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论语》有感
平日对书比较感兴趣,每个周末都要到书城和文化市场搜罗一番,且每次都要背回一包书,家里的书架已超负荷使用,好多书不得已而放到了纸箱子里。像《论语》、《孙子兵法》、《山海经》等经典书集,我买了之后大多是束之高阁了,每次先生问我买了怎也不细细的读,我总是回答他说等退休后再细读。
今年的寒假时间比较长,加上偶听几次北师大于丹教授的品评《论语》后,觉得讲得非常好,于是就从书架中翻出了《论语》,认真的研读了起来。初读时感觉很累,好多字词很费解,很是后悔上学时没有好好学习古文,开始几天读几行就没了兴趣。后来读了2007《每周一读》的《论语》(节选)、尤其是看了解本利老师的导读之后,才静下心仔细的品读。通过几番研读,虽然读得还不是很懂,但其中的精华已使我后悔自己没有早点细读《论语》了。
细读《论语》使我才真正理解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细读《论语》让我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君子;细读《论语》让我明白怎样学习,更让当教师的我明白了应如何教学。
下面我从做人、学习、教学三个方面谈谈我读《论语》的感想:
一、做人:爱人、诚信、推己及人
“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爱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论语》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孔子在教导学生们说:“同学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生,亲近仁者,这一切都做好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艺了。”在这里提到的“爱”,有个从“孝悌”到“泛爱”的过程。爱人,首先要爱自己的亲人,表现为对父母的孝顺,对家庭中长者的尊重、手足的同情、晚辈的怜爱。“百善孝为先”,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还要能“泛爱众”。孔子追求“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他曾提到人们应该要“人不独子其子,亲其亲,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说的就是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他人。
其次,做人诚信十分重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就是,孔子说,“一个人丢了诚信,她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圣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人没有了诚信,将寸步难行。 “诚信社会”从谁做起?我认为首先就应该从我们教育工作者做起,我们做到了讲诚信,再教会学生从小就树立诚信意识,那么整个社会诚信气氛的形成才有了基础。
此外,为人还要能推己及人。孔子曾说,“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需要我们在为人处世时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不能见利益就自己上,有难处就推给别人。应该学会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想到自己想得到的别人也可能想要,自己讨厌的东西别人也不会喜欢。能做到这样推己及人,就掌握了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二、学习:要活学活用、终生学习。
《论语》开篇就提到了“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就是:孔子说:“学了就要及时实践,不也很高兴吗?从孔子的话来看,学习是首先被提到并加以重视的事,这说明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头等大事。而“学而时习之”就说明了孔子眼中的学习要及时实践,学以致用才能达到目的,才能体现学习的效果。由此,我想到我们做人民教师的担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我们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工作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来。
关于学与思孔子又说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被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也很危险。”这说明学习与思考应时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果,才能既学到知识,又可以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我们做教师的尤其要如此,不仅自己要做到学与思相结合,而且要教会学生们把学习和思考统一起来。学一个知识点,不仅要明白“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怎么办”。
学习并不一定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善于学习的人就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同时又发现别人的短处,对照自己,查漏补缺。作为学习者,我们就应该有谦虚向人学习的态度。能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地学习,我们就能真正地活到老学到老。
三、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读论语我发现,孔子教育学生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诱导的,商榷的口气,这是老夫子的教学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处事态度。我认为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像孔老夫子那样用和缓亲切的语气跟学生沟通交流。
《论语·述而篇》中记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孔子说:“不到他用心思考弄明白而不得其义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想说而口里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重复教他,让他自己去想。”这段话说得就是孔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去教他的学生。
审视我国现在的教育现状,虽然国家一再重申要以学生为本,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但高考、中考两道门槛,把我们的好多学生和老师淹没在了题海中,填鸭式的满堂灌还是在好多教师的课堂上频繁出现。虽从2001年起我们国家进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但要让新课程的理念深入每位教师的课堂,认真学习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大胆的子路和胆小的冉有提出同一个问题,给予截然不同的回答,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经典事例。在《论语》先进篇十一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从这一段中,我们看到,孔子在面对子路和冉有所提出的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主张,而是依据其不同的性格特点,做出不同的判断,进而给出恰如其分地回答。我们的国家正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为了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多方面的人才,因材施教正是我们现代教育所需要的。
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太多这样为学,为人的道理。而作为一名教师,更感觉今天的新理念与几千年前的儒学经典有着几分神似。学习《论语》,让头脑里装进中国伦理道德的精华和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立志”、“学习”、“修养”、“处事”等方面受到启发,得到教益,求真、崇善、爱美,做一个正直、谦逊、广闻博见、与人为善的人。
《论语》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读。
2. 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课文的教案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6
再别康桥.............................................徐志摩 8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10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6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18
6.鸿门宴............................................司马迁 22
第三单元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27
8.小狗包弟..............................................巴金 32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36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 39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41
11.包身工...............................................夏衍 44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 白瑞雪 52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必修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达夫
