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党史课教案

党史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1-03-03 05:00:50

A. “学党史,感党恩,树信念”千校万班主题班会教案

资料:http://www.xdkj.tyut.e.cn/party/knowledge.html

B. 谁有党史大讲党的教案共享一下吧~~~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C. 我要做一个关于党史课的教案,需要一个把历史知识讲错的笑话。不要学生和老师的那种,要成年人的。谢谢

真相:明朝中期,六七十个日本倭寇在东南沿海登陆,一路上烧杀抢掠,和政府军打内游容击,最后被歼灭。路上一共杀了明朝军民共计三千有余。成为军事奇迹。
后来,有人这么说:
明朝军队一群垃圾,几十个日本人打几千明军和玩似的。最后明军全军覆没。可见明朝多烂。
再后来,有人这么说:
日本几十个倭寇,打得几万明军满山跑。
前几天,还有人这么说:
十几名倭寇在龙般虎踞的南京城外杀人越货,悠哉悠哉,日本人能不喜出望外?城内几万大军竟龟缩一团。
请问,大家诋毁自己的祖先,有什么好处?!

D. 学党史、感党恩、树信念主题班会

这次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
这两个牢记,一是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共产党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建党九十周年演讲稿--党史学习心得体会,更多原创请访问中国职业写作!
二是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 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学习党史,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党的历史虽然只有90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冷静权衡。如果只学其法、不究其义,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寻求出路、解决问题就更无从谈起。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建党九十周年演讲稿--党史学习心得体会,更多原创请访问中国职业写作!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我会一直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领导。

E. 请问如何讲好党史课,是讲给科级干部听的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能帮助你
党课教案:
党课教案是党课授课者讲党课的“脚本”。党课教案编写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党课质量的高低。因此,撰写好党课教案,对党课教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党课教案的撰写千差万别,但从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个好的党课教案,在备课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主题要明确。党课要有明确的主题,这一主题要贯穿党课的始终。授课人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应该首先明确要通过这堂党课帮助广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树立什么、提高什么、反对什么,对这一问题自己心中要有数。党课教育的选题范围很广,可以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是党的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还可以是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等等。但是,党课教育的具体选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与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员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授课时间通常只有一两小时的党课而言,其主题宜小不宜大,宜近不宜远,可将某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问题的一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然后讲深讲透。比如当前的伊拉克问题,问题复杂,涉及的国家也多,那么在备课时,就可考虑只讲“美国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这个问题。备课时可由当前的美伊局势导入,然后谈伊拉克的石油大国地位和两伊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等历史,再历数美国经济与战争的历史渊源。这样的党课口子小,问题集中,听课人一定会饶有兴味。

资料要丰富。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占有大量生动新鲜的资料,对于写好党课教案非常重要。当授课人确定一个主题以后,就要围绕主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资料可以是理论、格言,也可以是事例、数据;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搜集资料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所要阐明的问题论述清楚。比如,谈艰苦奋斗,其中最重要的就要占有国情资料、我党坚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资料、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的资料、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艰苦奋斗的论述,以及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各种差距的资料,等等。这样,在编写教案时,授课者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说理才能透彻。

方法要灵活。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党课教员为了论证观点或者活跃气氛,经常会举一些实例。为此,教员要善于将政治性、思想性的东西和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融为一体,言之有物。比如讲授党的一大,如果照本宣科,讲党的一大某年某月在上海某地召开,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这是连中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很难引起党员的兴趣。如果换一种方式,从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没有参加党的一大,而同样没有参加党的一大的陈独秀却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说起,再详细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进一步讲述十二位代表以后的去向和结局。采用这种叙述的方式,大家就会静心倾听,印象深刻。

逻辑要严密。严密的逻辑顺序可以使教学内容丝丝入扣,合情合理,给听众以强有力的说服力;还可以使教学活动既有紧张的节奏,又有轻松的气氛,使听课人不断地产生兴奋感,保持旺盛的听课欲。因此,在编写教案的时候,授课者应注意授课内容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作铺垫,后一环节又是前一环节的发展,层次井然,有条不紊。比如讲“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这个主题的党课,在备课时,可以首先讲述什么是“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从历史角度看,单极世界难以持久,两极格局已被打破;二是从经济上来看,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长;三是从政治上来看,中国、欧盟、俄罗斯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在增大。最后,可以联系我国以及党员的实际,讲讲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问题。这样,就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在讲课的时候,使听课的同志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所讲述的道理,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上党课“四备”

备好党课是上好党课的基础。我的体会是,备课的功夫下多大,一堂党课成功的把握就有多大。可以这样说,备好了党课,党课就成功了一半。

如何备党课?我的经验是“四备”。

一“备”党课对象。即对听课对象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及思想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只有如此,才能使党课有的放矢。上党课前,授课者要深入到听课对象的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了解、观察、分析听课者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有什么疑难困惑。掌握这些情况后,授课人在备课时就可联系听课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备课,这样的党课针对性强,听课者坐得住、听得进,入心入脑,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备”党课资料。上党课前,资料准备得如何,对于上好一堂党课至关重要。因此,作为党课教员,要有为倒“一碗水”而积满“一桶水”的准备。这就要求授课者平时博学广闻,注意搜集、积累党课资料,资料越多,内容越实,说服力越强,听课人听课的兴趣就越浓,效果就越好。《党课参考》是上好党课不可多得的党课材料,因此,每期我都必读。

