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24 10:10:41

Ⅰ 求高中美术“中国现代美术”教案,谢谢各位

一、 教材分析:
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在这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恰恰在这段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现代美术也处在发展阶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中国画的改革和油画的民族问题。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在30至40年代,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所以,在这节课中,结合中国画的变革和油画的民族化,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20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
3、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系社会、关系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审美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相结合
四、学生情况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一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程 从欣赏一组同一时期的作品导入,引出今天的课题。
新授

今天,我们将要欣赏的是现代绘画,既然说现代,也就意味着它不再传统,那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描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中国画《愚公移山》,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来欣赏这幅画的?(期间,教师提示,欣赏现代人物画关键一点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是怎样的面貌?(提问学生或一起分析当时社会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历史,感受现实,让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片断。(课件展示、影视资料),我想,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社会贫穷、落后,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个历史事实。(引出)而中国现代美术也正处在发展变化阶段,那么如何发展?怎样变化?即从传统——现代的转变?

(以下讲述法)因素:1、社会的文化环,2、人的观念,3、美术的功能,4、内容与形式等;使中国现代美术经历了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融合,形成现代美术的特色:(1)中国画的改革,(2)油画的民族化问题。

(阐述)1、中国画的改革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画面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然而,随着人的思想的变化,观念的转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进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后的中国画是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即不再传统),《愚公移山》这幅中国画,我想同学们现在应该不难看出这幅画的内涵。

从故事反映的精神和表达的主题,可知画的主题思想,表现了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的精神。(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是这幅画的内涵和主题。

然而对于这幅画,我们更要了解的是它的技法,——中国画的改革体现在哪里呢?同学们一定有所感觉了,这幅画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可,对不对?那么它在技法上有什么改变呢?(引导)

欣赏方法
技法:1、线描—明暗(中西结合),中国画的改革,表现人物的体积和力量;
2、裸体形式表现中国古代传说,这是一种创新,突出了力量与气势。
内容:移山
主题:抗战到底的决心
(师生互动)

同样使抗战时期的作品,让我们再来看看蒋兆和的《流民图》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呢?(课件展示)这是一幅描写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历史画卷,我想请同学们看了作品之后,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绪和境遇,(一分钟讨论)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通过学生描绘画中人物形象,从而感受到民族的苦难)师:难道当时的中国真的就变成难民营了吗?如果再不起来战斗,中国就完全被侵略了。这幅画创作于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江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民族的苦难激发起了画家画了这幅画。主题也由此得出,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起来,参加战斗,坚持抗战到底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师的不断引导职能够展开并深入)

欣赏方法:
技法:线描+素描(改革了中国画)
内容:难民
主题:抗战到底
(有了第一幅作品的审美经验,学生可以得出此欣赏过程)欣赏完两幅作品可比较其异同点。(题材一样,表现方法不同)

20世纪上半叶也是反帝反封建时期,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国内封建势力的存在。同学们请看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呢?欣赏:王式廓的《血衣》(油画素描稿)。

这是一幅描写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斗地主的场面。(请学生分析,通过分析画中几个主要典型形象的心理,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靠典型来塑造角色的)。
可提问:作品的主题思想式通过什么形式体现出来的?(从感受农民的情绪起伏变化,由低潮到高涨过程)

欣赏方法:
技法:素描
内容:斗地主
主题:人民当家做主人(土改的必要性)
(这里学生应该可以自主学习了,基本上自己可以理解作品)

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这是一幅深受中国人民喜欢的革命历史画。这幅画重点感受油画的民族化体现在哪里?
具体过程:
1、同学们一定没有看过“开国大典”,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况,感受一下当时的宏伟场面以及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刻!(播放一段影视资料)
2、(一分钟思考或讨论)说一说这幅画的艺术特色。
师:……红旗、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与蓝天白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又采用了西方油画的写实手法描绘人物场景——油画的民族化。
油画是西方的 传统绘画形式,以素描为基础。中国人在欣赏西方绘画的时候,往往受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局限,而存在差异(看不懂、看不惯),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中国人能接受西方的传统绘画,使它更丰富,则必定有一个国有化的过程,即民族化,(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使其具有中国特色。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这就是油画的民族化。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欣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
课件展示

