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儿园中班数学热闹的池塘怎么上课
活动目标 1、准确感知8、9的数量 2、进一步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到一起,初步建立起等量的关系。 3、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检查自己的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事物卡片若干(6青蛙、白鹅;7鸭子、小鱼;8只乌龟;9蝌蚪、虾子) 2、幼儿用书 3、实物卡片和点子卡片20套 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有多少?怎么样数能又快又对?(引导幼儿学习按群记数、两个两个数和三个三个数,熟练目测数的技能。) 2、按序排卡片 请幼儿给实物排队,启发幼儿思考,可以怎么排?一样多的怎么排?(引导幼儿发现理解一样多的可以上下摆放。)教师可以启发幼儿:你怎么排卡片?为什么将青蛙和白鹅放在一起? 集体小结:青蛙和白鹅的数量都是6,鸭子和乌龟的数量都是7,……(幼儿通过叙述将动作与语言联系起来,知道什么样的情况有什么样的操作方法。) 3、操作活动 按数量多少分类排序摆放,再匹配相应的点卡。(能按数量多少进行分类,把相同数量的实物、点放在一起,感知不同物品的相同数量和多少的序列。) 找相等数量的动物。(感知不同物体数量相同。)
❷ 幼儿园小班科学池塘边的表演会教案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引导幼儿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并观察春天的各种特征。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活动准备:
1、提前带领孩子带外界观察大自然,观察池塘、水池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故事《好朋友》的课件。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利用体温的方式开头,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师: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啊?那你是怎样知道的呢?幼儿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引出问题“春天到了,你看到池塘或水池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幼儿回答问题,老师补充说明,春天的池塘里住着好多好朋友,引出下面的故事《好朋友》。
2、利用课件讲述故事,之后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复述。
师:池塘里都住着哪些好朋友呢?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师:那谁能告诉老师,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呢?老师即使给予补充说明,明确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从小蝌蚪到长出后腿的小蝌蚪、再到长出前腿的小蝌蚪、再到尾巴消失变成小青蛙。
3、和孩子们一起伴随着音乐模仿小蝌蚪在各个成长阶段的游泳动作。
师:小蝌蚪开始的时候游泳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来表演。后分别表演长出后腿、前腿以及小青蛙的动作。
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❸ 小班数学池塘边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剪小纸屑或毛线锻炼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耐心。
教学重点:
用材料制作成一只蜘蛛。
❹ 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试验等活动让学生学会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估计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统计推断的合理性
4、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试验领悟试验频率趋近于理论概率的事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在多次试验的前提下试验频率趋近于理论概率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多媒体播放)
师: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3条
师:鱼池里有多少条鱼?
生:太多了,根本数不清
师:对,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有些对象可以通过直观数数的方法准确计量,而有些对象由于数量很大,我们无法直接用数数的方法去计量。本节课我们就一起以“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为课题,来探索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二、新知探求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熟悉的实验:(多媒体播放)
问题1:一个盒子中有8个黑球和32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摸到黑球的概率有多大?若任意摸出10个,你能推断这10个中可能有几个黑球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作答:球的总个数是40个,黑球所占比例为1/5,故任意摸出10个,能推断这10个中可能有2个黑球。
问题2:如果盒子中有8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那么你能估计出其中的白球数吗?请你设计一种方案,试一试。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①你们小组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小明的还是小亮的?)
②各个小组记录试验次数与实验数据。
③根据你们收集的数据,你能估计出盒子里的白球数吗?
④打开盒子,数数盒子中白球的个数,你的估计值和实际一致吗?