三“备”党课教案。这是备好党课非常重要的一环。党课教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党课的效果。准备党课教案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主题要突出,紧紧围绕党课的重点选择材料和组织语言;二是观点要鲜明,对党员的教育既要循循善诱,正面启发,又要正视问题,一针见血,让闻者足诫,增强党课教育实效。三是理论要联系实际。上党课要讲理论,但不能光讲理论。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党建资讯网,既要联系外地党员实践活动的新情况、新经验,更要联系本单位和身边党员的新典型,让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四“备”党课教法。授课者要根据党课内容和听课对象,精心选择上党课的方法,运用灵活的党课形式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党课生动而富有吸引力。如: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一般较低,给他们上党课时可采用讲授辅导、参观讨论等方法;机关党员文化程度较高,授课时可采用专题讲座、社会调查等方法;流动党员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采取交流、座谈的方式。对象不同,方法各异,看对象施教,这样就会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如何增强党课的效果

当前的党课教育,大多采用你讲我听的单一形式,内容也大多是报刊上的一些文章。这样的党课,往往效果不好。如何增强党课的效果?在实践中我有如下的思考:

一、创新党课形式

(一)由一人讲变多人讲。

(二)由“注入式”变“互动式”。

(三)由单一型到多样化。

二、革新党课内容

目前,党课内容多是党的基本知识、基本路线和形势教育,这些内容无疑十分重要,但仅此还不够,还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党课的内容。

讲党课要有激情

党课的目的是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和鞭策人。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回顾近年来自己讲党课和听别人讲党课的经历,我感到,照本宣科的党课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只有具有激情的党课,才会具有感召力,才能使听课人荡气回肠、激情涌动、入脑入心。那么,党课怎样才能讲出激情呢?笔者有幸听过南昌陆军学院宋增建政委上党课,他那富有激情的语言,使多少学子热血沸腾,又使多少青年立志报国。下面,我就以宋政委所讲的《堂堂正正做人》这一党课为例,谈谈讲党课如何才能讲出激情。

一、生动感人的典型是授课人表现激情的依托。激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授课者总是依托一定的人和事,在有感而发中迸发激情。如讲《堂堂正正做人》这一党课,在讲到共产党人是堂堂正正做人的典范时,宋政委讲道:“毛泽东自幼爱吃红烧肉,然而,当我国遇到前所未有的‘三年自然灾害’时,他带头艰苦奋斗,身为共和国主席的他,连红烧肉都不吃了。一次,工作人员想到毛主席好长时间没吃红烧肉了,就为他烧了一盘红烧肉,他见了很生气,说:‘人民群众肚子都填不饱,我却享用红烧肉,这叫我如何向人民交待?’这小小的例子,正是我们共产党的领袖堂堂正正做人,不搞特殊,不谋私利,始终想着人民的写照。”然后,宋政委又讲到新时期堂堂正正做人的典型范匡夫的事迹。在讲完典型事例后,宋政委饱含深情地展开了议论:“纵观我党的发展史,可以无愧地说,不论是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和平时期,我们党的干部都表现出共产党人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品质和高风亮节。正是我们共产党人堂堂正正的革命情怀和浩然正气,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这一段很有激情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听课人。听课人凝神静听,面容肃然。讲到这里,宋政委语气一转,从堂堂正正做人的正面典型,讲到现实生活中如胡长清,成克杰之流的反面典型。最后,宋政委满怀愤慨地抨击道:“在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群体中,像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败类虽不多,但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言行与堂堂正正做人有很大差距,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如,有的工作作风不正,弄虚作假、耍花架子,应付上面、糊弄下边,取悦领导、坑害百姓;有的贪图享受、腐化堕落,吃高档、住豪华,包二奶、养情妇。尽管这些人为数极少,但却严重败坏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形象,极大地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宋政委激愤的一席话,使听课人灵魂受到了警示和震颤。

二、深入的理论透析是党课激情的灵魂。

三、党课结束时要讲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党课结束时,是授课人表现激情的关键时候。此时,若能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对党课主题加以最后的归纳概括,然后,以充满激情、鼓舞人心的语言向听课人提出希望,指出努力方向,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宋政委在讲《堂堂正正做人》这一党课时的结束语就很有激情:“古人说:‘有正心必有正德,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深信正正之气、堂堂之风将在我们党内越吹越劲,必将荡涤掉污泥浊水、歪风邪气。愿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都能拍着胸脯叫响一句:‘我是一个堂堂正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的人!’”宋政委这一段话摄人心魄,让听课人激情涌动,最终达到了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的效果。

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把党课讲活

有些同志讲党课总觉得很难讲得生动,听课者也常反映一些同志讲的党课刻板、枯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授课者方法和手段单一。如何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把党课讲活,让听课者入心入脑?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以人为本,调动听课者的学习激情



二、以实践为主体,“虚”、“实”结合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既是认识深化的规律,也是学习深化的规律。要使党课不枯燥、死板,在党课教学中就要加强实践环节,把“虚”的理论变为听课者“实”的思想认识。在“虚”、“实”结合上,我常用的方法有:

深入浅出讲活理论

讲党课,离不开讲授理论。而理论总是较为抽象。如何使抽象的理论变成浅显的道理,让理论修养不高的基层党员听了入脑入心,这关系到一堂党课的效果。要达到这一目的,实践中我的体会是,深入浅出,把理论讲活,使较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呢?可借助如下方式方法:

寓理于“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我们通常所运用的举例法。举例的目的,就是使党课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道理。这种方法是我们党课教员在党课讲授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这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要使理论深入浅出,所举事例一定要与理论有关联性并具有说服力。比如,在讲“三个代表”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我举了如下例子:一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二是改革开放后,由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使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三是“新时期的工人楷模”李黄玺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听课者懂得了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努力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作为个人来说,就要像李黄玺那样当一名勇攀科学技术高峰的尖兵。这样,就使较抽象的理论变成了浅显的道理。

寓理于“时”。寓理于“时”,就是要使所讲授的党课理论与当今时代联系起来,与时俱进,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我在讲“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党课时,除了讲述和剖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精髓外,还特别把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放到当今的时代背景之中,提出当今时代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作用日益凸显,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二是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当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中给经营管理者的劳动以应有的地位;三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在现代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寓理于“时”,使大家对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寓理于“趣”。就是在讲述党课理论时,用富于趣味的语言来阐释较深奥的道理,使党课理论容易被听课者所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授课者平时多收集和积累生动有趣的语言,如一些歇后语、顺口溜和名言名句等。例如,我在讲“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的理论时,就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来说明内外因的关系。此外,在说理时如能灵活地运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就曾用“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去形容那些丧失了远大理想,一心只为自己的人。总之,寓理于“趣”,听课者听起来不仅觉得有趣、生动,而且很容易就理解了授课者所讲的道理。

语言生动:增强党课效果的一剂良方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党课效果如何,讲课人的语言生动与否是重要的一环。就语言来讲,一次效果好的党课,除了讲课人的语言要讲究准确性、逻辑性外,注意语言的生动性也是增强党课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使用生动的语言,可以引发听课者的兴趣,引起听课者对党课内容的思索。

如何增强党课语言的生动性?我的体会是:

重视修辞,增强语言的吸引力。修辞可以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修辞运用得当的语言,不仅可以使枯燥的话语变得生机盎然,而且富于感染力。比如,我在讲述十六大报告中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成就时,运用了老百姓生活的变化这一事实来作例证。在讲述这个问题时,我运用了修辞的手法,即用10个“动词(形容词)+了”的排比句:“这13年来,我们大伙儿的钱袋鼓了、恩格尔系数降了、吃的精了、寿命长了、住房宽了、衣着靓了、文化高了、旅游热了、通信快了、车子多了。”然后,我再就这10个方面用数据加以说明,使大家对13年来我国的成就有了具体直观的认识。又如,一次我在给军校学员讲思想政治课时,针对一些学员想取得好成绩,却不刻苦学习的情况,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猴子对它的主人说它“也想做人”,主人回答猴子,想要做人就必须拔掉身上的毛。于是,主人就给猴子拔毛,刚一下手,猴子就痛得“嗷嗷”直叫,再也不让拔毛了。这时,主人对猴子说,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呢?讲完这个故事,我问学员:“大家是愿意做猴子呢,还是做人?”学员一阵笑声过后,脸上都有一份思考的凝重,效果不言而喻。

妙用俗语,增强语言的亲和力。俗语也称流行语。由于它来自生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因此,人们喜闻乐见。讲党课时适当地运用俗语,不仅可使党课生动活泼起来,而且能收到好的效果。我在讲“与时俱进”的党课时,就引用了“争上游,辛苦;落下游,受苦;居中游,舒服”这一俗语,然后指出这种思想与与时俱进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加以改变和修正。在讲党的宗旨的党课时,我又用了“私心重、骨头软”、“裙带长了绊脚,私心重了折腰”等俗语,来形容私心对人的危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引用名言,增强语言的穿透力。名言具有“权威效应”。所以,恰当地运用一些名言名句,可以增强党课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例如,我在讲爱国主义的党课时,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同时还引用了裴多菲的著名诗句:“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这些优美而富有激情的名言名句,不但强烈地吸引了听课人的注意力,更使大家内心升腾起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和力量。

讲党课要善于运用典故

在讲党课时,为了增强党课的生动性,不少同志喜欢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典故来活跃气氛,吸引听众,增强党课的效果。恰当地运用典故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有事半功倍之效。讲党课运用典故,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多用通俗易懂的典故。党课所面对的对象往往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可能相差很大。所以,在讲党课时要多用通俗易懂的典故,尽量少用晦涩难懂的典故,以取得让大家一听就明白的效果。如果某个典故很能说明你讲课的某个观点,而大多数人又可能无法理解,那就一定要加以解释,让大家把典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知道你所讲典故的真正涵义。比如笔者在讲关于诚信的党课时,就引用了古代商鞅变法、立木为信的典故。当说到“立木为信”时,笔者满以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典故,可听课人没反应,笔者才猛然醒悟,有些听课人不一定知道这个典故,于是将商鞅移一木赏十金的事给大家讲了一遍,最后联系这个典故给大家讲诚信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听课人就加深了对诚信重要性的感悟和理解。

