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赞可夫的“高难度教学法”.
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指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回发展的答明天作为方向”,“要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为此,一般发展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又要促进学生一般发展,即个性的发展,包括儿童的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3. 教学程序
赞可夫认为,以观察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活动及儿童的实际操作活动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他认为教学应围绕以下程序进行。
(1)观察事物特征,即教师在教学中先向学生提出观察的作业,然后组织学生复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了解学生所进行的观察活动质量。
(2)高难度作业,即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基础上,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从事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力,实现从现实发展水平向“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
(3)独立操作,即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增强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及动手能力。
『贰』 赞科夫提出的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提高课抄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价值追求,有三次重大变革在教育史上影响深刻和广泛。
第一次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他把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变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的群体教学,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时间和空间、统一教学要求的班级授课制,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贡献。自此以后,经过各国的教育实践,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
第二次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教学阶段论。他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课堂教学程式化、模式化,这样教师就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赫尔巴特认为,一个教学过程应该有这样四个密切相连的阶段组成:“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逐渐演变成“五段教授法”,即我国中小学教师所熟悉的课堂教学五个环节: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知、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赫氏的理论让教师们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
『叁』 赞可夫五大教学原则
赞可夫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赞可夫认为:这个概念的涵义之一是指克服障碍,另一个涵义是指学生的努力。“以高难度进行教学,能引起学生在掌握教材时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学内容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利用学生的认知的可能性,用稍高于学生原有水平的教学内容来教学生。“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他主张把教学建立在高水平的难度上,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懂了,就要向下教授,不要原地踏步走,防止学生产生心理抑 制,使学生时时感到在学习新东西。同时,他也指出高难度不是越难越好,要注意掌握难度的分寸。只有这样能为紧张的智力工作不断提供丰富营养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孩子已经掌握加法的概念,那么就应该引导他进入乘法,无需强调计算,因为在乘法的基本演算过程中,孩子会运用加法进行订正从而再次巩固加法的计算能力。这就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呈现的系统性。因此高难度教学得以实施。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赞可夫认为教学进度太慢,大量的时间花在单调的重复讲授和练习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主张从减少教材和教学过程的重复中求得教学速度,从加快教学速度中求得知识的广度,从扩大知识广度中求得知识的深度。他说:“只要学生掌握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就向前进,就教给他们越来越新的知识。”强调高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引导者必须通过观察确定孩子已经真正地理解了概念后,再发现孩子的几许探究的意愿后,才可以继续下一步的引导。对此,赞可夫说得很清楚:“以高速度前进,绝不意味着在课堂上匆匆忙忙地把尽量多的东西教给学生,……我们是根据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来决定掌握知识和技巧的适宜速度的。”这个速度是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实际相适应,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去吸引、丰富孩子的智慧,促进其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经常会出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他们能够轻松地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因探究心里不断的发展,促使他们自己会想办法采用更简便的方法去实现目标。我们继续用已掌握加法概念的孩子作说明,他们会把议掌握的加法概念和十进法的交换概念结合,比如当他想要统计全园人数时,他回把点数过的数目记录下来,然后合在一起。再运用串珠进行接龙运算,一十进位的方法进行替换,然后再根据替换完的结果加以总结,获得答案。很快他们就会发现,可以直接按整数的方法拿取串珠,获得答案的速度会更快。如果此时老师在孩子还没有失去强烈的愿望之前,及时给予乘法重复的概念,孩子就会马上接受并理解。所以根据孩子的发展现状提供丰富多彩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价值很高的教学内容,孩子会被其吸引,从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赞可夫根据实验的观察材料指出:在五、六十年代,小学一年级学生就能掌握许多抽象的概念,理解某些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且,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的感官延伸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人们已经可以把过去认为极其复杂的现象变成容易理解的东西。因此,他认为孩子“知识的获得、技巧的形成是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在尽可能深刻理解有关概念、法则及其之间的依存性的基础上实现的”。掌握理论知识对于事实材料和技能的规律能加深理解,使知识结构化、整体化,方便记忆;理论知识可以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孩子掌握理论知识后能够把握事物规律,然后展开思想,实现知识迁移,调动思维积极性,促进一般发展。通过前一点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已发展过程。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本身的同时,也理解知识是怎样学到的,也就是教材和教学过程都要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例如,学生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动手做碳、硫、磷、铁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而根据现象,使学生认识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甚至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可以燃烧;同时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反应,提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再以蜡烛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与之比较,又有什么异同;从而使学生理解碳、硫、磷、铁、石蜡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尽管不全都是化合反应,却全是氧化反应。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色彩的调配试验练习。以上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赞可夫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原则”的含义。显然,这个原则要求学生把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了解知识网络关系,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学要引导学生寻找掌握知识的途径,要求学生明确学习产生错误与克服错误的机制等。概括地说,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5、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学生有好、中、差三种类型。赞可夫认为:差生之所以差,主要是他们的发展水平低,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信心,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薄弱,而教师对待差生的传统办法就是补课,反复做机械的练习。结果,差生的负担更重,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差生见到的东西少,想到的东西少,因而学习的东西少。智力活动的减少,又使得发展水平难以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要促进差生的发展,教材必须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多做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用知识本身来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体会到克服学习困难后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喜悦,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好教与学的思路,重视知识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启发思考,适时练习、及时反馈、矫正等。用这样一些方法,持之以恒,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是可以做到的。例如,运用加法板进行加法的概念引导,孩子只需要知道把算式中的数字找到,然后按顺序排列在同一水平线上,最后在班子的上面找到相应位置的数字读出来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这种教材不但可以使孩子容易操作,而且充分体现了加法的概念就是把事物准确地合在一起。
