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反思中成长
我在反思中成长
——浅析思想政治课教学后的“反思”
常州市勤业中学 莫晔
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教师就像用以识别地图的图例。”从表面上看,这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表白,细究起来,却包涵着另外一番深层的含义: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才能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中的每一个标志,才能做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是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我们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来看,它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教学方法上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而教学方法的完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得以实现。从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来看,它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相比其它学科,更重视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这更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反思,寻找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少走弯路。同时,学校政治课教师又偏少,难以进行同教材交流,因此,政治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是最有效的途径,而课后反思,更带有批判性和思辨性,更有助于教师将教学经验理论化。
一、反思成功的教学经验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先进的教学手段,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深入地思考,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的运用等。教师如果能在获得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后及时进行反思,就能从盲目的行为上升到自觉的行为,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感悟,从偶然的收获走向必然的成功。如在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性格”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一改以每一框题作为一课时的设计思路,而是将一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第一课时和学生“聊聊你所知道的性格”,通过“描述性格——猜猜是谁”、“谈谈名著中的鲜活人物”、“故事续编”等活动激活学生对“性格”的已有经验,并对已有经验进行强化或产生观念的交锋和碰撞,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课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找找有关性格的资料”,教师给出“性格与职业”、“性格与健康”、“性格与名人”等选题,提供“GOOGLE”等搜索引擎,让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作相关查找,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写成小文章。开拓了学生眼界,并形成对信息的初步整合能力。第三课时让学生按相同话题结成小组,通过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讨论、辩论的形式归纳掌握本单元基本知识点,产生相应情感体验,初步形成有意识培养良好性格的能力。课后反思这种学生带劲、教师舒心的设计,实质就是运用了“激活经验——同伴互动——教师引领”的教学模式,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的一种尝试,力图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政治课脱去说教的外衣,成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二、反思教学中的遗憾
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如在教学中,一些同学抢着发言,意犹未尽,而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矛盾使得我课后经常遗憾。因此,反思这种遗憾,怎样给内向的同学多一些机会,给胆怯的学生多一点心理准备的空间呢?“课前五分钟”就这样诞生了,在上课的头五分钟里,每次以两位学生为一组,就心理健康话题,组织活动。以全班参与面、活动形式、内容等评出每月之星。这样的课前活动,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来表现自己,不仅使这些学生得到了发展,也带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在此时诞生。
三、反思教学中突发的灵感
课堂教学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进入“角色”,往往“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精彩的案例。而这些“灵感”常常“突然而至,悄然而去”,若不及时给予记录,便会遗忘,令人遗憾。因此,我们就必须在课后反思产生这些成功和精彩场面的主观原因,以及如何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再创成功和精彩场面等。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正好因车祸而肿胀着半张脸,眯缝着一只眼赶来上课,引起学生一片惊呼。面对此景,教师放弃原来教学设计,重新导入:“如果你们象老师一样遭遇车祸,而且假设脸永远就这样了,怎么办?”学生的直接反应是“躲在家里”、“自杀”、“整容”,在最初的喧闹过后,有同学提出“平静地接受自己,乐观地活下去”。教师因势利导,引导不同观点的学生讨论、辩论,援引例证,这样学生得到的体验和得出的观点是切身的、真实的,“知情意行”是统一的。在课后反思中,我认识到灵感来自于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更意味着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发展的人,意味着教学是师生双方彼此分享理解、彼此交流促进的过程,意味着教师的主导角色更多表现为师生平等交往中的首席。反思教学中突发的灵感,实则就是检验教师的教育理念,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四、反思学生的智慧火花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样,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在闪烁,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这些独特的见解,激励学生的这种求异思维。同时在课后反思学生的这些“智慧的火花”,就能够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
