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互惠教学

互惠教学

发布时间:2021-02-20 02:33:13

1.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异同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传统教学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然后通过机械地操练巩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得到开发和发挥,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传统教学重讲轻练,学习不是通过老师大量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大量练习,在实践中学会“游泳”。
传统教学重“教”轻“学”,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的安排设计主要从“教”的视角考虑。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有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有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是“仓库理论”,它以教师为圆心,把学校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主要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其结果,严重的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不利于现代新人的成长。而现代教学观念完全摒弃了这些落后的想法和方式,试图用崭新的教学观来改变这种现象,因此在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改革。

2. 怎样让导学互动课堂变得自然,真实,生动起来

“互”是交替、交互、相互,“动”是使起作用或变化.互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行为主体借助于一定的手段,与他人(或环境)和自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注入式思想的支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灌注”过程,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和学生缺乏主动交流,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而互动式教学法恰恰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这些理念.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冲破意识阀门而释放出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共振,达到双方的最佳效益.“互动式”教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按一个积极的调研过程进行教学,并着重于认真思考,向“现实生活”学习.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他是机遇对教与学关系的审视和思考.他是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与学的新体系,主张以交往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和途径,在交往中通过人与人、人与文本间的视界融合生成一个新的、个体化的意义世界,实现精神世界的拓展和人生经验的增长.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中.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与个别学生、部分学生、全体学生之间互动、学生和教学媒介的互动等,既可以是口头上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是书面上的. 互动教学结果具有互惠性,交往双方总是希望通过交往而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从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这种互动双方的互补互惠性是建立在交往主体差异性基础上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而产生的“教学相长”就是教学交往互补互惠的最好证明.教师和每个学生的主体质量不同、需要不同,必然存在着交往双方的主体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双方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前提,从而形成了互补性、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将成为提高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巨大力量. 在我的课堂中,我是这样来体现师生和生生互动的: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需要互动的课堂,社会需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已的教学理念,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 (二)用“活”教材 也许有的教师已经发现,很多学生喜欢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现象,但并不喜欢上课.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没有走出“课程本位”,没有走出有限的课堂时空,尽管教师泛泛而谈,但学生却感到不着边际.因此课堂教学应强化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教师要从“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依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化来选择拓展课程,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教材的重组. (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这是落实课堂教学任务、选择适当教学方法的关键.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现有智力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教师要准确地了解学生什么知识是已经掌握的,了解学生接受的能力、爱好、性格特点等等.只有这样,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准确. (四)明确目标,提示与要求(发挥导学案作用) 课前通过导学案把第二天要讲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标出,并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具体的任务,要求和明确的提示,让学生明确课上的互动方向和互动任务. (五)精心地设计任务 任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们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合作性的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明确性,阶梯性,及多样性,真实性原则. 1. 任务的明确性、阶梯性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即教师一声令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讨论,或调查或采访,但学生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做.原因之一可能是教师指令不明,学生不知道如何活动.原因之二就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任务的阶梯性原则,新授之后,立刻让学生投入到一些较复杂的交际活动中去,如角色扮演、辩论、叙事、调查、采访等,其结果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知半解,以至于在实际运用中张冠李戴,或者更本不知道如何应用,学生的活动变得盲目无序,互动变闲聊、游戏的好机会.根本达不到教师的预期目的.影响了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的问题布置的任务一定要明确,且具有一定的确梯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因势利导,要认学生十分明确自己下一步的活动要做什么,怎么去做. 2. 任务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活动的多样性指活动的空间、时间、内容和方式的变换.充分利用导学案的作用.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教室或户外;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业余时间;活动内容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力求有一定的真实性. (六)恰当的教学方法,发扬民主,挖掘人情资源 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是否充满兴趣,还取决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了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入互动的前提.教师和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合作过程,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平等的.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也不必唯师是从,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承认、相互激励,教学相长”.“师生互评”教师和学生是朋友的关系.教师要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从成人文化中走出来,真诚地走进学生的文化,走近学生的身边,去聆听他们的心声,设身处地的去体验去感悟孩子们心灵的对话,和学生成为朋友.