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变没变教案

变没变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25 22:20:04

㈠ 幼儿画册小班下学期数学变一变教案

活动目标: 在看看说说中,初步感知图形组合的有趣画面,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ppt,三种图形若干,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说图形 师:今天,有几个客人来看我们小4班的宝宝,我们来看是谁啊? 小结:哦!有三个尖尖角的是三角形宝宝,四条边一样长的是正方形宝宝,还有圆圆的,没有角的是圆形宝宝。 二、变图形 (一)三角形 1、师:它们三个是很好的好朋友,它们有很大的本领,它们会变魔术,想不想看看它们变出了什么。 2、师:我们看看哪个图形宝宝先来给我们的小朋友变魔术了?咦!是谁啊?(三角形) 3、师:三角形宝宝会给我们变什么魔术呢? 小结:小朋友的想法真棒!想不想看看三角形宝宝到底变出了什么? 4、师:变魔术之前,它们都会说一句很好听的咒语,三角形,三角形,变,变,变。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什么啊? 5、师:我们来看看三角形宝宝到底变出了什么好看的魔术? 小结:三角形宝宝本领真大,变成了一条小鱼。三角形,三角形,变变变,变条小鱼,游啊游。 (二)正方形 1、师:咦!看到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一条漂亮的小鱼,正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不服气了,它们说,我们的本领也很大的,看我们变的魔术吧! 2、师:正方形宝宝变成什么啊?(幼儿自由说) 3、师:你们的想法真特别,我们一起来念咒语,正方形,正方形,变变变。 小结:正方形宝宝变成了一辆大卡车。正方形,正方形,变变变,变成卡车,嘀嘀嘀,大卡车开到马路上去了。 (三)圆形 1、师:我们看看圆形宝宝给我们变出什么了呀?圆形,圆形,变变变。 小结:圆形宝宝变出了一对可爱的小眼睛,圆形,圆形,变变变,变成眼睛, 眨呀眨。 小结: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一条小鱼,正方形宝宝变出了一辆大卡车,圆形宝宝变出了一对小眼睛。它们变得魔术好不好看呀,别急,我们还有更大的本领,我们能一起变魔术。 (四)两种图形的组合 1、师: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宝宝啊? 2、师: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会给我们的小朋友变什么魔术呢?(幼儿自由说)三角形,圆形,变变变。变成了什么啊?(小鸡) 小结:变成了一只小鸡,小鸡有圆圆的身体,尖尖的小嘴巴。小鸡在草地上吃着小虫子。 (五)三种图形组合 1、师:咦!呀!看看,有什么小动物飞过来了?(是一只漂亮的小蝴蝶) 2、师:你在小蝴蝶身上,你看到了哪几些图形宝宝? 小结:哦!你的小眼睛真亮,你在小蝴蝶身上找到了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圆形宝宝,原来啊小蝴蝶是由三个好朋友一起变魔术变出来的。 师:图形,图形,变变变,变成蝴蝶飞啊飞,小蝴蝶在花园里自由自在得飞。 三、拼图形 1、师:看到图形宝宝有那么大的本领,变出这么好看的魔术,奚老师也想来试一试,我也变了个魔术,想不想看看奚老师变出什么魔术啊? 2、师:看看奚老师变出了什么呀? 小结:奚老师变出了一小娃娃,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身体。 3、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魔术啊?奚老师,帮你们准备了许多图形宝宝,我们也去自己变一变,你可以用一种图形宝宝变魔术,也可以用两种三种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 四、幼儿作品交流 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变了什么魔术,用到了哪些图形宝宝? 小结:你们变得魔术真漂亮,我把小朋友变得魔术做成了一个很漂亮的图片展,给爸爸妈妈看,你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你变了什么。

㈡ 幼儿园大班美术《线条变不变》的教案

为你奉上,请你参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想象构思,随意画出线条,添画几笔形象地表现画面。 2、充分利用绘画活动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3、使幼儿在参与线条画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彩色纸、一只黑色水彩笔,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各色卡纸,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面前的画纸和平时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运用开飞机的形式,引导幼儿随意画出线条。 1、师:这么多好看的纸就好象五彩的天空,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我把画笔当成小飞机,你们看我的小飞机起飞啦,从起点出发一会高一会低,飞机不能在空中停下,它在天空中飞的路线留下了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痕迹。 你们想开着飞机到天空中自由飞翔吗?好让你的小飞机起飞吧! 2、幼儿自由想象画线条,教师巡回指导。 三、启发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引导幼儿想象。 (1) 师:飞机在天空飞过的路线把天空变成了不同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好象藏着什么呢?添上什么就更像什么? (2) 启发幼儿转动画纸,从不同角度去想象。 师:那么我们转动画纸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儿根据画面图形进行自由想象,请个别幼儿添画。) 四、幼儿想象添画,老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添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启发幼儿转动画纸,从不同角度去想象。 3、太小的地方,想不出画什么,就涂成黑色。 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创编故事。 师:五彩的天空里藏着这么多的东西,你们能不能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六、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画面交流故事。 七、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故事与客人老师进行交流。