生:(小组合作)各组选择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统计、计算
师:对各组进行适时指导和评价
师:请各组同学汇报试验结果
组1:采用第一种方法,估计出盒中有52颗白球,与实际相差2颗;
组2:采用第一种方法,估计出盒中有45颗白球,与实际相差3颗;
组3:采用第二种方法,估计出盒中有60颗白球,与实际相差7颗;
师:看来,通过试验得到的估计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证实在多次试验的前提下,试验频率是趋近于理论概率的。同学们能不能分析一下,造成误差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
组1:两种颜色的球混合不均匀;
组2:球的形状不规则,混合不均匀,黑球可能落到了底部而摸不到;
组3:我认为试验次数是影响效果的主要原因;
…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确实存在着导致误差的多种因素,因此,我们在设计试验之前要尽可能考虑到这些因素,尽可能减少误差。
师:(方法建构):结合上述实验:你可以说明求得白球数的数学根据吗?(建立数学模型)
生:小组讨论、总结,教师点评
结论:小明的方法:假设盒子中有x个白球,球的总个数为:x+8个,通过多次实验可估计出从盒子中随机摸出一球,它为黑球的概率;理论上这个概率又应等于,据此可估计出白球数 x 。
小亮的方法:假设盒子里有x个白球,通过多次抽样调查,求出样本中黑球数与总球数比值的“平均水平”,“平均水平”应近似于,据此,可以估计出x的值。
师:你们能说说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吗?
(学生争论)组1: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比第二种更接近真实情况些,用第一种方法准确些,
组2:虽然刚才的结果是这样的,但我们认为第二种方法科学些,试验次数少,节约时间;
师:从同学们的争论中我知道了各组同学为什么会选择不同的方法了,如果现在我们要调查全县初中生每天有多少个同学买了零食这个问题,应选择哪种方法呢?
生:(激烈讨论)选择第二种。刚才说第一种方法好的同学显得很不高兴。
师:其实方法的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至于选择哪种方法应该看我们的研究对象来确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小,试验次数可能足够多则选择第一种方法比较准确,如果研究对象的数量很大,比如有许多实际问题,用第二种方法就会方便可行些。
三、活动探究:
师:老师的盒子中只有若干个白球,没有其它颜色的球,而且不能将球倒出来,你怎么帮老师估计出其中的白球数呢?与同伴进行交流。
生:各组讨论,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可向盒子中另放入几个黑球,也可以从盒子中抽出几个球并将它们染成黑色或作标记再放入盒中,用上述试验方法估计球的个数。
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是真的理解了这种方法!
四、知识应用:
现在你能自己设计方案来估计池塘里鱼的数量吗?
方案:(学生代表口述,老师点评)可以先捞出若干条鱼,将它们作上标记,然后放回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中随机捞出若干条鱼,并以其中有标记的鱼的比例作为整个鱼塘中有标记的鱼的比例,据此估计出鱼塘里鱼的数量。
五、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和疑问?利用今天的方法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举例说明。
生1:我学会了用抽样的试验方法去估计一些实际中的数量问题;
生2:我知道了根据研究对象的多少可以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去估计真实值;
生3:我有一个疑问是如何才能使估计值更准确?
生4:我觉得我们这组在今后学习中应进一步加强分工协作,更好地完成任务。
生5可以用这一方法用来估计一户家庭一年要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估计某种商品的销量
生6:可以估计一片森林里有多少只山雀,估计一片试验田里某种水稻的产量。
…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很不错,各组同学分工合作很好,希望今后继续努力。本节课中存在的疑问有待我们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讨。我们的课堂虽然是有限的,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在有限课堂里所学知识解决生活无限空间里的实际问题,祝每个同学学有所成!
六、作业设计(分层):
1、(AB)巩固本节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B)详细书写设计方案: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3、(C)汇总全班实验记录,通过具体计算说明试验次数多少与误差的关系。
七、深化拓展:(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1、往一个装了很多黑球的袋子里放入10个白球,每次倒出5个,记下所倒出的白球的数目,再把它们放回去,共倒了120次,倒出白球共180个,袋子里原有黑球约多少个?
2、生物工作者往往要统计某一地区鸟类的数量。他们在某地区范围内捕获100只鸟作上标记,然后放回小山中,过一段时间后又进行一次捕获,结果在捕获的300只鸟中有5只有标记,请你估计山中大约有多少只鸟?
3、张大爷想知道自己所承包的池塘的鱼的情况,第一次随机捞出50条,称得总重量98千克,将这50条鱼作出标记后又放回池塘,等他们完全融入其他鱼后又随机捕捞200条,称得总重量为402千克,且带有标记的鱼有5条,你能帮张大爷估计出鱼塘里鱼的数量和总重量吗?
