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专业评价电影《疯狂的麦克斯4》
在超级英雄和太空歌剧大行其道的当下,除了乔治·米勒,没人认为这是重启废土电影的好时代。《疯狂的麦克斯1》当了20多年的投资回报性价比之冠,做为澳洲新浪潮电影的代表征服了美国市场,《疯狂的麦克斯2》被卡梅隆、芬奇奉为心头好,米勒和梅尔·吉普森用枪支弹药皮衣飞车开启了漫天黄沙的废土末世。三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当曾经的辉煌变成黄粱一梦,米勒凭借指挥企鹅跳舞的动画电影走上奥斯卡领奖台,30多年的废土情怀对当今的电影主力消费群来说也许只是一坨屎。星战、侏罗纪、终结者都选在今年重启系列,新篇章为迎合新时代影迷口味与时俱进,《疯狂的麦克斯4》却反其道而行地实拍了100多分钟的追逐战,华纳1.5亿美刀的投资和米勒肝肠寸断的指导经历证明,“原装”西部车轮没死,暴力娱乐还有受众。
对绝大多数影人来说,获得一尊小金人即是功德圆满,对米勒却未必受用。从新千年开始,重启麦克斯系列的心愿越来越强烈,筹拍《疯狂的麦克斯4》的过程就像一场操蛋的又令人欲罢不能的战争。马上进入实拍,发生911恐怖袭击,外景地开建,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男主梅尔·吉普森的私生活也越来越不着调,与好莱坞主流视线渐行渐远。
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过去,对米勒和麦克斯系列影迷来说,《快乐的大脚》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其实有点尴尬和矫情,现在可视为是他为换取麦克斯的复活不得已而为之的筹码。可是厄运还没结束,好不容易立了新男主也确定了拍摄地,澳洲迎来十多年不遇的大雨,沙漠变绿洲,米勒只能再换拍摄地。2012年夏,电影终于开机,一拍就是110多天,而后又遭遇补拍和延期上映。这么多的阻碍,随便哪一个都能搞死一部电影,米勒居然挺了过来,他这颗导演的赤子心和对麦克斯系列的创作情怀,像麦克斯的V8引擎一样滚烫。
在老三部中,麦克斯失去了家庭甚至社会价值,帮助弱者是他在这个不分善恶的人间地狱最纯粹的生存目的,争夺主题从老三部的燃料转向水源,指挥官费罗莎伺机叛逃返回故乡,三股势力点燃狂暴的公路大战的导火索。重现废土世界首先凸显视效,一个极度画面感的世界,米勒与五位艺术家一起创造出3000多幅分镜的故事版,并幸运地将这些设定的大多数还原到电影中。
西部黄沙搭配滚烫红烟,实拍是米勒的野兽派粗犷行事作风,后期回炉打CG补丁仅仅不足20%,且大部分是用以气候渲染、费罗莎的义肢和抹掉威亚钢丝,想必也是今年回归的几部老系列中CG使用最微不足道的一部。除了对实景的坚持,《疯狂的麦克斯4》也回归到系列前两部的澳洲B级片的R级定位,第三部因追求多元化观赏效果的糅杂而弱化了疯狂,麦克斯的救世主要在精神层面遭诟病,第四部回归追车戏份为绝对主体,“疯狂”主题还魂,再配合与其他末世题材有明显区别的丰富饱和色彩,物质贫瘠的幸存者的暴力美学目眩神迷。
⑵ 如何评价《疯狂的麦克斯》的口碑
在1979年,《疯狂的麦克斯》系列就开启了。30多年后,导演乔治·米勒将这一经典重放光芒。经历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我想导演肯定不会照搬照样的把以前的元素塞进去就行了,肯定会增添新的元素。不论从场景上面还是制作的技术方面都会一部更比一部强啊。
影片中超过8成的特效都并非是电脑特效,而是依靠实际的拍摄、化妆、特技以及道具制作而成。电脑CGI的运用主要是在自然风光,去除特技道具以及片中女主角塞隆的假肢上,只有这样才会吸引观众,精湛的制作技术,高超的特效水平,一流的水平才是这部影片保持口碑的技巧。
⑶ 为什么《疯狂的麦克斯》评价这么高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是一部简单之极,却又复杂之极的电影,它是公路片中最劲爆的动作片,动作片中最刺激的冒险片,冒险片中最真实的科幻片,科幻片中最热血的西部片,西部片中最绝望的灾难片,灾难片中最奔放的邪典片。
影片如利剑出鞘,惊艳至极,短短两个小时让人浑然沉浸其中,无可救药。无法无天的末日世界,礼乐崩坏的社会秩序,人性殆尽的蛮荒之地,这里尽是血与火的交融,尽是刀与剑的争锋,生存是第一要义,所以要有残酷的厮杀,所以要有无尽的战争。