五、反思教学上失败的事例
撰写教学案例,并以教学病历为主,这是教师超越自我,取得进步的关键所在。出现失误后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贻误学生,给学生以思想上、思维上的误导。因而教师在课后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反思应该对失误采取的补救措施。比如说:教学过程是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由于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难度偏大或者创设的情境学生不理解;由于上课时随意性太强,以致主次不分;喜欢出怪题,或者对学生的评价不恰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对这些事例进行认真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出现。记得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前言课上,为了使学生感知良好心理品质的作用,我设计了一则绕口令游戏“蛤蟆歌”,在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说说怎样才能玩好这个游戏,学生踊跃发言,可我始终觉得没有答到“点子上”,焦虑的等待“正确答案”,在没有教师鼓励性的反馈下,课堂气氛由热转冷,最后只好由我索然寡味地说出所谓的“正确答案”。课后反思,才惊觉原来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学生所说的,不就是他们由实践得来的,并且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切身感受吗?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尊重和赞赏的不是学生,而是知识本身,不是对学生引导、帮助,而是替代他们的头脑来思考,这样谈何培养充分发展的人?失败,使我重新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观,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六、反思教学过程并对课堂教案再设计
一节课下来,坐下来静心沉思,把所上过的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方面是否有新颖的突破,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做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否到位等,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归纳和取舍,并反思原因及改进方法,对所讲过的教案进行重新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课后反思是痛苦的,课后反思也是快乐的。反思不是对事物简单的“回顾”或分析,而是从事物现有的层面出发,向更深层探索,在新的层面上看到现实的不足。思想政治课教师如能及时反思、坚持反思,并把反思结果记录下来,必定会积累一笔十分宝贵的物资和精神财富,我们也将伴随着反思不断成长。
Ⅱ 科学亲亲春雨课后反思
回来后,我们围绕“这次雨中冒险,你有什么难忘的感受?”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孩子们的收获多种多样:
“我在大型玩具那边找到一个大水坑,脚一踩,水都溅起来了,我觉得很好玩。”
“雨细细的,落在伞上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还有落在手上是凉凉的,很舒服。”
“我在池塘里发现了一个癞蛤蟆,它一定是小蝌蚪的妈妈,因为现在小蝌蚪才长出后腿,没有那么快变出来。“
“我没有戴帽子的时候,雨落在我的头上,像在给我洗头,真舒服!”
“大家都撑着不一样的雨伞很漂亮。”
“我觉得穿着雨鞋、雨衣很重的,走久了有点累,还是不穿比较方便。”
“在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时候,我做狼去抓他们很好玩。还有,穿着雨衣跑起来不快,所以才没有抓到。”
……
这样一场看似自由自在、毫无目的的“冒险”,孩子们的收获是丰富的,他们获得了很多直观的经验:
1.关于雨的形态特征方面的知识经验:细细、凉凉、落在物体上的沙沙声。
2.关于摩擦方面的知识经验:雨天地花、雨鞋鞋底有花纹不易滑。
3.关于雨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性。
这些经验都是孩子们自己在探索、玩乐的过程中直接接触所获得的,这样的经验更深刻、更持久。更有个别孩子的个别难能可贵的发现,例如:对蝌蚪生长变化的观察经验。
我想,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这样的一次体验活动都是难忘的。穿着雨衣、雨鞋、顶着雨伞做一些平时的游戏体验也是完全不同的。希望这样的快乐一直贯穿整个孩子的童年:自然、自由、快乐!
Ⅲ 冯骥才《花脸》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通过对“我”爱花脸,买花脸,带花脸的过程的叙述和描写,表达了一份童年的欢内乐和自豪,同时容通过买花脸,带花脸的细节,表现了“我”对英雄的崇敬,抒发了“我”渴望成为英雄的少年豪情。
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花脸是俗称。面部化妆运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Ⅳ 大班科学青蛙和蛤蟆的不同活动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感受青蛙与蟾蜍间温暖的友情。
2、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歌曲的魅力。
3、启发引导学生创编,培养学]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1、力度记号
2、歌曲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法:师讲小故事:青蛙与蟾蜍
多媒体课件:稻田与蟾蜍吃虫子的动画。
背景音乐:小青蛙的旋律。
师生讨论并总结:青蛙和蟾蜍都是益虫。
2、引出歌曲。
师:你注意到刚才的音乐了吗?