4、某市两区对开的27路公共汽车共有红色、绿色两种外观颜色,其中绿色外观的有10辆,张老师经常乘座公共汽车从市区前往某区上班,他能用合适的方法估计市区与点军区两地对开的公共汽车总数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试验—建立数学模型—活动探究—知识应用”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后应注意加强各组小组长的能力培养,使之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中领头雁的作用,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问题1:一个盒子中有8个黑棋和32个白棋,任意摸出一个,摸到黑棋的概率有多大?若任意摸出10个,你能推断这10个中可能有几个黑棋吗?为什么?
问题2:一个口袋中有8个白球和若干个黑球,如果不许将球倒出来数,那么你能估计出其中的黑球数吗?
往一个装了很多黑球的袋子里放入10个白球,每次倒出5个,记下所倒出的白球的数目,再把它们放回去,共倒了120次,倒出白球共180个,袋子里原有黑球约多少个?
实验反思:
问题1:为了使估计结果较为准确,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问题2:上述两种方法各有那些优缺点?
想一想:
如果箱子中只有若干个白球,没有其他颜色的球,而且不许将球倒出来数,那么你如何估计出白球的数目?
课堂练习:
某口袋中有红色、黄色、蓝色玻璃球共72个,小明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黄球、蓝球的频率依次为35﹪、25﹪和40﹪,试估计口袋中三种玻璃球的数目分别为( )
A 35个、25个、12个 B 15个、18个、39个
C 25个、18个、29个 D 29个、25个、18个
学科间综合:
生物工作者往往要统计某一地区鸟类的数量。他们在某地区范围内捕获100只鸟作上标记,然后放回小山中,过一段时间后又进行一次捕获,结果在捕获的300只鸟中有5只有标记,请你估计山中大约有多少只鸟?
用一用:
张大爷想知道自己所承包的池塘的鱼的情况,第一次随机捞出50条,称得总重量98千克,将这50条鱼作出标记后又放回池塘,等他们完全融入其他鱼后又随机捕捞200条,称得总重量为402千克,且带有标记的鱼有5条,你能帮张大爷估计出鱼塘里鱼的数量和总重量吗?
应用题:
济南、青岛两地对开的长途高速客车共有黄色、绿色两种外观颜色,其中绿色外观的有10辆。张先生经常乘坐长途高速客车从济南前往青岛出差办事,他能用合适的办法估计济南、青岛两地对开的客车总数吗?谈谈你的看法。
归纳质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和疑问?利用今天的方法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举例说明。
❺ 小班数学教案美丽的池塘数一数有几朵花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尝试探索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2、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活动准备】
1、课件(与幼儿共同设计好的花坛);
2、花坛设计图(呈封闭状排列);
3、数字卡片;
4、贴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春天到了,我们想让幼儿园的花坛变得更漂亮,所以这几天,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看了幼儿园的花坛,拍了照,并画了设计稿。今天我们就来数一数幼儿园的各个花坛需要放多少盆花。
二、数花坛里的花
数直线排列的花(价值分析:运用已有数数的经验数数)
1、出示长条形的花坛
提问:这个花坛需要几朵花?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嗯,有的小朋友用心里数的办法把花坛的花数清楚,有的小朋友用接着往下数的办法,有的……,你们的办法真灵,数的真快!
数呈封闭状排列的花
2、出示长方形的花坛(价值分析:尝试运用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1)有一朵不一样颜色花的花坛
数一数有几朵花。你是怎么数的?你从哪里开始数的?数到哪里结束?
2)全部的花是一种颜色的花坛
现在花一摸一样了,又该怎么数呢?
