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文纳特卡制
文纳特卡制是美国教育家华虚朋于1919年在伊利诺伊州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创行的一种教学制度版。其特点是提倡教权学个别化,””学校社会化””,以发展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意识。华虚朋为文纳特卡制设定了四个目标:
①给儿童以优美快乐的生活;
②充分发展儿童的个性;
③个体的社会化;
④养成儿童普通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这四个目标,把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儿童将来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如阅读、写作、计算等。第二是创造的与社会的活动——使儿童个人的能力和社交意识得到发展。如音乐、美术、文学欣赏等。这种形式也是在””儿童本位””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自我辅导主义的影响下提出和形成的,””其课程在于发展每个儿童的个性,培养每个儿童独立创造的精神,所谓教师,只不过是暗示观念、指示方法、施行测验以鉴定儿童有无进步的一位指导员而已””。
② 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程序这句话对吗
不对。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受教育普及程度、学科性质、教学任务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按组织结构分,有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三种形式;按师生交往分,有师生直接交往和师生间接交往两种形式。古代各国普遍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间有初级的集体教学。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扩大教学对象,增设课程门类。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等。
③ 教育学考研问题:“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那些”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等教育有什么特点
第一题
(一)试行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
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分别是用以测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方法。起源欧美,五四时期被介绍到中国。1918年江苏省立师范附小主任俞子夷编《毛笔书法测验》,为中国编制测验之始。1920年廖世承、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用智力测验考试报考学生。192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教授麦柯尔来华,与东南大学及北京各大学师生合作编了智力与教育测验约30种。后陆志韦又订正法国比纳—西蒙量表,共包括65个测验。同时国内各地举行智力测验与教育测验实验。1923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社内设立“施行教育心理测验讲习会”。192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设测验部,江西省教育厅设江西儿童智力测验局并在南昌、九江及各地举行测验,1931年6月“中国测验学会”成立,并发行“测验杂志”,但因“经费支细,致工作未能如期完成”[1]。后来有关这方面的活动,除师范院校设有“教育测验与统计”课外,在30年代就已经消沉下去了。
(二)推行设计教学法和实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都是作为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学法介绍进来的。
设计教学法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教育哲学系主任克伯屈等人所创,1917年输入中国。1921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曾议决过“推行小学设计教学法案”。1927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设计教学法的中心人物克伯屈访华,在上海、北京等地讲演并大力介绍设计教学法。一时这种教学法颇为风行。当时设计教学法实验主要采用不分科的“作业中心的大单元教学”和分科的“设计式的各科教学法”两种形式进行。
道尔顿制为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在美国道尔顿市道尔顿中学所创,从1922年起中国开始介绍道尔顿制。最早实验道尔顿制的是上海吴湖中学,以东南大学附中等校的实验最著名。据统计,到1925年全国实验此法的中小学有57所。1925年柏克赫斯特来华讲学,扩大了道尔顿制的影响。
1931年美国教育家华虚朋来华,介绍文纳特卡制,这是一种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混合的教学制度,曾在当时陈鹤琴主持下的工部局小学试行,对某些学校的教学有过一定影响。
(三)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清末以来关于学校教学方法的问题,一直称为“教授法”。陶行知首先在南京高等师范提出改教授法为教学法。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来些知识,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陶行知这个观点后来发展成为基于杜威的教学观点而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但是当时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带普遍性的同题,作为教学规律和科学概念“教学法”比“教授法”更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实质,所以为教育界所接受,此后,均将教授法改称期“教学法”。
此外,这时一些学校还开展对各科教学法的研究。1927年各省市有专设实施小学者,明确规定其任务为实验新的教学方法。不过这些实验都比较零碎,成果不大。
第二题: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等教育有什么特点?
