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正标题怎么取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分为3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的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分数单位》,第三课时《分数的意义》练习课。
《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简单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在经过比较、归纳、突破难点。并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四、学法指导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 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❷ 幼儿园大班教案分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 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江苏省新编美术教材第十册中安排了两课《世界地球日》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特征,也体现了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将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融合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的美术各学习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其它学科,引导学生课前观察、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进行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教师利用这类教学内容的对学生的“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进行教学探索,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它学科、与其它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研究。 2、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 3、教学难点 利用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对象分析 1、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有一定生活基础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在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 2、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资料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研究 1、 课前知识准备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求学生在课前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访问、调查、查阅资料、上网收集等方法有地球生态环境的资料,并填写《常师二附小环境调查资料》表,培养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能力。 2、 作品的形成离不开素材的分析与组合,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熟悉和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图片素材。 3、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小组协作的形式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六、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收集创作形象资料(图形或实物)。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及手工工具(剪刀、胶水),准备色彩工具(水粉色、调色盘、水桶)。 3、教室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网络下载的环保宣传画和相关资料。
❸ 求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运用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和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分数。
教学用具:计算机、分数卡片、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跟老师说句真心话,你们想不想掌握更多的知识?
2、 介绍新的学习方法。
老师这里有个比较不错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锻炼你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你们的学习技能,想不想了解这个学习方法啊?
(微机出示)关于将要学习的知识:
(1) 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2) 我还想知道什么?
(3) 自读课本后,我又知道了什么?
(4)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5) 动动手、动动脑、检验一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试一试这种方法,好不好?
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 自由发言:
关于将要学习的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小练习:(微机出示)
下面各图每份是几分之一?阴影部分或带“?”部分表示几分之几?
3、学生提问题:
你还想知道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记住学生的意见。)
大家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那么让我们看看教学书74—75页的内容,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4、自学课本74——75页内容。
5、分组探究,交流。
学生之间把自己的收获和想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研究,然后得出初步的结论。
6、汇报自学成果。
学生汇报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 分数的产生;
(2) 单位“1”;
(3) “一个整体”;
(4) 分数的意义。
7、在汇报中适时做以下练习:(微机出示)
下面每句话中把什么看做单位“1”。
(1) 一条路,修了1/10。
(2) 一堆煤,还剩8/9。
(3) 白兔的只数占养兔总数的3/5。
上图中把6个“ ”看作一个 ,一个“ ”是
的1/6,5个“ ”是 的5/6。
左图中,把9个“ ”看作 ,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单位“1”的 ,
两份是( )/( )。
8.点明并探究重点:
(1) 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谁能放下课本,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2) 适时出示练习题。
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4/5来表示
吗?
(3) 师举分数,学生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分数卡片)
(4) 同桌之间互相举例说分数的意义。
9、进行第二次自学:
自学教材75页到76页练一练上。
点明难点: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10、学生汇报。
汇报时围绕分子、分母、分数单位和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分数进行,适时进行以下练习:
(投影)5/7里有( )个1/7,5/6里有( )个1/6,7/10里有( )个1/10,9个1/14是( ),11/13里有11个( ),( )个1/201是100/201。
三、 学生质疑,深入研究。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学生如果有疑问,提出问题后放手让学生帮助解决,除非极复杂的问题,否则教师不做解答。)
四、 动手动脑,深化理解。
(一) 折纸:(出示投影)
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 )/4。
( )中的数字可以依据学生的理解或思路自行添加,教师不做引导,学生如有困难可以互相帮助。汇报时注意分析学生的不同的折法,再理解3/4表示的意义。
(二) 分粉笔。
教师引导:把8只粉笔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各得几只?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各得几个?如果把一盒粉笔平均分给两位同学,各得多少?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再对比刚才的3个1/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拓展思维。
教师先举例子:(请两位同学起立)第一小组有10位同学,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这小队人数的1/10。
(投影)这两位同学的人数是 人数的( )/(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的范围来确定分母和分子,只要正确,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五、 最后总结。
谈一谈你对这节课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收获、体会。
六、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
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❹ 分数的产生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正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用一个作标准的量(度量单位)去度量另一个量,只有当量若干次正好量尽的时候,才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尽,有两种情况:
例如,用b作标准去量a:
一种情况是把b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去度量a,量m次正好量尽,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以后的m个等份。例如,把b分成4等份,用其中的一份去量a,量9次正好量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用b去度量a的结果,就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
另一种情况是无论把b分成几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a,都不能恰好量尽(如用圆的直径去量同一圆的周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在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为了使除法运算总可以施行,也需要引进新的一种数-分数。
综上所述,分数是在实际度量和均分中产生的。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如: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是1/5,表示这样3份的数,是3/5.
就是吧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分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做分数啦!
❺ 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专生的生活经验,属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礼物”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3、在逐步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