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乌镇教案

乌镇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19 20:22:56

❶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哪些

截止2015年2月,国家旅游局共确定了212家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AAAAA级为中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

国家旅游景区分5个等级,AAAAA是最高级别,最低级别是A。要获得AAAAA级,需要在旅游交通、游览、安全性、卫生条件、经营管理、自然资源和空气质量等多个方面满足质量许可。


国内共有212家旅游景点被评为了国家AAAAA级景区,其分布如下:

云南 (6个)

昆明石林风景区、丽江玉龙雪山景区、丽江古城景区、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北京(7个)

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颐和园、八达岭-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明十三陵景区(神路-定陵-长陵-昭陵)、恭王府景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中国科技馆-国家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天津(2个)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天津蓟县盘山风景名胜区

河北(6个)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普陀宗乘-须弥福寿-普宁寺-普佑寺)、河北省唐山市清东陵景区、保定安新白洋淀景区(文化苑-大观园-鸳鸯岛-元妃荷园-嘎子印象-渔人乐园)

保定涞水县野三坡景区(百里峡-白草畔-鱼谷洞-龙门天关)、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景区、河北省邯郸市娲皇宫景区

山西(6个)

晋中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晋中平遥古城景区、大同云冈石窟、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晋城阳城县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

内蒙古(2个)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响沙湾旅游景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辽宁(4个)

沈阳植物园、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老虎滩极地馆、大连金石滩景区(地质公园-发现王国-蜡像馆-文化博览广场)、辽宁本溪市本溪水洞景区

吉林(5个)

长白山景区、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净月潭景区、吉林省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吉林长春市长影世纪城旅游区

黑龙江(5个)

哈尔滨太阳岛景区、黑河五大连池景区、牡丹江宁安市镜泊湖景区、伊春市汤旺河林海奇石景区、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旅游区

上海3个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

江苏20个

苏州园林(拙政园-留园-虎丘)、苏州昆山周庄古镇景区、南京钟山-中山陵风景名胜区(明孝陵-音乐台-灵谷寺-梅花山-紫金山天文台)、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城景区无锡灵山大佛景区、无锡鼋头渚景区、苏州吴江同里古镇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江南贡院-白鹭洲-中华门-瞻园-王谢故居)、常州环球恐龙城景区(中华恐龙园-恐龙谷温泉-恐龙城大剧场)、常州溧阳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天目湖、南山竹海、御水温泉)、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南通市濠河风景区、泰州姜堰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市金鸡湖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金山-北固山-焦山)、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旺山-穹窿山-东山)、苏州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镇江句容茅山景区、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中华麋鹿园景区

浙江14个

杭州西湖风景区、衢州市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舟山普陀山风景区、杭州淳安千岛湖风景区、嘉兴桐乡乌镇古镇、宁波奉化溪口-滕头旅游景区、金华东阳横店影视城景区、嘉兴南湖旅游区、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区、温州乐清市雁荡山风景区、绍兴市鲁迅故里-沈园景区、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山景区、浙江省台州市神仙居景区、湖州市南浔古镇景区

安徽9个

黄山市黄山风景区、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池州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安徽省合肥市三河古镇景区、安庆潜山县天柱山风景区、黄山市黟县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六安市金寨县天堂寨风景区、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景区、阜阳八里河风景区

福建9个

厦门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南平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三明泰宁风景旅游区、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景区、宁德屏南(白水洋·鸳鸯溪)旅游景区、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旅游区、泉州市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福建省龙岩市古田旅游区、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区

江西8个

九江庐山风景名胜区、吉安井冈山风景旅游区、上饶三清山旅游景区、鹰潭市贵溪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上饶婺源县江湾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旅游区、江西省瑞金市共和国摇篮旅游区

山东9个

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趵突泉-大明湖-五龙潭-环城公园-黑虎泉)、泰安泰山景区、烟台蓬莱阁-三仙山-八仙过海旅游区、济宁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青岛崂山旅游风景区、威海刘公岛景区、烟台龙口南山景区、枣庄台儿庄古城景区、山东沂蒙山旅游区

河南11个

郑州登封嵩山少林景区、河南省驻马店市嵖岈山旅游景区、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焦作(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风景区、安阳殷墟景区、洛阳嵩县白云山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平顶山鲁山县尧山-中原大佛景区、洛阳栾川县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洛阳新安县龙潭大峡谷景区、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