生:听到了,很有趣。想再听一遍。
老师放音乐,学生有的偷着乐因为,有的跟着哼唱。
师:这就是老师带来的一首歌曲的旋律。
二、寓教于乐
1、听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
师:听一首歌曲,歌中的蛤蟆是青蛙吗?。
生:是。
师:仔细听歌曲,青蛙有什么动作?
生:它蹦得高,叫声好听。
2、再听歌曲:
多媒体课件:歌曲《花蛤蟆》曲谱。
师: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生:滑稽、幽默、好玩、好听等。
3、再听歌曲,感受山东民歌风格:
师:这是一首是我们山东风味的歌曲,有哪些地方使用了地方话?
生:“瞪着个眼儿”“伸着个腿儿”“圭呱”
5、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1)、同位试着按节奏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节奏感较差的学生)。
(2)、学生按节奏齐读歌词。
6、学生分四组讨论适合自己的学歌方式。
有的吹竖笛来学;有的视唱歌谱学会(识谱能力强的学生),有的弹琴学歌;还有的听录音学歌。。
7、学生跟琴演唱。
8、老师范唱歌曲,师:比较与自己唱的有什么不同。
生:唱的活泼,跳跃有弹性;
9、男女生对比唱,看谁唱的更形象。
三、创造表现
1、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
(1)演唱(2),轮唱(3),加低音伴唱(圭呱),(4)折纸:会蹦的小青蛙。
2、学生练习,教师参与创编,帮学生解决难题。
3、生分组表演,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与鼓励。
四、完美结课:唱其它小青蛙的歌曲。
师:会唱小青蛙的歌。
生:歌曲《小青蛙,你唱吧》、《小青蛙找家》,乐曲《小青蛙》等。
师生谈话总结:小青蛙是益虫,大家都喜欢它,同时特有是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得失,不得不提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的诞生,给音乐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带给我许多思考。一节课的成败有较多因素组成,备教案、备学生,教师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成熟的教学经验等。反复的聆听,也为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
1、从内心换发出要求学习、渴望成长的快乐。按节奏读歌词环节,给能力强的学生表现的机会,走到节奏感差的学生那里,给他以帮助,使他们也大胆表现。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音乐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活动发展个性的空间。
2、多媒体课件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件既有图像又有配音动画,能起到一种审美的效果,选择的背景画面有民族特色,夸张的小青蛙漫画动作,活灵活现,生动有趣,恰到好处的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总有蠢蠢欲动的感觉。
3、本课的不足之处,两次实践活动较长,致使拓展部分只唱了《小青蛙,你唱吧》一段歌词。对于山东民歌的风格没有给多的机会介绍,也是本课的缺陷。总之,本课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启迪。
Ⅳ 如何培养下一代的贵族精神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一代们打得天下,建立显赫家族,家族必须内将关键家族资产保存容并传承给下一代。
特别是贵族精神。
方法/步骤:
1、
亲手制作孩子的育儿日记与读书记录,然后对此进行彻底检查;
2、
帮助孩子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
让孩子明白,起初的笨拙与不适应,将会通过反复努力而变得熟能生巧的道理;
4、
告诉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切勿急躁,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5、
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要形成一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氛围;
6、
富家子弟也不可娇生惯养;
7、
父母帮助孩子开创人脉网络;
8、
通过阅读报纸拓宽视野;
9、
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讲述他在事业上所发生的故事;
10、
吃饭时要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讨论氛围;
11、
教授孩子“取得第一名成绩的人不会被人无视”的世界法则;
12、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3、
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进行学习,使之获得最好的人脉关系;
14、
机会来临时毫不犹豫地迎接挑战;
15、
孩子们以言传身教的父母为学习榜样。
Ⅵ 求vae的六年一叹
vae以前写过很多文章,像 和尚 , 若有所失 , 六年一叹 。。。
Ⅶ 学前班上册语言《蛤蟆搬家》教案
汉语拼音1、a o e
一.教学目标:
1.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 o e。 二.课时安排:三课时 三.新课教学
第一课时
1.教师带领学生读,插入顺口溜-----张大嘴巴a a a ,学生开火车读。个别发音错误,当场纠正。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a”, 告诉学生:这个字母两笔写成,先画半圆,再写竖弯(边书空边记忆)。先向学生介绍,这个拼音叫四线格,a要写在四线格的中间一格。再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写一个“a”,教师巡视,看写得是否标准。 3.再给“a”的头上带上帽子,a戴上了第一顶小帽子“—”(用红笔标声调符号,让学生记形)就是第一声。读音也是平平的。领读(边读边用手势示范)。 a戴上了从下到上的小帽子“/”(用红笔标二声调号)声调就变了,从低到高,就像上山坡。(领读、指名读)插入句子:啊?这是怎么回事? a戴上了第三顶帽子“√”(用红笔标三声调号)声调又变了。(范读第三声,打手势由中到低再到高。(领读,指名读)。a戴上了第四顶小帽子“”(用红笔标出四声调号)声调又不同了,声音从高到低就像下山坡。(范读,齐读)
