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数学教学模型

数学教学模型

发布时间:2021-02-18 18:08:30

① 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数学教学模式的分类
目前,教学模式可谓千姿百态。乔伊斯等著的〈教学模式〉共列出22种教学模式,分为四类。①社会互动模式;②信息加工教学模式;③个人教学模式;④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人们还将数学教学模式分为:讲解-传授、自学-辅导、引导-发现、活动-参与等几种常见模式。[27]
此外还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顾泠沅先生提出的:“诱导-尝试-归纳-回授-调节”模式;邱学华先生提出的“尝试”教学模式主张数学教学中“先试后导,先练后讲”;质疑教学模式(类似于布鲁纳为代表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整体与范例教学模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重视应用,减轻学生负担”为特征的“GX”教学模式;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方法论教学为特征的“MM”教学模式等等。事实上,很多教学模式的名称不同,但实质上是一种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表现。一般来说可根据几种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研究:①从心理学出发;②从现代教学理论出发;③从教学活动特征出发;④着眼于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针对以上分类的方向,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虽基本观点一致,但也各有所侧重。
张奠宙把数学教学模式分为: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等5个基本模式,这些基本的教学模式可以复合形成教固定步骤的教学策略成为数学教学的复合模式。[28]
郭立昌把中学数学教学模式分为:讲授模式、发现模式、自学模式、掌握模式。
当前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多数是由上述基本教学模式交叉或变形组合而成。抓住对基本教学模式的学习,就可以更加深刻和主动地理解和学习其它教学模式。

②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发展空间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在数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将数学知识情境化,生活化。小学数学课程在考虑数学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要遵循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将自己所遇到的许多同类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再应用,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
一、对数学模型建构的认识
数学教学就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对数学知识模型的建立及其方法的应用。数学模型化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和处理数学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而可以得出,在数学教学中,建构和掌握数学模型化方法是培养能力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这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所具备的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强调用真实的情景展示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在探索、获得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也同时获得了建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而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其意义远大于仅仅获得某些数学知识。
所谓数学模型指的是对数学知识进行简化和提炼、再通过数学语言、符号或图形等形式对其进行概括与归纳、描述、反映特定的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从广义理解,数学模型包括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各种公式和各种理论。因为它们都是由现实世界的原型抽象出来的,从这意义上讲,整个数学也可以说是一门关于数学模型的科学。从狭义理解,数学模型只指那些反映了特定问题或特定的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这个意义上也可理解为联系一个系统中各变量间内在关系的数学表达。
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在学习内容上,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块学习领域,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的能力。这些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数学模型。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为一系列的概系统、算法系统、关系、定律、公理系统等。可以这样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的过程。
二、数学模型建构的基本原则
1、简化性原则——现实世界的原型都是具有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系统,对原型进行一定的简化即抓住主要矛盾,数学模型应比原型简化,数学模型自身也应是“最简单”的。
2、可推导原则——由数学模型的研究可以推导出一些确定的结果,如果建立的数学模型在数学上是不可推导的,得不到确定的可以应用于原型的结果,这个数学模型就是无意义的。
3、反映性原则——数学模型实际上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因此数学模型和现实世界的原型就应有一定的“相似性”,抓住与原型相似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学理论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性技巧。
三、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
1、建立数学模型应该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想,再在直观的事例中进行具体地分析。
