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模块这四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容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也叫课程。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Ⅱ 如何设置教学模块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教学整合:是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科知识、课程资源等诸多相关的教学因素进行巧妙、有机的融合,使教学诸多因素相互渗透,纵横贯通,从而能达到整体联动、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教育思想,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实现教学科学化的理想境界,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策略。
2、模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模块”的表述是:“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它把“模块”视为教学内容的集合和教学时间的集合,还视为学习目标的集合、教学资源的集合和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集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模块”的描述是:“每个系列包括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如篮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等)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一般为18学时,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它把“模块”视为教学内容的集合和教学时间的集合。
《人民教育》05年第15、16期上的阐述是:所谓“模块”,是一种整体的教学视野,即主题单元。把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就其内容而言,整体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都至力于共同说明一方面的问题;就学生而言,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应对单元的共同目标有清晰而全面(而非分散、孤立的)整体把握。之所以叫“模块”,是为与一般意义上以“课”为单位组织的内容进行区别。
本课题研究中的“模块”界定为:就是在综上所述的背景下,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的某些运动技能和运动形式,使每个主题学习单元方案都有达成新课标相关学习领域的水平发展目标,为完成某一学习目标中的一个或几个子目标,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这种活动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习目标为背景来进行的。
3、教学模块:是把水平目标引领的教学内容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模块,即把性质相同或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教学内容,并对这个主题教学内容作教学时数上的相对规定。从原理上说每一个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个体的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块库(按一定的规律将模块进行组织和分类)。
4、模块教学:是以一个教学模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教学中必须从模块这个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制定教学方案,即在一个相对规定的课时内,对某个主题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学习过程。它是由主题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的模块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选用多种课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等环节构成。它应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教学模块与模块教学的区别联系:教学模块强调的是一种教学内容的集合,模块教学强调的是教学方法层面上,在规定的课时内对一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
5、模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是运用传播学、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学媒体论、系统论等相关学科的观点和方法,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以及现实可能条件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订、实施、评价与修订方案的系统的过程。模块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提取自己模块库中的模块,根据教材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学生实际等因素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决策,再将一个或几个模块有机组合成课堂教学活动方案的教学设计过程。
6、有效策略:有效策略主要涉及下列二个词:
●“有效”是指受教育者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育者有没有完成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受教育者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受教育者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育者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活动。
●“策略”是指教育者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题研究中的有效策略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它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教育者产生自己的有效策略。
(二)、支撑理论阐述
1、理论基础: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是教学设计。模块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种,是将教学的诸要素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改善教学质量。其理论基础源于教学设计理论,其中不同或改进之处有:
①、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设计过程中,继承了系统论的观点,但突出学习主体的合作、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利用各种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目标服务。
②、设计的重点从设计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上。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设计教师的“教”的各个环节,就是利用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教”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而模块教学设计主要是利用系统论的观点进行学生“学”的活动设计,从活动中达到教和学的目的,实现课程目标。
③、建立主题单元的观点,使教学设计的主题落到实处。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是按系统的观点进行教学设计,是从运动项目技术的层面进行,可操作性不太强。模块(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倡导每一个教师形成独特的“模块库”。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将自己的模块为模块库进行调用,及时完成一节课的设计。