4.分小组读,读熟口诀,学生个别读,全班齐读。请一个读得好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一起读。
5.在出示a的四个声调,第二和第三声的对比读,第二与第四声的标调,指导学生记清楚,并且在读的过程中配合手势。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卡片a,齐背儿歌,张大嘴巴aaa。 2. 读a的四声,齐读,个别读。
3. 出示卡片a,老师打手势,学生读声调。 二 教学新课。
1教学o音。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读。教学生记住一句话:拢圆嘴唇ooo,老师巡视指导读,学生个别读。再开火车读,把发音不准确的学生马上纠正。 3.学习o的四声。出示o的四个声调,让学生说一说声调符号的名称。 小汽车平走一声ō,小汽车上坡二声ó,小汽车拐弯三声ǒ,小汽车下坡四声ò 让学生齐读,个别读,分小组读,熟练这个口诀。 4.插入声调练习,对比朗读,ā-ō,ǒ-ó等。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卡片a o,齐背儿歌,张大嘴巴aaa。 2. 读a,o的四声,齐读,个别读。 3. 复习小汽车的儿歌。
Ⅷ 如何教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
六年级属于小学阶段的高年级,高年级语文应该让孩子从以下方面有所收获:
1、积累。(积累语言,积累表达的方法等等);
2、习惯。(观察、分析、思考、倾听等习惯);
3、表达。(口语表达,书面写作)。
4、掌握阅读的方法。
针对以上培养目标,我认为,一般讲读课文分三课时完成。
每课时的学习内容分别是:
第一课时 学习字词,积累词句,读熟课文,理清脉络。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体会感悟,读懂课文,学习写法。
第三课时 拓展阅读,说写练习。
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
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把第一课时的预习安排在课下完成。独立充分地预习是完成课时目标的前提,因此在安排预习内容的时候不但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而且预习的内容要明确,可操作性强,让学生学的有趣味。
预习四环节:
1、识字扩词
2、习字展评
3、析词造句
4、读通课文 理清脉络
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法:
高年级语文教学要继续巩固中年级段的训练,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着重进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训练。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的要求:
1、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必须帮助学生搞清楚课文各部分和整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有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在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必须帮助学生搞清部分和整体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教给学生有关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一般方法。
第三课时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拓展训练的实效,必须做到“四适”:适人、适量、适文和适时。
1、拓展适人:才能凸现训练有效性
我们在选择拓展材料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所选择的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使学生通过阅读能拓展知识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2、拓展适量:才能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有些教师在安排拓展训练时,内容非常丰富,在课堂上,一个接一个地让学生交流和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喧宾夺主,学生没有时间用心品读课文,没有时间融会贯通,只能走马观花,把讲读分析课上成了课外资料的“拼盘课”,这种过多、过滥的拓展训练,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容易养成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的不良阅读习惯。
3、拓展适文:才能增强训练的目的性
拓展训练的内容必须紧扣文本内容,或与文本内容相关联,或与文本表达方式相类似。
4、拓展适时:才能确保训练的针对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说到底,就是强调时机问题。因此,切忌在学生的困惑尚未形成时进行拓展。而学生的困惑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的拓展,就会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总之,想要教好小学六年级语文,除了拥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外,还要自己不断探索、反思、总结。
Ⅸ 求一张初一期末(下)的期末卷(带答案)