⑷ 看气象学家如何评价《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最近的热门电影《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里展示了一个窘迫的、噩梦般的未来。世界范围的干旱让人们为了争夺水源而发起核战争,结果毁灭了现代文明,也让地球成了一个巨大的沙漠。年老的暴徒首领控制着仅剩的地表水以及可耕种的土地,整部电影基本上就是在干枯贫瘠的土地上追赶的场景。虽然充满了娱乐性,但地球上真的可能发生如此彻底的沙漠化么?
如果忽略核战浩劫的情节,电影里的场景可能算得上是对我们未来的真实描绘,至少NASA的高级水文科学家Jay Famiglietti这么认为。他在一次电台采访中表示,电影里的严重干旱景象描绘得很不错。
根据最新一项利用NASA卫星数据的研究显示,人类的用水对1/3世界最大地下蓄水层的消耗速度,远大于雨水对它们的补充。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全球变暖导致的干旱加重,我们对这些底下水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强。虽然科学家们不清楚这些底下蓄水层能够坚持多久,但可以想象在它们枯竭之后,人们可能会因为争水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然而,一旦我们使用核弹头,未来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气象学家Alan Robock表示,在纳米比亚沙漠拍摄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与核战争之后的世界一点都不像。公开反对核扩散的Robock在2014年发表了一项研究,预测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引爆50枚广岛规模的核武器,地球的气候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过去的一项研究显示,核武器爆炸之后的大火会让500万吨的烟灰进入平流层,接着扩散到全球,导致天空变黑。由于烟灰中的炭黑可以吸收的能量比二氧化碳高出100万倍,平流层会升温,而地球表面温度则急剧下降,引发可怕的核冬天。
利用全球气候模型,Robock和同事们发现,核战争之后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将会达到过去1000年的最低,因此形成的霜冻会让生长季节缩短。同时,升温的平流层会让臭氧层变薄,增强的紫外线辐射会进一步杀死作物,全球饥荒随之而来。Robock估计,中国的大米产量会减少20%,3亿人会饿死,世界范围内,死亡人数可达到20亿。
和《疯狂的麦克斯4》中的水战类似,全球的核冲突的后果会更加寒冷黑暗。世界的核大国——美国、俄罗斯、英国、中国和法国目前拥有的核武器超过2万个。几乎无法想象,如果真正发生核战争,地球上会有多少炭灰漂浮在空气中。Robock估计地球会被1.5亿吨的烟灰所笼罩,温度会下降到1.8万年前的最后一个冰河世纪。
⑸ 如何评价电影《疯狂的麦克斯》
在这几部影片中,各个人物角色的光芒并未被令人目接不暇的特技所掩盖,电影的故事叙事与壮美而独特的画面完全相辅相成。这就是成功的所在之处。
⑹ 为什么《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评价这么高
演技派
⑺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多问问为什么
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孩子们了解问问题对学习的专帮助。
过程与方法
知道怎么属问问题,解答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开动脑筋,多问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怎么问问题,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开动脑筋,多问问题。
教学准备:
准备故事与课件
准备场地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爱问问题的麦克斯维。
二、问号小博士:明确多问”为什么的好处。 1.课件展示:请大家看画面,看谁能最会发现。 2.问号小博士教会了你什么? 3.评价总结,激励兴趣。
三、游戏:PK麦克斯维,做问号小博士。 1.分组提问,看谁最会提问。 2.汇报交流。
3.小结引导:哪些问题最有趣最有意义?