对教师而言,不仅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群体、个体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教师与各小组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作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也可以作为学习小组的顾问,为学生提供信息、咨询、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为了创设一种易于学习的师生互动的气氛,教师必须转变角色,适当换位,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作为教师最好是“点头和微笑,专心听他说”,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微笑”是增进师生关系的营养剂,“点头”表示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看见老师对自己点头,对老师就倍感亲切,“专心”是专注行为的表现,老师的专注,说明老师不立即下结论,由学生共同评估,这样也养成了良好的同学关系.课堂教学的互动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判断、多角度看待问题和理性思考分析,学会批判和用自己的立场说话.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互动.这是我们经常忽视的一个问题.课堂上根据讲述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自由辩论. ( 七 )营造合作学习氛围,为互动创设条件,打好基础. 1、创设便于合作的学习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①、健全的心理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②、充裕的时空环境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老师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③、热情的帮助环境 全班各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的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④、真诚的激励环境 倡导“成功是成功之母”的学术观念,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2、处理面向群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我们这个群体当中又是各个个性、特长不同的学习个体.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否正确处理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益. ①、合理的小组构建 合理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由于我们现在所授班级一般都是大班额,学生数目较多,因此我们可采取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如将全班分成四大组,再将每大组分成三小组,每小组四到六人.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来利用不同的小组模式进行教学. ②、活化合作小组力量资源,优化合作小组结构. 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根据个性特长,给每个成员分配任务,使学习小组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生生之间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使学习个体能从群体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活化小组力量资源的目的是激发个体力量源与凝聚整体合力.合作学习容易导致个别学生的依赖、懒惰行为,也容易导致优等生的主宰地位.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觉得“我是小组的一员,我也很重要”“我也能为小组出力”“小组的伙伴需要我”时,学生学习的自动性、自发性、责任感才能自然而然地焕发出来,凝成一股百折不挠的合力,从而更有效地合作,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用“荣辱与共”来概括组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也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生死与共” 的关系,即只有所有的成员成功,他才能成功时,才会自主地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各个任务.因此建立多角度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建立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环境相当重要.可以说没有积极互赖,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形式.为此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要建立起学生间的多角度的依赖关系 (1)、角色互赖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即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任务,而此小组的其它成员无所事事.这种“搭车”现象的发生,通常也是由于小组没有积极的目标互赖,而且也是由于在小组活动中缺乏积极的角色互赖.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因此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以使小组责任具体化.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①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讲座决议和编写小组报告;② 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成员都能清楚说出小组内得出的答案或结论;③ 精确性裁判: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④ 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⑤ 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给小组成员进行角色的互换.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学习的新鲜感,又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更主要的是让他们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享受他人为你服务与帮助的同时能为自己的小组贡献一份力量,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 (2)、目标互赖 通常在合作学习之前,我会确立一个明确的小组目标,小组目标往往是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如“学会什么,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这样,学生便能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同生死共患难”,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也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伙的学习负责,从而促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完成任务. (3). 奖励互赖 当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进步或达到了共同的目标时,优胜组内的每位成员便可得到同样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如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出一期介绍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或生活情况的黑板报,或奖励课外书籍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测试后,我给每个小组计算出提高分.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每个学生平时成绩给他定一个基础分,如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他的基础可以定为 80 分.如果他测验的分数是 85,那么他的提高分为 5 分,然后将组内小组成员的提高分相加,总提高分数高的小组便胜出.优胜组内成员可以在本星期内减少作业量.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促进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从而增加小组的竞争实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语文阅读课上,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在短时间内搜索信息的能力,我让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快速阅读一篇文章,结束后,合上文章,就文章内容提问,看哪组回答得多回答得正确,优胜组成员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这种积极的奖励互赖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3、引导合作竟争 引导学生积极地合作与合理地竞争.合作和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合作是以优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谦让、相互欣赏是其主要的精神品质.合作学习中的竞争是外向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大多是分层次进行的.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优生之间、优差生之间都可以出现竞争的现象,并在竞争中锻炼其品格,磨炼其意志,培养其人品.二是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能强化小组结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学习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互相拆台的不良现象,注意从正面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公平的竞争,使他们在竞争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使合作学习形成一种“合作---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以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竞争成为促进学习成功的手段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那么,在教学上我们也应该大声地喊:“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师生、生生互动起来吧!”

