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学习国画要什么步骤
国画的门类很多来,技法自也都不一样,初学国画应该有个规范的方法程序,否则会影响以后的发展.
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初学国画,山水花鸟都可以作为入门,但是11岁画山水可能会觉得枯燥,很难于理解山水的技法,和意境.而且,国画山水主要用墨,颜色很少.对于11岁的儿童来说会觉得单调.所以建议先从花鸟入手.
因为花鸟绘画题材比较多样,颜色相对丰富,儿童喜闻乐见.容易产生兴趣.比较适合儿童学习.
儿童学习国画,我认为应该以写意花鸟为主,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学习一点工笔.
二,老师一定要选择好,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有其自身完备的技法和传统,这里,老师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不一定是名师大家,但一定要规范,而且能做好范画.
三,要坚持学习,单单一周一次是不够的,要每天动笔.并且,要有几本好的教材.王雪涛,孙其峰,萧朗,苏葆桢先生的技法完善规范,可以试选.
『贰』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要教什么内容
中国画是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民族绘画,并有着灿烂辉煌的艺术成就。国画作品可以与西方任何时代的作品相媲美,越来越为当今世界各国所瞩目。常言道: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中国一个具的强烈民族性的传统绘画,在中西方文化融合渗透的今天,正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方式发展变化着,为人们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为此,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地开展国画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国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画教学现状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问题
(一)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高科技的工具是接踵而来,今天的中小学生,是"汉堡、牛奶"与"卡通、漫画"的时代,利用电脑进行绘画,古老的书画艺术有时常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绘画技法和调色等方面的能力严重受到制约。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事物,教师讲解起来困难大增,学生是否感兴趣,还要靠教师积极引导。
(二)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讲完后全班完成同一幅画。陈章良教授曾经说过:"创新教育从某一角度来说,应是鼓励学生发展他们有个性,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千万别把孩子们变成像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人。"
(三)家长的不支持,不投资不为学生购买国画用具,我们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还有家长的不理解,教师和学生家长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学生为适应教师和家长的评价标准而把表现潜能严重扼杀掉。
在这种教育现状下,我们的国画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学的有成绩了,就会慢慢得到认可,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好的教学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接触中国画时便在笔墨游戏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使之对国画学习充满期待并在每一次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学生在将来的中国画学习中取得成就至关重要. 小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从玩中让学生熟悉中国画,并培养其乐趣。在学生尚未接触到中国画课时,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模式机械地要求学生临摹,学生易产生厌烦。此时,我巧妙地利用了"玩","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引导学生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结果学生们随心所欲,画的是千奇百怪,我为他们的画取名为-美丽的梦,因为梦是虚无飘渺的,形态怪异的,他们的画也是如此,对我起的名字他们很满意。
