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解方程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3页第3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会解方程,进一步明确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等概念;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体会化归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方法。
目标解析: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学习代数知识,这些代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解方程从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和缜密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解简易方程,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课件出示练习: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独立完成。
(1)的7倍; (2)的5倍加6; (3)5减的差除以3;
(4)200减5个; (5)比7个多2的数;
(6)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
2.指名汇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同时注意到: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前面,一个数平方的意义与写法等。
3.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的练习唤醒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的回忆,再通过说一说理由来进一步回顾这一知识需要注意的地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二、复习简易方程
1.谁能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一个方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两个条件:既要有未知数,还要是等式,缺一不可。)
3.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是方程的请解出方程。
(1); (2); (3);
(4); (5)3+5=8。
解析:
(1)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2)是方程;(3)是不等式;
(4)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5)是等式,但没有未知数。
学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解方程,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评价,帮助学生结合解题进一步认识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设计意图】复习简易方程,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方程,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找到一个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①含有未知数;②是等式。再通过对具体式子的判断达到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学生独立解方程后教师再进行评价,目的是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结合解题的过程来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三、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认识了方程,学会了解方程,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了。
1.根据图示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列等量关系:;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3)解方程。
(4)评价总结。
2.根据题意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3)小题,了解题意。
(2)列出等量关系:地球赤道的长度×7+2=光每秒传播的距离。
(3)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地球赤道大约长万千米。
答:地球赤道大约长4万千米。
【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理解:一种方法是看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文字信息列出等量关系,将方程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便性。
四、练习巩固
1.请用字母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1)小题)。
2.解下列方程(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2)小题)。
(1)请四名同学板书,每人一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2)学生评价总结。
3.用方程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18题。
解:设现在可以做个毛绒兔。
列出等量关系:后来做毛绒兔的材料=原来准备做毛绒兔的材料,即后来做一个毛绒兔的材料×可做的数量=原来做一个毛绒兔的材料×可做的数量,可得
答:现在可以做190个毛绒兔。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20题。
这个鱼塘的图形是一个梯形,鱼塘的两条平行的边分别是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求平行线两岸的宽度即是求这个梯形的高。根据求梯形面积的公式可以列出等量关系:
(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
解:设两岸的宽度为米。
答:两岸的宽度为47米。
【设计意图】第1题既练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又结合了等量关系来列式;第2题解方程,涵盖了加、减、乘、除四种情况,可以分别板书将学生常犯的错误呈现出来,给学生巩固和再次反思的机会;第3题用方程解决两个问题,第(1)题根据不变的量找到等量关系,第(2)题根据面积公式找等量关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会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五、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⑵ 跪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4蠹蚁氩幌胗谜庵址椒ㄊ砸皇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 4棵)
b. 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 6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段 3棵;7段 8棵;10段 11棵。)
d.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 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 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 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 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说课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 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 按老师要求画。
② 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②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 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⑶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11册教案(六上)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33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全册教案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六 年 制 小 学数 学 第 十 一 册 教 案双山实验学校 张跃民教 学 计 划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百分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435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 李勇勤全册教学理念: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169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一数教学内容:p2 ~ p5 教学目标: 1,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919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有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408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 数一数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5929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
·课题一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2,学会读,写11~20各数,知道它们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470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测 量第 一 课 时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4615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测 量第 一 课 时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7300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第1 课时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P1)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认识成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605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课 题分数除以整数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为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打基......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364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一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时 间: 教学 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教学 目标: 知 识:通过教学使学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98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全册)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百分数 ( 9 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2课时 3.百分数的应用 4课时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650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全册)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能把它们改写成百分数;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8256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教学内容: 一)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是本节重点,算理是难点.它是本册内容的基础,要求开始讲解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利用线段图进行分析的方法.本章包括......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505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总复习(一)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王洁琼教学内容课题总复习(一)P152--15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2,进一步理解......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336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九册第31页到33页的内容.是小数除法部分的难点,为了能较好的完成这部分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在和其他老师的讨论中我们觉得在......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304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第四单元简单方程
·第四单元 简单方程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理解怎样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软件大小:2197K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83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简易方程的初步认识
·简易方程教学内容:认识方程及方程的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含义. 2,会正确运用"方程"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能正确区别......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343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出梯形面积. 2,通过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301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超市购物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65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超市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420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小数乘除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小数乘除法的应用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在实际情境中能够自觉地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的近似值. 3,获得综......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96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内容:1,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2,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3,多边形的面积 4,简易方程 5,总复习学生情况分析: 所带班......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545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教学目标: 1.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346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相遇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人教版)第58 ——59页.
⑷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设计
定向·诱导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优美词语(出示词卡)。
兴味盎然 经久不忘 异口同声 千奇百怪 人云亦云 不折不扣
2、指名认读。
3、指定小组“开火车”朗读。
4、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篇课文。(板书: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二)出示目标
1、展示学习目标(出示小黑板)。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简单,你认识它,就要亲自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这句话的意思。
2、让学生读目标,了解学习要点。
自主·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1、是什么原因使林巧稚奶奶在医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用“~”划出有关语句。
2、林巧稚奶奶是如何说,又是如何做的呢?“不折不扣”的是什么意思?
3、你知道林巧稚为什么总要称赞她的老师吗?生物课上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当同学们整齐的回答是错误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林巧稚从这堂生物课学到了什么?用“——”画出来。并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你想对林奶奶或她的生物老师说些什么?试着说一说。
(二)学生根据题纲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分享快乐。
讨解·解疑
1、学生质疑。
2、课文写的是林巧稚奶奶,为什么把“树叶都是绿的吗”作为题目呢?