④强调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后,对教学的反思和对自己的“模块库”的优化和调整,进而形成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风格。
2、设计原则:在进行模块教学设计中,为达到设计中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体现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①、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在设计中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体现学习者也是教学的参与者这一设计思想,这是模块教学设计方法的关键。
②、坚持以主题活动方式进行课程计划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中是以一个一个主题来开展教与学的过程的,这些主题来源于每个教师自己的“模块库”中的一个个“模块”。而这些主题大多数是经过检验的,有的是经过了多次优化后的。
③、坚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原则。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是合作者、参与者、服务者和资源提供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足够的资源,设计中要想办法(甚至使用有创造性的代用品)来满足学生进行学习所需的资源。
④、坚持目标与目标体系合理原则。每节课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组成每节课的主题有自己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体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可能性,使学生在一定的努力下能完成相关目标,达到学习效果。
3、方案评价:模块教学设计在设计方法上,强调要按系统的观点,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分析自己的模块库的情况,从中选出合适的主题活动的模块,并组成合理的主题单元系列。因此,对模块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主要根据教学设计的理论中评价理论和本课题研究中特殊的观点和设计原则来进行评价。评价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对学习结果产生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案在培养或促进学生的多元目标的发展上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对这些结果变量进行测量或观测可对方案进行有效性评价。
②、活动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因素。教学结果不但要注意最终的结果,还要对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发挥的作用进行观测和评估。
③、活动中资源利用促使学生发展的因素。这种设计方案对现有教学资源利用是否达到可能的最大值,也是对方案进行评价的重要方面。一个好的方案能整合尽可能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活动服务。
④、师生能力倾向优化因素:教学设计是否能对特定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倾向发挥最优的效果。
⑤、教学思想贯彻因素:模块元教学设计的中心在于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整个设计是否体现这一因素也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Ⅲ 美术开展设计模块教学有哪些困惑、思路、设想或问题
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为新课程理念、艺术学习规律、建构广义学习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多元教育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
本阶段研究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证性研究;是研究组成员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做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在理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注重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注重经验的提炼与升华。
一、 潜心研究教材,创造性使用内容;课题研究以湘版教材为主线,其内容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建筑环境设计三大块;本学期共上了第一个内容,即视觉传达设计,分为8个课时,每一课以激趣----优秀作品评析----归纳他人创作经验-----学生作业布置为课堂结构,内容的设置为贴近学生生活为教学宗旨。尽管有些思考还不够慎密,甚至还需要推敲,但相信经过多次实践论证,想法会更加成熟,更适合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
二、 研究专家思想,寻找适合《设计》实施的教学形式;课题不能闭门造车,更不是大脑的意象思维。学习前人的经验,进行知识的积累,是做好课题的关键。好多的已经在实践的教学形式,大都来源于前人的经验;当然,由于具体的教学实施内容不同,目标达成也不一样,因此,具体教学形式应服从教学内容。一般来说,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可以借用一般教学模式。例如,经验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等,高中《设计》教学形式以问题解决学习模式为主,以经验学习模式与探究学习模式为补充。
三、 课题组主题探讨,多方论证。主题来源于课堂问题的出现,教学实施无法目标达成。课题组制定计划,以每月一次的主题讲座讨论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由于《设计》模块教学在普高属于新开设课程,加上我们中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设计意识较弱,一些教学设施不齐备,以往的经验一片空白。所有的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因此,课题组只能借助于其它有关联的学科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知觉心理,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出较有特色的教学形式。
四、 教学形式研究离不开课程理念;新课程认为,学生不仅要了解设计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平面设计、立体设计以及各种实用设计类别的一般规律和技能,学习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实施和应用。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关注他们周围的环境和物品,养成以艺术思维的方式和设计者的眼光看待这些环境和物品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
因此,教学形式的研究关键词为生活化、合作学习、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贴近学生生活,并在优秀作品探讨中设置音乐背景,以公益广告为主题内容开拓他们的思维。
五、搭建展示平台,营造校园文化;教学的成果不仅体现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对学生的作业更要做出充分肯定、客观评价。虽然对学生作业都要做出认同性批阅,如教师批阅、学生课堂展示讨论等,更为重要的形式是搭建平台。课堂涉入概念性知识的传达与实践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满意效果,受到学校领导、师生的好评。
六、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a) 借鉴经验不够,学校不够重视;由于新课程推进时间较短,积累的经验不多,成功教学案例较少,怎么样才是适合学生课堂开展的,如同“过河摸石”。所有的资料更多的指向大中专职校实施的教学目标。他们的教学目标专业性较强,学校重视,配合《设计》开展的条件设施齐备,如设计教室,教具,资料等。为此,在下一个课题目标研究中,教师因地制宜,寻找可利用资源,如废弃的纸盒、易拉罐、可乐瓶等,这些都是教学宝贵的学习制作材料。至于设计教室,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不可少活动场所。在下一学期主要是建筑模型立体制作,耗材较多,有这样一个活动场所,对于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起到关键性作用。