四、练习巩固:
1. 帮一帮:替小明解除烦恼。 2. 朗读诗歌。 3. 小结鼓励。 板书设计
⑻ 如何评价《疯狂的麦克斯》这款游戏
《疯狂的麦克斯》是一款风格十分独特的动作冒险游戏,根据电影改编的该作以独特回的视角及画面呈现了电影答中那荒凉的末世场景,而玩家得以控制男主角在这残酷的世界经历一场冒险。和一般的动作冒险游戏不同,驾驶战车进行战斗时该作品的主要内容及特色,玩家将为升级自己战车而不断厮杀。动态、开放的世界,游戏中包含了许多随机事件
除了潜入击杀,远程射击,你还可以通过载具进行对战
你不是一个人战斗,你的同伴还有Chumbucket,你负责搞到资源,而他负责使用资源,制造战斗最强载具就是他的乐趣,战斗他可以帮助你操控Magnum Opus上的鱼叉炮
你将可以在基地中,将缴获的载具零件装配到战车上,在车库中你可以对汽车外形及涂装进行高度自定义
⑼ 如何评价《疯狂的麦克斯4》的加速镜头手法
一个多月之前在影院侧面的墙上见到了貌似有点意思的海报,大概两个星期前观看了好像还不错的预告片,两天前才注意到IMDB、烂番茄和Metacrtic给出的高得不太正常的评分,直到昨天终于看到了正片——在坐回座椅并扶正下巴之后,嗯,评分诚不欺我。在空调常年开
到24度以下的电影院,我度过了今年最燥热和酣畅的两个小时。
惊艳。这是关于这部电影的初印象以及回味后所能得到的最贴切个人感觉的词汇。
虽然似乎有些夸张,但如果阁下是动作片,科幻片,西部片,公路片任一类型片的爱好者,这部电影至少能够能顾满足期待;如果对于末世情结、废土、蒸汽朋克和重金属有额外的偏好,那么千万不要错过;还喜欢无主之地和辐射?请现在去买票。
疯狂麦克斯:狂怒之路是疯狂麦克斯系列的第四部,但距离第三部已经有三十年之遥。之前的作品有着基本相同的设定,同样的导演乔治米勒以及主演梅尔吉布森。虽然没看过前三作,但本部作品没有任何门槛,背景设定也很简单:在并不遥远的未来,由于水资源稀缺导致的核大战摧毁了人类文明,幸存者在恶劣的环境中苟延残喘,他们所组成的不同帮派成为了废土上的支配者,帮派的首领们则用洗脑和控制资源的方法奴役着平民。
主角麦克斯是在这个重新回到弱肉强食时代的世界中少数的自由人,因为未能在这片野蛮的土地上保护至亲之人而备受精神折磨,还被名为War Boys的帮派捕获,作为“血袋”而成为一名为War Boy们供血的奴隶。帮派的副手芙莉欧莎叛变,试图带领帮派首领不死老乔的妻子们回到自己出生的绿洲,在逃亡与追击过程中麦克斯逃脱并与其结成联盟,麦克斯的供血受者纳克斯也受到感化倒戈。当一行人历尽艰辛抵达芙莉欧莎家园之时才发现家园已经消逝,而麦克斯则最终说服大家绝地反击,最终完成阻击,解救百姓。
故事很传统,故事的讲法也并无云谲波诡之处,一个末路英雄带领同伴们转守为攻,推翻称霸一方的暴力团伙,如是而已。但棱角分明的人物,气象与细节并存的设定与描摹,却把这个普通的故事填充得气质迥异,令人耳目一新。
麦克斯一角由当红新人汤姆哈迪出演,哈迪刚毅的面相和轮廓与沉默寡言的演出绝佳贴合了麦克斯苦大仇深的硬汉形象。这与哈迪之前出演过的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角色——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的贝恩,似乎有着几分相近。而在本片中,麦克斯在被俘虏为奴后也像贝恩一样戴上了金属口罩,虽然可能只是巧合,但我却分明感受到了导演的恶意......