苏教版秋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座号_____评分__________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 给加点字注音(2分)
腌渍( ) 自诩( ) 阴晦( ) 凫水( )
2、把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填入表中并订正。( 4分)
人才荟翠 可歌可泣 记忆尤新 无动于衷
相辅相成 大声急呼 眼花了乱 再接再厉
错别字
订正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4分)
A、春节期间,三峡广场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络绎不绝,热闹极了。
B、“超级女生”播出的那个夏天,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C、刚进入初中,妈妈告诉我一定要不耻下问,多向老师请教。
D、在这所山村小学里,他一干就是30年,全身心地扑在学生身上。他常说:“要有下辈子,还当孩子王”王老师的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那些淳朴的乡亲们。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十三岁的际遇》小作者作采用记叙、议论`抒情、议论相结合的 写法,回忆自己怀念北大渊源,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不断进取`渴望创新的情感。
B、《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作者叙述了“我”童年在平桥村的一段经历,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C、《“诺曼底”号遇难记》将小说高潮按排在全船乘客和船员得救后,哈尔威船长屹立在 舰桥上,随船沉入大海的 感人时刻,目的是 突出他忠于职守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D。《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则寓言,内容虽不同,但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蠢人。
5、默写诗文名句,并在括号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作家、篇名。(18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_____________》)
(2)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_____________《 十五 夜望月 》)。
(4)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6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归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7、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顶( )(2分)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村的。
8、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想感情。(2分)
(二) 《郑人买履 》(10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尺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 2分)
A、a、先自度其足 b、吾忘持度
B、a、至之市,而忘操之。 b、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C、 a、宁信度,无自信也。 b、其剑自舟坠于水(《刻 舟求剑》)
D、 a、遂不得履 b、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E、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10、下边句子中,哪一句与“何不试之以足”的句式和语气相同。( )(2分)
A、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B、何事长向别时圆
C、盖一癞蛤蟆也 D、谁道人生无再少
11、翻译句子。(2分)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2、谈一谈这个郑人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4分)
( 三 )伟人细胞(14分)
①临放寒假的前一天,班里每人发了一套寒假课外读物。查老师在发书前告诉大家,有一套是破损的,他不知道该把那套书分给谁。
②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有的建议摸彩;有的建议每人补贴5分钱给受损的人;
那个善于运算的陈应达还计算什么概率;有的女生则大喊:上帝保佑。贾里听烦了,霍地一下站起来:“分给我吧”。
③其实,那套书只是书脊上檫破一点,属于轻伤,用个纸一包就解决了——这值得大惊小怪地出谋划策吗?
④贾里没想到区区小事却引起大轰动,先是学校广播站立刻广播了这则小故事,紧接着,下午的全校师生联谊会上他被大家选为“今日明星”。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时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人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⑤“看来,我是个普通的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贾里对爸爸说。
⑥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成大事!”
⑦不过,爸爸又说贾里长大了。至于长大或者不长大贾里不在意,反正他尝到一种很特别的滋味,酸甜苦辣全有。
⑧初一就算结束了,不论它是好是差还是不好不差,贾里都得对那一年道一声:拜拜!