㈢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变与不变"的思想方法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变与不变”的思想方法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他从哲学的角度感慨人生中变与不变的道理。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的事物也是千变万化的,而变化中又蕴含着变与不变的因素。其中,如何从“不变中抓变” “变中抓不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变与不变的素材,教师钻研教材时应深入挖掘,并在教学之中无形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求同又求异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解决繁琐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如何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在“变与不变”中辨析概念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所以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但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使得数学概念的教学相对棘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捉住“变与不变”的关系,引导学生去比较辨析,从而更清晰地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
例如,教学“面积”一课时,不少教师把周长和面积割裂开来进行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容易把面积与周长两个重要概念混淆。在分别教学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后,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围成图形的线的变化是如何引起周长和面积的变化,从中体会到周长与面积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片断1:
师(出示下图):观察这两个图,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生1: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生2: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
师:面是线围成的,围成图形的线的变化,既会引起图形周长的变化,又会引起图形面积的变化。那么,你认为周长的变化会引起面积怎样的变化呢?
生3(猜测):周长越长,面积越大。
片断2:
师(出示下图):图形的周长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面积呢?
生4(归纳):周长变长,面积变大。
师:是否真的周长变长,面积都会变大呢?
片断3:
师(出示下图):图形的周长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面积呢?
生5:周长变长,面积反而变小。
师:那是不是周长不变,面积就不会变呢?
(学生讨论并提出各种猜测,大多数学生认为周长不变,面积也不变)
片断4:
(多媒体出示一个能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演示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再变成夹角更小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如下图)
师:在这个过程中,周长的长短有变化吗?
生6:周长不变。
师:面积有什么变化呢?
生7:周长不变,但是面积变了,可能会变大,也可能会变小。
师:想一想,我们刚才的猜测“周长不变,面积也可能不变”对吗?
……
通过一系列猜测、验证、比较、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清晰地理解了面积与周长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全面思考问题和辨析事物的方法。
二、在“变与不变”中探究规律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不同版本的数学实验教科书都对探索规律的内容进行了合理选择和精心设计。数学教材中的一些规律、性质或公式,几乎都可以通过“变与不变”思想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观察一系列的算式后思考:“被除数和除数变了,但商不变,这里面隐藏着什么规律呢?”在学生发现规律和归纳出性质以后,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用“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变化的量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变化”的模式来进行归纳总结。以此类推,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按照“变与不变”的思想方法来观察和总结,一样能够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
同样,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教学中,教师常用到转化这一数学方法,但在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寻找“变与不变”的关系,从而发现规律。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割补、剪拼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引导学生抓住“什么变了”和“什么不变”来探究。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仔细对比后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因此学生通过迁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就这样,在“变与不变”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操作就能独立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同样,在推导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圆柱体积计算方法时,学生会自觉地运用“变与不变”的思想方法去发现、去探究。
三、在“变与不变”中解决问题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而变化中又蕴含着联系和不变的因素,从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现这种联系和不变,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盈亏问题”“年龄问题”“立体图形中等积变化问题”“牛吃草问题”以及其他较复杂的计算问题等,都是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问题,但如果学生学会了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问题就变得相对简单了。
例如:“科技书和文艺书共有630本,其中科技书占20%,后来又买来一些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30%,又买来科技书多少本?”这里,变化的是科技书的本数与总本数,不变的是文艺书的本数。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住不变的量——文艺书的本数,最后得出:文艺书的本数为630×(1-20%)=504(本),变化后的总本数为504÷(1-30%)=720(本),增加的科技书为720-630=90(本)。这样,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以不变的量为突破口,使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变与不变”是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从整体、本质上理解教材,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这一教学资源,科学、灵活地设计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㈣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怎样变》教案