(1)中学、师范都属于干部教育范畴,各中等学校普遍开设地方干部培训班;
(2)学制视各校具体情况而定,不强求一律;
(3)课程设置主要根据形势和各地具体情况而定,要求精简、集中、密切联系根据地的建设实际;
(4)各中等学校学生的班级编制和生活管理大都实行军事化;
(5)学生们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劳动和从事群众工作。
④ 比较德克乐利教学法、格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和设计教学法的不同之处(找出论据支持你的观点)
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内容:自学+独立作业;特色:1.个别教学制度 2.内容:自学版与独立作业 3.课程:无课表,无年权级制,无课堂教学(三无) 4.教学:教师记录进度文纳特卡制:华虚朋。 课程:自学(公共知识)+小组教学(社会性活动);特色:1.个别与小组结合 2.内容:自学与活动结合 3.课程:有课程: 4.教学:a.自学:记录进度后考试检验 b.活动:无考试
⑤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形式有什么不同
一、两者的分类不同:
1、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按组织结构分,有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三种形式;按师生交往分,有师生直接交往和师生间接交往两种形式。
2、教学形式(即教学方式)的分类: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等。
二、两者的概述不同:
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受教育普及程度、学科性质、教学任务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
2、教学形式的概述:教学方式是指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活动状态,表明教学活动实际呈现的形式。如讲授法中的讲述、讲解、讲演;练习法中的示范、摹仿等。
三、两者的特点不同:
1、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
2、教学形式的特点:同一教学方式可以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可包含于同一教学方法之中。它能使教师工作方法形成独特风格,赋予教学方法以个人特征,也能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个人特点。
⑥ 如何区分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
主要是教学法的不同:
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曾经在许多国家流行。回道尔答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个体差别,对教师要求过高,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此外,将教室完全改为实验室也不太实际。
文纳特卡计划具体做法是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共同知识或技能和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知识或技能主要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作业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不进行考试。
(6)文纳特卡制教学法扩展阅读:
文纳特卡制的基本内容:
其课程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前者通过个别教学进行,后者通过团体活动进行。
道尔顿制的基本内容:
其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自由,即学生在身心方面都能自己计划自己的事情,自己克制自己的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二是合作,即打破班级界限,强调团体活动中的合作和交互作用,以使学生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参考资料:网络-道尔顿制
网络-文纳特卡制
⑦ 有关教学组织的三种结构图,恳请各位教育家的指点。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影响和制约因素:(1)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2)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课程的结构及其复杂程度,(4)科技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提供的可能性(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授形式。官学、私学,教会学校、宫廷学校,手把手,一对一,师徒相授。(二)近现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制(1)历程16世纪编班上课17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使班级授课制完善定型苏联凯洛夫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理论,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我国清同治元年1862京师同文馆采用班级授课制(2)缺点:压抑个性培养,阻碍学生整体发展。(3)改革类型:A、以班级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B、彻底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寻求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C、既不失集体,又有个人独立探索的教学组织形式2、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时期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仍然以班级为基础,教师并不直接面向全班学生,而是面向“导生”。背景:英国教育双轨制,劳动者子女只能在设备简陋,师资缺乏的初等学校学习,师资缺乏和教学要求不高,所以采用。教学质量低,很难满足大工业生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3、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柏克赫斯特 道尔顿中学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不同,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脱离教师指导和组织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4、文纳特卡制美国 华虚朋 1919 芝加哥文纳特卡中学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按照学科进行,由学生自学,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开商店、组织自治会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前者个别教学,后者团体活动。特点:(1)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2)应用各种诊断法检测学习情况。在测验前,先进行练习测验,学生自测,自改。(3)通过自学及诊断测验后,方可学习下一单元内容。(4)教师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因人、因时、因事而个别指导。(三)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1、分组教学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欧美各国“英才教育”的需要重新重视,克服班级授课条件下难以做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情况。按照学生学习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分组的依据不再是年龄,而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1)内部分组: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组教学。(2)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优点: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面临问题:(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3)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积极性普遍降低。(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学是广义的分组教学,环境变化可以淡化以上提及的矛盾,利用学校的不同校区进行分组教学会减少分组教学的副作用,各校区可以采用先进后进搭配的方式进行组合。