小结:你们的办法真棒,有的用做标记的方法数、有的用手指摁住来数,有的……记住了从哪朵小花数起,就能知道数到哪里停下来,这样不会多数也不会少数。
3、幼儿数花坛中的花
1)我们幼儿园里还有其他形状的花坛,我们一起再数数其他花坛需要几朵花。
2)徐老师还提供一些工具可以帮助你们数数,如果你需要它就用,不需要它也可以不用。
3)数好了放在前面想对应的黑板上。
3、幼儿交流:你数了哪个花坛?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今天你们数清了我们花坛里需要多少花,又让自己学到了许多数数的本领。以后当我们碰到要数的图案像圈儿排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试一试,数一数,这样我们数数的本领会更大。
❻ 中班教案《池塘里》的重难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搓、团圆和镶嵌的技能塑造小鱼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地做事习惯。 3、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重难点: 幼儿学习制作小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 1、橡皮泥若干盒。 2、小鱼范例、用积木搭好的池塘,课题版。 3、录音机、《小鱼游呀游》音乐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几位小客人,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小圆饼、细长条等)“呀!这有一个大圆饼,还有一个细长条,几个小的圆饼。他们干什么来了?小朋友猜一猜,它们说:我来变一个小动物,变谁呢?小朋友仔细看,黑小圆饼拉着手跳到大圆饼身上,做了眼睛,这些小的圆点也跳到身上做了花纹,细长条也不示弱,粘到了圆饼的两边和后面做了翅膀和尾巴。小刀说我也帮个忙吧,轻轻一切,切出弯弯小嘴巴……是谁?请大家说一说。”(然后请个别幼儿讲述)2、师小结小鱼的特征。可拆开范例,一步一步地让幼儿观察小鱼的结构。 小鱼长着漂亮的花纹,有鱼鳍、鱼尾,还有眼睛和嘴巴。你们看它多神气!小鱼最喜欢到小池塘里去游泳了。3、引导幼儿学习塑造小鱼的方法。(1)教师把小鱼放到池塘里, 师:“池塘里的水蓝蓝的,清清的,小鱼游到东,游到西。哎呀!一个人玩真没劲,要是有好朋友陪陪我那该多好啊!小鱼想念它的好朋友了,可是好朋友在哪里呢?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鱼,使它不孤单呢?”(用纸折、用笔画、用橡皮泥捏)(2)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塑造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塑造过程:长形小鱼:先将泥团成细长条,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头做鱼的头部,再用不同颜色的泥作出鳍和尾,最后作出眼睛,花纹。 圆形小鱼:先将泥团成球,轻轻压一压,成饼状,再用不同颜色的泥作出鳍和尾,最后作出眼睛,花纹。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鱼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老师就先找一只小鱼做它的好朋友吧。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1)师:“小鱼除了会游泳它还有很多本领,还会转过头去招呼自己的好朋友呢。现在请每个小朋友给小鱼捏一个好朋友,我们要捏出它们不同的姿势。捏好后让它到小池塘里去找好朋友一起玩。你也可以欣赏一下别的小朋友捏的小鱼,看看哪只小鱼最神气。(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幼儿解决花纹的问题。(3)放音乐安定幼儿情绪,组织幼儿回到座位上。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1)组织幼儿参观作品,找出最喜欢的小鱼。师:“小鱼找到了很多好朋友,它们在小池塘里游泳,玩得真高兴!我想请小朋友找出你最喜欢的小鱼,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讲评部分幼儿作品)(2)师:“哎呀!小鱼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来跟小鱼学本领吧!”。
❼ 中班数学五大领域《春景如画》教案
活动意图: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幼儿周围的大自然中,处处表现出生机勃勃、万千变化的美丽景象,暖暖的阳光、柔柔的春风和细雨,到处充满春天特有的景象。带着亲近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开展了此次数学《找到的春天》的活动。数学活动比较抽象,枯燥,幼儿难以理解和运用的。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逐步地愿意亲近数学喜爱数学。用多种途径学习感知和体验数学。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和认知发展。
活动目标:
1、 在看看、说说、做做中,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2、 从不同的现象中把握春天的季节特征。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思维抽象概括能力。
活动重难点:
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再现情景:(PPT1-PPT3)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寻找春天,那请你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朋友?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进行小结归类:
1、当我们找到小蝌蚪、蜗牛、蚯蚓、鸭子和刚孵出的小鸟,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2、当我们看到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越开越大,嫩嫩的小草越长越高,树叶发芽了,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3、当人们脱掉了厚厚的冬衣,换上了轻便的春装,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二、观察图片:(PPT4)
它们都是怎么排列的?和我们以前数数时看到的东西排列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数得准确呢?