(二)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激发兴趣。如采用揉纸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拓印法等等,使学生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成功感,增强创作热情。
(三)教学中运用风趣的语言,提高学习兴趣。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孩子不同于成人,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风趣化,尽量接近孩子们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够易于接受,也会使教师的工作得以顺畅进行。
(四)讲名人轶事引发兴趣。中国画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很多,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三、探索新的国画教学模式
美国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学生对于学国画有了一定的兴趣,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模式了,当务之急就是改变现存的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我在从事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尝试着抛弃传统的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我的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一)欣赏中国画,从感受到领悟国画的艺术魅力。在名画欣赏中感受美术作品本身蕴含的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意识。中国画,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因此,美术作品欣赏就是让学生从感受作品到渐渐领悟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及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前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实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好奇心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三)学生课堂活动贴近"最近发展区"。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的要求,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四)写生感受式教学。写生,是美术学习、绘画入门的基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学习与创作也是离不开写生的。但在中国画课堂教学中,安排什么样的写生内容,怎样进行教学,怎样由写生到创作表现,也是值得我们实践探索的问题。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有其优缺点的,面对不同特点和年龄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中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因为学生毕竟不是教师个人的产品,学生是有个性与灵性的人,我们应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影响。
『叁』 国画培训需要注意些什么
根据我的学习经验,和大家说一下学习国画需要的材料,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1. 毛笔,大小狼毫各一只用来画树枝,树干用;大白云,两只,画花、叶 染色用;再就中号斗笔,画大些的树叶用的。
2. 宣纸,分为三种:生宣、熟宣、半生宣。生宣有晕开特性,可用水滴落在纸面,水迅速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纸。一般用来画水墨画有破墨效果。生宣用明矾水泡过后就是熟宣,滴上水没有扩散的效果,一般用来画工笔画。半生宣就画那种工笔水墨兼合的画。
3. 国画颜料以及墨汁。初学这些差不多就行。现在一般用管状的,推荐马利牌中国画颜料挺不错。
4. 小水桶或者小盆啊罐子什么的都可以,用来涮笔。
5. 调色盘,十几公分的白色小塑料盘,调色和调墨用。
6. 找两块平整物体用来压纸用,也可以买专用的。再备一些质量好些的卫生纸或者用费的宣纸,用来试笔墨和吸取毛笔中多余的水分。
以上,简单介绍了一下在国画中具体需要的材料,随着学习的深入,您可以咨询专业国画老师。就我在四物堂学习国画两年的时间,为什么不换老师,换地方学?老师很耐心,与我很合拍,老师也不停地在学习新知识巩固和扩充自己,对我来说就没有更换的必要。
『肆』 教小学生画国画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我就结合几节课,谈一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关爱学生,萌发兴趣。