猜想是一种带有一定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对于探索或发现性学习来说,猜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在教学生一些数学定理之前,我们不妨可以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大胆地去猜想一下这个定理。例如: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以及计算方法之后,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一下它的面积计算可能会和谁有关,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学生应该会想到转化的数学思想,推测出可能会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有关,再让学生从我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梯形材料中进行研究,从直观的图形中开展具体地分析,从而找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最终得出结论。
2、建构数学模型应该让学生在许多直观或贴近生活的实例中进行有效地综合比较。
综合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数学现象、数学实例的分析情况进行整理组合,从而形成对这一类数学知识的总体认识。比较是对有关的数学现象、数学实例,区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数学中的比较是多方面的,包括多少与大小的比较,相同与不同的比较,结构与关系的比较,定律与性质的比较等。比较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彼此之间存在的同一性与相似性,一边解释其背后的共同模型。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百分率》,我先由死海的含盐率引出,在给出许多相关的实例,比如:出勤率、合格率、成活率、及格率、发芽率、出粉率等等之后,学生通过综合得出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百分率,都是求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再通过比较得出虽然都是百分率,也各有各的不同,含盐率是指盐的重量占盐水重量的百分之几,而出勤率则是指实际出勤的人数占应出勤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建构数学模型应该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它们所具有的共性,再用数学的语言或符号等进行概括。
抽象是从许多数学实例或数学现象中,发现其共同的本质特点。而概括则是把抽象出来的共同点用数学的语言或符号等形式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从中抽象出它们的共性是: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最终用数学符号概括出:a÷b=a/b(b≠0)的结论。
4、建构数学模型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验证,得出结论之后再进行有效的应用。
学生在初步得出结论时要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地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现象,并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猜想,最终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运用这个规律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不仅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更是发现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学生通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通过分析、抽象、概括出了之间的规律,这时我提出那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学生再通过充分地操作进行验证,从而得出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具备以上的规律,同时学生还会发现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的不仅是平行四边形,更是一个长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的不仅是一个长方形,更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即正方形。
5、建构数学模型应当以数学活动为主要形式。
由于数学思想方法不同于数学知识点,不是一个定义、概念就能代替的。有其活动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因此,应当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教授数学思想方法。
(1)问题的生活实景——选择恰当的环境背景与相关材料引起讨论。
(2)问题的合理诠释——选择适当的数学形式,重新进行表述。
(3)问题的充分解决——展示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心理活动过程,主要通过认知对象或问题解决来进行。
(4)问题的数学模式——形成认知与思维的模式,使数学概念或模式游离于具体材料之外,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观念(意识)的形成。
6、建构数学模型应当融多种思维方式于一体。
演示——概括的方法,同类比较——抽象的方法,直观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都应当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出现,使得教学过程经历:直观化——准模型化——模型化的过程。
数学模型化的思想与常见的数学知识教学不同,它应是:具体的生活实景——分析——抽象——数学描述——模型的建立——思想方法的形成——问题解决(或认识形成)——观念(意识)形成——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四、数学模型建构的基本步骤
用数学模型法解决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适合问题的数这模型。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
2、分析各种因素,作出理论假设;
3、建立数学模型;
4、按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得出有意义的数学结果;
5、对数学结论进行分析,若符合要求,可以将数学模型进行一般化和体系化按此解决问题,若不符合,则进一步探讨,修改假设,重建模型,直止符合要求为止;
6、优化。对一个问题的假设和数学模型不断加以修改,进行最优化处理。因为对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也可能有几个模型,以对它们要进行比较,直到找到最优模型。
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体会到从实际情景中发展数学,获得再创造数学的绝好机会,在建立模型,形成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和社会的天然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现实问题情景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共识,只有这样,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才有了相应的环境与氛围。