小结:我们在数这种圆圈式(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时,一定先要确定一个起点(可以去观
察它们的不同特征出发),之后记住它的位置后,逐个数到起点前一个物体为终止点,这样我们就不会重复数也不会漏数。
三、尝试操作: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粉色的花儿越开越大,蝴蝶围着花朵翩翩起舞,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妈妈呢,鸭司令带着小鸭们去池塘游泳,现在你们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们能帮忙数一数吗?
❽ 中班数学教案《比比看》
动设计背景
我园很多幼儿都很喜欢玩“掷猫眼”的游戏,所以,我把他们的这个游戏,搬到数学课《比较远近》里。
活动目标
1、培养对测量活动的兴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2、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远近。
教学重点、难点
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远近。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珠子各一个。红、黄、蓝、绿绳子各一条。
活动过程
一、户外活动:掷“猫眼”(一种球形的珠子)。
1、每组选一位代表玩“掷猫眼”游戏,看哪 个小组掷得最远。
2、看一看,哪组嬴?(目测出最远的那珠子。)
3、用自然步行的方法找出掷得最远和最近的珠子。
4、故意找出不相上下的黄、蓝两个珠子让幼儿比较。目测不出远近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
5、师推荐用绳子测量。
每组派两位同学拉绳子,红绳子量红色的珠子的距离……(依次类推)。从起点开始,与珠子对齐的位置做好记号。
6、四条绳子一头对齐,比一比,哪条绳子最长?最长的那条就是掷得最远的珠子的,最短的那条就是得最近的。
7、找出黄、蓝两条绳子重叠在一起,比比看哪长哪 条短。也就是找出黄、蓝两球那条远那个近。
结论:用起点量起,用绳子越长,距离越远;反之,用绳子越短,距离越近。
教学反思
1、《比较远近》是教材里的一个课目,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对“远”和“近”这两个概念的认知,在备课的时候,我认真考虑教学目标,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他们的喜好,考虑活动 内容。
2、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老师让他们参与自己喜爱熟悉的游戏,能够直观地比较“远”“近”,因些很容易让知识从生活化转化成知识化的过程,让他们在玩中获得知识。
3、在本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对教材内容是理解的,对教学目标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合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因此不花很大的力气,学生却学得很积极。
4、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剌激学生跃跃欲试,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求知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教学活动。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学习方法适合幼儿特点。但在设计游戏环节的时候由于考虑不周到,在第3个游戏环节“用自然步行法”来比较远近时,由于对“自然步行法”没有讲得到位,对“小选手”的要求没有针对性的要求,高个的和矮个的走子有明显的距离,以至起了争议,这个游戏环节得重新来过。第3和第4环节分别是“自然步行测量”和“绳子测量”,中间没有链接,有点脱节了。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考虑幼儿的实际,做到每节课都能让幼儿扎扎实实的学到知识。
❾ 池塘里教案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画,了解池塘周围环境的构成,以及它们与池塘的关系。
2、体会图画的多重线索。
3、 能按照由近及远、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1、了解郊区与城市之间的区别,见过郊区的美丽风景。
2、知道小青蛙是由小蝌蚪长成的,了解青蛙是两栖动物。
3、遮挡文字的大书。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1、与幼儿聊聊郊区与市区风景的不同。教师也可以风情一位住在郊区的幼儿介绍自己家周围环境特点。最后,告诉幼儿,有些地方,即使我们没有去过,但也可以通过看照片、交谈等方式来了解相关的信息。
2、出示封面,指读书名后,请幼儿说说图画中是什么地方呢?有谁?这是小青蛙的家,叫“池塘”,池塘周围还有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呢?
阅读图画。
图文共读:遮挡文字,请幼儿描述图画信息。在描述后,出示文字进行阅读。
1、分别阅读1——14页。
2、结分享。
3、带领幼儿再次浏览一遍大书,请幼儿回顾池塘边分别来了哪些动物,它们跟小青蛙说了些什么?现在,小青蛙知道池塘外的世界是怎样的了吗?