湖北10个

武汉黄鹤楼公园、宜昌三峡大坝旅游区、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十堰丹江口市武当山风景区、恩施州巴东神龙溪纤夫文化旅游区、神农架生态旅游区、宜昌长阳县清江画廊景区、中国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大峡谷景区、武汉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湖南7个

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旅游区、衡阳南岳衡山旅游区、湘潭韶山旅游区、岳阳岳阳楼-君山景区、长沙岳麓山-橘子洲景区、长沙花明楼景区、湖南省郴州市东江湖旅游区

广东11个

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广州白云山风景区

梅州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景区、深圳观澜湖休闲旅游区、清远连州地下河旅游景区、韶关仁化丹霞山景区、佛山西樵山景区、惠州市罗浮山景区、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佛山市长鹿旅游休博园

广西4个

桂林漓江风景区、桂林兴安县乐满地度假世界、桂林独秀峰·靖江王城景区、南宁市青秀山旅游区

海南5个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三亚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保亭县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陵水县分界洲岛旅游区、保亭县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

重庆7个

大足石刻景区、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酉阳桃花源景区、万盛黑山谷景区、南川金佛山-神龙峡风景区、重庆市江津四面山景区

四川10个

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绵阳北川羌城旅游区(中国羌城-老县城地震遗址-“5·12”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北川新县城-吉娜羌寨)、乐山峨眉山景区、乐山乐山大佛风景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景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黄龙风景名胜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特别旅游区(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阆中市阆中古城旅游区景区、广安市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广元市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区

贵州4个

安顺黄果树瀑布景区、安顺龙宫景区毕节百里杜鹃景区、贵州省黔南州荔波樟江景区

西藏2个

拉萨布达拉宫景区、拉萨大昭寺景区

陕西7个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华清池景区、延安黄陵县黄帝陵景区、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渭南华阴市华山景区、陕西省商洛市金丝峡景区、宝鸡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

甘肃4个

嘉峪关文物景区、平凉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天水麦积山景区、甘肃省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宁夏4个

石嘴山平罗县沙湖旅游景区、中卫沙坡头旅游景区、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宁夏银川灵武水洞沟旅游区

青海2个

青海湖景区、西宁市湟中县塔尔寺景区

新疆9个

昌吉州阜康市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吐鲁番葡萄沟风景区、喀什地区泽普县金湖杨景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喀纳斯景区、伊犁地区新源县那拉提旅游风景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景区、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天山大峡、博斯腾湖景区、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噶尔老城景区

❷ 实习幼师怎样上好第一节课

“我在只有一个班的幼儿园上课!第一次踩风琴,手脚不协调,比开车还难。”
“一间平房,就是一个村幼儿园。大、中、小班的孩子混合成一个班。”
“她们都是一人包班,辅导大班作业时,让中班的孩子看书,让小班的孩子折纸。辅导完大班,再依次辅导中班、小班,真的很辛苦。”
“下午的点心,是老师自己为孩子烧的。所有的卫生工作、保教工作都是老师一个人完成的。” “和她们相比,我们真是掉在蜜缸里。一个班,两教一保,二、三十个孩子,教玩具样样齐全,各种活动室应有尽有。”
“这里的孩子很懂事,我看到一个孩子下课时主动拿扫把把地上的脏东西扫进簸箕,另一个孩子去帮助他将垃圾倒在垃圾桶里。”
“这里的孩子上学很远,他们老师说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接送,每天踩着三轮车,从家到幼儿园需要40多分钟,现在天冷了,真的挺辛苦。而梧桐镇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坐在温暖的汽车里上幼儿园。”
“今天的半日活动带班体验,我们的收获太大了,我今后一定要倍加珍惜工作,向在农村工作的老师学习,勤奋工作。”
……
几个新老师激动地讨论着在村点幼儿园半日带班活动的深切感受。11月18日,国艺幼儿园、丰子恺艺术幼儿园的4位新教师徐楠、徐水花、詹丽丽、阮亚红走进乌镇民合的浙月村、新翁村和双塔村三个村点幼儿园体验农村教师的日常工作。组织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新教师在体验农村幼教工作艰苦的同时,学习农村教师敬业爱岗、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几位新教师认真组织了晨间锻炼、集体教学和游戏活动,大班语言《苯耗子的故事》、《战胜大灰狼》,大班美术《可爱的猫》,中班科学《小猴做鞋》,小班语言《蜗牛的家》、小班科学《落叶回家》等八个集体教学,为孩子们送去了新鲜、有趣的活动,从一开始的拘束到告别时的恋恋不舍,一张张纯真、可爱的小脸上写满了快乐和憧憬——这种美好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冬寒料峭中的我们,是感动?是激动?每一颗心都是滚烫滚烫的。
“我们的老师,从来不会想到要请假,即使是小产,也是星期天去医院,星期一照样来上班。一方面一人包班没办法,另一方面我们的老师真的很敬业、很辛苦!”园长盛培英老师这样跟我们说,朴素的话语令人感动。10多年、20多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农村的老师们,真诚地向你们致敬!在全社会呼唤教育公平的今天,我们期盼农村学前教育备受关注,迎接更美好的春天!