b) 出去学习的机会较少;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平面设计;由于课题组成员都是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教师,对教材内容较为熟悉,自身素质也较好。并且能相互补充双方的教学心得,课题开展也较为顺利。然而,教学形式的探讨研究决不是“井底之蛙”、“闭门造车”就可以的。出去学习,开阔眼界,接触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是我们课题组所渴求的。有时,借助于网络教案、视频课例,不失是我们探索的一个窗口。
c) 不能很好地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性层面。课题组都是实践教学的教师,每一节课都应有很多的体会、心得。但由于种种原因,好多问题没有及时总结,归纳,失去了研究的机会。下一阶段,争取做到每一节课必备详案,课题组成员尽量同课异构,及时写出教学体会。在学生作业情况方面,及时反馈,以便于改进教学存在的不足。对于先进的教学形式要推广,并形成书面报告形式。
d)学习形式不够丰富;把课题研究停留在教学设计这个层面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隐性教学做得不够,如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阅读,建立设计网页,出去写生,培养观察力,提升审美能力,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
七、下一阶段目标
a)继续实施《设计》第二模块知识----立体设计;主要讲述建筑专业知识,草图的训练,审美等。在动手方面,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两张设计草图,两个立体模型,制定计划,分析教材,渗透乡土文化,寻找适合开展实施的教学形式。
b)提升学生内在素质;本学期着重以设计鉴赏为构建内容,能让学生用适合的专业术语描述建筑图片。并在适当时机开展“你评我评,大家评”的公众鉴赏活动。开展外出写生,感受自然,体验新气象。
c)进行一次优秀模型展示;展示的目标是作业能得到公众的认可,以便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更主要是一次作业总结,一种成果的汇报。作业展示入选面尽量扩大,并以提高“质”为宗旨,以“点”带“面”,为营造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设计意识,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
Ⅳ 如何解决体育模块教学设计中几个问题呢
1、要明确讲解的目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回学内容、学生特点、具体选择答讲解内容、讲解方式、讲解的速度、讲解的语气、抓住重点与难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解。2、讲解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内容要符合技术原理,做到准确无误。另外,讲解的广度和方式要符合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为学生所接受。3、讲解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运动技术具有鲜明的动作性,教师要善于借助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事物或已经学过的运动技术,与所学运动技术产生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动作。另外,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简洁明了地讲解所学内容。4、讲解要具有启发性:教师的讲解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注意采用对比,提问的方式促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将看、听、想、练有机结合起来。5、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体育教学中,讲解在学生面对教师并注意教师讲解时进行;学生练习过程中,或学生背对教师时一般不宜讲解。
Ⅳ 如何提高模块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备课问题,一直是老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作为一名老师,我知道备课的现状,备课的效果,我总是想做些努力,作些探索,也因为这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事情,我的个人的能力不所及。好在我们的领导有心进行这项工作,备课必许改革。 用大话说,就是为扎实开展教学效益年活动,落实中心小学模块教案活动,增强教师备课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新模块教案机制,放大模块教案效应。 我理解的“三位一体”模块教案机制。建立中心小学、学校、个人三级培训、三级研讨、三级备课机制,使培训、研讨、备课融为一体。中心级备课,每月一次,以培训为主,教联片组织实施;校级备课,每周一次,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以研为主,由学校管理,教研组、备课组组织实施;个人备课,以教师个人独立钻研为主,实现自我培训,自我提高,写出课堂教学执行案。为了保证备课质量,在暑假期间,中心小学组织全体几十名教师,进行县级模块教案,反复研讨,形成课堂教学建议案。 我理解的教案文本形式申报制度。为了保证备课效果,要求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教师三备教案的文本呈现形式。特别规定,选择使用模块教案教学建议案进行二次、三次备课,教师个人在教学建议案上进行个性化设计,最终形成课堂教学执行案的学校,要向教研室提出书面申请,得到教研室同意方可实行。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保证备课的效果,第一次活动,总的效果很好,但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10个人听课,其中5个人趴在桌上,怎么说呢? 我眼中的备课常规管理措施。备课是否有效果,教师是否认真钻研,规范管理是关键。首先教师在参加模块教案培训前,要认真钻研本次模块教案的教材内容,研究教学建议案(电子稿),做好个人初备工作。否则,听人家讲,还不是听说书一般,能有啥效果。其次,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组)二次备课活动,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进行深入研讨,充分发表见解,形成模块教案教学案。再次,个人三备必须体现实效性。着重抓好以下环节:选用选择建议案进行二次、三次备课第二种方式备课的,教师在个人备课时,可在建议案右边的空白处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重点围绕下列内容:①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根据本班级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目标要体现好中差三个层次要求,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关系。②分析把握学情。针对本班级实际情况,因材施教。③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④优化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⑤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有利于自主学习,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⑥预设检测作业。合理有序的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适当布置拓展型和开放性习题。(可以采用如批注、修改建议案、调整与补充、教科书圈画、资料剪贴等多种方式进行个性设计。) 我以为,真写教后记,是有大效果的。教后记可以围绕下列内容:如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调控、教与学、预设与生成等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深刻反思,做得好的,有哪些经验和体会,做得不好的,是什么原因,应该怎样处理等,不断改进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希望,能把这件好事做好。做好这件好事,靠所有的老师。为事业,为工作,也为自己。
Ⅵ 什么叫教学形态“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所谓教学形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组合在一起所呈现出来的动态特征,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教学态势”。
