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刘濯源教授提出的学科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么应用
2013年学校邀请刘濯源教授来校给骨干教师做系统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培训,作为语文学科带头人有幸聆听了为期三天的课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应用,我所带的实验班,孩子们的语文平均成绩要明显优于普通班级,而且学生不讨厌语文了,我把自己的应用心得分享给您,供您参考:
1、 用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比如文言文字词整理、文体特征分析、描写手法梳理等等。通过知识系统梳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不再是模模糊糊,模棱两可了。
2、 用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分析文章或语段。我先从小语段开始训练分析型思维导图,让学生先画小分支,逐渐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分析,课文基本都是学生绘图进行自学,对文章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都分析的很好,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深度都有明显提高。
3、 用创作型学科思维导图快速构思作文。以前的作文课特别忽视写作思维的训练,学生写作文经常思路打不开,作文的逻辑性很差,基本都是生拼硬凑。刘教授在培训中做了一个用学科思维导图构思作文的例子,我特别受启发,在作文课上开始尝试着应用——给学生一个主题,进行结构化发散思考,逐渐打开思路进行构思。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基本上出一个题目,学生可以在10分钟内构思出一篇作文,写作思路就清晰了。
⑵ 刘濯源教授用的是哪个思维导图软件(下面的思维导图是用哪个软件做的)
这种思维导图利用的是亿图图示或者是MindMaster思维导图绘制,您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这类软件的安装包。
⑶ 思维可视化是什么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回出来,使答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历时十年,经过“理念构建—技术整合—学科结合—模板开发—模式构建—教师培训—系统导入”七个阶段的深入研究及实践。
⑷ 求刘濯源高中数学和政史地思维导图
刘濯源,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⑸ 什么是可视化教学
您想问的是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提出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吧,
首先回,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答用一系列图示或图示组合把本来不可见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是一种有效教学(工作)策略。
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主要包括:学科思维导图、模型图、(考试规律模型、学科规律模型、思维方式模型)、流程图、概念图、鱼骨刺图等等;
思维可视化教学是将这些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中,以“多环节助力,全程化贯通”的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能。
要详细了解思维可视化教学,你就去查阅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这个研发团队的相关资料和论文,这个团队应该是研究思维里最懂学科教学的,也是研究学科教学里最懂思维的。
⑹ 思维可视化在教学中怎么应用呢
思维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个问题,我也请教过网友,得到的回答如下:
首先参照网络,刘濯源教授提出的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或图示组合把本来不可见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是一种有效教学(工作)策略。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主要包括:学科思维导图、模型图(考试规律模型、学科规律模型、思维方式模型)、流程图、概念图、鱼骨刺图等等;
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参照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手册第10页中的内容如下:
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运用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前、课中、课后)中,以“多环节助力,全程化贯通”的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能。
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资料处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作业设计的效率和品质,学生也可运用其中一些方法(绘制学科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在课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可视化”课件来提高教学效能和品质;在课后,学生则可用这些方法进行高效能的复习或能力训练(如用学科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解题、作文构思等)。
以上运用改进了知识的加工与输入方式,使“教”变得更清晰,“学”变得更轻松、更快乐。但以上“运用”还只是这套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表层整合”,真正的“深层整合”是与“规律”的整合,这里的规律是指”考试规律——学科规律——思维规律——心理规律“的层层递进和有机结合,把这条“规律线”与思维可视化教学技术有效整合起来,才是这套技术的”大用“,也是使整体教学效能提高2-3倍的秘诀所在。
⑺ 思维可视化和思维导图有什么不同
1、概念的范围不同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或图示组合把本来不可见的思维(思考路径及思考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是一种有效学习(工作)策略。而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方法。
从概念的范围上讲,“思维可视化”要大于“思维导图”,属上位概念,而思维导图属于下位概念,它也是一种思维可视化方法,但却不能等同于思维可视化,因为思维可视化还包括其它多种图示方法,如流程图、概念图、鱼骨图、逻辑关系图、模型图等,甚至可以说思维可视化是不拘泥图示形式的,任何可以呈现思考路径及方法的图示方法都可被称为思维可视化。
2、概念提出的背景不同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上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基于放射性思考的,图文并茂的笔记形式。而“思维可视化”概念是华东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来的,他同时带领研究团队构建了“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并在2011年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课题获得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立项。
3、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本形式,强调运用图像、色彩来提高记忆效率。思维可视化则不限定思考形式,发散思考、聚合思考、递进思考、辩证思考、逆向思考、侧向思考、抽具象转化思考等思考形式都可以涵盖其中,都可以运用思维可视的方式来呈现。另外,思维可视化不强调运用图像而强调运用图示,虽然“图像”与“图示”仅一字之差,但其侧重点却截然不同:强调“图像”是为了发挥大脑的感知性记忆能力,而强调“图示”是为了发展大脑的理解性记忆能力。也就是说思维导图更侧重提高感知记忆效率,而思维可视化则更侧重发展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概括、归纳、分析能力等)。
⑻ 全国思维可视化教学研究中心modern thinking map visual 词法与时态
去全国唯一的“思维可视化”权威研究机构,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查询便知,也可在刘濯源教授的博客中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