3.*囚绿记.........................................陆蠡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 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苏轼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必修3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 迅
3. *老人与海 ..........................................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 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 .............................................《荀子》
10.*过秦论............................................贾 谊
11.*师说..............................................韩 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禺
3.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12.苏武传 .................................................班固
13.张衡传 .................................................范晔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附录
中华文化精神
必修5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 ...............................................沈从文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
6. *逍遥游 ..........................................庄周
7.*陈情表 ..........................................李密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朱光潜
9.说“木叶”.......................................林庚
10.*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12.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迅雷下载:
下载地址1:http://down.rme.com/rme_UploadFile/2010077/%D0%C2%BF%CE%B1%EA%B8%DF%D6%D0%D3%EF%CE%C4%C8%CB%BD%CC%B0%E6%A3%A8%B1%D8%D0%DE1-5%A3%A9%BD%CC%B0%B8%BA%CF%BC%AF.rar
下载地址2:http://www.xkb1.com/upimg/xkb1/sanxianbajiao/20071018/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教案合集.rar
下载地址3:http://dx2.qiannao.com/servlet/FileDownload?vid=1&vid2=0&filename=//gzlzw/gzlzw/2010730160018.rar
3. 3. 阅读《论语》,并结合《论语》中孔子的某个话题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Article/zjbgxxth/77398.htm
4. 仔细阅读《论语》,搜集其中能体现孔子教育观点的名句,并写出体现了教学中哪一观点
仔细阅读,如雨收缩,其中能体现孔子教育观点的名句,哪有那么多时间
5. 求份国学教案,用三字经,或者弟子规
非常好啊。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1)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大家习惯所称「儿童读经」的事,「儿童读经」是大家最近讲惯的术语,其实就是儿童读书。不管称儿童读书、儿童读经,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也好,在我的看法,这个时代,尤其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国家,在近七、八十年来这个时代,中国人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认为是复古,走倒退的路线,或者认为不合时宜,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此,我对大家推广的这个工作,就改个名称,叫做「儿童智慧开发-中国与西方文化导读」。这样一来,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
其实引用孔子的话,什么事都要「正名」。甚么叫正名呢?
就是对于事情的一个主题,先要弄清楚,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它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
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彻底的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成没有文化根基。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始终是第一等人,在几千年以后的现在,重新建国,建立了以色列。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教育,自己独立一个系统,不与外面接触的,始终保存他的文化精神。可是世界上的人忽视、轻视了这一点,尤其我们中国人更不注意,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五四运动」这一班人,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推翻旧文化,可是新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并没有建立。所以对中国文化就拦腰砍了一刀。现在国内文化断层是很严重的,这几十年来,新的权策,新的一些做法,几乎连根都挖掉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层,七、八十岁的人,快要死光了,将来要想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使国家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几乎不可能。因此趁我们还在,极力地提倡注重文化。
提倡以后,推广些什么?现在回到原来的本题,也就是我们让孩子们背书朗诵的方法,不须告诉理由。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我们需要认识背诵,重点在那里,也许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西伯来文也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中国唐朝、欧洲十二世纪以前,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也没有纸张,人类文化保存,是靠每个人背下来,口口相传。譬如,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烧书,在那个时候已经发明毛笔了,有些是用毛笔写在牛皮、羊皮上,或用刀刻在竹片上,然后一卷卷卷起来,所以读书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开卷有益。自秦始皇烧书,到汉武帝开始重新恢复文化,距离七、八十年之间,中国文化,《四书》、《五经》、《老子》、《庄子》,都靠这老先生亲口背出来,口口相传。你以为是像现代靠
6. 求《先秦诸子选读》第一课的教案
教案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
——第一课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第2、4则选文,理解孔子勇担社会重责的精神。
2、学习和掌握家电的重点字汇;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孔子与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两类人物,鉴赏“子路问津”“子路从而后”两段文字。
2、思考孔子勇担社会重责的现代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问津 辟人之士 遇丈人……
难点:第三则“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型:选修课专题
四、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 2、启发探究式
五、课前准备
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
2、教师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羿上射九日、下除猛兽以拯救百姓,大禹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治理洪水,这些都凸显了那勇于担当民族重任的悲壮。
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导入:远古时代,天柱断折,九州崩裂,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大地不能完全承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灭,大水浩大而不止,猛兽攫噬善良的人民,恶鸟抓取老弱的百姓。这个时候,有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并砍下大龟的脚作为天柱,还积聚芦灰来治理洪水。女娲补好了苍天,立好了天柱,诛灭了兴风作浪的水怪,使天下百姓得以保全生命——女娲把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当成自己必须担当的命运。孔子不是女娲之神,但是他也有担当社会重责的精神。
二、语段解读:
(1)第一则:文中仪封人对孔子的看法如何?