课题“‘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短期课题选题参考
一、理性思考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思想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与“**”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建构的内涵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学生从自主学习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研究
从关注45分钟到关注学习全过程的课堂内涵变化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作用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
二、操作策略
自学质疑模块的教学策略研究 交流展示模块的教学策略研究
互动探究模块的教学策略研究 精讲点拨模块的教学策略研究
矫正反馈模块的教学策略研究 迁移运用模块的教学策略研究
模块选择的策略研究 模块优化的策略研究
小组与班级交流展示的策略研究 学案的设计策略研究
学案的有效使用研究 学案内容的选择优化研究
学案的特点和作用研究 学案问题的分层设计研究
教学设计的针对性研究 教案的实用性研究
学生课堂生成问题的分类与处理策略研究 实践性作业的行动研究
研究性作业的尝试研究 巩固案的精编与有效使用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观察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行为的反思研究
不同模块中教师角色定位与应对机制的研究。
三、组织策略
基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学科教研室(组)的建设研究
基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学科组、备课组活动研究
基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校本教研的形式与有效性研究
基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指导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区域推进研究等。
四、课例案例
某学科“‘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课例研究
某学科“‘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学案案例研究
某学科“‘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设计优化研究等。
五、其他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学生的发展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的成长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校本化实施研究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评价研究等。
Ⅶ 涉及语音模块的传统教学方法
模块化设计的数字语音教学系统,其包括数字语音控制设备,所述内数字语音控制设备内容包括有基本功能模块、视频处理模块及数据收发模块,该基本功能模块与视频处理模块通过并联方式在数字语音控制设备内与数据收发模块双向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设计的数字语音教学系统,其模块化系统组件的设计,可以实现所有教学数据的双向沟通,系统稳定性较高,维护较为简单快捷。
Ⅷ 如何根据模块课程的特点而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版。“教育学”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其中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又包含“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较教育学(040104)”、“学前教育学(040105)”、“高等教育学(040106)”、“成人教育学(040107)”、“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特殊教育学(040109)”,“教育技术学(040110)”等十个下位学科。因而,“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Ⅸ 求“模块式教学”的定义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出台就在许多国家,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转向“市场”,我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越来越受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关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必然涉及教材、师资、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模块化教学的具体方式
(1)划分小组。小组人数以3~6人为宜,推选组长。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控制小组成员的变量很多,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等。教师必须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如学生的思想表现、各科的入学成绩:家庭背景、性格爱好、乃至交朋结友等都应心中有数.一般采用互补方式,如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既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优等生的灵活变通,即所谓“教学相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相搭配,在各自发挥其优势的情况下,相互学习,使认知风格“相互强化”。
(2)确定内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关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相应的任务。
(3)布置任务。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认清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后,如果觉得对此力所能及,便自然愿意去完成。
(4)学生实施。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不管。教学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是“指导者”学习伙伴“导航者”身份较为明显,学生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知识、技能的意义构建。
(5)评价结果。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展示其作品,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Ⅹ 什么是体育模块教学
体育模块教学一般指体育课程教学模块设计。
《体育课程教学模块设计》是专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属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可红。
本书从理论的视角对模块设计的概念、研究现状、设计原理、模块评价等作深入的研究分析,从而对模块设计理论层面的相关问题作出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帮助全面理解模块设计的相关问题,提出模块设计的理论构想。
(10)教学模块设计扩展阅读:
主要内容:
《体育课程教学模块设计》是模块设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同时辅以实际操作的范例,从设计思路、内容选择、教材学情分析、模块目标、模块评价等构建模块设计的书写框架,为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体育课程教学模块设计》着重介绍了“模块”设计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并对目前模块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设计进行了探索。
同时,对一线教师感到特别难,且必须要面对的学习评价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同模块学习成绩评价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