多用与听课人有关联的典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总是较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如果讲党课运用典故时能考虑到这一点,尽量用与听课人有关联的典故,这样就更能吸引听课人的注意力。如河南南阳市委党校一位教授在讲党性修养的党课时,他先引用了南阳卧龙岗一副著名的对联:

心在朝迁,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有何辩襄阳南阳

据传此联为清代咸丰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衡所作。原来,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两地对诸葛亮的隐居地多有争议。南阳人说,诸葛亮曾隐居南阳卧龙岗,襄阳人说,襄阳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顾嘉衡是襄阳人,却在南阳任知府,襄阳和南阳两地的人均要他表态:诸葛亮的隐居地是南阳还是襄阳?顾嘉衡十分为难,既不能得罪襄阳家乡父老,又不能失民心于为官之地南阳,于是便撰写了此联。意思是说既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功绩扬名天下,又何必去为诸葛亮隐居地这一小事而争论不休呢?听课人听到授课者所用的典故就发生在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都感到特别亲切,注意力也特别集中。正当大家在兴头上,授课者言归正转,讲起了共产党员应如何加强党性修养:“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一个共产党员要胸襟开阔,心中装得下五湖四海,不要为一时一地的得失以及个人的名利斤斤计较。”听课人听了很受教育。

善把典故用出新意。一般来说,典故都有其特定的涵义。但如果就事论事地说一通,很难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讲课时若能挖掘出典故的新意,那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堪称高手。1958年,毛泽东在会见部分史学家、科学家和著名新闻工作者时,琅琅背诵起《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狡辩的一段话。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他风趣地说:“从本质上看,应当承认登徒子是好人,娶了那样丑的一个女人,还能和她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照我们的看法,登徒子是一个爱情专一、遵守婚姻法的模范,怎能说他是好色之徒呢?”毛泽东通过这番巧妙而新颖的解释,告诫干部要学会用唯物辩证法全面辩证地看问题。毛泽东把典故用出新意,对我们在讲党课时用好典故很有借鉴意义。

讲党课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堂讲得好的党课,除了要有鲜明的主题、严密的逻辑、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表达外,还要有生动活泼、上下融洽、共同探讨问题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使听课者有所乐、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而有所得。如何营造良好的党课课堂气氛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和颜悦色,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讲党课者,一般是具有一定党内职务的领导干部或理论宣传工作者;听党课者,一般都是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两者在职务、学识水平、资历等方面有所差别,但都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因此,授课者要自觉地把自己和听众融为一体,以民主平等的态度,而不能以领导者、传道者的面目出现。态度要和蔼自然,不能板着面孔说教,更不能动辄训人。这样,讲者和颜悦色,听者才能“如沐春雨”。

二、先声夺人,营造开场精彩的课堂气氛

一堂党课气氛如何,开场的气氛相当重要。“开场的十分钟决定着一堂党课的成败”,这是我们党校教师的共识。因此,讲党课一定要精心设计开场白:或以引人入胜的案例导入,或以发人深思的设问展开,或将公众关注的社会现象加以剖析,先声夺人,营造精彩的开场气氛。笔者在讲“党员干部如何提高政治素质”一课时,首先讲述了河北省国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真的典型案例,然后引导听课者思考:李真犯罪的思想根源是什么?政治素质的涵义是什么?怎样提高政治素质?通过这种开场方式,有效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三、善于设问,营造上下融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如果讲课者与听课者能互相交流,使台上台下融为一体,讲课效果就会异常明显。怎样营造这种上下融洽的气氛呢?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授课者要善于设问。实践表明,同样一个道理或观点,以陈述的语调表达出来往往没有以设问的语调表达出来更有吸引力。比如,讲“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就不如以设问方式提出命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什么?”这样更能激活听众的思想。有时,也可以故意提出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激发听众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果适时地提出一些常识性问题,让听课者踊跃作答;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让听课者积极思索;提出一些结论性观点,让听课者频频颔着,那么,党课课堂就会形成上下融洽的气氛。

四、幽默诙谐,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一堂党课,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两三个小时,要在较长时间里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要求讲课者用好幽默诙谐这支“兴奋剂”,以调节听课者易于疲倦的大脑神经细胞,使之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当然,幽默诙谐的语言要与讲课主题紧密相关,做到幽默而不做作、诙谐不庸俗,不然就会弄巧成拙。

“三多”运用好党课增效果

目前,不少党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导致讲课者没有精神,听课者没有兴趣,严重影响了党课的效果。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听课者坐得住、听得进,不失为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方法可作借鉴。

多些轻松、幽默。讲党课如能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幽默故事,使听众在严肃的话题中处于活泼欢快的课堂气氛里,无疑这有助于增强听课者的听讲兴趣,从而增强党课的效果。河南油田党校一位教授讲党史课讲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智大勇时,插入了陈毅同志善于运用幽默的例子。那是陈毅同志当外交部部长时,西方记者在招待会上突然发问:“中国最近打下了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请问是用的什么武器,是导弹吗?”陈毅没有像某些外交官惯用的那样耸耸肩膀、摊开双手,说一句“无可奉告”,而是用双手向空中做了一个捅的动作,幽默地说:“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陈毅的幽默既巧妙地回避了问题,又十分有趣。听课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笑过之后,陈毅同志大智大勇、可敬又可亲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听课人的心中。幽默故事的恰当引用,能够使课堂保持轻松欢快的气氛,使讲课者神采飞扬,听课者聚精会神。

