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特点等有哪些要求
所谓讨论教学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辨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自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就所承担的《国际贸易学》、《保险学概论》、《社会保险》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讨论式教学法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实施讨论教学法的意义
(一) 讨论教学法是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
大学教育是着眼于培养研究型和知识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因此,我们的教学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而更应该善于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是不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而讨论法则为实现这一任务提供了可能。因为,填鸭式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全由教师把握,教师想怎么灌就怎么灌,拿不准的地方还可以避而不谈。而讨论法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问题,在思考、分析、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兴趣,同时又能收到在启发诱导下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 讨论教学法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当今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实感强,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善于质疑以及求新、求变、求实等心理特征,因此,他们不会满足于灌输的教学形式和现成的教条答案。讨论法正是适应当前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探索的心理需要。
(三) 讨论教学法还有利于培养民主和谐,平等协作的作风,培养实事求是、比较鉴别的指导方法
讨论法教学实质上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的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交流的双方或多方之间是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相互协作的关系,而不是我们的一批同志所坚持的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和信息垄断(也许是潜意识的)。事实上,师生之间谁占据在讨论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是阶段性的、变化的和不确定的。古人说“教学相长”,“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就是形象地说明这种教学主体地位的辨证关系。应该说,讨论教学法不仅是在教学形式上对传统教学的更新,同时也是教学思想上的更新。它是对传统家长式的教学观念的批判,主张并强调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平等性。课堂讨论只有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才能达到畅所欲言,充分交流的目的。同时利用讨论式教学,学生还会被引导学会搜集、筛选、整理信息,培养他们科学研究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精神。
二、 在实施讨论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讨论教学法仍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这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
贯彻讨论模式,强调学生在讨论中的主体地位,但并非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就减少了。恰恰相反,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导者,其主导责任甚至更繁重了。这是因为,讨论式教学模式不是在学生既有的水平上展开的,是立足于发展,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展开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的系列问题,都超越了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在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个人准备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超越了自己的已有知识,达到了一种新的水平。不但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方向上展开新的创造,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开阔知识领域,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它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至少不比课堂讲授的要求低。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讨论的布置、讨论的即时引导、讨论的总结评价等范畴。作为教学过程,在讨论的准备阶段,为避免讨论的无计划性,教师首先要向全体学生布置讨论题目。选好讨论主题是组织讨论最关键的一环。一般说来,讨论题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另外,还需讲明讨论的目的、讨论的内容、阅读的书目、准备与讨论的方法、写稿和发言的要求等等。也就是说,从总体的学习与教学活动上,全面控制、指导全体学生的活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是讨论的参加者,又是讨论的组织者、评价者、引导者。教师要机智灵活地控制讨论的节奏,既或明或暗地激发学生各抒己见,又要避免离题万里,使讨论的局面难以控制,这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组织技巧。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价。教师要从观点与方法的统一中、从学习与发展的统一中,评价学生的发言,指明其得失成败,概括已经实现了的发展,指明进一步发展的任务。教师对所讨论内容的总结,既要概括教科书、参考书及全体学生发言的内容,又要高于这些内容,进行新的理论探讨,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讨论式与交流式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同
讨论式教学抄法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袭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
沟通式教学法(英文: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是一种教授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互动(interaction)”的重要性,是语言学习的工具,也是其终极目标。
注重经由互动而达到学习如何以目标语言沟通
在学习情境中使用真实生活中的语料
提供让学生专注在语言及学习过程的机会
学生的自我经验成为课堂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试着让课堂学习和课堂外的语言使用情境结合
3. 什么是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专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属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本书结合讨论式教学的模式和特点,就民法总则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充分提供学说、立法、判例等资料,为学生梳理出了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结论。
4. 浅谈常用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和功能
(一)讲授式
1.讲授式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范读为主。 2.讲授式的结构特点是: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记忆性的知识;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听众;教学程序大体是宣布本课教学目的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四个阶段。 3.讲授式教学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发挥正面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纳大量的听众。其缺点是:学生活动少;易受教师教学经验与教材难易及趣味性的影响。讲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 4.讲授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观点与教材的统一;照应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抓住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并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
(二)启发式
1.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体规律,以谈话、问答、揭示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形式。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之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2.启发式教学的结构特点是: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谈话为主,但增加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由讲清教材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弄懂教材,在关键之处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领悟;其程序是:比较多样、复杂,视教材的难度及学生的理解程度的变化,一般可按“自学—发疑—提问—释疑”或“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步骤进行。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启发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缺点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师在运用时常常流于简单的一问一答之中。
(三)讨论式
1.讨论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2.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是:目的上,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退居辅助地位,采用分组或全班讨论形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程序上,基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二步,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辩论、总结,求得真正的答案。3.课堂讨论有三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用于扩大和加深有关学科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系统的专题讨论;第二种是就某学科中个别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课堂讨论;第三种是日常教学中采用的带有研究性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优点是,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缺点在于难以组织、发动学生,而学生一旦被发动起来又不易控制课堂秩序,而且讨论问题一般费时较多。4.进行课堂讨论一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材料,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岐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作出总结,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这种框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已经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式和关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二)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辨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