『肆』 赞可夫与凯洛夫的教育思想有何区别
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苏联教育界在对前一阶段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应对国际竞争和科技革命挑战的需要,也基于教育自身的发展,许多教育科学工作者都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凯洛夫和赞可夫的教育理论值得关注。
(1)凯洛夫和赞可夫教育理论的差异
①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凯洛夫是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教育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由他主编的《教育学》(1948年版)中。他在《教育学》中论述了教育学的三个思想渊源;论述了教育的起源和教育的社会性质与社会作用,并以历史事实说明了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在教育目的与任务上,他提出了共产主义教育的思想和政治方向。
教学论是凯洛夫《教育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论上,他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的区别和特点;提出了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和五条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强调班级授课制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凯洛夫的五条指导教学工作的原则即:直观性原则、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
第一,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之所以必要,首先是由于只有在学生知觉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观念和概念,同时,直观也是学龄儿童的年龄特征所要求的。
第二,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凯洛夫指出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旨在保证儿童的积极思维,将通过直观所得的形象和所知觉的具体事物在意识中加工,对物体及其特征进行分折、比较、对照,从对它们的概括中得出规律,形成概念。
第三,巩固性教学原则。这是指巩固地把知识保持在记忆中,当有必要时,要会想起这些知识并以它作为凭借。巩固的前提在于充分地领会,以及教师叙述知识的清晰性与明确性程度、知识体系的形成、知识的运用程度等等。
第四,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原则。这是指是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首先需要有按照严格的逻辑联系编写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其次,教师必须负责系统地和连贯地讲述他们所教的学科;再次,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使自己巩固地、完整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技巧的体系。
第五,教学的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这是强调必须使教材的范围、复杂程度与深度符合各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顾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领会科学问题达到的程度及智力水平。
②赞可夫的教育理论。赞可夫主要是通过他的“教育与发展关系问题”实验来发展苏联的教育理论的。通过实验,他提出了教学过程中一般发展问题,强调一般发展既不同于特殊发展,也不同于智力发展,一般发展主要是儿童个性的发展;通过实验,他提出了五项教学论体系的新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第一,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实验教学体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它要求增加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分量;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力使学生过紧张的甚至是沸腾的精神生活,学会独立思考和推理,独立地探求问题的答案。高难度并不意味着越难越好,困难的程度要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
第二,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实质并不在于让儿童在一节课上做尽可能多的例题和练习,不是要匆忙行事,而是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以各方面内容丰富的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为学生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三,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要让那些说明现象的相互依存性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的系统知识,在小学教学内容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它要求学生在一般发展的基础,尽可能深入领会有关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
第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赞可夫指出实验教学论要求理解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是指向内部的。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会他们学习。
第五,使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是针对教师试图通过布置大量作业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落后状况的做法而提出的。赞可夫认为这样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是针对传统教学把掌握知识和获得发展混同起来的错误而言的。
(2)二者的差异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差异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凯洛夫和赞可夫关于教育理论方面的差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但并不能因此就把二者的分歧与差异等同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
①二者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通过对凯洛夫和赞可夫教育理论的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
凯洛夫在《教育学》中关于教育教学的论述体现出了传统教育的许多重要特征。凯洛夫强调学生在有经验的教师的领导下去获得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强调教学过程中巩固知识的重要性,他把教学局限在使学生掌握间接知识的范围之内,体现了传统教育的片面性。他的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也与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即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凯洛夫的五项教学原则的提出,也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习教材,牢固地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以便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他的思考局限在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间接知识的任务上,而且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际上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极为不利。
赞可夫把当时苏联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小学教学体系称之为传统教学体系,把他的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称之为小学教学的“新体系”。他认为近几十年来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的安排都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范围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只能把他们“训练成片面的执行者”。他认为对这种传统的小学教学体系必须进行根本改革,而实现这种改革,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教学论核心。他指出教学论核心应该是: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取得成效。他以此为指导提出了五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他强调教学要着眼于使学生获得一般发展,让他们在发展的基础上自觉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②二者的分歧不能等同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不可否认,凯洛夫和赞可夫在教育理论特别是教学原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和分歧,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把二者之间的分歧完全等同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