先一个学生讲,然后可再请2-3个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讨论或“七嘴八舌”的发言

分组讨论允许“自说自话”

(课件展示)学生欣赏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说)在这一作品中,描绘了因战争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形形色色的难民,他们中有农民、工人、市民、知识分子,有老有小,有男有女,通过每个人不同的动态、表情,反映出不同的身份和经历

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

感性—理性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学生总结回顾欣赏过程
感受作品的时代特征,从而找到一种正确地欣赏方法。
同学们地观点肯定是众说纷纭,但不一定就能说得正确。

对这幅看似简单却有着深刻内涵的作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这是在教师的讲述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经验基础上的,但这种理性经验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还有赖于教师的讲述,从而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

通过层层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

通过这一过程,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http://www.5ykj.com/Health/gaomei/25197.htm

Ⅱ 求美术教案《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教案~~~~~急用~~·

第一课 继承和发扬中国艺术的传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与西方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能力目标: 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情感目标: 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
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的学具准备:教材,相关资料。
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看视频)
大家认真观察影片。提问:看看影片中都展示了哪些美术遗存? 看影片,思考,回答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答:有北京故宫、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等。
提高积极性
哪些美术遗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这些美术遗存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紧跟老师思路 导入课题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看幻灯片中的图片)将中西方的建筑作品从材料、布局、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思考、讨论

北京故宫

巴黎凡尔赛宫
中国以木结构为主,而西方是以石材为主。中国多是“四合院”形,地面平铺为主,而西方朝纵深方向发展。中国用金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木制廊柱,门窗,宽敞洁白的汉白玉台基,而西方色彩相对单一。 通过中西建筑的比较,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通过刚刚的分析,大家是否感受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中国传统雕塑也有着自己的语言。
提问:谁能简单的介绍下云冈石窟或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
观看图片,并回想课前查阅的资料,向师生介绍云冈石窟和阿芙洛蒂德。

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就。
(观看图片)
从造型、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三方面比较中西雕塑的不同
中国雕塑注重写意,西方雕塑注重写实
中国的雕塑多强调的是一种集体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强调的是个人所展示出来的美。
西方雕塑强调直白、明晰、奔放。中国则强调委婉、内敛、保守 通过中西雕塑的对比,了解中国雕塑的特点。
以上我们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建筑、雕塑的独特之处。那美术四大家族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个,我们还没有分析,大家说是什么? 思考,回答问题。
绘画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识点。
(观看图片)
从形式、材料、比例三方面比较中西人物画的不同。 思考、回答问题。
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笔墨纸砚
对于中国画而言,造型准与不准,要依靠对意的表达
程度而定。
通过形式、材料、比例三方面比较中西人物画的不同,了解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欣赏“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霍贝玛”这幅作品。体会西方风景画特点。
西方风景画重视光的运用,重视色彩的配合,重视透视的应用 简单了解西方风景画的特点。
欣赏《千里江山图》
提问:1、请同学分析中国山水画采用的技法。(透视、构图、色彩)
(2)你从中国的山水画中可以体会到哪些文化元素?
1、“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透视法。
山水画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人文理想、追求和深邃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意境和品位。
2、以山为乐、以水为知,以空为悟、以远为觉的精神确立,体现天人合一的忧乐圆融意识,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是中国山水画欣赏的最大乐趣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刻意蕴。
(回顾中西在建筑、雕塑和绘画上的不同。)
提问:和同学讨论,在中西美术的比较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中和 平易 深沉 含蓄 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观看幻灯片)
这种民族文化精神在古城方面的体现。 欣赏图片,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
题目自拟
内容: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艺术传统”为主线写一篇小论文
字数:300字左右
作业上交时间:4月2日(本周六) 记录作业要求 会用书面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Ⅲ 幼儿教案《画祖国》艺术活动