反馈·总结
1、用“异口同声、人云亦云、不折不扣”任选一词说一句话。
2、小组合作,互谈感受。
板书设计:
树叶都是绿的吗
颜色——五颜六色
树叶 理论联系实际,创造奇迹
形状——千奇百怪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认识方程》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教材运用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
《认识方程》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日后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理、验证、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 、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 、在学生大胆猜想、积极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活动过程,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认识方程,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活动过程,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1.出示课件:曹冲称象图片。
师:在古代三国的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而曹冲却称出了船上石头的重量。你是怎样理解曹冲的方法的?
(板书:大象的体重=石头的重量)
师:曹冲之所以聪明,就在于他“运用了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也要用他这个策略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定向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探究:
1.认识等式。
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需要经常测量物体的重量。测量物品质量就要借助工具,(天平)
(1) 大家看看天平上有什么东西?
(2) 左右平衡吗?
(3) 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
(板书:20+30=50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自学探究:
师:(课件)老师这里也有三个数学问题,想请你们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你们愿意试试吗?自己能解决吗?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解决以下问题。如果自己无法解决的,可以和同桌小声的商量。(出示课件: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自学成果展示:
(1)三个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2)在题目中哪些量是未知的?
(3)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字母的等式吗?
第一个问题:2+x=10
第二个问题:4Y=380
第三个问题:100+ 2M=25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积极的思考,我们很快地解决了这三个数学问题,找出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能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现题中的未知数,并且能正确的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
三、讨论解疑。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交流呢?
小组讨论:观察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不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了互帮互助班级学习氛围,并通过优帮差的途径对方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师:我们给他们取一个新的名字---“方程”。
(板书: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生齐读方程的定义。
师:经过一段紧张的学习,你们累了吗?那就让我们乘胜追击,走进今天的智慧城堡吧!
四、反馈总结:
(一)知识反馈
1、慧眼识真假:它们是方程吗?(课件出示)
(1)x-10=35 (2)3×78=23 (3)20+a
(4)6(a+2)=42 (5)x-14>72 (6)5x+32=47
2、看图形列出方程。(出示课件)
师:未知数最爱和我们捉迷藏了,你能从图中找到它吗?
先思考数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3、看文字列出方程。(出示课件)
师:x从图中跑出来,躲到文字中去了。请你们从数量关系中把它找出来。
(1)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下15人。车上原来有x人,那么( )
(2)用正方形摆大门,每5个正方形摆1个大门,用95个正方形摆出了x个大门,那么( )
(二)课堂总结
师:把你在这节课获得的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隐含很多的等量关系,并且都能用方程表示出来,只要你有一双慧眼,你就会发现你身边无处不在的数学问题。
⑸ 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
教案一:
方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重点:怎样建立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等号两边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教 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法。
学 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天平(8个)、小黑板 。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如果两个小朋友的重量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对,这就是平衡,今天我们就用到一种称量的工 具——天平,天平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重量相等时,托盘就会平衡,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组的天 平。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交流自学情况 (一)读课本66页,相信你可以完成下面各题。 1、天平左边的托盘里是( ),右边的托盘是( ),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了,那么两边( )我可 以用这样说( )+( )=( ),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是( ) 2、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 克,我可以这样说( )×( )=( ),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那么( ) 3、一个装有2000毫升水的铝壶可以倒满2个热水瓶和1个水杯,我可以这样说( )+( )=( )用z表示热水瓶 的盛水量,那么( )
(二)、小组展示成果, 探究目标一:方程的意义 上面的等式的共同点( ),什么叫做方程?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x的1.5倍除以1.2,商是0.25. (2)从30里减x的2倍,差是14. (3)50减去5的差,再加上4个x,结果是61. (4 )x个2与x的5倍的和等于x的一半.
2、完成89页练一练第1、2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拓展提高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0千米,开了3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甲乙两地的路程是( )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设计: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
2、学会检验方程的解。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检验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兴趣
1、(小黑板)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或“=”。
24×5()25×454+6()6078÷3()78×3
50×18()5×18031-3×5()1623×9+1()23×10
程序:
A、先口答什么号。
B、(板书如下)把这6个算式分成两类,应该怎么分?
24×5>25×454+6=60
78÷3<78×350×18=5×180
23×9+1<23×1031-3×5=16
得出概念:(板书)用“=”连接,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那么这些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当然就叫不等式了。
2、(投影制成复合片)下列式子中有几个等式?
45×2<1009999-9991=87=6+1
X+18=2034+5×7240÷X=10
程序:
A、说出哪些是等式后,揭去不是等式的式子。
B、(板书)把这四个等式分成两类,你认为应该怎么分?
X+18=2040÷X=10
得出概念:(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突出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等式。)
3、(投影)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手势表示)
35-X=1284÷12=74-X>3269+X=24×564=X+60X÷5
4、(板书)方程中的不知数X等于多少我们能把它求出来吗?比如上面的例子:X+18=2040÷X=10中X等于多少?(板书解出来)得出:(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书面练习)判断哪个是方程的解?P22练一练3。
6、我们以前学习的求未知数X的值其实就是解方程。怎么解方程大家会不会呀?我们再学一点大家不会的,哪就是写出解方程的检验过程,写检验过程有它特殊的格式,我们应认真学好。(板书上面其中一题的检验过程)
“检验:用X=4代入原方程,
左边=40÷4=10,右边=10。
左边=右边,
所以4是原方程的解。”(注意讲清各个步骤的含义)
三、反馈矫正
1、(板演)P22试一试。
2、(课堂作业)P22练一练2。(注意:写出检验过程)
3、(小黑板)看图列出方程并求解。(内容同《作业本》P19D3)。
四、评价激励
1、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四个概念,(复述概念)并掌握了检验的书写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