激起了我们保家卫国的士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我们全中国人民发出了抗争的怒吼。打败日本侵略军,解放全国老百姓,让我们来听听浏阳河畔的人民是怎样唱的吧!
1、欣赏《浏阳河》
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赞美之情?
2、再次欣赏,找出一自多音的乐句。
跟琴分句模唱,注意咬字吐字。
3、分析歌词的特点(对答式)
4、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齐唱、对唱、领唱)

四、 欣赏《又唱浏阳河》
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地开拓,她们凭着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宋祖英演唱的《又唱浏阳河》。
1. 欣赏全曲。
2.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伴唱)
4. 比较《浏阳河》和《又唱浏阳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 再次欣赏。

五、 总结下课

Ⅳ 关于黄河颂的学习资料 急!!!

一、整体把握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二、问题研究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练习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二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美。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教学建议
一、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4.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5.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二、我怎样写《黄河》 (冼星海)
《黄河》的创作,虽然是在一个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产生,但它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新型的救亡歌曲了。
过去的救亡歌曲虽然发生很大效果和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护,但不久又为群众所唾弃。因此,“量”与“质”的不平衡,就使很多歌曲在短期间消灭或全失效用。
《黄河》的歌词虽带文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是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环境,指出“保卫黄河”的重要意义。它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1.《黄河船夫曲》
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有两种情绪是值得注意的:开首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他们唱“划哟冲上前”,“乌云遮满天……”,“浪花打进船,伙伴哪!睁开眼!舵手啊!拉住腕!……拼命哪!莫胆寒!”“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在他们没有渡过黄河以前,他们充满愉快与光明。经过他们一阵大笑以后,情绪已达到安慰和安心的境地,气也可以喘一喘了。
2.《黄河颂》
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3.《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一首朗诵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词的内容全由三弦表达出,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也不是普通的京调伴奏方法。欧洲有一种歌词与伴奏独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尔夫(Wolf)的提倡而完成。但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而表达歌词的内容,又可独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尝试。三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调蕴藏着:一个是《满江红》,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但只有一点,而没用全曲(这是由于曲调组织的关系)。
4.《黄河对口曲》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调)写的,最后三段二部合唱是用甲乙的主调配合起来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对唱和合唱。还有,过门比较轻松而有趣。唱的人宜用动作去帮助歌曲的传达,更觉生动。
5.《黄水谣》
是齐唱的民谣式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只是颓废不同,《黄水谣》里面还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6.《黄河怨》
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而这应是值得注意的。
7.《保卫黄河》
是一首轮唱曲,从两部起至四部轮唱。每一句开头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乐观地唱出。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到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唱,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整个是非常有力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8.《怒吼吧!黄河》
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不同声部的组合。曲调是诚恳和雄厚,但充满热血和鼓励,是《黄河》一个最重要的主调。最后两句:“向着全中国受难的大众,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们,发出战斗的警号!”要不断地唱三、四、五次,直至听众有了同感才转到结尾。最好用军号吹奏主调,用战鼓伴奏,更可表现“黄河”的伟大。它的怒吼启发着全世界的受难大众和劳动的人们。