活动由来: 幼儿通过过国庆节回来,互相交流外出游玩的感受和体会,孩子们都说我们的国家真大,幼儿都有强烈的认识了解祖国的欲望,为了满足幼儿的欲望和要求,于是产生了我们的祖国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问题板块主题壁报区域游戏相关内容家园合作资源利用 1、 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绪、情感及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2、 了解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多民族的国家。 3、 知道了解母亲河(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 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曾经创造过世界奇迹。 5、 知道了解四大发明。 1、 中国地图什么样,它象什么? 2、 五十六个民族服装服饰展,民族娃娃展。 3、 阅兵图片军仪仗队图片。 4、 布置长江、黄河的图片展。 5、 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6、 搜集四大发明的相关资料,布置展墙。 1、 布置了中国地图的拼图墙。 2、 五十六个民族服装服饰展,民族娃娃展。 3、 阅兵图片,三军仪仗队图片。 4、 布置长江、黄河的图片展。 5、 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6、 搜集四大发明的相关资料,布置展墙。 1、 中国地图拼图。 2、 制作绘画民族娃娃。 3、 绘画天安门。 4、 歌舞表演,我爱天安门学唱国歌画国旗。 5、 搭建长城。 6、 创编歌舞。 7、 手工制作长城。 8、 实验活动。 9、 纸的超市。 1、 向家长介绍本网络的活动内容。 2、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资料。 3、 家园共同配合带幼儿参观天安门、长城。 4、 请家长给幼儿布置相关适宜的环境。 5、 教师家长幼儿共创风格墙。 6、 让家长帮助寻找提供资料。 1、 看录相、光盘。 2、 从网上下载的照片。 3、 利用家长外出参观给幼儿提供录制的材料、照片、解说词等。 4、 活动区活动。 5、 利用周边的社区的环境和资源。 6、 参观纸箱厂,寻找各种纸。 活动网络图 主要活动: 1、认识中国地图 2、56个民族 3、母亲河长江黄河 4、天安门广场 5、长城 6、 国旗国徽国歌 7、四大发明 8、认识纸 活动一:认识中国地图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祖国地域的辽阔,地图板图形和雄鸡的特点。 2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祖国的名称。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中国地图一幅、中国地图拼图数个。 活动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 1、 认识中国地图,了解地图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1 让幼儿知道了解我国地域的辽阔,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1 请幼儿观察中国地图,并提问幼儿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地图上都有什么?各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3幼儿对地图观察比较仔细,颜色分别代表什么大部分幼儿初步掌握。 1 幼儿操作拼图,找到北京和自己家乡的位置培养幼儿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2 在拼图上找出祖国宝岛台湾的位置。 请幼儿操作拼图,并找到北京和自己家乡的位置。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4幼儿能很快找到北京的位置,对家乡的位置在哪个别幼儿寻找较慢。 1教师能与幼儿共同互动观察地图的形状和颜色。 2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有序的观察。 1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找到家乡的位置。 2 活动中幼儿互相合作进行语言和操作上的交流。 活动二:56个民族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了解部分民族的主要风土人情。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布置五十六民族的墙饰、照片、参观中华民族园。 活动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 1、 通过设计这次活动,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及风俗。 1、 谈话,请幼儿分别说说参观后的体会。 2、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 3、 谈话: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及它们的风土人情。 4、 你是哪个民族的?这个民族有什么风俗习惯,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5、 手工制作及绘画,民族娃娃。 6、 幼儿能结合此活动把外出参观后的所见所闻进行讲述。 7、 通过本次活动加深了对自己民族的了解和热爱。 8、 幼儿通过制作绘画民族娃娃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 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同幼儿一起对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通过本次活动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 教师在这次活动中与幼儿互动制作民族娃娃,欠缺的是幼儿对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的不够。 活动三:母亲河长江黄河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江、黄河、了解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活动三:母亲河长江黄河 活动目标:1认识长江、黄河、了解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2初步知道长江、黄河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激发幼儿对母亲河热 爱的情感。 活动形式:看录相,谈话。 活动准备:光盘(长江、黄河三峡的图片等) 活动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 知道了解中国的两条著名的河流。 知道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了解长江、黄河与民族发展的关系,说说母亲河治理后的变化。 一看录相,让幼儿初步了解长江,黄河的雄伟,壮观。 1、 幼儿观察自带图片,请幼儿进行相关的讲述。 2、通过观察图片,使幼儿知道哪个是长江、哪个是黄河、哪个是三峡发电站及壶口瀑布。 3、幼儿看录象时都非常认真仔细,并不时的互相交流。 二、分辨长江黄河的图片。 1、师生共同探讨长江、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激发幼儿热爱母亲河的情感,及治理后长江黄河给人民带来得好处。 2幼儿渴望了解更多的母亲河治理后的情况。 教师能在幼儿看录象时向幼儿进行重点的介绍说明。 幼儿对此活动有很高的兴趣,渴望了解黄河长江的更多知识。 通过师幼互动,幼儿的环保意识加强了。 幼儿通过次此活动激发了对母亲河热爱的情感。 活动四:天安门广场 活动目标 1 知道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2 知道天安门广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3 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幼儿去天安门参观、天安门的照片、图片、阅兵仪式图片录象带 活动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 请幼儿说说去天安门参观的体会,了解天安门广场的重要用途。 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天安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让幼儿对天安门城楼的外观进行描述和绘画。 一、谈话:幼儿介绍参观后的见闻。 二、看录相,让幼儿知道天安门广场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国旗每天从这里升起。 1、幼儿参观时对天安门广场看的比较仔细,要求教师为他们留影。 2、了解并知道天安门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并了解相关的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 3、幼儿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渴望有更多的了解。 4、能简单说出天安门城楼外观 5、绘画天安门。 6、幼儿基本上能对天安门的外观进行描述。 幼儿通过组织活动,每周一升旗的时候幼儿都有一种作为中国人的神圣自豪感。 教

