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关于朱自清《春》的讲课流程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5.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 酿 嘹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1)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总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积累词语。
背诵课文。
3. 幼儿园小班春天的教案
教学目标:1、在抄音乐和游戏中袭感受春天的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2、了解春天主要特征,结合肢体动作大胆表演。3、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完整学唱曲。教学准备:磁带、春天背景图(花、柳树、蝴蝶、蜜蜂、小白兔)教学过程:一、 听《春天》音乐进场。二、 出示春天背景图。1、图片上有什么?是什么季节?2、春天美吗?你们喜欢春天吗?三、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1、你知道春天有哪些特征?2、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图片,并请幼儿表演(花、柳树、蝴蝶、蜜蜂、小白兔)。3、教师以故事形式小结。四、 幼儿学唱曲。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聆听春天美。2、教师范唱。3、幼儿学唱。
4. 春 朱自清 教案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5.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 酿 嘹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1)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总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积累词语。
背诵课文。
5. 以春天为主题的三个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般目标]
1、给3个字注音: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晕(yūn)倒
2、能正确书写“蓑、笠、朗润、嗡嗡、酝酿、卖弄、婉转、应和、嘹亮、黄晕、烘托、静默、风筝、舒活、抖擞、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这19个词语。拓展“嘹”的形近字:缭(liáo)绕——撩(liáo)起——瞭(liào)望。
2、口述“欣欣然”“朗润”“酝酿”“卖弄”“婉转”“黄晕”“烘托”“花枝招展”这8个词语的意思。
3、口述对朱自清的了解。朱自清(1898—1984),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
[重点目标]:
4、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朗读的初步感受: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5、跳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盼春———————————绘春————————————颂春
(1自然段 ↓(2—7自然段) (8—10自然段)
总写:春回大地
具体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第二课时
[一般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记住下句“一日之计在于晨”。记住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仿照最后三个比喻句,发挥想象,写比喻句“春天像……”
4、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文章写景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运用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展开合理想象,动静结合、多感官参与,多角度描写。
[重点目标]
5、会赏析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比喻、拟人等修辞写法的运用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
(1)“盼望着”句。引导学生去掉一个反复,比较体会运用反复更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把“春天的脚步近了”与“春天来了”作比较,体会运用拟人手法,更生动地表达了喜春之情。
(2)第二自然段,通过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晖大地时万物复苏的景象。
(3)春草。体会作者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小草偷偷”句,比较去掉“偷偷地”一词后与原句的区别(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草不经意地长出),比较倒装句还原后与原句的区别(强调了草的嫩与绿);
(4)春花图的四个句子,体会作者从高到低,虚实结合写景,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花之甜。
(5)春风图,体会到作者运用引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写景。
(6)春雨图,体会到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由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写景。
(7)颂春的三个比喻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歌颂了春的新、美、力。
6、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品味赏析语言的过程中,把握感情基调,注意语气,朗读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6. 古诗《春晓》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会学习一般古诗。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引导生看图,读诗、品句进行总结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诗意,懂得爱惜春光。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软件,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越导入新课:
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
2、电脑演示: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古诗。
3、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学生注意听):《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二声。(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2、指名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读边思考)。
三、深入理解
1、结合插图与实际理解前二句诗。
(1)边读、边看电脑演示,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什么意思(看图自悟,讨论)。
(2)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所查字义来分析)充分想象。
(3)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
(4)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电脑显示古诗,学生答出来词义后,电脑再显示答案,最后,屏幕上清楚地展示古诗及注释,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2、仿照上面两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两句。
四、准确把握。
1、自读全诗,说说诗的意思。
2、指名读。
3、指导朗读: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
(1)确定读诗情感(赞美、喜爱)
(2)自己试读
(3)和同学交流
(4)指名读,读读评评,并配乐朗读。
五、课外拓展:古诗中,描写春天景色还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说一说大家自学一下,如《春夜喜雨》《咏柳》(学生自学,师点技)
六、总结方法:掌握了阅读方法后我们就能自学古诗啦,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学古诗。
设计说明:
遵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两个画面(电脑资料,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画面)的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师充分利用电脑课件,将春天早晨的绚丽图景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看图,读词,品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本首诗并不难,因此我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当堂课就安排一首难度相当的诗,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7. 《春》一个课时2000字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专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属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8. 朱自清《春》的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文章的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所展现的大自然中的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热爱人生。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领悟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
②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启发式、提问法、解疑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而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教学难点是弄懂作者描写春天的语言的内在含义,感悟作者笔下的春景。
二说学情学法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在上课时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提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通过朗读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多次让学生朗读课文,读顺,读熟,并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欣赏春天的美。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定一下环节
环节1.导入新课。首先问学生喜不喜欢春天。学生无非回答两种答案,喜欢或者不喜欢。喜欢春天的人占大多数。因为春天充满了生机活力,给人以努力的力量。每当春天到来人们总情不自禁的抒发自己内心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古人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文曲赋。课前布置学生去积累搜集有关春的古诗文,了解古人对春的感受。接下来看看今人是怎么赞美春天的,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朱自清的著名抒情散文《春》。
环节2.走进作者。学习课文之前简单的介绍作者,让学生对朱自清有初步的了解。
环节3.课题解说。解说作者写《春》的写作背景。知道作者为什么写下这篇精品散文。不仅仅是为了赞美春天,而赋予它新的内涵-----渴望一个新的社会的出现。也表现了他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环节4.研读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由我示范朗读,读出感情,先带领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春天,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熟悉字词,正音解字。并把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台标注读音,加深印象。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3)学生自由朗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作者的热爱之情。并给学生提示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的。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要把握好重音、停顿、速度、抑扬等。
(4)理清文路。请学生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个朗读接龙,一段由一位同学朗读。学生读一段老师简单的讲解这一段的大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简单的了解。讲解完之后根据大意给课文划分层次,分为三个部分。从盼春到绘春再到赞春。课文也描写了五副春景图,由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5)再读,深入探究课文。请学生自由快速的朗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句子并举手发言。提问后老师一一给以解疑。老师在解答时学生也可思考问题。在解答完全部同学的疑问后老师反问学生问题,问学生作者把春天当作是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来着重突出自己的感受和领悟。
(6)齐声朗读课文。最后请学生齐声朗读一遍课文。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同时要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