❸ 贵州的“世外桃源”青岩镇有什么特色之处呢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刻画出了一个完美的世外桃源,也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向往。尤其是在现如今生活和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之下,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象着自己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厌倦了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和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到节假日,便会向着田园乡村进发,寻找远离世俗的一丝清净,而古镇旅游业就是从这个时期火了起来。


在雁回看来,享受清净、享受旅行还是到这些游客少而且还原历史度高的景区中来,在这其中才可以真正地享受到旅行的意义。

❹ 什么是美 教案

你参考吧

目标: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课时:两课时(课内指导一课时,课外自读巩固一课时)

第一课时(课内指导)步骤:

○导入

○简介作者:吴冠中1919年生,中国现代画家。

○在早读课读过书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或看播放有关画面)思考:在作者看来, “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 学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师再明确指导:

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作者是所举实例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引导学生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板书: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例:1、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感受特别)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2、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景致动人) 构成丰富画面

3、长桥之美(富于创造力)

4、风雨桥(形式独特)

第二课时(课外进行)

学生课外自读全文,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把难懂的句子找出来,与同学讨论或找老师课外辅导。

把生字词注音解释后抄在笔记本上。

【简介】
《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详介】
《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作者叙述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人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了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这段文字为读者开辟了一个视角:可以完全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桥,同时也为下文展开描述预设了心理准备。
课文随后举了四个例子,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作者对所举实例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❺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语文版上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重点难点

1 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是重点之一。

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

3.难点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大毡子(zhan1) 开垦(ken3)外壳(qiao4) 主宰(zai3)坦荡如砥(di3) 潜滋暗长(qian2) 无边无垠(yin2)诸如(zhu1)倦怠(dai4)婆娑(suo1)恹恹欲睡(yan1)丫枝(ya1)晕圈(yun4)虬枝(qiu2)参天(can1)初融(rong2)秀颀(qi2)

2.解释下列词语。

(1)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2)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3)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

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5)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6)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7)捕木: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

(8)秀颀:美而高。颀,高。

3.(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及中心。

(2)思考课文预习提示。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乌镇人。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10月东渡日本与党失去联系,1930年回上海后和鲁迅一起参加左联、反击国民党文围剿。抗战期间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主编(文艺阵地)杂志。1940年到延安鲁艺讲学,后又到重庆、香港等地,坚持和平,反对内战,反独裁。1948年到达大连,后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文艺联合会副主席。作协主席。建国后历任文化部长,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届、五届副主席。1981年3月31比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党籍。和鲁迅、郭沫若一样,茅盾是中国文坛上灿烂明星。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2.什么是象征手法?