13、 选文画线句反映这些同学什么样的心理?它在文中起何作用?(4分)
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贾里的父亲为什么认为贾里长大了?(5分)
15、“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同意贾里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作文(40分)
同学们,令人神往的中学生活画卷展现在你的面前,许多陌生同学将与你同窗三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理想,希望更多的同学了解你,走进你的内心世界,对吗?那就请你介绍你自己吧!请同学们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尽情表现你个人的风采吧。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zì xǔ huì fú
2、翠(萃) 尤(犹) 急(疾) 了(缭)
3、A 4、C
5、(1)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天下
(2)松间沙路净无泥 浣溪沙
(3)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
(4)但愿人长久 苏轼
二、阅读理解
6、D 7、D 8、思念家乡 9、B E 10、B
11、翻译句子:
等到回来,集市已散,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12、处理问题,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
13、心理:他们都希望那套破损的书落在自己的手里。
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沸沸扬扬”的情形,从而衬托贾里的高尚的思想境界。
14、因为贾里能较现实地认识自己,并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所以爸爸认为他长大了。
15、答:不同意。因为所有大事都是以点滴小事为基础的,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也是从小事做起的,做小事与成就伟人并不矛盾。
三、作文(略)
Ⅹ 叶开的发表文章
《当代小说的反思与超越》,《小说评论》,1991-03-02
《在无边的寂静之上》,《黄河》,1998-2-15
《鸟儿的鸣叫》,《山花》,1999-06-15
《女游客》,《小说界》,1994-06-15
《瓜熟蒂落》,《雨花》,1999-03-15
《纳博科夫和写作的乐趣》,《小说界》,2000-06-15
《贾平凹访谈录──关于<怀念狼>》,《当代作家评论》,2000-07-25
《怀念狼》,《当代作家评论》,2000-07-25(贾平凹著作《怀念狼》的评论文章)
《尖叫》,《黄河》,2000-10-15
《章子明的双重生活》,《时代文学》,2000-10-15
《芝麻开门》,《雨花》,2001-01-15
《我的浪漫婚姻生活》(中篇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02-01-25
《月光》,《阅读与写作》,2001-02-15
《天马行空》,《作家》,2002-04-15
《关于“七十年代后”作家的无主题变奏》,《山花》,第二作者,2002-4-15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记忆力”》,第三作者,《读书》,2002-08-10
《赫拉巴尔的叙述出神入化》,《深圳商报》,2003-04-26
《感谢你》,《红岩》,2003-03-07
《空洞的焦虑——李锐长篇小说<银城故事>的基本命题》,《当代作家评论》,2003-03-25
《物质的喧哗——关于梁弓的小说》,《长江文艺》,2004-05-15
《上海的文学创作被忽视被过滤了》,《文学报》,2004-07-29
《以情动人》,《红岩》,2004-09-07
《衣锦还乡》,《天涯》,2005-01-25
《飞驰敦煌》,《阳关》,2006-01-15
《开篇:莫言传》,《当代作家评论》,2006-01-25
《勤劳而诚实的渔夫》,《文艺报》,2007-06-16
《文学精神分裂时代的渔夫》,《南方日报》,2007-07-08
《惨遭语文老师屠戮的两篇作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0-05
《<功夫熊猫>让中国教育界耳光响亮》,《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1-05
《不存在的自我》,《长篇小说选刊》,2008-07-01(吴玄著作《陌生人》的评论文章)
《我不能从文学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北京日报》,2008-11-03
《需要重新审视的现当代文学》,《西湖》,第二作者,2009-01-01
《记忆树》,《花城》,2009-01-05
《语文的物化》,《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1-05
《虚假的课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2-05
《莫言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名人传记(上半月)》,2009-03-05
《好词好句与陈词滥调》,《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3-05
《谈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文自学指导》,2009-03-18
《情感的异化》,《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4-05
《致晓苏》,《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4-25
《分成两半的学生》,《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5-05
《“五四”的双重记忆》,《粤海风》,2009-05-15
《苦读与悦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6-05
《妙意有在终无言》,《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7-05
《此君长偕白云归——熊育群君印象》,《文学界(专辑版)》,2009-07-15
《高考季节雨纷纷》,《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8-05
《从动画片说到想象力》,《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9-05
《看不见的战争》,《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0-05
《鲁迅和两株枣树的秘密》,《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1-05
《造假从小学教材开始》,《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2-05
《“零度叙述是一种伪装”》,第一作者,《西湖》,2010-03-01