③ 数学的有哪些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内数学容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算、空间观念、统计、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

④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

数学在本质上就是在不断的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模型”“建模”的意义上,才是一种真正的数学学习。这种“深入”,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初始性特点,它更多地是指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精神来指导着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片段】
出示情境图。
师:谁来说一说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从图中我看到了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第二幅图呢?
生:第二幅图中有2个小朋友去提水了,剩下3个小朋友。
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吗?
生: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走了2个,还剩下3个。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好。你们能根据这两幅图的意思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走了2个,还剩几个?
生(齐):3个。
师:对,大家能不能用圆片代替小朋友,将这一过程摆一摆呢?
(教师在行间指导学生摆圆片,并请一生将圆片摆在情境图的下面。)
师:(结合情境图和圆片说明)5个小朋友在浇花,走了2个,还剩3个;从5个圆片中拿走2个,还剩3个,都可以用同一个算式(学生齐接话:5-2=3)来表示。(在圆片下板书:5-2=3)
生齐读:5减2等于3。
师:谁来说一说这里的5表示什么?2、3又表示什么呢?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数学问题,5-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1:有5瓶牛奶,喝掉2瓶,还剩3瓶。
生2: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2只,还剩3只。
……
除了教学充分展开外,更主要的是渗透了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训练的是学生抽象、概括、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且这种训练并不是简单、生硬地进行,而是和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相贴切——由具体、形象的实例开始,借助于操作予以内化和强化,最后通过思维发散和联想加以扩展和推广,赋予“5-2=3”以更多的“模型”意义。
再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小数时主要是将它和分数之间进行意义上的关联,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按照螺旋上升的教材编排原则,上述内容大多分解在三、四年级分两次学完,三年级先认识一位小数。如何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一位小数时就体现出“建模”的思想呢,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课始,教师出示到超市购买的一些物品和相应的价钱:水彩笔12元、美工刀3元5角、铅笔0.4元。当“0.4元”出现后,教师提问:
师:知道“0.4元”到底是多少钱吗?
生:0.4元就是4角钱。
(板书4角=0.4元)
师:4角钱有没有1元多?
生:没有。
师:看来,和1元相比,0.4元只能算是一个“零头”了。如果我们用这样的一个长方形来表示1元(出示图1),你能把它分一分、涂一涂,将0.4元表示出来吗?
图1 图2
(学生拿出练习纸画画涂涂,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交流时,寻找共性特点:平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4份)
师:为什么这样就将“0.4元”表示出来了呢?
生:因为1元等于10角,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1角,4份就是4角。
师:看着大家画出的图示,让我想起以前咱们学什么时,也是这样子平均分一分、涂一涂?
生:分数!
师:那0.4元如果用分数表示,如何表示呢?
生:十分之四元。
师:数学真是有趣,原来0.4元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十分之四元。
(出示图2)
师:老师购买了一块橡皮,它的价钱是多少呢?(出示:0.8元)0.8元是多少钱?
生:0.8元就是8角
师:又是一个不足1元的零头,如果我们还是用这样的一个长方形来表示1元,那0.8元又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模仿者刚才的方式表示出“0.8元也就是十分之八元”(见右图)。接着,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空白的平均分成10份的长方形,任意涂出其中一部分,表示出一个小数和相应的分数。几个学生自由展示后,组织梳理,从0.1就是十分之一,0.2就是十分之二……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笔记本的价格,我给你一个图示(见下图),你知道它的价钱了吗?
生:笔记本的价格是1.2
师:刚才的小数都是“零点几”,现在怎么变成“一点几”了?
生:现在有两个长方形了,第一个涂满了颜色,表示整1元。第二个平均分成了10份,涂了其中的2份,也就是2角钱,0.2元,合起来就是1.2元了。
师:我买的钢笔的价钱是8.6元,如果让你画一幅图来表示它的价钱,你准备怎样画呢?
生:我准备先画9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然后把前面8个涂满颜色,第9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6份。
……
上述教学过程抓住了知识间的联系(小数和十进分数的关系)而展开,但又不是停留在教师直接的讲解和“告诉”,而是让学生充分展开探索过程,借助于直观图示的形象支撑,建立起了一位小数的“直观模型”(长方形等分、涂色)。这种形象的“直观模型”既搭起了小数和分数之间的桥梁,也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对后面学习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同样的长方形,只是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以及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具有统摄作用。
从上述两例可以看出,运用建模思想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统摄性、符号化的具有数学结构特征的“模型”载体,通过这样的具有“模型”功能的载体,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抽象,为后续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持。当然,对学生“模型”意识的培养和“建模”方法的指导,要根据具体内容和具体年级而有层次不同的要求,低年级要恰到好处地结合日常实例和常规教学对学生进行“模型”及“模型意识”的渗透、点化,高年级则可以更明确地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学习中“模型”的存在,培养初步的建模能力。