多些互动交流。要使课堂气氛如春风拂面、春意浓浓,就要打破我讲你听的单一授课方式,让讲课者与听课者多些互动沟通,多些相互交流。例如,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采用提问式、探讨式、座谈式授课就很有效。河南油田党办一位同志在讲党课时,一位学员趴在桌上睡着了。这位同志没有疾言厉色地批评学员,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正在讲一个笑话,你不想听吗?”然后绘声绘色地讲道:“一位中学老师正在上课,班上两名同学都手拿课本睡着了。正好两位同学一个成绩优秀,一个成绩较差。于是,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委婉地对他们进行了批评。老师先目视那位优秀生,以赞赏的口气说:“知道优秀生是怎么进步的吗?优秀生啊,睡着了还拿着课本!”接着,老师又看着那位成绩较差的学生,以惋惜的语气说:“知道差等生是怎么落后的吗?差等生啊,拿着课本就睡着了!”两名同学听了很不好意思,马上打起精神认真听课。听了这个笑话,那位睡觉的学员睡意全无。讲党课的这位同志又面对睡觉的学员说:“我想,你刚才一定是在想怎样成为优秀生。”然后,在轻松的气氛中继续讲课。此后,学员们都听得特别认真。

F. 谁有党史教案,帮帮忙,急要.

中共党史教案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1919年5月——1923年5月)

本章内容提要和学习要求: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中共产生的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干部条件和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及其伟大意义。

内容:这一时期的中共历史可分为3个部分来论述。

第一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共诞生前。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下,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人民生活极端痛苦,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变革现状的革命。中国革命需要新兴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这是党产生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

第二部分: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是党产生的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为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第三部分:各地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和活动,标志着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表明党成立的条件完全成熟。1921年7月,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共正式成立。1922年6月党的“二大”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标志着党创建任务基本完成。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扩大了影响。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奠定了基础。

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主要矛盾。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认识中国人民革命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取胜。

(2)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认识中共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

(3)要求学生了解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深刻认识只有 中国共产党才能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领导力量。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什么叫“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党)

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背景、条件、基础。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也不例外。那么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前面我们讲了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近代革命取得胜利。必然有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来领导,这个新生产力的阶级代表就是与大工业生产相联系的工人阶级,所以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就历史的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了。那么中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这样呢?我们学习过世界史。知道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共产主义的诞生。知道工人阶级自发的斗争运动不会根本改变工人无产阶级的状况。只有自觉的起来斗争,认识自己的前途,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然而自觉的斗争必须有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就是说,工人运动必须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的产物

一.工人运动与马列主义理论二者必须结合

任何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产生都必须具备工人运动的和马列主义理论这两个条件。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客观规律来看,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产生共产党是一条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党既不是普通的 、一般的工人组织,也不是单纯的学术团体,而是科学共产主义武装起来并与工人运动有密切联系的工人阶级战斗司令部。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个是工人运动作为阶级基础;一个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与马克思主义 理论作为思想基础,而且二者必须结合。

1. 工人运动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直待,才能形成自觉的共产主义运动。而一般的工人运动是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职能形成工联主义的忌识(工联主义又叫工会主义,是工人运动中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于英国。主要阶级合作,反对无产阶级革命,鼓吹经济斗争,散布改良主义思想,口号是“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主能:工会高于一切,拒绝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科学社会致意的理论学说,是由有产阶级出身的而转到工人立场上来,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创造出来的。现代科学知识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这样的知识分子。因为这种理论,不仅是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是在总结人类历史积累的丰实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既无世界又无条件从事这样艰巨的科学研究,所以工人本身是不可能创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才能使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阶级,才能摆脱工联主义的束缚,认识到本阶级的历史使命,形成真正自觉的工人运动,才能产生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2.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是为知道工人运动而产生的。它本身也要求到工人中间去。革命理论只有和革命群众相结合,才能变成现实。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它是工人运动的经验的总结?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身不是工人运动,在与工人阶级接触的过程中完成了世界观的改造,即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能够知道一切被压迫者的革命斗争,但彻底要求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并愿为这个最高目标而坚持奋斗的只有工人阶级,这是工人姐姐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才能产生伟大的物质力量,才能产生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精神武器,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力量。两者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桥梁而结合起来,产生无产阶级政党的。

二.中工人运动和马列主义的结合

1.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员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早在19世纪40,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开办近代工业,中国就产生了第一批产业工人。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为带边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镇压国内的革命运动的以维护其反动统治。在割地建立了一批“官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以后又办了一些军用工业作为军事工业的辅导,又产生了一批工人。70年代,国内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只有五、六十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欧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日,没成绩扩大在华的经济势力。这样,中国工人阶级随便、之壮大,到1919年已发展到二百多万人。

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新型的劳动阶级,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它具有世界工人阶级共同的优点,即“同大工业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修改者,是最有远见,最有前途的先进阶级,在大工业生产中,在同中产阶级斗争中,锤炼了团结互助精神和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性。它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过活,大公无私,富有革命的彻底性。此外,中国工人阶级还有自己的特殊优点:

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不仅劳动时间长,而且工资低,政治地位地下和生活的贫困,在世界是罕见的。因此,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

第二, 中国工人阶级大都集中在沿海及水陆交通线上的大中城市和大型企业中,便于团结战斗,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第三, 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来自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便于和农民形成巩固的联盟。

第四, 中工人阶级是十月革命后登上革命舞台的,在中国设有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斗争一开始就以马列主义为知道并在自己政党——中共党的领导下开展活动。

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具备上述优点,使它成为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完全可以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发重任。当然中国无产阶级也有它的弱点,这主要是人数较少,文化水平较低,受封建思想和小生产者思想的影响的较大。这些弱点和优点比,是次要的第二位的。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后就积极投入反侵略、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从1912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有记载的罢工就有130多次。虽然主要是经济斗争,但是在这些罢工中有的已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如1915年反袁接受日的“二十一条”的斗争。1916年天津工人反对法国强占老小年开的斗争)中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的开展,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截至目前所发现的资料,在中文出版物中,最早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是1898年4,在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上 ,由李提摩太市节译(英国传教士)蔡尔康撰文题为《大同学》的文章中提到:“试稽近世学派,有讲求安民新学之一派,为德国之马克思主义资本者也”。

此后,对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介绍,相继出现。

在中国最早接触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流亡在外的中产阶级革命派,中产阶级改良派和学生。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有很大影响的启蒙学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办有《新民丛报》等刊物,宣扬中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著作中,最早提到马克思的是梁启超的文章《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稳重说“麦喀士日耳曼人的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他却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只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已,马克思”虽能难人,可不能解难于人”。同年,他在《中国之社会主义》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中国古来已有的思想。

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1895年流亡国外,曾注意考察了欧美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并对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予以击打的关注。他还“敦促留学生眼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并阅读当时的社会主义书刊”。1906年,孙中山在同盟会上的一次演讲中介绍了社会主义的各派别。以后同盟会的许多刊物也相继介绍社会主义各派别。但是,在他们看来,各派社会主义是“反川异源,而皆归于海”、“其派虽殊而其不平等、博爱、人道之大义于人类社会者也”,只不过是在“以如何方法达其目的”上的差异,这就是革命派中大多数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

朱执信是同盟会中著名的政论家,他被认为是同盟会员中对马克思主义比较有研究的人。他曾说“顾自马尔克(马克思)以来学说皆变,渐趋实行。世称科学的社会主义”。1906年他 《性忌志革命家小传》一文中,比较详尽的介绍了马克思、恩割席、拉萨尔的生平及其学说。朱执言并不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的其他重要观点,批评马克思关于原始资本积累的观点“张皇夸大”。

在辛亥革命前,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的还有中国早期的无政府主义者。当时,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采取敌对的态度。如无政府主义者刘光汉(刘师培),何震等人主编的《天义报》,第一次译截至、了恩格斯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报写的《序言》和《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以及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二章中几篇译文。同一时期,中无政府主义者李石曾,吴维晖创办的《新世纪》周刊,也曾介绍和评论了巴黎公社革命,报导了第二国际“七大”关于军国主义问题上的各派激烈争论,还刊有李卜克内西的照片和他反对军国主义的言论。

上述情况说明,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早已在中国流传,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尽量是零星的,片断的,甚至有误解和歪曲。但没有什么恶意。事实上,不仅有一般文字上的宣传,而且有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身体力行,付诸多时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部分革命党人和少数知识分子,一方面强烈要求推翻清朝的封建同志,建立欧美那样的中产阶级共和国;另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如贫富悬殊,工人阶级的贫困极端不满。因此,他们真诚的希望从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学说中吸取政治营养,寻找社会主义改革方案。由于他们站在中产阶级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也十分肤浅,所以还谈不上真正的以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尽量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不一定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我们必须肯定的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推动历史的前进起过进步的革命的作用,承认他们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尽管我们因阶级的偏见往往片面保守的甚至错误的理解和宣传)对后来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事革命活动有启蒙作用。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直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成为中国革命斗争的知道思想,是经历的一个发展过程的。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在十月革命以前的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从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两年,是新、旧文化运动的交替时期。当时,在知识界出现的围绕着关于“改造社会”的热烈探索和争论,就是这种新,休交替的表现。那是一个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群星灿烂、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又是新、旧文化思想相互排斥,相互渗透的复杂局面。这种新、旧交替的状况,在“五四”后的第一年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五四”以前,鼓吹新世纪文化运动的期刊,只有《新静》《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地一年中“新出版的突然增至四五百余种之多。这些是新出版的刊物,有相当一部分与存在时间较短,有的甚至只出一,两期就停刊了,作为历史资料保留至今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仅这一小部分刊物创刊的世界比较集中,地区比较光。绝大多数的刊物都宣称以后介绍新思潮和改造社会作为自己的重要“旨趣”。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出现了许多进步的团体。“五四”运动后的第一年,也出现了三、四百个之多。其中以李大钊在北京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是我过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等还有许多进步知识分子在各地组织社会团体,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开始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