3. 请问赴美互惠生的项目在美期间要求的修的学分是否没有艺术类课程的,本人现为音乐学院本科在读生。

美国互惠生完成的6个学分,即使以后你要继续留在美国读书,那6个学分也是受美国政府和学校认可的。
你必须修满6个学分才能算圆满完成互惠生项目,不然会影响你在美国的签证转签。

4. 出国做互惠生要做什么互惠生的工作是什么

出国前可以进修个核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技术拿个汉办人社部国际认证协会三证联考专的认证 出国以后也能多属个和老外沟通交流的途径哦
我们这边有赴外的汉语教师项目可以参加呢 而且具有正规的出国劳务资质

我们是国家汉办汉语教师证人社部CETTIC认证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三证唯一联考机构,两证承诺一站式就业,助您后顾无忧!

5. 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互动

构建有效师生互动方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们大力提倡课题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题组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已成为师生是否能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自身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师生建立平等关系
师生建立平等关系就是要消除老师高高在上的“尊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仅要成为可敬的人,而且更应是一个可亲的人。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我们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有自尊、与教师平等的人,然后把他们看做是一个需要教师去关爱和爱护的孩子。其次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品质,要时时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朋友。具体在教学中课题组教师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的:①、平易近人,消除恐惧。②、平等相处,缩短距离。③、相互尊重,成为朋友。只有在教学中师生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中的一些难题就迎刃而解,为师生进行有效互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3、创建“宽松、民主、和谐” 课堂氛围
在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沟通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进行有效互动提供保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建适合学生参与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充分进行互动和交流提供机会。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教具、语言的激励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教师设计教学的核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地投入到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来。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自然而然,学生就把交流当成一种习惯,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6. 教学互动策略的基本特性

(一)互动目标的多维性(二)互动对象的多样性(三)互动过程的动态性(四)互动对象的平等性(五)互动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互动策略的基本特性主要表现
(一)互动目标的多维性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需要实现的目标而选择采用的。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系统对互动策略的选择、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知道,受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制约,课堂互动往往表现为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上,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更不会注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互动策略,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呈现出鲜明的目标多维性特征。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时,老师安排学生进入教学虚拟网站,上网浏览新北京的美丽景象。在要求学生进行人机互动(获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见到的景象,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想,强调交流时注意突出重点,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象,并谈谈(生生互动)所见到的景象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这些互动的安排,学生一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即对北京建设的发展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学会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更为主要的是,在互动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价值判断的相互碰撞中,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凸现了互动目标的多维性特点。
(二)互动对象的多样性传统意识上的课堂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只是侧重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强调由过去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改进为师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那么将“交往”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即构建一种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则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课堂教学,由于其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所基于的手段、技术等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种多功能、多技术、多媒体结合下的课堂教学新形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创立和构建。那种只重视课堂教学两大要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已远不能适应这种形式的发展。在我们所见的诸多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对象是多样且多变的,互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多的则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其中又可分为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个体与全体之间)。这种把教与学的过程只看到是成人→儿童的双边互动的过程,实在是过于简单化了。实际上,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几乎都发生在与同伴群体的互动情境之中。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从本质上讲,教与学的成人→儿童双边观过低地估计了课堂中学生-学生关系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所提倡的互动观是一种多边立体的互动观。近十年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与广泛应用,媒体的超时空性、形象性、生动性的优势越来越成为教与学不可或缺的要素。特别是媒体智能化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为实现媒体与人之间的对话动能提供了可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运用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当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已经如火如荼。这不仅在教学手段上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在教学理念上、教学结构上都将发生根本变化。如我校针对小学语文《日月潭》一课的教学设计,曾先后研究开发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两种教学课件,并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互动对象的多样性,即发挥了媒体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优势,设计了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教学情节。如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中,学习《日月潭》一课时,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拖动色块,组成日月潭图形的互动活动。拖动错误,色块自动返回,拖动正确即赢得掌声鼓励。学生兴趣盎然,情趣高涨。又如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制作了有关日月潭形成和日月潭美丽风光的欣赏图片、影象,以及台湾的风俗民情介绍等知识的模拟网站。在学生学习课文知识时,随文让学生上网浏览,查询有关信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在网站中安排了多种互动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快乐学习,起到了传统教学无法代替的效果。此外,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建立,我们对课堂教学环境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开放与拓展。传统的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趋于封闭的、呆板的、秧田式地排列,学生的活动最大莫过于教室。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已经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教室的范围,很多课的教学,光靠在教室里,光靠在教室里的人相互之间的互动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事实上,有些课的教学,交流互动的对象已经扩大到教室之外的人群,如要进行某项统计指标的调查,为了了解某一特定写作对象所要进行的实地采访等等。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互动对象的多样性,是新课程理念下互动策略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性。
(三)互动过程的动态性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学环节都是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即是由多个互动反复交替作用的过程。教学互动过程的动态性,是教学互动策略的一个重要的属性。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可能是由教师预先设定的,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互动的模式和程序的选择则是以学生心理特点、参与学生的数量、发生的环境、师生的知识背景、教学设备、媒体的条件等为转换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常常要根据所教学的内容或主题来变换互动的模式或方式,如有时采用问答式,有时采用讨论式,有时采用质疑探讨式等。此外,过程的动态性还表现在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或根据媒体提供的学习所必须的途径和资料,适当地调整互动的模式和方式。
(四)互动对象的平等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经常看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场面:或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答教师评价等。这种“互动”,严格地讲是建立在教师更多的主导之上的,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削弱,甚至根本未被引起重视。所以,充其量也只能是“准互动”。新课程理念下的互动过程,十分注重要营造这种平等的、相互理解的,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所以,建立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这种情况,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互动对象之间,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应该是平等的。上面主要阐述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那么,在课堂教学诸多互动对象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呢?究其实质,如多媒体、网络信息、课堂之外的交流对象等,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代替了教师的作用:一方面,取代了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老师用讲解描述等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本质还是相当于“教师”。综上所述,无论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对象怎样变化、怎样丰富,都必须遵循互动对象之间平等的重要特性。
(五)互动过程的有效性。现代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都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强调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是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一大突破性贡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了“互动”,特别是强化了“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新的理念,就一定能达到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吗?请看下面一个教学片断:一位老师在教学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大量地运用了多媒体设备与技术,还特意制作了网络课件,利用网络教室上课。教学中教师由两伊战争导入,继而让学生针对课文题目质疑。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随即,教师便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自己弄懂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的。接着便让学生上网浏览信息,从网上的信息中获取问题的答案。从课堂的表面来看,热热闹闹,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发生了多次“互动”,但我们细细地分析以下,不难看出,学生的每次互动,如讨论交流,或上网浏览均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针对课文中内容的浏览,并没有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探讨的讨论交流和浏览。这样的互动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重视互动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动一定要讲究其有效性。无效的或低效的“互动”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反而会影响、延误教学的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上述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互动,我们可以看到其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浅薄性、不合理性。那么,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应该是建立在互动目的的明确性,互动内容的深刻性,互动时机的科学合理性,互动结果对学习过程的影响程度等方面之上的。