如主角独白所言,麦克斯生活在现世与昔日的煎熬中,这个曾经行侠仗义的义警被磨去锋芒,在丛林法则复辟的世界中唯有生存才是信条。至于英雄救美人权正义之类在生存这个大问题面前统统与己无关,要不是女主芙莉欧莎在车上设置了锁定装置,逃出生天的麦克斯早就绝尘而去。即便是要一起跑路,那么先把老子的笼头给去了,不然免谈。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华歆和王朗乘船避难,一人欲依附同行,华歆不同意,王朗道:还有空间,为何不可?之后强盗追来,王朗欲抛下搭船者,华歆反对:我当初迟疑,就是因为担心这种情形。但既然已经让他上船,又怎能因情势危急而抛弃他呢!世人以此判定华歆王朗为人之高下,而作为一名真男人,麦克斯必须选择华歆的道路。
所以即使麦克斯和女人帮们一开始傲娇地表示大哥我是被逼无奈,可一旦同伴有难,麦克斯绝对是二话不说赴汤蹈火。影片对于男主的白描可谓惜墨如金,即便到了需要做出生死抉择之时,也不过就是一个闪回,紧跟着麦克斯干净利落地提枪上马,带着姑娘们一路杀回去。即便不带面具,哈迪的麦克斯和贝恩比起来也没有多余的表情,一个眼神意味深长足矣。这样的汉子,好事做到头,也只是一个结局——转身消失于人群之中,深藏功与名。
塞隆出演的女主芙莉欧莎构成了另一个焦点。塞隆女王果然磊落过人,女魔头都作得了,剃个头当把汉子又算什么。小时候就从家乡被掳掠的芙莉欧莎在男人堆的帮派中摸爬滚打来到了权利的顶端,怀着杀母之忿与思想之情,芙莉欧莎试图借助远征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一起带走被帮派boss作为生育工具的女孩儿们。
凭着周详的计划和麦克斯的鼎力协助,芙莉欧莎在追兵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而智勇双全的女战士却未曾料想自己多年未见的家园——属于众多母亲们的绿洲已被污染物化为死亡泥淖。多年来头一次,希望破灭的芙莉欧莎放声痛哭。本想将最后的筹码寄托在遥远的盐漠弊端,但麦克斯的提议再度点燃了已经湮灭的希望。芙莉欧莎最终被麦克斯输血所救,成为帮派新任领袖。影片结尾同样干净利落的让二人的关系终结于目光相送,但想必芙莉欧莎也心知肚明,麦克斯不仅延续了她的生命。
当然,片中其他的女性毋庸置疑地支撑起了大半个天空。母亲部落的幸存者们老当益壮,个个是骁勇善战的游击队员,用生命完成部落精神的延续,为后辈赢得未来。而作为帮派首领妻子的青春少女们,那些随风沙般自由流动的白纱与沙漠骄阳般耀眼的长腿玉臂,在登场之初便令影片画风陡然一变的风景线,也绝非单纯的花瓶角色:帮忙上个子弹修个车自然不在话下,侦察和反洗脑思想教育也是必备本领,子弹划伤了神马的也懒得哭,包包就好。姑娘们更是把拒绝物化的女权口号当作奔向自由的信条,写在囚笼的墙壁上。
尼古拉斯霍尔特扮演的War Boy纳克斯是纯真的象征,因被威权洗脑一心想要以死换取荣耀,阴差阳错地任务失败,被红发女孩Capable反洗脑,最终舍生取义。这个角色的转变是片中为数不多令我感到有些生硬的地方。其实这不重要。请盯着半裸的白皙如玉的霍尔特好好看看,这个纳西索斯就是来刷颜值的好吗?