《我陪女儿读<夏洛的网>》,《文学教育(上)》,2010-07-05
《惨遭语文老师屠戮的两篇作文》,《杂文选刊(中旬版),2010-08-11
《王子都是癞蛤蟆》,《杂文选刊(中旬版)》,2010-09-11
《语文教材存在的两大问题》,《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0-05
《乱读书不如不读书》,《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0-05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绝境》,《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0-05
《文学有奖,内情不详》,《东方早报》,2010-10-27
《老国语课本何以至今仍获好评》,《东方早报》,2010-11-19
《老国语课本何以至今仍获好评》,《教师博览》,2011-02-01
《真挚的课本才有持久生命力》,《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02-05
《单卡录音机里的邓丽君》,《美文(上半月)》,2011-03-01
《和孩子一起长大》,《文学教育(上)》,2011-04-05
《大学语文的进退之窘》,《东方早报》,2011-09-07;《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11-22
《迅哥儿送给我们的一顶紧箍帽》,《东方早报》,2011-09-23
《小学语文教材窜改巴金名作<鸟的天堂>》,《东方早报》,2011-12-02
《劣质语文教材犹如三聚氰胺》,《东方早报》,2011-12-2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涉嫌造假》,《文学教育(上)》,2012-01-05
《空洞说教引导的只会是道德伪善》,《东方早报》,2012-01-17
《萨姆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02-05
《纸面道德遭遇社会现实》,《杂文选刊(下旬版)》,2012-02-21
《这个时代我们如何表达》,《文学教育(上)》,2012-03-05
《王子都是癞蛤蟆》,《课外阅读》,2012-03-08
《一名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批判》,《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03-25
《准确是最优美的文字》,《中国教育报》,2012-03-26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好人好事》,《芳草(经典阅读)》,2012-04-05
《空洞说教引导的只会是道德伪善》,《杂文月刊(文摘版)》,2012-04-16
《这样的“伪国学”,不要也罢》,《杂文选刊(下旬版)》,2012-06-21
《古今中外变形记》,《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07-05
《用诗歌给女儿催眠》,《中华家教》,2012-08-01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学与研》,2012-08-05
《会飞的鱼》,《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2012-09-05
《作文最重要的标准是有没有真情实感》,《初中生》,2012-09-10
《我们和米切尔说什么》,《社会科学报》,2012-09-20
《尖锐叙事,人生繁华》,《颂雅风·艺术月刊》,2012-09-25
《莫言和他的独特文学世界》,《深圳特区》,2012-10-12
《我赞成语文教材选编莫言作品》,《东方早报》,2012-10-16
《莫言印象》,《新民周刊》,2012-10-28
《高密东北乡:莫言的隐秘文学王国》,《文史参考》,2012-11-01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有创造力的作家》,《语文学习》,2012-11-01
《给大学校长的一封信》,《杂文选刊(上旬版),2012-11-01
《什么是鸟的天堂》,《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1-05
《高密东北乡——莫言的文学地理世界》,《新一代》,2012-11-15
《语文教材赶时髦选莫言前请多读点他的作品》,《今日教育》,2012-12-05
《从红高粱帐里走出来的土地之子》,《学习博览》,2012-12-05
《莫言作品到底好在哪里》,《解放日报》,2012-12-28
《饥饿和孤独是莫言创作的源泉》,《基础教育论坛》,2012-12-30
《国人失掉诚信了吗?》,《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13-01-01
《爱恨交加,肉体逃离,精神反刍: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名人传记(上半月)》,2013-01-05
《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高中生》,2013-02-05
《中国人失掉诚信了吗》,《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13-02-15
《中国人失掉诚信了吗》,《IT时代周刊》,2013-02-20
《中国人真的失掉诚信了吗》,《现代青年(细节版)》,2013-02-25
《革命方知北京近——读马原长篇小说<牛鬼蛇神>》,《作家》,2013-04-01
《权力往复与文明递减的叹息》,《社会科学报》,2013-04-11
《莫言与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05-05
《莫言与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文学教育(上)》,2013-06-05
《六十多年前的高考》,《教师博览》,2013-11-01
《我们为何如此震惊》,《杂文选刊(下半月版)》,2013-12-26
《魔法老虎(五首)》,《四川文学》2014-01-05;《青春》2014-01-15;《草原》2014-02-01
《我们时代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1-05
《吐槽》,《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14-04-11
《马尔克斯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凤凰网文化,2014-04-18
《2013年我最爱的流行词》,《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4-25
《那些寂寞的文学大师》,《杂文月刊(文摘版) 》,2014-05-16
《旺旺和花花》,《新作文(小学1-2-3年级版)》,2014-06-01
《自古剑侠出异域》,《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6-05
《好人、坏人和真人》,《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2014-06-05
《最怕你从不阅读》,《当代学生》,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