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对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年级的学生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和迫切需要。一般说来,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她所教的那一科。而要做到学生的喜欢,老师首先就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能因为他画得不符合要求或不如其他同学画得好,就给他很低的分数或瞧不起他。而应多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你画得真好看,我觉得要是再加一些背景就更好……这样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对他进行了指导。其次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语言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一年级学生使用水彩用具时,当我用毛笔蘸着颜料,快速地画了一幅小风景画后,学生们佩服地鼓起了掌,并且一边鼓掌还一边说:“老师你画得真好看,老师你真帅……”
二、 趣味导学,诱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用“小谜语、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变脸的太阳》这节课时,一上课我先讲了一个《太阳妈妈和十个孩子》的故事,引起学生很大兴趣,然后又帮助他们分析了不同天气时对太阳的不同感受。这样导课生动、形象、自然,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作好了心理准备。
三、 尝试探索,激发兴趣。
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并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尝试探究教学最基本的特点是“先讲后练”。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先行尝试学习解决,再由师生共同归纳讲解。例如,在教学《勤劳的蚂蚁》这一课时 ,我布置了课前作业“观察蚂蚁”。上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一只小蚂蚁。然后,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蚂蚁的形态、习性……最后,再让学生找差距,看看自己画得蚂蚁哪些地方画错了。“尝试”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心理基础。一是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在尝试中切实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亲自“试一试”并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二是使学生在“尝试”中了解、“尝试”中发现、“尝试”中学会创新。
四、 进行游戏,提高兴趣。
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找妈妈》这一课时,先听了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然后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妈妈与孩子的区别,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人制作一个头饰,其中有妈妈有孩子。最后,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一个小节目。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美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美术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受美、鉴赏美。 因此,必须把美术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美就在身边,感受到美术的趣味和作用,对美术产生亲切感。
例如,例如:在上《摆花样》这节课时,先观看录象,看一看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装饰,如,毛衣、栏杆……都是如何进行装饰的。再看一看在生活中同样的一种物体有规律的排列和无规律的,效果是怎样的。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这样教学,既让学生体会到美术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好。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景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伍』 国画怎么学
学习画国画,可以这样做:
1、先讲讲临摹。首先要选择一些自己喜欢,适合自己风格的名家画集。但不要选择那些过于难的画册。对于初学者还是买一些画家编的国画入门之类的书较合适。练习时就基本照着人家的构图、笔法来画。但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用帖时首先要看,要品味要琢磨。看看人家是如何构图的,一些笔法的运用如何巧妙,画的神韵在哪里等等。考虑好了,再下笔。初学者可以边看边画,作画中也可以不断品味、体会用笔。这时要脑、眼、心、手并用。作画时要找手上的感觉、体会用笔之内涵。练习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完摹本然后默画,这时就不要去看摹本,待作完画后再进行对照、比评,找出不足进行改进。这个过程是自我摸索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找到技巧,并成为自己的东西。关键还是在用脑、用心。只有反复思考、品评,才能有提高。
2、再谈谈写生。临摹到了一定水平,就可以写生了。写生就是要对客观实在的景物、人物进行刻画、创作。
3、需要选景。这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要凭我们的审美观、艺术欣赏力来选取合适景物、合适角度、合适部分。就像照相,不仅要考虑光线,而且要考虑构图。所选景物应有层次、有主次、和谐统一。选择构图的方法可以用木框或将手指框成一个方形,将所选景物置于其中,观察品味是否合适,进行筛选,确定所画对象。
4、作画时要有耐心,要不断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将平日所得应用开来。还要注意写生并非完全的像照相机一样从自然中搬下来,根据作画需要,可适当删减不必要的景物,或添进新的景物,也可在景物中先加入需要的物件再作画。但对于初学者,主要锻炼其对景物刻画的能力,还应尽量保持景物原貌,待到一定水平再进行景物处理。
『陆』 中国画怎么学
现在学习中国画的专业学生、业余爱好者越来越多,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如何入门、如何学习,才能不走弯路?有了一定的国画基础,如何提高,才是正确的方向呢?也许这本课堂笔记能为你答疑解惑!
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无疑是中国画学子们心中的圣地。上个世纪,国画大师如黄宾虹、潘天寿、吴?之、诸乐三等先生,均曾在我院国画系执教,是中国绘画教学体系的台柱子。他们对中国近现代书画史和书画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形成了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绘画方面的一个鼎盛时期,在全国确立“新浙派”,潘天寿先生更是被誉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
朱颖人先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读杭州国立艺专(后更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时,曾亲炙潘天寿、吴?之、诸乐三等一代大师,是吴?之先生的入室弟子,更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著名教授、当代杰出的花鸟画家。他曾长期耕耘于国画教坛第一线,并协助陆抑非先生带研究生。
朱先生是有心人,曾将老先生们的言传身教细心地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使这些宝贵的思想、观念、技法得以传诸后世。由他记录整理的这本课徒画稿笔记深入浅出、 娓娓道来,且图文并茂,对中国画的学习、研究、传承和发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此书取名‘课徒画稿笔记’,实际上已大大越出了课徒技法的范畴,老先生传授的不仅仅是技法,还有理念、思想。技法中有法理、赋哲理;教学中蕴学问、含情趣;技法谈境界、论格调。过去中国画常常被外行人看得很玄,读了此书,即使对传统绘画不甚了解者,也可以循道探入,渐渐有所体悟。所言常常涉及到美学许多原则,对普通读者提高审美修养、提高欣赏能力自然大有裨益,至于对习画者的益处便不必多言了。”
——原潘天寿纪念馆馆长卢?越淌?/p>
朱颖人著《潘天寿、吴?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本书首次出版于1992年,即刻便成为专业领域的畅销书,后多次再版,曾荣获“郁达夫文艺奖特别奖”。2017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全新修订版。书中所记内容不止潘、吴、诸三位先生的言谈,还包括陆维钊、陆俨少、陆抑非、沙孟海、傅抱石、齐白石、黄宾虹、余任天等老先生们的若干言论。
潘天寿、吴?之、诸乐三先生早期在上海都受到近代花卉巨匠吴昌硕先生的启导,也都崇拜明代的徐渭、陈淳,以及清初的石涛、八大。然而诸乐三先生较多地保持了昌硕先生的精髓,使自己绘画上的笔墨更加净化而稳重;吴?之先生以其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和机灵见长,在逐渐脱开吴昌硕先生的影响中,从恣纵的笔墨中力求天趣,笔法既多变而复归于统一,这是他人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做到的;唯独天寿翁“我行我素”,以“强其骨”为总宗旨。他的笔墨,无论粗细,直以钢筋铁骨、力能扛鼎的气势见于画面。
左起:潘天寿、吴?之、诸乐三
潘天寿《松石图》
潘天寿先生除了他的线条以钢筋铁骨称誉以外,在用笔使转等方面,圆笔方笔参用,因而线条转折有力,变化多端,使人体味无穷。对于潘天寿先生画面上的一点一画,都可以显现他的惨淡经营与技巧的高度纯熟。他的指墨线条更有“折钗股”、“屋漏痕”的拗劲古拙之味,充分表达了大朴不雕这一方面的境界。