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 又有区别:(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

❻ 内蒙古六年级上综合教育专题三 不同的语言 第七课大自然的倾诉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二)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教师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
什么是智力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绉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6.本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智力
2.逻辑顺序
3.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4.准确性、严密性。
5.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6.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生1: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
生2: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生4: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生5: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4)教师提示学生看注释①,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学生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
生1:《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栏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生2:《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生3:《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的外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
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多媒体显示: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学生构思写作。
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较好地片断有: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一会儿又来个180°大转弯,一会儿又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老家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体力。
三、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生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生2:"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生3:"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生4:"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生5:"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生6:"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如盛夏时节到东北旅游,寒冬时节到南方旅游,爬山、观海等总会有新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五、布置作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
2.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3.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介绍,好吗?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的物候现象,写出观察日记。
2.如果有机会观察一下向日葵,就会发现向日葵的花盘总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在转动,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给它起了"向日葵"这个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长了,花盘就不再随太阳转了。请以《为什么向日葵跟着太阳转》为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解释向日葵向日之谜。
提示:关于葵花向阳的传说:太阳神原来有好几个儿子,他们轮流在天上值日。其中一个小儿子,觉得总在天上没意思,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可是一从天上下来,他就不能发光了,身不由己地落到一棵小树的顶上。日久天长,他就和树长在了一起,逐渐变成了葵花。这时,他又觉得天上好玩,后悔极了。他想再回到天上去,可是已经不可能了。从此,他只好在地上看着在天上轮流值日的太阳兄弟,每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目光始终不离开太阳。
植物学家发现,葵花盘的背后有一种对光的辨析能力特别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喜阴不喜阳,为了避免受到光的照射,就使花盘的正面不断地改换方向,永远跟着太阳转。
二、实践活动
1.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走向农田地头,向农民伯伯请教他们熟知的物候知识,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2.收集一二首咏物诗、写景诗,运用物候学知识试着分析一下。
三、开放性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记鸟语
林语堂
到了日月潭,每一个毛孔都舒服起来了。毛孔可以泄汗,泄汗就可以使汗化气,汗化气即减少热度,所以这是一副天然冷气机。人身有三万六千毛孔,就有三万六千架的小型冷气机。所以出得汗,就爽快。避暑要诀,倒不一定在不出汗,是必要出汗时,汗出得来。你穿上洋服,挂领带就有十一层布封在脖颈上,把冷气机堵住,汗出不来,气泄不得,非造物之罪也。(外衣领处必是夹的,故两层,再翻领是四层;衬衫此处又翻领又为四,合为八,领带二,又加当中铺垫一层为三,故为十一,即十一道封条,不许泄气)假定不被封锁,清风徐来,轻轻吹过毛孔上小毛,就非常适意。若是不居山上而居城市,山风吹不到,是人为的,又非造物之罪也。领带之为物,乃北欧寒带演化出来的服装,与热带最不相宜。有时入乡随俗,不得不戴,真是无可奈何。这且表过不提,单说日月潭的鸟语。
公冶长懂鸟语,这不是不可能,只是常人不大理会而已。语言发源于诗歌,先有感叹吟唱,然后有文字语言。这是语言学上的Sing-Song Theory。世界文学史,都是先有诗歌,才有散文,所谓"诗亡然后春秋(散文)作",本来是应当如此的。所谓语言,只是传达意思的方法。蜜蜂觅到好花盛开处,回来巢中向他蜂作特别跳舞,报道消息,并指示花园方向,是一种语言。两蚁相遇于途中,交须一会,亦是传达的意思。所以中文说鸟语,不说鸟歌,是对的,是能特别体会鸟类的生活。
新近我家买几只鸡来养。有一早晨一小雄鸡忽然学唱,负起他司晨的责任了。其声音嘶而促,绝不像大雄鸡的响澈。你绝对想不到,这一唱,把笼中的小姐都发昏了,个个心里乱跳,发出温柔缱绻的声音,说"我在此地"。其声音,有母鸡呼小鸡的温柔,而却没有老母鸡的粗鄙。
日月潭有各种野鸟。在晨光熹微、宇宙沉寂,可恶的人类尚在梦寐中之时,众鸟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开他们的交响乐会。大概日月潭的鸟语可分四五种,而最特别的是一种我所谓时哉鸟,唱的主调是"时哉--时哉!"重叠的唱,而加以啁啾的啭喉音。那天我没听见子规鸟的"思归!思归!"不知有没有。我想春天应该有的。江浙人说子规的叫是弟弟哭他被继母迫死的哥哥,泣血而死,化为杜鹃,因为江浙音呼"哥哥"为"孤孤"。众鸟的语式不同,其中也有:
"快起来!快起来!"这是早眠早起很勤谨的一种小鸟,呼其同类,觅好虫吃。
"臊!臊!害臊!"声音非常粗暴。这是一种厌世的岩栖高士,以为举世沉浊,不足与庄语,无疑的,他是黄老派的。
"莫踌躇!莫要踌躇!可别胡涂!"--声音非常轻细而婉约动人。
其余还有仅发唧唧咄咄的短音。时哉鸟,唱的啭音特别多,夹杂别的话,再以"时哉!时哉!"主题为结束。这样此唱彼和,隔山相应,鸟音渡水而来,以湖山为背景,以林木为响声,透过破晓的蓝天,传到我的耳朵来,自然成一部天然的交响曲。这是在庭院内以鸟笼养鸟所领略不到的气象,其自然节奏及安插,连他们的静寂停顿而后再来,都是有生气的,百鸟齐鸣的情形,大概如此。
1.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日月潭的气候是_____________,这样写与鸟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作者写领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的艺术效果。
2.第二自然段文字不长,但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体裁有___________,涉及的语言有_____________,涉及的时空有_____________,涉及的动物有____________,写这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四自然段开始才真正进入写鸟语层次,一共写了_______________种鸟语,重点写_____________鸟语,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听到过哪些鸟的叫声?能否摹拟出它们的语言来?可不可以举出两三个例子?
参考答案:
1.温暖偏热为写鸟语作了铺垫准备为写鸟语作注脚富有情趣、可读性强
2.诗歌、散文口语和书面语古代和世界蜜蜂和蚂蚁为写鸟语提供科学依据
3.五时哉鸟一是因为这种鸟的叫声特别,二是作者有惜时感悟
4.略。