7.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版操作活动。权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2)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2)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7)互惠教学扩展阅读:

基本要求

1、课堂上教师、学生的活动交替安排,形成有机的整体。

2、课堂练习要当堂完成,须背记的内容要当堂熟练背记。

3、课外作业量要适度。

4、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推介不同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求并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教师要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检查学习效果。

8. 四种主要的教学策略

四种主要的教学策略一、高效课堂教学的界定

《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中国中学教学网络全书》对课堂教学的解释是: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规定人数的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和时间表,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具体讲1、要以尽量少的时间和师生物化劳动 ,靠提高课堂45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2、要以教师、学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为本,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二、备的策略
在我们常态的班级授课中要实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得以最优化的落实,教师的课前准备是重要的前提,对课堂教学进行中诸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要了然于胸,并做精细化处理。具体讲涉及四要素:学生、教材、媒介、教师。所以课前的准备主要是四备:
1、备学生。首先,要对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最近发展区的情况搞清楚。其次,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否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得到根本性落实、在促进本课知识与技能落实上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有意义,而不是被动机械性掌握,是否具备相关的学习方法,若没有是否授予;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有一个先期的预设,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始终具备积极的情感。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因为学生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就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根本性指标。
2、备教材。首先,要站在单元、整章、整册、乃至整个学段教材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备课,这样处理教材时才会避重就轻、驾轻就熟。其次、指对于课堂教学要呈现材料的掌握应该很熟练,达到脱稿的水准,这样在巡视、指导,精讲时才会干净利落,不出现拖泥带水的低效现象。这样做的目的是利于学生学会,落实好知识与技能。
3、备媒介。媒介在课堂教学起到辅助性的作用,运用得好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和节凑,易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事物的本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媒介包括1、非投影视觉辅助如黑板、模型、实物、提纲等,2、投影视觉辅助如电脑多媒体技术等;3听觉辅助如录音机;4视听辅助如电影、电视、录像。
4、备教师。备教师是备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应该把备学生、备教材、备媒介中考虑到的问题进行思想上位的融合。在实践下位上,要考虑在课堂教学实际的进行中,教师自己的摆位问题,即课堂教学45分钟自己以什么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是讲授者、指导者、组织者等等要有一个先期的考虑,其次、如果条件准许,可以问问经验丰富者的处理办法,还应该看看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前沿的杂志、书籍,是怎样进行的,如此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左右逢源,相得益彰。
总之,单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如是实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实有一个先期的与预设保证
三、教的策略
在常态课堂教学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最优化,教只是落实的一方面。那么在教的方面怎样实现课前准备的预设,并创造性的发挥呢?教育心理学史表明,对学习造成重要影响的学生自身因素是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和智商水平。由于目前学校教学一般是按照年龄分班的班级教学,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大体相同,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大致概括学生自身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学习成绩=f(动机、IQ、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学习成绩是学生个人动机水平、IQ、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增函数。也就是说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只要做好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搞清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并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主线展开教学即可。

9. 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什么区别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传统教学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然后通过机械地操练巩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得到开发和发挥,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传统教学重讲轻练,学习不是通过老师大量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大量练习,在实践中学会“游泳”。
传统教学重“教”轻“学”,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的安排设计主要从“教”的视角考虑。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有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有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是“仓库理论”,它以教师为圆心,把学校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主要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其结果,严重的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不利于现代新人的成长。而现代教学观念完全摒弃了这些落后的想法和方式,试图用崭新的教学观来改变这种现象,因此在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改革。

10. 什么是互惠内驱力

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协作活动,人们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发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全文

与互惠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