而站在主角对立面的反派们以大boss和杂兵的面貌登场,血管里奔腾着疯狂的血液。作为绝对统治权的化身,包括不死老乔在内的几个奇形怪状的首领其实都是脸谱化的蛮族暴君而已,参与追捕一方面是为了惩讨叛逆,更多的是为了夺回作为生育机器的健康女子。虽然对于辐射后时代种族健康延续的确是部落大事,但放在当下看这也颇有几分作为女权主义反面靶子的讽喻之意。
作为具备科幻元素的动作片,更引人入胜的亮点在于令人称奇的细节设定和完美展示。核大战后启示录时代的架空世界一直为科幻迷们津津乐道:混乱后重组的社会秩序,充满辐射的荒夷之地,肉体和精神扭曲的人类残余,满目疮痍的文明残迹。本作继承了系列作品的设定,但借助更为先进的特效技术,把一个更加残破而癫狂的世界勾勒得更加具有冲击力。
面容可怖的流民,皮肤惨白的新生代War Boys,专门生产奶水的乳母(超模般的娘子军的未来),还有满身脓疮或赘肉的部落大佬们,有如怪胎秀般拥有一种重口味猎奇向的诡秘气息,从视觉上便直接定义了疯狂的土壤。狂战士后颈烙着骷髅图腾,高声嘶吼着发动进攻,喷上满嘴银漆完成自杀式袭击就可以升入英灵堂,奉首领如神明,把俘虏作为奴隶和血袋,疯狂无疑已经随着部落般原始的暴力冲动和偶像崇拜进入血液。
而片中出现的各色载具更极具异想天开之妙,更有如七八十年代前作B级片风格的重现,散发着粗粝质感和旧世界残渣搅拌后斑斑铁锈的味道,与文明衰退后弱肉强食的血腥气息混杂在一起,滋生出扭曲异变的疯狂与杀戮欲望。机器用锈蚀但粗笨的金属材料拼接在一起,马力惊人的大型引擎,战斗车辆上布满尖刺的外壳、电锯、吊钩或火焰喷射器,霸气十足的boss座驾大脚车,当然还有最奇葩的设计——一辆由狂野电吉他手击鼓队和音箱阵列组成的重金属朋克军乐团!这个念头,出场时连自带摇滚Live演出的背景音乐都没有,怎么好意思自称是大boss!
这些狰狞的载具配合上匪夷所思的作战方式,摆脱了追车枪战的桎梏,为战斗带来别样的观感。动作场面行云流水的切换自不必谈,光是吊在长竿上刺客从天而降,标枪手飞掷的爆炸长矛,也足以令人啧啧称奇。而主角一方搭配的机关则更显精巧,深蕴女主才智的机械手与自锁装置,可开路可扑沙灭火的前挡板,用来偷运女子的暗室,更是在惊奇之余有一种非攻击性的细腻机敏。
这些或诡异或奇丽的废土元素与蒸汽朋克美学的杂糅,在吸引注意力与为人物刻画补足之外,更是恰如其分地融进了宏大壮丽的环境背景之中,让整个世界构成更为统一的画面。千里黄沙,万里碧空,蓝与黄构成了布景的基色。这对原色强烈的对比效应通过呼应和切换,连绵沙丘上深蓝滤镜效果的天空,逼仄压抑的土色岩壁堡垒,死去绿洲蓝色夜空幕布中蹒跚而行的黑色幽灵,带着一丝血色的昏黄沙暴,有如直接泼油漆桶式的大色块构图不断暗示着废土世界的苍凉,嘲讽着命运之渺茫。
而似乎也只能是在这样的色彩与天地间,才会有没落英雄,卧底女将,迷茫的少年,奔赴自由的青春女子,寻找未来的巾帼老兵,这样势单力薄的一行人,来面对飞扬沙尘中气势喧天精神失常的暴徒们,也才会有他们为着自由的权利血拼杀,得胜而归,相忘于江湖这样的故事。那辆载着人们与希望的巨型拖车在沙海长空间奔波的一刻,仿佛有西部英雄末日狂花和龙门客栈外赶路人的瞬间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