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室有多长教学反思

教室有多长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2-27 11:41:37

㈠ 《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活动一:室外进行
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版多少步,走权100米要用多长时间,并做好记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走完100米后的感受。
活动二:室内进行
(1)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走100米要用的时间。全班交流。
(2)让学生想像一下,1千米要走多少步,要用多长时间,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估测结果和方法。
最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1千米,估测从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教学反思
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室外进行,让学生分小组实际走一走10米和100米的距离,在小组内交流所走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及走完后的感受,为突破重点作好铺垫。第二阶段在室内进行,通过小组内交流、想像出1千米有多长,走完1千米要用多长时间,突破重点。最后通过练习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巩固学生已形成的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这样的实践话动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渗透了猜测、估算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有价值、有数学趣味的实践活动

㈡ 《教室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本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如何上好活动课,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课堂的掌控,学生的突发奇想,都是难以预见的。经过反复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以下几点:一、以提问的方式开场,用测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这个问题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二、思考: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度;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经过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测量的经验,不知道该如何测量,所以先让学生预习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再去测量。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发散思维,想出多种测量方法——用直尺、书本、卷尺等。并且根据自己预习的知识说一说测量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三、动手测量。在测量时,学生都比较迅速有序,比我预留的时间提前了很多,因此在汇报交流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引申测量记录显示的数学信息。为下节课学习统一的长度单位做铺垫。四、课堂练习巩固,第一个练习,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这个环节我只是让学生观察了一下教材上的情境图,没有实际操作摆一摆,学生可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个习题的处理,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好,没有挖掘出摆一摆后面跟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请2个同学上台摆一摆,其他同学当裁判,在玩的过程中,体会摆得越多,摆得越高。让学生明白易拉罐同样可以作为测量工具。第二个练习,说一说哪根木条长?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认识更深刻,我先出示情境图,淘气:我量的木条的长度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笑笑:我量的木条的长度也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请学生说说两根木条怎样?几乎都觉得同样长,有个别学生认为不一定,最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明白两根木条虽然都是3个回形针那么长,但由于长短不同,木条的长度也不同,所以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长,学生顿时豁然开朗,相信下次他们思考问题时会更全面……
实践活动课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害怕上的,因为学生不易把控,经常一节课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反思本节课,学生在活动时还是比较有秩序的,孩子们基本上养成了有序的习惯,这些都是生态课堂中预习习惯的养成和约定的使用带来的有益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再观察、再思考、再实践,践行生态课堂的四个方面,让课堂活动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有所收获,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㈢ 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后认识“千米”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运用好我们的数学,特别是像“千米”这种抽象又难理解的长度。备课时,我想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本课教学活动。我计划让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体验1米、10米、100米分别有多长,从而推理1000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感受实际长度。 因此,我将本课分成了3大部分。

一、复习导入。

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已学过的长度的单位的空间观念。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从你的老家到晋江的距离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些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

二、体验感知。

(1)手拉手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到操场上手拉手体验,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行为与思维一步步靠近我们需要的大数。

1、一个同学把手张开大约1米长,那需要几个人才能手拉手站成大约10米长的一排呢?

2、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

3、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

4、 沿着100米长的路线走10圈就是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即1千米=1000米,用字母表示是1km=1000m。

(2)走一走:学生通过走一走体验到千米真的很长。

1、让学生沿着1米的米尺走一走,需要几步?

2、10米需要走几步?100米呢?1000米呢?

3、下课时间可以去操场上来回走10圈看用了多少时间。

这里学生通过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才会灵活。

三、生活中的运用与单位互换。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学生学完后还不能够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导致生活中运用错误、单位呼唤错误,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义。因此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张开的手大约长1米这种学生容易直观的现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

有些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感受、体验,不能嫌麻烦,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做题就不能灵活运用好知识。从这里,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

《课桌有多长》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节课《教室有多长》的自选单位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积累中,学生已经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观认识。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如下:
学习目标: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难点:使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做的好的地方:
1、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重要环节,我安排了5次活动:“看一看”——找一找尺子上1厘米的长度,建立初步表象;“拿一拿”——用手比1厘米长的小棒;“比一比”——用手比出1厘米;“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教学重点。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测量纸条长度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测量,结果大家的答案不统一,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测量的方法,交流评价后,老师再总结测量方法。这样做到了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老师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三、不足之处:
在估测方法方面强调得不够
在测量纸条长度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估计,但忘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估计的了,少了估计方法的交流。我认为应该让学生交流方法,使学生意识到估测并不是凭空瞎猜,而是有方法的。然后再动手测量。
四、我的收获:
1、博众家之长,虚心求教
讲一节课需要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博众家之长。之前我听了三位有经验的教师讲的这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借鉴了几位老师好的做法。教研组的各位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感谢主任和组长郭老师的指导。从研课到上课,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的教学也更有方向感。在这么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的大教研团队里我会更努力地使自己成长起来,将缺点变为优点,优点化为特点。
2、预设是最好的生成
在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细致,把可能发生的事都想一遍,然后想好应对的策略。只有把情况都想好了,遇到突发情况教师才能应对自如。在课的开始,当问学生“你准备选什么统一的工具测量?”时,有学生说尺子,有的说书、本。由于我提前准备好了这种情况的应对策略,当听到这样的答案时就让学生直接操作了。让后才引出了“尺子”。