Ⅳ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教案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一:教学目标: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在上一课里已经讲述了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重要性,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惟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无论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形成还是美术作品产生意义和价值的能力与范围都受到了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2.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难点:在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其绝对的一面又有其相对的一面,要准确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要能精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这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另外,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多种角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以为美术作品可以任意理解,这是错误的,需要在教学中注意给予纠正。
三:教法: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比较研究法、谈话法和多媒体教学。
四:学法:欣赏法、比较研究法、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打印图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结合课件演示)
一、组织教学;出示课件:
二、导入新课:以波洛克的《1948年第5号》作品作“暖场”(拍卖竞价)。
欣赏名作,从古代画家马远、夏圭的故事讲起,指出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的贡献,但明代皇帝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由此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进行判断的问题。引入课题——《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三、讲授新课:
1)指出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依据是:是否把握美术作品本身的时代性、地域性、创造性!由此过渡到“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题材或内容还是形式或风格都受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的限制。”(解读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2)时代性:用比较的方式展示一些作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时代性。精心挑选出来尽量能让学生引起共鸣的图片进行比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来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3)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式学习——从书本中挑选两件作品对比尝试说明“时代性”。
4)地域性:比较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两张山水画,指出由于地域的不同,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
对比米和范的作品是在中国画的范畴内比较,又把明清时期中国文人画代表人物之一石涛的《淮扬洁秋之图》和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之父塞尚的《高脚盘、玻璃酒杯和苹果》进行对比,主要是从文学性的方面来比较说明。这部分出现的作品是后面课程的内容,拿到本节课来讲,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对以后将讲解的课程也起到一个预习的作用。
播放电影《圆明园》的视频剪辑康熙对西方油画的评价以及乾隆对西方雕塑的态度,让学生通过不同媒体形式感受“地域性”的影响,同时推荐《圆明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式学习——从书本中挑选两件作品对比尝试说明“地域性”。有了之前的经验想必学生能更熟练地掌握此技能。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总目标。

阅读全文

与中国美术史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