❼ 初二课文桥之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和美学原则。
能力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法。3.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
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二、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
(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然后以小组组长为本组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1)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几句:“‘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这些文句揭示了“桥之美”的含义。
(2)学生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有的领悟到:桥梁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有的领悟到生活周围本身就有饱含画意的景致,只是自己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的同学领悟到:文中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还可以把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对某一处自然风景及室内布置进行一番美的品评。有的领悟到: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与周围环境和谐交融才是美的极致。……
三、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教师提示: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就形成了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出了全文的说明顺序。
(2)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段意,理清行文思路。
(3)同桌之间交流看法。
(4)教师选三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明确:画家眼中的桥的特殊美感,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人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来作者强调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是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为下文张本。
课文随后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选用四个例子——石桥与苇丛的配合,石桥与细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长桥之美,险峰、急流映衬下的风雨桥——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然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桥之美”的进一步补充。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
最后收束全文,用一句话总结上文,回应文章的标题。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1~3)明确说明对象“桥之美”说明“桥之美”的含义
(4~6)举例说明“桥之美”强调环境赋予桥之美
(7)总结全文
四、揣摩语言,体味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1.多媒体显示:
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学生品读这些句子,欣赏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教师选四位同学品评这些句子。
明确:(1)苇丛是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融人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2.学生自己在文中另外寻找一些充满诗意、语意蕴涵丰富的语例,品读赏析,感受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五、比较阅读
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说明文有很大区别,试具体说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
学生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一些具体例子。着眼于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它说明对象(石拱桥)分明,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清楚,顺序合理,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说明方法(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得当。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设计如下:
比较篇目
说明对象
着眼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语言特征
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
学生根据表格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充分理解规范说明文与科学小品的区别与联系,全面认识“说明文”这种文体。
六、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画面上有高山、流水、长桥、树木、薄雾。要求学生运用对比、变化、和谐的美学原则来品味、欣赏画面美,并模仿课文第4段的写法把它表述出来。
学生观赏画面,并口头描述。
《苏州园林》教案

❽ 家乡产物知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了解嘉兴特产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关系。

2、感受家乡特产的丰富,激起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渠道搜集家乡特产资料,知道家乡的特产,了解嘉兴特产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关系。

难点:感受家乡特产的丰富,激起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吧,去年,我们学校和英国的普利茅斯的一所学校结对了,当时结对时,我们校长出了一个谜语考考这位外国的老师,这可把不会说中国话的外教难倒了,咱来帮个忙,行吗?