《变大变小》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可变性,体验“变大”或“变小”带来的快乐。 2.体验想象的乐趣,大胆表达自己“变小”或“变大”的愿望。 活动准备: 没吹气的气球(与幼儿人数相等)、气球、木耳、雨伞、胖大海、扇子,课件 活动过程: 导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玩的玩具了?(出示没吹的气球) 第一部分:让孩子体验气球变化带来的快乐。 1.你们想玩吗?你能让气球变大吗?(每人一个气球试一试) 2.小朋友使劲往气球里吹气,气球会变大。有的小朋友力气太小,没能让气球变大,怎么办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谁还能想个别的办法让气球变大?(往气球里面充水、用打气筒往里面打气等) 3.小朋友能让气球变大,你能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吗?用什么方法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幼:把手松开气球就变小了 第二部分:经验提升:什么东西会变大或变小? 4.除了气球能够变大变小,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变大变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出示:木耳、茶叶、胖大海(加入水)——变大; 雨伞、被子、纸(折叠)——变小。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变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会变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故事激发幼儿的想象,大胆表达自己“变大”或“变小”的愿望。 5.你们相变吗?当你变成很小很小的小人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发表意见。 6.有一个小朋友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个很小的小人,咱们看一看他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播放课件) 刚才咱们想象成小人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们变成大巨人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咱们回到活动室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㈤ 把有颜色的画变没有了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知道清水的特征。

2.能大胆地内表述容自己的发现并记录下来。

3.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四杯不同的水:清水、糖水、白醋、牛奶。

2.贴有红、黄、蓝颜色标记的杯子。

3.彩色橡皮泥、勺子若干。每组三个装有清水、糖水、白醋的透明杯子。

4.红、黄、蓝记录单,哭脸、笑脸标记。

㈥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变与不变”的思想方法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而变化中又蕴含着变与不变的因素。数学教材中也蕴含着许多变与不变的素材,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渗透"变与不变"的思想方法,科学、灵活地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㈦ 小班自制图书《变一变》教案:这是什么

活动意图 怎样培养小班的幼儿自制图书呢,我觉得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和好奇心,选择孩子喜欢的形式,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具有情景的氛围里进行自制。这段时间,孩子们对用各种图形拼东西很感兴趣,于是我结合读本《这是什么》的第三阶段拓展环节,利用请幼儿当魔术师用图形变魔术的游戏,设计了自制图书《变一变》活动。 目的:1、帮助幼儿掌握制作图书的基本步骤,共同合作制作一本图书。 3、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准备:色卡纸、胶水、订书机,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图形卡片。教师做好书的封面、封底,内页(写好了页码,没有内容)。 二、引起幼儿自制图书的欲望。 1、教师示范用图形变出太阳贴在写有页码1的作业纸上。 教师总结:“圆形、长方形,变出了红红的太阳。” 2、师:“你们想不想当魔术师也来用这些图形变一变?” “今天,我们一起来合做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变一变》,就是一本介绍用图形变出许多东西的书。” 三、教师出示的自制的图书(画好封面、封底,内页编有页码但中间空白),请幼儿欣赏,示范并讲解自制图书的方法。 1、师生共同阅读自制书的名字《变一变》。 2、教师讲解制作图书的方法。 3、教师提出制作过程中材料和工具使用的要求。 四、幼儿自制图书,教师一旁指导。 五、幼儿自制图书展示。 1、教师示范介绍第一页(活动开始教师示范自制的太阳)“圆形、长方形,变出红红的太阳。” 幼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高高兴兴的人。” 幼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漂亮的花。” 幼儿:“三角形、长方形,变出一棵好看的圣诞树。” 幼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可爱的小鸡。” 幼儿:“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变出了高房子和树,还有小人。” 幼儿:“圆形、长方形,变成会跑的小汽车。” 幼儿全部介绍完后,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一遍书的顺序,确认书的完整性后,把书用订书机合订起来。 2、师生完整的读一遍自制的图书后,把自制书放入阅读区,请幼儿介绍给别的组的幼儿看。 反思:整个活动,层次清楚,教师教态亲切,教师与幼儿在共同制作、在互动中,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活动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采用了游戏情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开始,教师当魔术师用图形变魔术时,幼儿聚精会神的看着,充满了好奇心。当变出太阳时,他们开心的叫着“太阳,老师你变出了太阳。”幼儿纷纷说:“我也要当魔术师”“我也想变。”幼儿自发的想当魔术师用图形变魔术,很感兴趣,很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幼儿的愿望,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充分的体现了自主性。 2、玩中学、做中学。在制作中幼儿边拼边小声的和同伴交谈着自己,充分自由的发挥着想象力。有的用图形拼出了花,有的拼出了汽车,有的拼出了房子和小人,有的拼出了圣诞树,有的拼出了小鸡。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为孩子提供了材料,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进行拼贴,自由的交流,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愿意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同时在自制图书的过程中,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到书的结构及自制图书的步骤。 3、语言得到了发展。图书做好后幼儿能按页码逐一上来用“××形、××形、变出什么”的句式介绍自己做的那页,有的幼儿说“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可爱的小鸡”,有的说“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变出漂亮的花”、有的说“圆形、长方形,变出会跑的小汽车”等,幼儿都能根据自己自制图书画面的内容使用句式来叙述,而且还合理的运用形容词、量词等,语言获得了发展。最后大家一起欣赏自制的图书时,小朋友们很开心,燕博达说:“我要把书带回去”,唐昊恬说:“哇,好漂亮的大书!”幼儿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感。 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幼儿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并在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中获得自信和快乐,同时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图书的兴趣与愿望,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㈧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变与不变是指什么