教学反思:本书中每幅图上都有与下一页相关联的部分,动物的身上的果实暗示着它们来自何处。在景物的那一页里,画面的角落里都画有下一场景,也预示着下一页会出现什么动物,这是这一读本的一条主线。于是,我在活动中先提问:“谁来了?它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随后又进一步抛出预测性的问题:“它可能从哪儿来?你怎么知道的?”让幼儿根据线索进行猜想。问题如此反复出现两三次之后,幼儿就明白了,每一页都有通往下一页的线索,他们就开始主动探索,一翻到新的一页,他们就能说出:“熊来了,它最爱吃蜂蜜了,下一页一定有蜂窝。”“蜂窝后面是萝卜地,等下小兔子要来了。”当一次次的猜测得到证实后,幼儿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了解得也更深入了。
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准备去游泳》
设计意图: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平时爱将自己的东西堆乱放,有时找一样东西需要很长时间,为了纠正孩子的这些毛病,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和操作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海底世界(分类计数)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照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用数字、符号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幼儿操作兴趣,能用语言表达操作情况,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海底动物的数量。
活动难点:
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背景图2张、9张统计表、小海螺图片、8组幼儿操作材料、1~5的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观察法、分类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律动游戏,复习5以内的数。
1.师幼互动游戏《一只小鸡》。
2.提出:律动里出现了那几个数字?
3.出示数字宝宝,幼儿根据数字做拍手游戏。
二、创设情境“海底探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今天呀,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2.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图,请幼儿观察。
提出问题:猜一猜,我们这是到了那里?(幼儿:水里、河里、海里……)
3.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海底世界”,你们知道在海底生活着那些生物吗?(幼儿:小鱼、鲨鱼、海龟、海马、章鱼……)是呀!海底有许多我们认识还有不认识的生物。咦,他们这会儿都到哪里去了呢?
三、感知动物数量,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动物的数量。
1.教师将章鱼、水母和小鱼的图片一一贴到“海底世界”的背景图上。
2.提出问题:谁能看出在海底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动物,它们分别是什么?(幼儿:有三种:章鱼、水母、小鱼。)
3.引入:今天呀,海底将要举行一场运动会,想请队员最多的一组动物当裁判,到底哪一组的队员最多呢,还得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小朋友们愿意吗?让我们热烈欢迎第一支代表队—章鱼代表队。
4.请小朋友数数看,章鱼代表队一共有几名队员?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幼儿找出数字“3”并贴在章鱼图片的下方。
5.教师启发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感知记录水母和小鱼的数量。
四、了解分类计数的意义。
师:小朋友刚才为每一个代表队进行了数量统计,这个计数方法就叫分类计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哪支代表队可以当裁判,为什么?(小鱼代表队,他们的数量最多,是5条。)小朋友真能干,帮他们选出了裁判,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决定将小海螺当礼物送给你们,想要几个就伸出几根手指吧。
五、实践运用。
1.情景拓展。
引入:海底动物为了表示感谢,还特意给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送来了邀请函,请中一班的小朋友去观看他们的比赛,谁想来报名参加?
提出:老师想把上来的这些幼儿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孩子们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
那么,什么方法能最快的将他们分成两组呢?(男孩子、女孩子)那我们就动起来吧。(抽幼儿上前分一分。)小朋友们分得真迅速,那小男生、小女生各有多少?
2.幼儿操作,巩固分类计数。
将幼儿分成8组,给每组幼儿分发操作材料,要求每组幼儿分工合作完成。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计数,就是先将不同的种类的物品分类后再统计其数量,这种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旨在引导幼儿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海底动物的数量;能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个环节:律动游戏,复习5以内的数,为分类计数打好基础。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海底探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感知动物数量,学习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记录动物的数量;了解分类计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通过情景拓展让幼儿上前将前面来的幼儿分成两组,并统计其数量;幼儿分组合作操作,借助老师的提示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计数,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不是很理想,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活动时间过长,究其原因是在第一个环节中复习巩固5以内的数耗时太长,以至于幼儿后来的分类计数操作练习,教师的个别辅导没能跟到位,没有对幼儿的操作效果进行评价,以至于草草结束,幼儿的动手能力没能很好的得以展示。今后在教案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好时间上的搭配。
2.在教学分类计数这一环节中,数量统计的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引导幼儿用数字统计物体的数量,但是写数对于中班幼儿有一定的困难,这一技能要求有些高;课后我想如果让幼儿用画圆点、画圈的方式、找数字宝宝进行粘贴或让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量统计,这样也许效果要好,还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