吴?之《潇洒水国天》(左侧为沙孟海先生题跋)
吴?之先生思维敏捷,秉性爽快而憨直,强调天趣的自然气势,行笔从吴昌硕的慢速度转变为快速度;笔线刚中见柔,极有韧性;笔墨变化非常丰富,又不失统一的原则,为一般人所不易做到。
诸乐三《九畹兰香》
诸乐三先生的画风继承吴昌硕先生而来,画面更显精到而见法度,用墨用水极为讲究。他的笔墨线条,属温柔敦厚的趣味,柔中见刚,浑厚古朴,行笔不迟不缓。
朱颖人先生(右)与授业恩师吴?之先生合影
朱颖人先生在求学时所做的画稿笔记
朱颖人先生从事中国画创作、研究、教学七十余载,是一位探讨生命共通的善意的画家。看了他细心记录的三位授业导师的言传身教,我们感受到了思想传承的意义与价值。朱颖人先生所做的不只是记录者的工作,也是导师的使命。
朱颖人先生为《潘天寿、吴?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题写目录
从目录中可以看出,本书内容(笔墨、构图、书与画、诗与画等)关乎中国画最基本、最核心、最关键的知识点。
一、深入内核,切中要害
以“笔墨”为例,它是中国画的核心问题,老先生们的理解既概括又具体,清晰透彻:
吴?之先生说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是笔和墨。然而以笔墨联称,成为中国绘画上的专有名词,这主要是指画面上的笔踪墨迹,以及寄寓于这里边的笔情墨趣。如说某幅画的笔墨好否,其实几乎包括了作者表现在绘画上的全部技巧。
······
老先生们说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首重画面的意境,而意境的表达全靠组成画面的笔墨,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正如人的灵魂和肉体是两个方面的统一体,也就是形神关系,若有形而乏神必属痴呆;反之,若肢体不全亦难称形神兼备。从绘画的角度来说,很少有意境平凡格调低下而笔墨独具高超的;相反,也很少有平庸的笔墨而能表达出高超的意境的。
与笔墨息息相关的还有不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重要概念,一经老先生们的锤炼,这些概念便都清楚明白起来了:
大家知道绘事“六法”,首重气韵。吴?之先生说:气,指的是生气,亦即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韵,指的是情韵,亦即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这虽很难在某一画面具体去指实,但可以为人所感知,亦可为笔墨所显示。中国画笔墨所追求的也是以此为最高标准的。如果强而析之,则以笔取气,以墨取韵,其中以笔为主导。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墨还是要以笔来显现的,也只有笔底之墨,方能称之谓笔墨之墨。
二、寥寥数语,醍醐灌顶
老先生们的教学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所谈内容往往高屋建瓴、简明扼要、一语中的:
潘天寿先生认为绘画成就的高低,虽有个人素质为基础,而正确的锻炼,则是关键所在,不能去搞一些似是而非的魔术般手段,要靠真功夫。一切艺术都有它本身的轨道,你可以开辟或延伸轨道,但不可以脱轨。
构图虽在中国绘画中属形式问题,但又不能孤立地说是个纯形式,因为它总是与具体的形象、笔墨、情意联系着。......构图,应使人感到画外有画,无画处亦有画意,这样才能说构图中包含着意境。画外有画,则意境开阔,无画处有画则会含意不尽。这是吴?之先生将构图的形式与意境连起来的一种解说。
内页中的“构图及画面分析”部分(更多精彩内页见文末)
绘画要注意时代感,但不能像时装一样去注意什么流行色彩或流行款式。只有像余任天先生说的“大家大面目,小家小面目”的情况。
潘天寿先生讲,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画,从具体技法上讲很不错,而整个格调大不类也。因为格调只能体察于象外,临去秋波,出于纯洁,露于自然,无意于媚,而有百媚自生。搔首弄姿,求人一顾,或扮鬼脸引人注目,其本意何在非吾所知,人有“艺丐”之讥,或即指此,而前面所讲“格调”二字,于此可晓一二矣。
三、经验之谈,真切实在
老先生们都是经验丰富的大师,那些高深的画史、画理、画论、画法、画诀,经过自身多年的实践和体悟,变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吴?之先生说执笔偏高为好,尤其画竹兰时使转灵活,画出的笔线富有灵气。由于执笔高,带来的行笔速度则稍快。于此吴?之先生又提醒行笔不能过快,过于快,则笔毫在纸上滑过,所作笔线必然浮薄。前人所说要使笔“留得住”,意在避免用笔轻浮浅薄。
吴?之《梅兰竹菊》册页
吴?之先生讲笔触毛涩之味,要从骨子里出来方妙,看上去虽松却是结实的。吴昌硕先生很擅长此道,他的线条,纵使是飞白很多,仍不失为力足气贯之笔,这与他的书法功力有关。假如飞白的笔线仅仅浮在纸上,只见流畅不见力量,那么笔画的力量就会显得浮薄。
潘天寿先生说,“绘画上可见之处易‘偷’,不可见处难学”。对于这个“偷”字,可以理解为学习中可以循迹模仿,因为对于画上可见之处可以由直觉体察到,可以由此模拟、学习。至于“不可见处难学”,因为那正是泯其迹而存其意之处。所谓“虚灵不昧”,在不可见处并非真空也。这里所讲不可见处并非机械地专指画中空白所在,而是指画的无处不在之神,是画的灵魂。这神、这灵魂只能自生,功到自有神,非能移植者,所以称之为不可学也。比如过去有些画家模仿另一画家的笔墨构图,在具体技法上甚至可以比他模拟的蓝本还好,但其中神韵仍旧是自己面目,绝不是那人的。正如人的肢体器官可以移植,而灵魂是不能授受的道理一样。
诸乐三先生两幅画中的石块,对此细悟,则会进一步理解用水的重要性