㈤ 为什么没有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是运用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开展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主要体现在:

一、体现合作性。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让学生探究平均分的方法。在教学法中,本人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不同的意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为学生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体现亲历性。

亲自经历使学生进入生命领域,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本单元教学注重通过摆一摆,圈一圈,找一找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体现个性。

人们常说:“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数学的感受,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体会。我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操作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的迸射出来。

四、体现生活化。

创设情境,贴近生活,生活化地学习。课堂上我把教材进行创造处理,巧妙地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灵活、合理、科学地创设在数学活动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便于学生迁移,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研究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方向与位置》的教学反思

本单元《方向与位置》是让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的设计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空旷的操场上先辨清方向,再回到教室根据已有的经验来找出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并利用方向板在教室里辨认四个方向,并说说自己的哪一面坐着哪个同学。

根据上面的情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通过太阳的 东升西落让学生在操场上找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好的分清东、南、西、北,并能和左、右手联系起 来,很快地分辨这四个方向。说说校园里的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3、通过多种识图练习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体现出来,如学校、家、超市等,进行分辨方向和设计一些路线的练习,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经验。

存在问题:
学生在面向东或西分辨左边或右边是哪面时出现的问题较多,不能很顺利地确定北和南。在练习中还应该尽可能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多进行脱离平面图确定位置的练习,不论身处何方,都能让学生在头脑中能很清晰地反映出东南西北。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口诀(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学习“7-9”的乘法口诀,在教学中,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比如开火车,幸运转转转,读儿歌,看图列算式,画一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加大了练习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乘法口诀是学生解决乘法运算的重要钥匙,因此,它的教学可算得上是乘法计算教学的奠基石,显得尤为重要。《表内乘法二》是北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2~6的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二与表内乘法一相比数量上要多得多,难记些。如何记熟这些口诀也给孩子们的学习设置了障碍。面对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的现实,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口诀的理解和记忆上。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现口诀中存在的规律,让学生利用“上下句对比记、口算结果”等方法去巧记。练习形式注重趣味性。

《时、分、秒》反思

近段时间学习六单元《时、分、秒》认识时间这个单元。时间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一年级时孩子们已经认识了钟面,认识了整时、几时半、快到几时,几时刚过这四种时刻。这学期孩子们要继续认识时间,了解时、分、秒的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时分秒的互换;认识钟面的时刻到几时几分;钟面时刻的正确读法、2种写法;体会1分钟有多长。通过感知时间的长短,能正确选择时间单位;还要进行经过时间的计算。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薄薄的几页书,看似简单,可对有的学生来说,却很难。对接受能力不好的学生,只得多多让他们接触钟面,一点点地认识。

《除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数与代数”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除法意义有初步的体会,会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包括“长颈鹿和小鸟”“小兔安家”和“游乐场”三节。本单元的标题是“除法”,除法与乘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除法关联着“倍”的意义,除法又以乘法口诀为最基本的口算工具。这个单元综合了除法的这些特征与联系,所以,本单元也是本册教材在“数与计算”领域的一次复习与提高。 “长颈鹿和小鸟”复习除法的意义,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小兔安家”复习除法的两类问题;“运动场”强调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打好基础。
《长颈鹿与小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要强调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是什么,这一点容易被忽视,因为学生往往从实际问题字面上的意义直接就列出除法算式计算;其次,要强调计算的结果要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去检验和解释它的意义,并写出答案。这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
“小兔安家”的情境图中没有提出数学问题。从图中发现并利用有关的数学信息(小兔只数,房子间数)提出数学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是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去做的第一件事情。教学时,以“小兔安家”为主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简单地记录提出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把所提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成两类,再回到教材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这两个问题及其算式的区别与联系。
“游乐场”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其中包含很多数学信息。教学时,发现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就让大家借鉴,开阔数学的视野,提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什么是好的数学问题呢?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高问题的综合性。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除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个别差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对题目的理解有难度,不能确定到底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只得有待于以后多多加强练习,慢慢理解了。