《黄河》的做法,在中国是第一次尝试。希望爱护中国新音乐运动的群众给我一个指导,使我得了鼓励,更努力去创作。
(摘自《冼星海全集》)
三、《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北美来电话约稿,以《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为题,要我为《华语快报》撰文,以配合中国伟大作曲家冼星海的这部艺术作品在香港“黄河音乐节”隆重上演。围绕这个题目,我早写过回忆录,要说的都说过了。而盛意难却,虽是限题限时作文,也该再试试看。我要借此机会,热烈祝贺“黄河音乐节”取得丰硕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请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借此表示谢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星海在上海结识的时候,他已经大发宏愿,要通过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胜利的确信。他把这一宏愿灌注到他正在写作的《民族交响乐》中。抗战爆发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热情奔放的时代,作家艺术家更处于热情奔放的潮头。他写了很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爱国歌曲,更希望通过声乐艺术的长篇巨著以表现自己的宏愿。这说明《黄河大合唱》的诞生,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蕴蓄已久的内在要求。
回想起来,作曲家反映时代要求的宏愿,也正是中国作家艺术家共同的心愿,我也并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敌演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游击健儿们英勇的身姿,时刻强烈地感动着我,我在心头酝酿着一个篇幅较大的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治病写诗时,接受星海和演剧三队同志们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现在可以补充的是,当时有两个印象,强烈地直接激发了胸中蕴蓄的诗情。一个是渡过黄河险滩时船夫们驾驶方舟(确确实实是方舟)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这已经在《黄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现和发挥了。当时,同舟共济的邬析零同志记录下来的船夫号子,曾经是星海作曲时的重要参考。再一个是行经山西吉县以北的壶口(虎口)看黄河激流堕入悬崖深渊形成尼亚加拉大瀑布式的壮美图景。这是著名的“黄河冒烟”“陆地行舟”(船过此处要在陆上绕行一段)的地方。我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我把当时的印象如实地写进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大合唱第三首)中,我说“如实地写”,因为确实“从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浓烟上升”,它确实“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这里描述的历史上西北人民无尽的苦难,当时“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穿插在敌人后面”的奇异场面,也都是真实的。《黄河大合唱》八首歌曲的这个第三首,被写成一首朗诵歌曲,这在词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尝试。星海写道:“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能表达歌词的内容,而又可独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的尝试。”(《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我以为应当这样尝试发挥艺术的效果。
全国解放后,《黄河大合唱》在首都多次正式演出,都忽略了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我对此表示遗憾。朗诵歌曲表演时难度较大。他们怕处理不好,影响了整个演出的效果。1939年4月在延安首次两场演出,是由我带病朗诵的,当时伴奏条件也比较简朴。后来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业余演出,都是八首歌曲一气呵成的完整演唱,并未因第三首难于处理砸了锅。现在的专业团体的高水平演唱,各方面的条件比过去强得多。我希望艺术家们克服困难,希望听到大合唱全曲的完整演出。
我现在还记得,1939年2月的一个晚上,延安交际处一个宽大窑洞里,抗战演剧第三队30位同志共度愉快的农历除夕。我应邀从二十里铺的医院赶来参加这个晚会。星海同志也应邀参加了。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我站起来作了几句说明,然后很带感情地一气朗诵了全部四百多行的《黄河》歌词。同志们以期待的眼光聚精会神地谛听着。掌声刚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来,把歌词抓在手里,说:“我有把握写好它!”接着是更热烈的掌声,杂以欢呼,祝贺这诗与音乐的心灵的契合。
《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的成就。歌词为实现作曲家的宏愿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痛惜天才的作曲家过早地离去!要是他活到今天——当然是80高龄了,听到他的歌声至今还在大河上下、天南海北鼓舞着炎黄子孙团结奋起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那该多好啊!要是他还活着,在他正常延续的后40年中间,他该写出多少不朽的时代乐章啊!想到这里,越发感到我们损失之大!越发激励年轻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弥补我们的重大损失,并且以超越前人的新创造,为新中国增添新的光彩!
(原载1985年8月28日纽约《华语快报》)
四、《黄河》本事(光未然)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Ⅳ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全曲共分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唱》、《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