5. 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6. 怎样进行分组讨论式教学
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 对于这个“效”字,我尝试进行分组讨论式教学。我主要针对分组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如何分组,举例说明如何授课,课堂评价以及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和实施分组讨论式教学的结果,这种教学形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适时的为学生寻找适宜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高效课堂问题才得以解决。
现在高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的越来越辛苦,学生学得越来越痛苦,教学效率很低,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我们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能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使课堂的效益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最有效地教学。教学是一种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服务,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
在我国教育发展到现阶段,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使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更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和难题。主要难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从小独处的时间多,不善于与人交流;2、家庭投入大,学生从小就会接受各种兴趣班的训练,个人能力强,体会不到合作必要性.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有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在新授课中,教师要先给学生预习提纲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知识,在上课的过程中,针对预习提纲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找代表发言,同学们进行评价,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提示,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回答。最后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会了哪些内容。这种授课形式中,教师的课前工作量很大,预习提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考虑高、中、低三个层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作业要设置选做题。上完课后,教师还要根据导学案在课前及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并进行记录,以备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
实施方法:6个人为一个小组,其中两个人是优等生,两个是中等生,两个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其中同等水平的坐在课桌的对面以 便于讨论。每组的组员分别编号为:优等生A1、A2中等生B1、B2基础比较差的C1、C2。每班6个小组。每组设置一名组长,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作料,自然顺畅。班级中设有小组的和个人的评价规则,实行量化评分制,和月奖励、周奖励。
一、 在合作式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充满朝气,自我表现强,敢想敢做,但同时他们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有好奇心,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通过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最能看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实施实验方案时,边思考边实施,其思维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久而久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提高。
案例:以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第三节羧酸 酯中的科学探究为例
利用图中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的实验装置,验证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
首先,学生小组内讨论设计并画出装置图,将各组的装置图都展示在大屏幕上,分别让每组的一个组员介绍本套装置图的原理,组内的组员进行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自由提问
这样做的好处有:充公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同学的评选,得出如下两套装置图,
小组之间评价:总结出最好的装置图(第二幅图)
学生动手组装仪器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征,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能够对学习进展、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二、课堂评价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任何人都有得到别人肯定的欲望,都渴望一种超越别人的成就感,内在的那种成功的喜悦才是学生进步的真正的动力。要重视小组的评价,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作料自然顺畅,并利用评价板展示各小组的情况,但坚决杜绝为评价而评价。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他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会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有时课堂特别乱,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为一道题大吵大闹,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恰当的引导。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对他们提出更正意见,重新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让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的意思。当然,学生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7. 什么是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什么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特点有: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
(1)讲授式
1.讲授式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范读为主。 2.讲授式的结构特点是: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记忆性的知识;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听众;教学程序大体是宣布本课教学目的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四个阶段。 3.讲授式教学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发挥正面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纳大量的听众。其缺点是:学生活动少;易受教师教学经验与教材难易及趣味性的影响。讲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 4.讲授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观点与教材的统一;照应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抓住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并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
(2)启发式
1.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体规律,以谈话、问答、揭示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形式。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之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2.启发式教学的结构特点是: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谈话为主,但增加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由讲清教材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弄懂教材,在关键之处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领悟;其程序是:比较多样、复杂,视教材的难度及学生的理解程度的变化,一般可按“自学—发疑—提问—释疑”或“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步骤进行。
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启发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缺点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师在运用时常常流于简单的一问一答之中。
(3)讨论式
1.讨论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2.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是:目的上,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退居辅助地位,采用分组或全班讨论形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程序上,基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二步,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辩论、总结,求得真正的答案。
3.课堂讨论有三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用于扩大和加深有关学科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系统的专题讨论;第二种是就某学科中个别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课堂讨论;第三种是日常教学中采用的带有研究性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优点是,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缺点在于难以组织、发动学生,而学生一旦被发动起来又不易控制课堂秩序,而且讨论问题一般费时较多。
4.进行课堂讨论一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材料,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岐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作出总结,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8. 讨论式教学法是如何提出的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内学过程,增加学生容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激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讨论法,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