1、教师出示谜语:四角四边长,箬叶身上穿,解带脱衣裳,一口一个香。

师:这个谜语一定难不倒你们,答案是粽子,说起粽子,咱嘉兴可是有一个响当当的牌子:五芳斋,这也是咱家乡人家喻户晓的,是我们嘉兴的特产。

2、说到这儿,知道什么叫特产吗?

3、像五芳斋粽子一样,因为比较特别,品质较好,受到很多人喜爱而远近闻名的物产,我们称为特产。


久后,英国的老师还将来我们嘉兴,她对我们嘉兴的特产非常感兴趣,很想好好了解了解,回国向英国的孩子介绍我们嘉兴的特产,让他们尝一尝,看一看,让他们
也了解咱们嘉兴的风土人情。这个任务交给我们,能完成吗?今天我们就要看看你对嘉兴的特产有哪些了解?(课件演示出示课题:家乡特产知多少)

二、认识特产五芳斋粽子,感受特别之处

1、 说到五芳斋粽子在我们嘉兴可是家喻户晓的,吃过的举手?

2、 你最喜欢哪种口味的粽子,介绍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品种,教师顺势点拨到品种真多。

是啊,不喜欢吃肉的可以改吃豆沙、蜜枣,又是不同的享受。

肉粽,好多同学情有独钟呢。吃起来怎么样?

抹茶、排骨,又是新品种,找个时候一定去尝尝。

学生介绍时教师追问你经常吃吗?用一句家乡话来夸一夸五芳斋粽子。

(浓浓的乡音,浓浓的家乡情)

指名一个外地来嘉兴的同学,问问他吃粽子的感受。

小结:果然名不虚传呢,五芳斋的粽子有那么多的品种,味道又不错,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怪不得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呢。他的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3、了解五芳斋粽子的发展规模

(1)、了解现有规模。

师:在嘉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五芳斋专卖店?

你外出的时候还在哪里看到过吗?

追问:当你在远离家乡时,看到熟悉的五芳斋,甚至尝到熟悉的味道,你的心情怎样?(亲切,自豪的)

(2)、追溯历史,感受发展之快。

学生交流调查到的五芳斋粽子刚刚起步的情形。

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从一个流动的街头小摊到今天遍布全国的连锁店,从这些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发展真快 规模越来越大 品质一定很好 味道好 很用心思

师:正因为如此,从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遍布全国的200多个店面,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五芳斋还获得了更多的荣誉。

(3)、说说五芳斋粽子获得的荣誉。

学生介绍。

师:中国的高铁站点、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在人潮汹涌的繁华商圈、在游人如织的风景区,随处都可以见到五芳斋的身影。全国粽子那么多,为什么独独五芳斋的粽子能够走得那么远,能够走进那么多人心里,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你来猜一猜。

预设:和原料是分不开的,选用上等的叶,好米,好肉

(是啊,嘉兴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土壤肥沃,优质的水稻给粽子提供了最好的原料。)

是和嘉兴人的用心包分不开的。

是不断开发新品种,不断创新分不开的。(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才能早就今日的五芳斋)

嘉兴人的勤劳,智慧,

小结:是啊,我们禾城的土地是最早的水稻种植区,禾城的土地哺育了勤劳的嘉兴人,造就了五芳斋这一独特的品牌,特产特产,是一种质量,一种品牌,一种文化。粽子也演绎了更多的文化。

4、感受粽子文化

出示图片:你看我们学校原来的舞蹈《五芳斋童谣》也是取材于五芳斋粽子。舞蹈演员的足迹走遍了嘉兴的大街小巷。

画家根据粽子创作的美术作品,心灵手巧的家乡人还把它变成了工艺品。

你说当我们的英国客人尝到粽子,看到那么多的粽子文化,他们会不喜欢吗?

三、推荐家乡其他特产,感受特产丰富

1、师:推荐了重量级的粽子,还想推荐什么给英国客人,把我们的调查表拿出来,以四人组为单位,把你还想推荐的嘉兴特产在组内介绍介绍,还要说说你的推荐理由哦。。

机动:

南湖菱

1、味道好。

生吃又脆又甜,当菜吃味道更好。对于南湖菱,你还有哪些了解?

2、知道为什么南湖菱没有扎手的角呀?(感受特别)

师小结:这与我们江南水乡的水质有关,还因为勤劳的菱农们在撒种的时候就经过精心的培育,咱嘉兴的南湖菱是独一无二的,也正因为特别,还带来了动人的故事。谁听说过?