凯洛夫虽然强调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他同时也指出教学过程也需要学生自觉与自动的参与。他的教学基本环节虽与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但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是以观念心理学为基础的,凯洛夫的《教育学》则力图将其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相比而言,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此外,他在教学原则中也强调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的发挥,并指出教学要顾及儿童的能力,并不是说对于学生工作的努力加以限制的意思。他指出儿童喜欢克服一切困难,而不用任何努力即易于掌握的教材,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又与赞可夫的教育理论有相通之处。
赞可夫的研究主要是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并针对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形成的教学理论中只论教师如何教、不管学生怎样学,侧重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没有把发展作为教学任务进行专门研究等“不见儿童”的缺陷来进行的,很少考虑建立教学过程的社会政治与道德要求。这没有完整体现现代教育的精神。他的理论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智育水平问题,而且几乎是就智育而论智育。但是在实践中,智育与德育、体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都是互相作用和相辅相成的。这也并没有完全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
『伍』 赞可夫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切身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要能体现出首创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强烈需要,有着强烈的目标达成的切身感,并被教师导引的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所吸引,有可能达到目标的切身感。
2、参与性
建构性学习要求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建构知识、应用知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对自己学习的成败承担责任而积极参与。其实施途径是:
3、情景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一种“亲、助、乐”人际关系中学习。教师应与儿童共同创设“以情启思,以思促知”的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情境。
4、自主性
建构主义认为,要建构一种学习环境,教师需提供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课本和相关参考材料、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围绕课题,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提出问题、选择学习内容和运用方法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学、思考问题的时间,以达到学习目标。
5、框架性
教学的任务在于将教科书中合理的知识结构,经过教师科学“编码”、学生“译码”形成头脑里的认知结构。在认知结构中必有一些起支撑作用的重点知识作为结构框架的支点,在支点之间建立相关联系,形成“脚手”框架,让学生主动攀登。
6、问题性
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师需要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事象或问题,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立一个相关的认知结构框架,用问题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认知框架把学生从现有水平引导到潜在水平的发挥。
7、随机性
斯皮罗等人( Spiroetal,1995)认为:传统教学混淆了初级学习(学习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概念和事实,测验时只要求能再现出来)与高级学习(教师要求学生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学习者要解决具体领域的情境性问题)之间的界限,把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不适当地推及高级学习中,如将事物从复杂的背景中隔离出来进行孤立地学习,忽视具体情境下条件的应用,忽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等。实际上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情境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性。任何对事物的简单理解都会漏掉事物可能重要的方面。据此,在教学过程要对同一重要概念、原理,可设置不同的情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次进行或呈现,斯皮罗称之为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这不是传统教学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多样化的现实情境与实例中,对概念、知识形成以新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习者针对具体情境,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
8、合作性
建构性合作学习要求围绕教学活动主题,组织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以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明确化和外显化了,从而使学习者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学习者为解决问题进行交流,以达到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立起更完整的意义建构的表征。
9、体验性
维果茨基把学习者的体验称为“自下而上的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只有与自上而下的知识相联系,才能成为系统;而自上而下的知识只有与自下而上的知识相联系,才能获得发展的基础。因此,建构性教学要帮助学习者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感性体验、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体验以及认知的体验。
10、开放性
教学的开放性是指把教学内容置于一种更宽广的背景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探讨问题,鼓励学生敞开思想,主动打破自我界限,进行开放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吸收营养,以适合自身的方式建构认知图式。
『陆』 简述赞可夫所主张的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主要观点:赞可夫在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专则”:属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评价:赞可夫打破了教学实际上只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相联系的旧模式,把教学同发展联系起来,建立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的能力,把教学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教学论中一次根本性的改革。
『柒』 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程序教学理论对吗
赞科夫教育实验的指导思想是“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内目的是促进学生容“理想的一般发展”。所谓一般发展,一方面是对特殊发展(即数学、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发展)而言,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智力发展。一般发展包括智力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身体的发育等各个方面。学生在一般发展上取得的成绩是自觉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可靠基础。赞科夫依据维果茨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及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提出了用整体性观点安排教学结构、组织教学过程时必须遵循的五条教学论原则。
『捌』 简述赞可夫所主张的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主要观点:赞来可夫在长期的实践源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评价:赞可夫打破了教学实际上只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相联系的旧模式,把教学同发展联系起来,建立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的能力,把教学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教学论中一次根本性的改革。
『玖』 教学论中赞可夫发展教学等五大原则
教学论中赞可夫发展教学等五大原则有: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内、使学生理解容学习过程的原则和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教学论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教学原理部分阐明了基础理论和教学的一般理论。在基础理论方面着重探讨知识与教学、教学过程、教学与发展等内容。在一般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程理论、智能理论、知情意结合理论、交往理论、活动理论、最优化理论等内容;应用性体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两部分。
(9)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扩展阅读: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运用了他的导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学说。维果茨基说:“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
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时候,教学才有好的结果。
通过长期广泛的教学实验,赞可夫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赞可夫认为:这个概念的涵义之一是指克服障碍,另一个涵义是指学生的努力。“以高难度进行教学,能引起学生在掌握教材时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