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教学是否需要模式有效教学模式有什么特点求解
答:教学需要模式,是“先学后教”模式。 有效教学模式的特点是: 一、是以阅读好探究为主要特征的个体自主学习。 二、是以交流和互助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 三、是以展示和分享为主要特征的班级互动学习。 四、是以深化和提升为主要特征的教师启发和引导。 五、是以及时反馈和纠正为主要特征的当堂达标练习。 2、谈谈你对以学定教的理解? 答: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无疑应当认真地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运作的有效进行。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样上这节课,怎样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很少有人把自己当成学生来进行换位思考,怎样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有滋有味。在教学时,这些教师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思路去引领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带入自己设计的“陷阱”,很少有人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维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什么是教师要教的和可以教的”,“什么是学生要学和应该学好的”,“什么是可以增加的教学内容”,“什么是可以减少的教学内容”,这些都涉及到一个教学理念,就是“以学定教”,它体现了新课程条件下师生角色观的转变,强调在整个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做到“以学定教”,它的起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情,所谓“学情”,就是指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在教学中,我们怎样把握“学情”,活用“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做到以学定教?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一、以学定教,深入研究学情是有效改进教学的前提 我们的教育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这里所说的“了解”,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了解,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学生外貌长相、衣着打扮、学习成绩的了解,而是指对学情的深入洞悉。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教学,才是目的明确的教学,才是有可能迈向成功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得怎么样才是课程关注的中心。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只有深入地研究学情,准确地了解学情,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方向更正确、方法更灵活、效果更理想,才会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前提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有所提高。 二、以学定教,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提高教学有效的关键 有这样一句歌词:“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作为老师,我们懂得每一个孩子的心吗?这里的“心”,简单地说就是“学情”。有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称为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第二种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准备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老师的帮助,但是经过启发也许明天会独立完成任务。教学就是要把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产生新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循环往复,在两种发展水平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推动着儿童向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发展。作为教师就应该关注学情,了解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懂得学生的心,顺学而导,才能在教学中提高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1、精选课堂游戏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什么样的游戏活动更能增强有效性呢?比如:在教授“meet my family”这个单元时,很多老师会找一些family photos 来引入教学,但若能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的角度出发,引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来学习,可能更能吸引学生,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增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再比如:在英语教学的单词拼背中,通过填字母、删字母、加字母、变字母换字母顺序等方法来加强学生能力,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和体态语的示范,进行的几个热身活动: a. 课前扭扭腰:在课前做,动感的音乐、滑稽又*真的动作无不吸引着学生们,让学生们一起来扭扭腰,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快乐神经,引入最近发展区。孩子们做*的同时还能用拼凑法产生很多新单词和短语,如“bend your knees”, “raise your arms”,“shake your body”, “ touch your hands”等等,这一切为教学的新授做好了铺垫,增强了有效性。
⑵ 教学模式的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教学模式的发展特点:
一、由单一到多样
1.单一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2.两大主要教学模式相互对峙和冲突的时期
3.教学模式类型朝多样化方向发展的时期到了20世纪50年代,新技术革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二、由归纳到演绎,再到两者并重
这一特点主要是就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而言的。
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即演绎式和归纳式
三、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的。
每种具体的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就是讲,有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四、由刻板到灵活
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执行的程序和阶段而言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具有典型意义而又相对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它是人们可遵循、可仿效的标准样式和标准的结构。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比较严格的操作程序,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
五、由被动到主动
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的价值取向而言的,而且主要是从学生这一要素来讲的。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知识的传授和接受为基本形式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巩固性和直观性等,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比较迅速地掌握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有利于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和学习。
⑶ 大学新教学模式有哪些特点
教师指导、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参与、探索者、认知主体
多维、综合能力
教学原则: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结合
⑷ 教育学: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谢谢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 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
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⑸ 浅谈常用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和功能
(一)讲授式
1.讲授式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范读为主。 2.讲授式的结构特点是: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记忆性的知识;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听众;教学程序大体是宣布本课教学目的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四个阶段。 3.讲授式教学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发挥正面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纳大量的听众。其缺点是:学生活动少;易受教师教学经验与教材难易及趣味性的影响。讲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 4.讲授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观点与教材的统一;照应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抓住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并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
(二)启发式
1.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体规律,以谈话、问答、揭示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形式。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之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2.启发式教学的结构特点是: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谈话为主,但增加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由讲清教材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弄懂教材,在关键之处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领悟;其程序是:比较多样、复杂,视教材的难度及学生的理解程度的变化,一般可按“自学—发疑—提问—释疑”或“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步骤进行。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启发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缺点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师在运用时常常流于简单的一问一答之中。
(三)讨论式
1.讨论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2.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是:目的上,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退居辅助地位,采用分组或全班讨论形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程序上,基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二步,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辩论、总结,求得真正的答案。3.课堂讨论有三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用于扩大和加深有关学科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系统的专题讨论;第二种是就某学科中个别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课堂讨论;第三种是日常教学中采用的带有研究性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优点是,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缺点在于难以组织、发动学生,而学生一旦被发动起来又不易控制课堂秩序,而且讨论问题一般费时较多。4.进行课堂讨论一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材料,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岐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作出总结,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这种框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已经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式和关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二)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辨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
⑹ 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一 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将模式一词最先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 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
2.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3.操作程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4.实现条件
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三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时间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二)教学模式的功能
1.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这种框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已经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式和关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2.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辨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 教学模式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不过这里有一个你采取的存在一个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了解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有助于人们借鉴传统和对当代各种新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把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教学模式的演变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书中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
到了17世纪,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
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赫尔巴特的理论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他从统觉论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新经验已经构成心理的统觉团中概念发生联系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材料,以适当的程序提示学生,形成他们的学习背景或称统觉团。从这一理论出发,他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以后他的学生莱因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与流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运而生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
当然,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等同起来,贬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片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批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发生认识论对个体认识过程的概括,认知心理学对人脑接受和选择信息活动是研究,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理论等的产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其学生的实践和发展逐渐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名称成为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以后杜威打着反传统的旗号,提出了实用主义教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5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现在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其中我国提出的教学模式就有10多种。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归纳型教学模式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演绎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一种科学理论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来验证其效用。它的起点是理论假设,形成思维的过程是演绎。归纳型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总结,不免有些不确定性,有些地方还不能自圆其说。而演绎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自圆其说,有自己完备的体系。
3.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4.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论、新成果。有些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注意利用电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成果,教学条件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
五 各种教学模式综述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是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当然首先还是要了解有哪些教学模式,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⑺ 理想的教学模式有哪些基本特征
理想的教学模式有指向性和操作性。
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⑻ 大学新教学模式的特点有哪些
自由
⑼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有什么区别其分别有什么特点
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或顺序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回到教学方法,答再到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教学策略则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变性,可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变动。二者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