师小结:味道好,又只有嘉兴都有,还带着动人的故事,果然是一道值得推荐的特产,外国客人如果在暑假后来,就正好赶上南湖菱上市的时间,可以大饱口福了。

师:说到当菜吃,南湖菱是一道很有嘉兴特色的菜肴,咱们到时候招待客人,可以推荐些什么特产类的菜肴呢?

七星:雪菜 在我们家,这是烧菜时经常用到的配料,特别是早餐的时候,怎么吃也吃不厌。

斜桥榨菜: 你们家常吃吗?考考你的知识,说出两种吃法?

(看似普通,只要用心栽培,也能成为特产)

文虎酱鸭、荷叶粉蒸肉等

杭白菊 :(健康的益友,特产历史悠久),看看,闻闻,品品。

老师现场冲泡一杯杭白菊,请学生闻闻。

问问谁吃过?味道怎样?(其实,杭白菊可不是普通的茶,它还是一种药材,对咱们的身体有益。)

谁想尝一尝? (现场品茶)

师:杭白菊早先的时候只有皇帝才能喝到呢,现在我们都能喝到,因为在我们嘉兴已经有好几百年的种植历史了。走亲访友送上一些,带去健康,带去情意。英国客人如果带点回去,我们的杭白菊走得更远了。

西瓜:(体会特产给生活带来快乐)

说到西瓜你们都要流口水了,夏天的时候,是你的最爱吧,解渴,消暑。

师:说到西瓜,给你们看个宝贝。出示,欣赏西瓜灯图片。

师:你们看平湖人还在西瓜皮上雕刻了精美的花纹,西瓜皮成了漂亮的灯笼,每年的暑假,平湖都会举办西瓜灯节,哈哈,特产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娱乐,你看西瓜,好吃好玩,还有好看,真是享受啊。英国客人赶在暑假来,一定会陶醉。)

师(如果学生说到西瓜,到时候咱们要招待英国客人,顺势问还有什么水果想推荐给他们吗)

学生顺势再推荐其他水果,桃子、葡萄、蜜梨等,简单处理。

师小结:哇,这个好,那个也好,真不知道选择哪种了,到时就让客人们大饱口福吧。那其他呢,还有什么推荐?

点心类(不说到就不用了)

八珍糕、姑嫂饼 现场分发给几位同学尝一尝,味道怎样?

推荐了水果,菜肴,点心,茶水饮料,除了吃的,还有没有其他工艺类的特产?

乌镇蓝印花布:(特产显示家乡人民心灵手巧,江南水乡特色

展示:蓝印花布 模特走秀 工艺等画面。

看到漂亮的印花布,还有印花布做的帽子、衣服、工艺品,你为什么这么激动呀?印花布工人们真是心灵手巧,我们要谢谢他们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教师拿出蓝印花布头巾,给一学生带上。

桐乡羊毛衫 嘉兴丝绸 海宁皮革 (屏幕滚动播放特产的图片)

2、推荐了这么多富有嘉兴特色的特产,吃的,用的,玩的,你的心情怎样?(定格在外国人品尝等画面)

3、 小结:听了你们热情洋溢的介绍,我们的英国老师不仅知道了我们嘉兴有那么丰富的特产,而且一定也感受到了我们嘉兴人的心灵手巧,勤劳智慧。我们家乡的特产因为嘉兴人的勤劳智慧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产品。

四、情感提升

1、或许我们的英国客人还会选购一些特产,带回去和他们的孩子一起分享,当这些特产随着他们漂洋过海的时候,他们带去的仅仅只是一种商品吗?还是?

(嘉兴的文化,嘉兴人的热情好客,嘉兴人的友情,江南水乡的特色^^^^^^

2、师顺接:带着我们嘉兴美味的特产,这是我们嘉兴民俗的缩影,这是中外友谊的桥梁,这也蕴含着我们独特的水乡文化。相信英国客人一定难忘这次特别的嘉兴之旅。是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怪不得很多来过的外地客人,忍不住夸赞嘉兴文化名城、鱼米之乡,真为我们是嘉兴人而感到骄傲。

阅读全文

与乌镇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