诸乐三先生说画石头出现黑气有时并非真的画黑了,而是所画石头,没有遵循石头的转折纹理,或者是没有表现好石头的突兀变化,更主要的是突处不敢以虚出之,于是成为一堆黑泥。画中墨气与黑气是不同的概念,墨气是指明豁清爽,如看古本佳刻。黑气是一眼望去全是毫无精神的昏腻,多半是墨浮于纸面所致。诸乐三先生说吴昌硕先生唯在深色处觉得不够时才用焦墨加以破之,则是常用的方法。
四、注重比较,善于分析
中国画笔墨精微、含蓄蕴藉,学生未必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其中的联系和区别。这时老先生们会通过比较和分析,将此中关联清晰地解析出来,并且会纠正某些理解上的误区:
绘画中的笔法,常有中锋、侧锋之辨。当文人画兴起后,讲究以书法入画,而对侧锋有排斥的倾向。其实中锋取浑厚,侧锋取劲峭,各有所长。就我们平常所见到的,吴昌硕的笔法以中锋为主,虚谷的笔法则多见侧笔,或侧中寓正。其实吴昌硕在中锋之中含有偏侧的意味,虚谷在侧锋中寓有浑成的意味。这样就在浑厚中含妍丽,妍丽中不失浑厚。
潘天寿先生引导我们研究历代大画家,分析他们在传统的笔墨中如何蜕变,如何脱颖而出。如:元代吴仲圭多用圆笔中锋,故其画有厚重、温润之感,他是出之于董源,亦受马、夏的影响。然其笔墨的情趣与他们大为不同。
徐渭《墨葡萄图》局部
徐文长的大写花卉,使文人画进入一个新境界。他纯粹以书法笔意入画,用写字的手段置于画上,起落分明、洒脱,毫无做作之态,似乎都在有意与无意、有法与无法之间驰骋。笔墨的意态上,收得拢、散得开,绝去作家气息,潇洒脱俗,成为一代宗师。徐文长的用笔,中锋、侧锋并用,显得既有灵气,也有苍苍莽莽之味。吴?之先生说,学徐文长的书和画,都要注意不可有草气。因为对他的画,不深知其理者,往往误认为草率为神气,那就失之千里了。
八大山人画的荷花,借此想说明线条的变化,以及与荷叶阔笔泼墨之中的笔意对比效果与情致的感人程度。
老先生们说,吴昌硕也学八大山人,但在用笔方面不同,八大山人以侧锋为主,用墨一次清,不用积墨,若用积墨或积色就不是八大了;用笔不加修饰,一有修改,八大之味就全跑掉了。八大山人用笔简练,笔底极清,境界尤高,一气呵成。
八大山人写字用中锋,作画则多侧锋,但笔意不浮薄,侧而能厚,全在侧中寓正,这完全是利用笔上前端一段毫的功夫。所谓侧锋,要注意这个“锋”字,并非将笔头横卧之谓也。
五、技近乎道,富有哲理
从前面的例举中可以看出,老先生们所谈内容无非是国画的基础训练和基本修养,但都和为人为艺的道理有关,而且在理解上富有辩证意味,不走极端,圆融通达。此处再举两例:
吴?之先生讲,画文静而稍工的一路花卉,要注意用笔应文而不弱,必须有骨气。如恽南田的画,极得清秀、明丽之致,他的笔线是凝静而雅逸的,故能传于后世。意笔能有工笔的文静,就不会浮嚣;工笔能有意笔的豪情,则不会孱弱。若能以此着意,画者对笔线的道理可说思过半矣。
恽南田《萱草图》
行笔中的转笔,潘天寿先生说,目的是为了免于笔头毫毛散乱。如果毫毛已散,就难求“万毫齐力”了。同时转笔也在于使线条不落呆板,但若是一味去注意手指上的小动作,那也会适得其反,凡事总要有个适度为好。老先生们说,假使说绘画有什么窍门的话,像这一类勉强可算窍门之一吧。而窍门只能帮助一下真功夫,不能全仗于它,好像味精能使菜肴增其鲜味,然而不能代替菜肴本身,而且还不能加之过量。
六、平实生动,图文并茂
由于是讲课记录,所以老先生们的言谈多为随题发挥。从前面的举例中可见,老先生们善于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来讲道理,不但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此处再举几例:
我们当然不能固步自封,相反,十分需要吸收各民族的优良东西,用来增强自身的生存力,但需要经过消化,成为能为我所用的营养。正像吃了牛奶、羊肉,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壮,这就叫作消化吸收。若吃了牛、羊肉,自己也变成牛、羊了,岂非怪哉。
吴?之先生说线条变化还在于得到“一波三折”的原理,“一波三折”是美,若四折就是调龙灯式的了,调龙灯式的线条是复式循环,缺少变化。三折是奇数,能得变化之致。至于逆笔、转笔,目的在于使笔线从总体上绝去甜俗的弊病。
对于取法高下及练习基础功夫问题是先生们经常叮嘱的。因为这里关系到对一个学生的从艺方向与艺术道路是否妥当的问题,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那时,吴?之先生就谈到近来一些绘画,仅求奇特,而在奇特中又缺少功夫,这样就必然要成冒险的牺牲品。好像从高岩上跳下来,是够险的,但是没有一定的真功夫是会摔死的。话是这样说,但无可奈何的事在吴?之先生眼里还是不断出现,这类学生日后有来看望老师的,言谈之中“悔之晚矣”的大有人在。先生总是鼓励大家,总说人生在世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
?作者名片:
朱颖人(1930.5~),江苏常熟人。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留校任教直到退休。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潘天寿基金会常务理事、吴?之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师大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员。
朱颖人《香雪海》
朱颖人《诚斋诗意》
题跋:天寿翁作画,强其骨、好野战,感情蕴含于理性之中;?之师作画,善触机、得灵变,理性深藏于情感之内。此间格致不一,然皆异途同归,均在石涛上人所语“一以贯之”之中。
朱颖人先生收藏的潘天寿未完成稿,笔线沉着刚健,寓有奔放之致,力能扛鼎。
朱颖人先生收藏的潘天寿画石课徒稿
?后附精彩内页:
来源|潘天寿纪念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辑|张同芳