分组教学中,后进班组家长学生与学校的矛盾大,分组的副作用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班级的学习氛围差,加强管理力度,增强师资力量(以各班骨干教师:特师、名师、青优、带头人的比例数据为证)是解决的途径之一,另外,将先进班组和后进班组之间的人数以递减的方式组织可以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以赢得家长和学生支持。ABCD层次倒置与乱置,如初一A层次表示学习能力低的层次,D层次表示学习成绩好的层次,初二则以相反的顺序编班,心理考虑。学习A层次,学习B层次,潜力A层次,潜力B层次,小范围的滚动机制,消化机制,如前面班级留出空间,准备消化最后一个班级,跨年级的跳级的鼓励机制,分层次保送激励机制)学校分组教学的意义、矛盾及实施办法研究(新形势下年级分组教学的实施途径探索)(投《上海教育》)2、特朗普制20世纪50年代 美国,“灵活的课程表”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起来,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20分钟为计算课时的单位。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独立研究占40%。3、小队教学“协同教学”是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旨在发掘教师个人的特殊才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采取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组成互补性的结构,通过分工协作,在教学工作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特征:(1)教学组可以分为大组和小组(2)“小组组长”和“高级教师”主持教学组的工作并负责上大课,其他教师则负责小班或小组教学、讨论及个别辅导(3)在教学组中,教师按课业需要和个人专长轮流进行教学。优点:合理有效利用教师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方式,可以使教师的兴趣和特长得到有效发挥,有利于教师相互学习、交流与提高。西方国家将小队教学与分组教学、特朗普制相结合,从而在教师结构和学生结构两方面组成了新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4、合作学习20世纪80年代以来 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合作、竞争、不相干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积极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特征:(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互助,组间竞争。(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4)公平竞争,合理比较。优生组第一名与差生组第一名赢得相同的积分点数。(5)分配角色,分享领导。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教学班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一)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班级教学: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1、以班为人员单位2、以课时为单位3、以课为单位(二)班级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1)面向全体学生(2)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4)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加强管理(5)在班集体中学习,师生间和学生间可以交流,增加信息来源和教育影响源(6)实现教学任务方面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2、局限性(1)主体性和独立性受到限制(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3)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不够(4)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5)内容、时间、进程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内容(6)“课”受时间限制,完整的内容被分割。(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三)班级教学中课的类型和结构1、课的类型(1)根据教学任务: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课(2)根据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2、课的结构(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学习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四)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1、备课(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2、上课(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组织得好(5)积极性高3、课堂教学效果测评(1)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2)分析教师的课堂行为(3)根据教学效果测评调整课外作业的布置4、布置课外作业(1)代表性,难度适度(2)与教科书内容有逻辑联系(3)有助于启发思维(4)尽量与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5)分别给优生和差生布置分量、难度各异的作业
⑧ 常见的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其各自的特点如何
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
(一)个别教学;(二)班级授课制;(三)复式教学与现场教学。
各自的特点如下:
(一)个别教学。
这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典型形态是私塾教育。其根本特征是“一对一(或几)”个性化,能够充分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到
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其根本特征。
(二)班级授课制。
这是现代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当代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对象与焦点,其根本特征是“一对多”即一名教师在课堂内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施教。
(三)复式教学与现场教学。
1,复式教学。特点: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因而备课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复杂的要求。
2,现场教学。特点: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使教学丰富多彩。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⑨ 德可乐利教学法,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和设计教学法的异同
1. 观察。其目的:①养成儿童注意各种现象的习惯。②使儿童了解生活上种种复杂的情形。③使儿童了解生物界种种演进的现象。
训练观察的方法:①寻常的观察:使儿童在学校中注意日常生活现象,例如注意气象的变迁,动植物的发育和生活现象,校中所养动物的生活等。②兴趣中心有关的观察:就是照课程上所规定的内容从事学习,这种观察教学的步骤有三:第一步“预备”,教师用问答法,唤起有关的旧经验,以引起对于新功课的兴趣;第二步“提示”,提出各种相似的事项,使儿童比较推证,以便求出一种结论;第三步“活动”,使儿童照着结论去做。
观察之后,要用比较的方法去推证,以便求出一种结论,而比较又多半为数量的关系,所以在观察之后,还要做计算的工作。
2. 联想。其目的在于扩大儿童经验的范围,使儿童明了所观察的事物与旧经验中事物的关系。教学的步骤有四:①示例。以儿童的旧经验为根据,用画片、地图和讲故事等方法以扩充其想象,启发其好奇心。②比较联想。即以旧经验和新事实相比较,找出其异同之点。③结论。使儿童进一步推求新旧经验异同原因之所在。④实行。求得的结论,若是要实行的,便使儿童实行。
3. 发表。其目的,在于把观察和联想所得的经验,用模型、动作及文字符号表示出来,以加深儿童的印象,并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发表的方法有二种:一是抽象的发表,如说话、写字、作文等;一是具体的发表,如绘画、制作、剪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