统计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时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通过设计学生过生日的场景,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听耳熟能详的《生日祝福歌》,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序就越高。并通过问学生“想知道自己生日在什么季节吗?”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2、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书中过生日内容,设计全班学生都来过生日的场景,通过“插蜡烛”的形式让全体学生都亲身经历了统计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观察统计出的表格数据,提出了很多的数学问题。整个统计过程就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日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个特殊日子。教学中把学生生日分季节以数学活动的形式统计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遗憾: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猜测生日在什么季节,设计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统计表中数据的多少来猜测季节,从而给学生渗透概率的初步知识。但学生都只从已有的生活经历猜测季节,而没有回答到设计中预设的答案。在这里放出的问题没有及时收回,至使学生没有能通过统计表中数据体会到概率的有关知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作为教者的我们有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困惑。但是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更多

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一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表示。
我在备课的时候感觉到对于“1千米究竟有多长?”这个题目,大人们也不好估计,何况是小孩子呢?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走一百米,看看有多少步,要多少时间。再让学生以此估计走一千米大概要多少步,要多少时间。
为了进一步体验1千米有多长。接着让两个学生把手伸平,让学生说说有多长?“两米多。”然后逐个加人,一直到9个人时,请一个学生来量量大约有几米?“大约10米。”从而进行推算,20米要几人,30米呢?40米呢?我们班的同学都把手伸平连起来大约40米,那五个班就是大约200米,那1000米要几个班呢?“要25个班的同学手伸平连起来”然后问学生:“1000米给你什么感觉?”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从数学推理的角度感受1千米有多长之前,我创造了这多个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现实中的10米,100米,从而将课本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最后再介绍人一小时大约能走三千米,以此体验一千米有多长。当天的家庭作业,我就让孩子们依照自己估计的1000米所用的步数去走一走感觉一下,然后记录下来到底有多远,用了多长时间,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多1千米的认识。
虽然本课活动比较多,但是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掌握的不够好,今后还要加强巩固练习

㈦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 教室有多长 教学反思

12m,renheno

㈧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1分有多长》教学反思

《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 2014-6-12 19:55:41 | By: 张敏 ]

教学目标:
1.通过“1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分小的单位——秒。
教学难点:体会1秒有多长,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运动会上小明跑的真快,跑100米只用了16秒,得第1名,小华用了17秒,得第二名。
2.你知道你自己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吗?
3.我们这里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你们觉得秒比分大还是小?
4.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间的最小单位:秒(板书)
二、认识秒针
1.出示钟表:哪根是秒针?
2.观察分针与秒针的比赛,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交流:1分=( )秒
4.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三、体会1秒
1.看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数数:数到60 看走了几秒。就是几分?
3.同桌合作:
(1) 做一次深呼吸用( )秒
(2) 跳绳20下用( )秒
(3) 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 ) 秒
四、实际应用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夏天午睡大约1( )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 )
(3)脉搏跳10次用了8( )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一说这时同学们在干什么?
出示各钟表同桌先互相说,然后交流。
3.趣味题: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试一试验证。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分=60秒
75秒=1分15秒
1时30秒=90秒

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1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2014-11-27 11:44:16)
转载▼

在这节课中我尽量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观察、操作、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这样设计并实施数学教学活动:
一:引入环节,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前面刚刚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那试试用我们手中的直尺来测量我们的黑板,学生迟疑了,我询问:怎么了?(太不方便了,太小了,太短了),那怎么办呢?(用长一点的尺子),为学习1米做好了铺垫
二、情境创设,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习新知
1、播放小棒摆的动画,让学生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100根合起来是1米),1根1厘米,100根几厘米(100厘米),引出100厘米=1米;
2、直观感觉1米有多长:拿出米尺,学生观察,并和上一节课用过的直尺比较;
估计1米大概从地面到老师身体哪个部位,同学们的呢?估计完后实际测量;伸开双臂,看看1米有多长;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前后站成一排,多少人有1米;
三、巩固练习,加深1米的印象并实际应用
1、说说教室里的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孩子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说桌子的,有说窗台的……,有些孩子说的比较准确,有的说的比较模糊,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慢慢培养说话的条理性,让学生进行观察,孩子们在相像、观察、比较中逐渐修正自己的认识,建立起1米的认识;
2、你说我答,门高约2( ),学生填单位,刚开始,有个别同学填错,慢慢练,学生全部都能答正确,所以在做练习时,学生完成的很快,这节课效率较高。

阅读全文

与教室有多长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