『柒』 刚开始学国画,应该先学习哪些内容呢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中国画一般特点 要想简明地用几句话回答以上的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理论家正在讨论总结的问题。这里试举数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的构思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立意在完.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 宋代以画梅花著名的华光和尚,法号仲仁,传为华光著作的《画梅指迷》中,有一段"画梅全决", 开头就是"画梅全决,生意为先"。到了清代的方薰,著有《山静居画论》.在这里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之关系,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人利文艺复八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也有近似的近在他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我国晋代人物画家顾消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是十分一致的。 宋代画家文与可,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 在张彦远提出的"立意"之前,南产时代的谢赫即有'创意"、'明意"之说。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要认真地加强练意之功。很多习画者,常常只是注意在练笔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练意,这是值得注意的。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三、多点透视 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架高于祝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五、情景相生气韵生动- -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六、诗书画印纸笔- -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可以说只有中国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 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附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决定着中国画的特色。中国画是运用绢和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更加发挥了笔趣和墨彩。宣纸的渗性,毛笔的尖锥,使得笔锋无穷变化,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时形成了各种效法和描法,画法和笔法。
『捌』 国画培训班宣传材料怎么写
名师介绍:
XX老师:毕业于XXX美术学院,XXX美协会员,XXXX艺术研究会会员,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类比赛大奖,XX老师培训经验丰富,他的国画课独具特色,生动、有趣。有中、外学员年龄从5岁到50多岁,大胆创新的教学手法使学员收获良多!并为国内外各大艺术院校培养输送了大批美术英才!
XX老师……同上
教学擅长:国画、工笔画、毛笔书法、素描
教学效果:学员XXX,XX岁,曾在第X届XXX书法绘画大赛中获得XXXX奖;学员XXX,XX岁,以美术专业XXX分的高分被XXX美术学院录取………………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画、山水画基础、人物画基础、写意花鸟画、禽类、虫鱼基础,中国画、水墨、彩墨画与西洋绘画之关系,中国画装饰绘画技法训练,制印学基础课程、基础毛笔书法训练。
培训对象:学前班、青少年及广大成人国画、毛笔书法爱好者。
学期: 元/ 次课,教材费实收。
上课时间:
全年招生,随报随学。设有大班课、一对一课程。
周四、五晚上6:30-8:30周六下午12:30-3:30
咨询老师:XXX老师 QQ:XXXXXXXXX
『玖』 初学国画需要准备什么
笔墨纸砚 颜料 还有毡垫或是布(也可以用报纸,要扑在画下面)
找一位好老师老师或是教科书,教程 自己还要有耐心 国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好的
其次要多看画 用心去感受
『拾』 学习国画要什么步骤
国画的门类很多,技法也都不一样,初学国画应该有个规范的方法程序,否则会影响以后的发展. 提以内下几点建容议
一,初学国画,山水花鸟都可以作为入门,但是11岁画山水可能会觉得枯燥,很难于理解山水的技法,和意境.而且,国画山水主要用墨,颜色很少.对于11岁的儿童来说会觉得单调.所以建议先从花鸟入手. 因为花鸟绘画题材比较多样,颜色相对丰富,儿童喜闻乐见.容易产生兴趣.比较适合儿童学习. 儿童学习国画,我认为应该以写意花鸟为主,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学习一点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