指的是一种量

㈨ 2016年幼儿园中班下学期什么变了教案

“变了变了”是省编教材小班主题活动《大大小小》中的一个科学活动内容。活动设计时我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我考虑到对小班幼儿来说趣味性尤其重要,我就以游戏的形式来贯穿始终,用各种游戏活动和趣味性的语言,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2、在活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精神。 【活动准备】 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师:小朋友,您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 师:对,老师的手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2、教师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变成毛毛虫。……) 过渡:老师还有一个本领,我会把两个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信不信?”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围绕“变”的小环节,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教师动手实验。 师:知道老师手里拿的什么? 幼:木耳。 师: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 幼:一样。 师:待会儿老师要把它放在这两个杯子里,在一个杯子里倒上水,另一个被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4、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①木耳变大了; ②木耳变小了; ③木耳大小没变化; (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因为它喝水就会长大了;向我们一样吃吃就长大了;水把空空的里面填满了……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张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想象的火花。) 5、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 6、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发木耳。 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 (以寻求帮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 7、幼儿动手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验证。 (幼儿在等待验证结果时,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8、师幼共同游戏:变呀变 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准备,教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教师用道具随音乐“搅拌翻炒食品”,幼儿则翩翩起舞。 (科学与音乐活动融合,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变大,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9、幼儿动手冲泡菊花茶,品尝茶水。感受欣赏菊花在杯中开放,引起幼儿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对孩子探索的奖励,另一方面是加深他们对泡发食物变大的感知理解。) 【活动延伸】 老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请食堂阿姨炒菜用。 【活动反思】 自我参加了省实验课题《操作材料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支持》的课题研究以来,面对进行的科学活动,我更加注重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实施教学活动。“变了变了”的主题活动的目标如果按教材上进行也会上的很顺,对幼儿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容易,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认为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的可参考的活动内容和素材,是提示而不是最适用的。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儿呢?除了考虑到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外,还要通过游戏、图片、音乐、肢体语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奥秘。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发言积极踊跃,当看到水中的木耳变大了后,他们都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大了!变大了!”活动结束时好多幼儿还意犹未尽。我觉得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熟悉的一些生活物体(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儿亲手验证感受变化,满足了参与活动的愿望。三是活动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㈩ 小班冰块变变变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特性,并通过操作活动,了解冰和水之间的不同点和关系。
2、引导幼儿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大胆的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水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观察冰块
2、每人1小块冰,半碗水
3、几盆热水,抹布。
活动过程
一、观察冰块,感知冰的特性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冰森林的小动物们来这里做客,它们都住在一个特别的小房子里。
请你来看一看,猜猜这个特别的小房子是用什么做的?它是什么样的?
你还可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它像什么?
2、启发幼儿说出冷冷的、冷冰冰的、光滑的、硬硬的、没有颜色、透明的等等。
二、发现冰和水的关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
1、教师:我们的手上有什么呀?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教师:桌子上还有半碗水,请你来摸摸冰、摸摸水,抓抓冰、抓抓水,比一比,它们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呢?
比的时候请你注意:不要把碗里的www.qinzibuy.com水洒到外面,如果手弄湿了,你可以在抹布上把手擦干。
3、师生共同小结:冰比水冷,冰是硬的,不会流,能抓起来,水是液体,不能抓起来。
三、感知冰的变化
1、教师:现在,小动物们想从冰房子里出来和小朋友做游戏了,请你想一个好办法来帮帮它们,好吗?
要想一个既方便、安全,又不会伤害到小动物的办法。
(引导幼儿说出把冰放进热水中。)
2、教师:我们现在就来试一试,旁边已经准备好了几盆热水,
请你自己选一盆,如果一盆水的周围已经有很多人了,你还要不要挤进去?
小朋友把冰块放进水里的时候,请你拿好绳子,手不要碰到热水,会烫手的。
3、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观察冰块的变化,看看冰变成什么样子了?
四、结束
教师:现在我们可以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游戏了!

阅读全文

与变没变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