(2)第二则:
1、孔子和长沮、桀溺一类人有什么不同?
2、长沮、桀溺的回答有什么技巧?
3、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长沮、桀溺对孔子选择的嘲讽?
(3)第三则:
1、楚狂人的唱词“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已而,已而!”等有什么深意?
2、你认为楚狂人与孔子有什么区别?
楚狂归隐,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知时务而等待时机的远见卓识者。与孔子所不同者,在于楚狂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生不逢时的时候,便潇洒清高地度过一生;孔子不仅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更要救万世之政治、千秋之天下,孔子不为一时不得志而舍弃当世的救济之心,更不会因为自我不得志而舍弃行道于万世之志。
(4)第四则:文中子路的观点是什么?
(5)第五则:文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三、体悟探究:
1、你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潇洒自足;楚狂接舆,看清时务,等待时机,潇洒清高;孔子之徒,断食绝粮,讥讽嘲笑,处境困厄;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羿上射九日、下除猛兽以拯救百姓,大禹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治理洪水,这些都凸显了那勇于担当民族重任的悲壮;但似乎那些勇担时代重责的人们总是悲剧性的人物。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
2、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处世方式?
四、课堂小结:
天下无道就是他投身于社会改造的巨大推动力,他有一种异常可贵的勇于担当的精神;他总是坚定地面对困难,不言放弃;他那么淡然地面对不解与嘲讽;困厄之时,他总有坚定的追随者;他显现我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本质,他那悲剧性的执著,千百年之下,是那么的令人肃然起敬。
五、布置作业:
1找出下列通假字。
(1)仪封人请见: (2)桀溺:
(3)是鲁孔丘与: (4)而谁以易之:
(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6)植其杖而芸:
(7)使子路反见之:
2、写出下列各项“而”的意义
(1)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拱而立
(2)而谁与易之
(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4)已而、已而
(5)趋而避之
(6)杀鸡为黍而食之
(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遇丈人:古: 今:
(2)明日:古: 今:
(3)不仕无义: 古: 今:
4、标明下列词的活用现象:
(1)孔子下 (2)植其杖而芸
(3)止子路宿 (4)不仕无义
(5)欲洁其身
六、板书设计
补充:
楚狂归隐,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知时务而等待时机的远见卓识者。与孔子所不同者,在于楚狂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生不逢时的时候,便潇洒清高地度过一生;孔子不仅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更要救万世之政治、千秋之天下,孔子不为一时不得志而舍弃当世的救济之心,更不会因为自我不得志而舍弃行道于万世之志。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自此至以下「殆而」句是歌辞。接舆问凤鸟说,你的德为何如此衰微。孔安国注:「比孔子於凤鸟。」凤是神瑞之鸟,唯在圣君时代出现。而今孔子游说诸侯,无圣君可遇,犹如凤鸟非时而出,所以说:「何德之衰。」
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其关键所在就在于,孔子以“圣”为先,顺“时”而不待“时”;楚狂知道孔子之“圣”,但认为只能待“时”而后“圣”。在圣人来说,不得“时”,便需要“雪中送炭”;既得“时”,则需要“锦上添花”。“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其中的“藏”,绝非“藏身”式的归隐,而是存道德于府库之中,就好比通过编订“六经”而载明大道一样。
知孔子有圣德,故比孔子於凤。但凤鸟待圣君乃见,今孔子周行求合诸国,而每不合,是凤德之衰也。谏,止也。言已往所行者,不可复谏止也。自今已来,犹可追而自止。欲劝孔子辟乱隐居也。“已而,已而”者,言世乱已甚,不可复治也。再言之者,伤之深也。殆,危也。言今之从政者皆无德,自将危亡无日,故曰殆而。而皆语辞也。“
【教学反思】
在讨论【体悟探究】里面第一题时, “……但似乎那些勇担时代重责的人们总是悲剧性的人物。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 有学生谈到自己的观点——
观点一:孔子是自己折磨自己,他何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他这样变成一生都没有好好的享受自己的生命;
观点二:孔子大可以在鲁国好好的为官,壮大自己的名声。
观点三:孔子大可不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为在乱世必须用暴力、战争来解决;
观点四:国外有些伟人是放弃自己优越的地位而到贫民窟里的,这正是他们的伟大;
观点五:如果孔子因为自己一时的困厄而放弃,而不是想说救一时之政治,万世之政治,那么就没有后代的君王对他思想的推广,他的仁政思想也不会在太平时期那么的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