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政治上,近代中国是东方许多矛盾的焦点;在文化思想上,也反映了这样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不但要同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的各种造谣诬蔑去作战,而且还要同抗拒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各种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去作战。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大的论争有三次,第一次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胡适,在1919年7月,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贩卖杜威的实验致意即实用主义。公开反对用马克思主义知道中国革命。以李大钊为代表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的著名论文,指出“解决问题”离不开“主义”,唯有在中国进行一次彻底革命,才能使中国的社会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第二次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这张东荪、梁启超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实质上社会改良主义,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为首进行了反驳,明确提出必须争取暴力革命来实行社会主义。第三次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霸、巨声白,他们反对一切国家、一切权威、一切政治斗争和博爱里革命,反对任何组织纪律,提倡个人主义,主张绝对自由。由陈独秀、李达等同无政府主义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在中国建立严格组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三次争论,后两次对于“社会主义的讨论”和“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的许多著作中所做的论断,都认为是共产主义者一方取得了胜利,这种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但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结局的评论,有一些著作说,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一方,已经“驳倒了”胡适一方的谬论,取得了“胜利”。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因为事实并非如此。

(1)从论战双方当时争论的情况来看:

1919年7月,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向马克思发动公开进攻。李大钊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回击。李大钊对胡适的“三论、四论问题与主义”。也没有进行回击。根据这一,认为李大钊驳倒了胡适,显然是较牵强的。

(2)论战双方当时的社会影响来看:

通过这次论战,使改造中国社会的两种不同主张,即社会革命论和社会改良主义都扩大了自己的影响。但在当时,后者的影响明显的胜过了前者。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发表后,很快在社会上获得了响应。如“工读主义”和“新村主义”的热潮。然而,李大钊的《再论》发表后,却没有引起这样明显的反响,怎能说李驳倒了胡了呢?

就说杜威来华。“五·四”爆发牵记天受胡适邀请来华讲学。杜威原计划在中国讲学几个月,由于受到广泛欢迎,一再延长世界,竟住了两年又两个月。他除在北京做了五种长篇讲演外,还到中国十一个声讲演。他的讲演录的单行本,在他离华前就再版十次,超过了当时任何书刊读物的发行量。

李新说919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胜利究竟属谁,很难用当时的社会影响来判断。然而,问题与主义论战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主要在于它揭示了中国社会改造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根本解决”。

通过几次论战,使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革命者进一步认识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并不是共产主义者,也就是说,具有初步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与主要成为共产主义这必须继续前进,承认无产阶级专政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在已经出现的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不少人退缩了,甚至与之对立,背道而驰。

能够继续前进,成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只有其中的少数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比较重视实际革命斗争,把自己学得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同实际斗争相结合,从而使自己在政治思想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坚定的相信科学社会主义,坚持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从“五四运动”以来可以说,李大钊、陈独秀,在抨击封建,帝国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功劳最大,有“南陈北李”之称,他们又是有名的学者,所影响比较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在斗争中继续前进。

“五四运动”争得了胜利——罢免正、章陆和拒签“和约”,但并没有使中国人民,尤其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感到满足,从而使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他们在经理经历了这场空前规模和空前深刻的革命运动洗礼后,又对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世界新潮流,再看看中国的社会现实,实在难以容忍下去。这种心情,正如当时一个杂志的创刊宣言所说:“我们处在中国现在的社会里头,觉着四围的种种环境,层层空气,没有一样不是黑暗、恶毒、悲观、厌烦,如同掉在九幽十八抵御里似的。如果常常如此,不加改革,那么还成一种人类的社会吗?所以我们不安于现在的生活,想着另一种新生活。不满于现在的社会,想着另窗一种新社会。”

那么这样去创一中新生活,创一种新社会,在争鸣探索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出了这样的结论:“走俄国人的道路”这就是结论。

“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由于五四运动中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巨大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力量的强大,决心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起来。马列主义——知识分子(初步共产主义)——中国工人运动,两者结合的过程,大体可以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

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对这一运动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可以说五四运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我们说无产阶级领导权最完备的表现形式是要通过本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五四时期,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怎样谈领导呢?我认为五四运动中的阶级内容、口号、方向、目标等凡是体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各个特点都已经初步的具备了,具体有这样三个标志。一,当时无产阶级已以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运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最主要的标志;第二,当时已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就是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运动中发挥的领导作用正是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第三,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彻底性,正是它有无产阶级领导的表现和结果。五四运动时期是马列主义用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时期,这两者的结合,主要是开始接受马列主义的注视分子通过组织讲演团开展了社会调查,参加工人的活动等方式,在知识分子进一步向马克思主义者方向转变,又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如上海造船所工人李中写了“一个工人的宣言”要成立“一大团体(即建党的意思)要产生工人的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致死分子在同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社会,就必须建立一个系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那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党。

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从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的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革命传单被丹东当局逮捕.出狱后辞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植物,应湖北省教育厅长李汉俊的邀请,去武汉讲学.返京以后,反动军阀政府准备再次逮捕他,为了避免敌人的迫害,陈离开北京前往上海.李大钊、句顶亲自送陈到天津.1920年2月,他们扮作商人,做一辆骡车,先到河北省乐亭县李大钊的故乡_大黑坨村.在那里住了几天,任何启程去天津,一路上他们交换了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意见,畅谈了如何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走向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他们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活动,筹建共产党。