⑤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

一、讨论式教学复模式这一制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交互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实践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四、讲座式教学模式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⑥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几个模式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解题教学,这就决定了中学数学课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所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新授课模式、习题课模式、复习课课模式.下面谈谈我对这三种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新授课模式
数学知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数学课的课时安排中,新授课占了大多数.新授课主要向学生讲授数学的概念、公理、定理、公式等.因此,新授课的自主教学模式为:①设计疑问,提出问题;②讨论概括,解决问题;③练习巩固,熟练运用;④总结评价,不断完善.
1.设计疑问,提出问题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所有新知识都是在旧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衍变的,对学生来说,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对新知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作为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设立有吸引力的问题很重要.
例如:在讲“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等,那么它们所对角也不等,大边所对的角较大”时,可以这样引入:
学生学习数学,对知识掌握得如何,能力提高到什么程度,可从作业等反映出来.教师布置作业,选题要有针对性,针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选编;要有全面性,覆盖面尽可能广,难度可适当加大,分量适中,富于思考性,以课本为主,适量补充一些课外较常见的题型.
通过作业,不但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学以致用,而且举一反三,培养了灵活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复习课模式
复习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归纳、整理,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记忆,并使之系统化,同时达到查漏补缺、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其自主发展教学的一般模式为:①复习纲要,系统整理;②重点讲解,详略有当;③总结归纳,加深巩固;④布置作业,培养能力.
1.复习纲要,系统整理
复习提纲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在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指出,然后引导学生边回忆边看纲要;或者,为了使学生在复习中获得系统知识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课前可指定范围让他们去独立钻研.课堂上,用一连串精心设计好的提问,引导学生依次回答,在回答中把这一部分教材所包括的主要知识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逻辑联系揭示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系统地作出总结.
例:讲完“四边形”一章后,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关系就可系统化如下:
2.重点讲解,详略有当
重点讲述或讨论的内容应通过课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来确定,了解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哪些知识,已经解决了哪些疑难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或理解得不透彻,哪些方法还不熟练以及哪些东西需要补充等,然后归纳出几个主要的、基本的问题,在复习课上重点讲述或组织讨论,以便堵漏补缺,解决疑难,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方法的掌握.
例:复习全等三角形,让学生用一副纸板来拼出由两个全等三角形组成的基本图形:先把两个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在一起,然后将其中一个作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这样两个三角形所组成的基本图形可拼成如图所示的各种形式.
平移平移绕C点[]旋转180°绕BC边[]翻折
平移绕B′C′边[]翻折平移 ……
3.总结归纳,加深巩固
总结应该以更全面、概括的方法,揭示各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有关知识的方式、方法等.
例: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与x轴的交点来推导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情况,学生在熟悉之后,用下列去掉纵坐标的草图来帮助理解记忆.
4.布置作业,培养能力
复习课布置的作业比一般新授课的作业更应带有综合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把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层次.培养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俗话说“教无定法”.以上所讲述的自主发展教学模式,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使之更完善.此外,还需要继续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生动的演示、严谨的逻辑、准确的说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学习活动,自主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可望取得可喜的成绩。

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建模

数学模型是对抄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概括或近似表述的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公式和理论都是由现实世界的原型抽象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狭义地理解,数学模型指那些反映了特定问题或特定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是相应系统中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块学习领域,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的能力。这些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数学模型。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为一系列的概念系统,算法系统,关系、定律、公理系统等。

⑧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一、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专积极参与教学属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践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讲座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⑨ 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数学教学模式的分类目前,教学模式可谓千姿百态.乔伊斯等著的〈教学模式〉共列出22种教版学模式,分为四类权.①社会互动模式;②信息加工教学模式;③个人教学模式;④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人们还将数学教学模式分为:讲解-...

⑩ 数学模型有哪些

数学建模常用模型主要有:
1、蒙特卡罗算法(该算法又称随机性模拟算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解决问题的算
法,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可以来检验自己模型的正确性,是比赛时必用的方法)
2、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比赛中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数据需要
处理,而处理数据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算法,通常使用Matlab作为工具)
3、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问题(建模竞赛大多数问题
属于最优化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算法来描述,通常使用Lindo、
Lingo软件实现)
4、图论算法(这类算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最短路、网络流、二分图等算法,涉
及到图论的问题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需要认真准备)
5、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这些算法是算法设计
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很多场合可以用到竞赛中)
6、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这些问题是
用来解决一些较困难的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对于有些问题非常有帮助,但是算法的实
现比较困难,需慎重使用)
7、网格算法和穷举法(网格算法和穷举法都是暴力搜索最优点的算法,在很多竞赛
题中有应用,当重点讨论模型本身而轻视算法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暴力方案,最好
使用一些高级语言作为编程工具)
8、一些连续离散化方法(很多问题都是实际来的,数据可以是连续的,而计算机只
认的是离散的数据,因此将其离散化后进行差分代替微分、求和代替积分等思想是非
常重要的)
9、数值分析算法(如果在比赛中采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话,那一些数值分析中常
用的算法比如方程组求解、矩阵运算、函数积分等算法就需要额外编写库函数进行调
用)
10、图象处理算法(赛题中有一类问题与图形有关,即使与图形无关,论文中也应该
要不乏图片的,这些图形如何展示以及如何处理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使用Matlab
进行处理)

阅读全文

与数学教学模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