Ⅵ 中学音乐课 保卫黄河 怎么讲 过程!!要自己写的哦

一、教学内容
1、欣赏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2、音乐知识:a.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b.理解什么是合唱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保卫黄河》,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英雄壮举,体会抗日军民誓死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坚强决心和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大合唱,并对音乐家冼星海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设计此教学目的在于与初中语文、历史等学科渗透。
三、教学重难点
1、欣赏《保卫黄河》体会抗日军民誓死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坚强决心和英雄气概。
2、理解《保卫黄河》的三个层次。
设计意图:设计此教学目的在于深层次理解音乐、理解合唱形式,通过音乐形式理解体会音乐形象。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引入新棵,激发学生兴趣。
2、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放课件(冼星海简介)
设计意图: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代表作品,引入新课。
3、理解“黄河”的象征意义,播放 歌曲《黄河颂》,展示课件:以黄河壮丽画面为背景,显示《黄河颂》的歌词(见课件)。
意在:情感铺垫,让学生以黄河的伟大而自豪,通过音乐感染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4、简述日本的侵略中国的历史,教师演唱《黄水谣》。展示课件:日本侵略中国的悲惨画面。
5、显示文字:但是,黄河的儿女呀,谁能象猪羊般的任人宰割,我们要抱着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意在: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仇恨,使学生爱恨交加,把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推向高潮。
6、播放全曲《保卫黄河》,展示课件:《保卫黄河》的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对《保卫黄河》整体音乐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爱国热情,感受到抗日健儿气势磅礴、英勇豪迈、团结抗日的英雄形象。
7、分段赏析。
(1)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展示课件:齐唱——是合唱的一种形式,多人同时演唱一个旋律及一个声部。这部分音乐奋进激昂,反映了全国军民齐心协力共同抗击侵略的英勇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齐唱是合唱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音乐手段让我们感受到抗日军民团结抗战,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
(2)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展示课件:轮唱——是合唱的另一种形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的声部按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个旋律,此起彼伏之感。这部分音乐似此起彼伏的黄河波浪,汹涌澎湃,反映了抗日浪潮此起彼伏前仆后继的英雄壮举。随着合唱队员的不断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了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由广大的中国军民建立起的抗日力量逐渐壮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轮唱是合唱的另一种形式,通过这种音乐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抗日浪潮此起彼伏,军民抗日力量逐渐壮大。
(3)播放第三部分,播放音乐从间奏到结尾
展示课件:间奏与齐唱,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乐队的整齐演奏,以及音调升高等音乐手段的运用,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民兵、游击队、正规军等多兵种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同样的旋律,力度的加强、速度的加快、乐队的加入,同样是齐唱,但音乐形象的变化,通过音乐形象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抗日军民万众一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8、复听:《保卫黄河》
课件:歌曲主旨意图:抗日救国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合唱中齐唱、轮唱的理解,体会抗日军民誓死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四、课堂小结
展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我们的母亲河,保卫我们家乡,保卫我们祖国,现在我们更应珍惜和平,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自己的力量,才无愧于炎黄子孙。
设计意图:感情升华感染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

Ⅶ 如何提高母语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汉语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千百年来,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然而到了今天,汉语却不断地受到外语的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请看以下发生在大学里的例子:
很多学子不是把“再见”念成“沙扬娜拉”,就是把“高兴”说成“happy”,即使是说一句简单的话语,也总要夹杂那么几个外语词汇,十足一个不中不外的“奇异句”。问其原因,竟答:“不用那个外语词汇,我就不知道如何表达了。”
不少学子为了英语四、六级证书和学位,到最后只得牺牲学习母语的时间,然后发出一声叹息:“没办法,学位至上啊!”
偌大的校园里,不少人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但不要紧,如果你能吐出一串流利的英文,其他人一定会刮目相看……
几个大学二年级的英语系女生,连一些简单的汉字诸如“背篓”、“红梅”等都不会写,听到经典民歌《黄水谣》,还好奇地问:“‘黄水’怎么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啊?”
几位语言学系的老师深深感叹:“今天的大学生当中,能写出一篇没有任何语病的文章者,可谓‘凤毛麟角’啊!”
由此可见,不少大学生确实对母语不够重视,且中文水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母语教育势在必行,甚至可以说是刻不容缓了。主要理由有以下三个:
首先,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主要建设者,肩负着重任。母语是根本和基础,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那么即使外语水平再高,也很难充分发挥才干的,而且难以让人信服。试想想,如果你连阅读一篇有深度的论文或是研究材料都觉得困难重重,写一篇没有语病的文章都很难确保,那怎样谈得上胜任工作任务,建设祖国?
其次,大学生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大部分都要走上讲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教育新一代,这绝对离不开扎实的母语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加强母语教育,才能证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胜任教学工作,确保国家未来的教育质量不下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教师自身的母语水平不过硬,又怎能教好学生呢?
最后,从爱护、保卫母语的角度来说,也应当加强大学生的母语教育。外语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不能舍本取末。身为中国人,若不能很好的用母语进行文化交流,不能体会汉语的魅力,那是多么悲哀的事!
大学生作为受国家高等教育的群体,是保护汉语不受外来冲击的主要力量,很应该下点工夫把汉语基础打稳,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提高全体公民文化素质的历史重任尽一分绵力。
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母语,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母语教育势在必行,否则可能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学习汉语也许比学习外语还要困难。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学好母语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让我们都来重视母语的学习,切勿让汉语在孤独的境地高唱“独角戏”。

阅读全文

与黄水谣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