恰在这时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者之间,开始建立了联系.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引起了列宁和共产国际对东方革命的关注.共产国际之事业派代表来华,就是因为共产国际东方组织曾接到海参崴方面的电报,知道中国曾发生过几百万人的罢工\罢课\罢市的大革命运动.于是做出了派人访问领导五四运动的任务的决策 .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魏金斯茶来到中国,随着同来的有其夫人库兹涅佐娃,秘书马耶夫及其夫人萨赫雅诺娃,俄籍华人杨明斋(翻译).四月份到达北京.经北大俄文教授鲍维的介绍,会见了李大钊。魏金斯茶在京举行多次座谈会,介绍苏俄十月革命。李大钊还和魏金斯茶在北大红楼图书馆多次讨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他们深感这是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而且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条件。为了加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李大钊介绍魏一行赴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商建党大计。

魏金斯茶一行达到上海后,受到陈独秀等的热情接待。陈独秀本有建党的意图,魏金斯茶的到来使他喜出望外,他们“一见如故”,多次健谈,反复交换了意见。陈独秀决定立即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1920年5月,陈在魏的帮助下积极展开了建党活动。192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但开始筹建七、八月份间正式成立(筹建世界说法多)。

在北京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9月张申府从上海到京公司李上海的情况,他们一直认为要立即发展党员。这时正好刘清扬参加全国学联募捐活动从南洋刚回北京。于是李、张准备吸收她入党。但刘说她就要出国流血不想立即参加。十月初张国焘也参加了全国学联募捐活动从南洋回到北京。于是就发展了张国焘。)接着各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底毛泽东、何叔衡在长少、1920年秋刘伯承、董必武在武汉、1920年冬,李大钊派人到济南帮助王尽美、邓恩铭建立了济南共产党。1920年秋,广州成立了“无政府主义共产党”。1921年陈独秀在广州亲自帮助改组.1921年3月.4月间,张申府、赵克尖、陈公培、刘清扬、周恩来在法国成立组织。此外还有施存统、周佛还在日本东京建立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已经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

第二阶段:从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到党的成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更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首先是加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上海组:将《新青年》改为小组的机关刊物。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翻译和出版了马列的经典著作,特别加强了多工人的工作。创办工人通俗刊物,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上海机器工会)。为了团结和教育进步青年,为党培养和输入干部,还组织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8月,上海党组织派最年轻的成员俞秀特负责组织。还成立了外国语学社。

北京组:北京共产党组织建立后,主要有下列活动。

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

第一,展工人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起来。

(1) 出版通俗《劳动音》周刊,《工人周刊》向工人进行阶级教育。

(2) 举办工人不息学校(如长辛店劳动不息学校、工人俱乐部)

第二,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0月组织邓中发等负责。其他组织也是如此。通过这些活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得到进一步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于1921年7月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不难理解的。可见,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不能否认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这两者结合中的积极作用。

从以上大量历史资料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是有其主观条件的。外部条件是共产国际的帮助才能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促进作用。但要批判西方史学界某些人所谓中国共产党与国内没有基础,是共产国际从外部“移植”过来的。诬蔑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诋毁中国共

G. 哪些党史故事一年级的同学听得懂,我急需得到答案。最好是班会形式的教案或者是案例。

党史小故事-康克清奶奶认错

小朋友们,抗大刚刚成立的时候,因为有文化的干部奇缺,所以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担任着教员的工作。象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朱总司令,都经常走上讲台,认认真真的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我党我军青年骨干讲课。

主席爷爷最爱说的是哲学,尤其爱讲辩证唯物论,那深奥的道理啊,到了主席爷爷他老人家的嘴里,那可真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广大学员都激动地说:“原来唯物主义、辩证法也这么简单啊。我还以为有多难呢。都是主席讲得好啊。”

一次,敬爱的总司令朱爷爷给大家来讲《党的建设》这一课。课堂上有同学给朱爷爷递条子,想听听国际形势以及我党和国民党的最新关系。朱爷爷一打开这国际形势的话匣子,就停不下了,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下课时间快到了,可党的建设还没有开讲呢。朱爷爷为了节约时间,就念起了讲稿。

这时康克清奶奶站起来向朱爷爷开了一炮。康克清奶奶是谁啊?她就是朱爷爷的革命伴侣,就是爱人,又叫老伴。不过那个时候,康克清奶奶可不老,她才二十七岁,年轻漂亮着呐。只见康奶奶气呼呼地向朱爷爷嚷了起来:“讲课不能念讲稿。念讲稿,谁不会?我也会念。”当时同学们就制止了康奶奶:“让朱总司令讲下去。”

过了几天,党支部会上,同学们都严厉的批评了康克清奶奶 —— 你和朱老总是夫妻,关起门来咋吵、咋讲、咋整都没事,可是你不能把情绪带到课堂上来,你不能在课堂上这么说。这样就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领导、不尊重上级、不尊重组织,还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康克清奶奶虚心诚恳地接受了大家批评,表示以后一定注意。

我们都要学习康奶奶这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怀若谷的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和伟大的无产阶级品德。

H. 小学党史课教案怎么做

分类编排故事,可以按年份 不要重知识 只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的故事为主,让学生愿意听,这就是你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

阅读全文

与党史课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