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科学活动 感知软硬 选自哪本书
科学
教育目标: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并用正确的词表达自己专的感受。
2、初属步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活动准备:1、神奇的口袋(红口袋里装软的东西,绿口袋里装硬的东西)
2、每桌一个操作盘(装有玻璃球、棉花球、海绵球、毛线球、积木、乒乓球、皮球、石头、毛巾、贝壳等)
3、人手一个分类盒,设有红绿两格
4、棉花糖、棒棒糖
2. 幼儿园《软软国和硬硬国》说课
设计意图:
甜甜的糖果是宝宝班孩子喜欢吃的,不管是什么口味的,什么种类的引起孩子浓浓的兴趣。每天来园总有那么几位孩子的口袋里装了几块糖果,由于宝宝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只认识糖,对于糖的一些基本特征却不知道,宝宝班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对色彩鲜艳、会动的物品都会很感兴趣,在平常的观察中,我也发现小朋友吃硬糖会发出:“咯咯”响,他们对糖充满了乐趣,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要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软软糖和硬硬糖》,让幼儿在摸一摸,吃一吃的各种感官下,去感知糖的软硬,并且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听和说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宝宝班已有的认识,我运用了触摸来感知物品的软硬,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而制定了活动目标:
能感知糖的软硬,并用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软糖和硬糖若干,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布袋装好,数量以软硬糖,每人各
一块为宜。
分析:考虑到宝宝班的孩子的能力有限,首先我在糖果的选择上以旋拧的糖纸,便于宝宝自己动手剥糖纸,也可以发展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发展,而且选择软硬糖的软硬差别也很突出,也便于孩子用手触摸能感知的出来。
2、小石头和海绵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布袋子。
分析:小石头和海绵的准备是为了了解本次活动起点而准备的,让幼
儿先通过去触摸软软的海绵和硬硬的石头,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经过触摸来感知物品的软硬,活动的难点就是在触摸感知后物品的软硬,并用语言来表达,对孩子来说是有点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在活动的开场,我就要挑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积极的去参与活动,有对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再次鼓励孩子想说、会说的表达欲望。
一、以游戏的方式来导入活动
1、依次出示事先装有石头和海绵的布袋子,请宝宝分别摸一摸,然后说说各自的感觉。
—请宝宝摸过后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
师:我们来看一看袋子里到底是什么呢?
—鼓励宝宝大胆滴说一说,并猜测布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引导宝宝感知软硬的不同,并尝试用“软”和“硬”来表达
—将布袋子中的石子和海绵拿出来让宝宝摸一摸,看一看。
二、出示装有糖果的布袋子,鼓励宝宝摸一摸,感知糖的软硬。
—请宝宝摸过后,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袋子里到底是什么?
师,这里有两块不一样的糖,请小朋友摸摸,那块糖是硬的,那块是软的?
三、小朋友任选一块糖品尝
—请宝宝说说自己选的糖是软糖还是硬糖。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开糖纸,对个别有困难的宝宝可给予帮助。
3. 教案,软的硬的,生活自理篇
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
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4. 小班科学教育浮与沉软与硬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装满各式各样石头的盒子,引起幼儿自己观察石头的兴趣。
盒子里装了好多东西、你猜会是什么呢?”
2.议石头,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5. 幼儿园科学教案《石头为什么会硬海绵为什么会软》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操作,使幼儿掌握理解海绵的性能,知道海绵的用途。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海绵和2—3根细橡皮筋 2、海绵变化图示两张 3、彩色颜料水每组一盘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海绵,幼儿交流经验 1、你们是怎么玩海绵的?幼儿相互交谈议论。 2、请幼儿讲讲:玩起来与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 3、请位幼儿说一说见闻: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海绵。 (二)操作游戏,感受海绵的特性 1、海绵宝宝变成小青虫游戏 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示和细橡皮筋,引导孩子用橡皮筋把海绵分若干节,并与原形比较。请幼儿思考:可以让海绵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幼儿再动手做一做。 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引导孩子捏成一团),马上松开,它又能恢复原样,说明海绵有弹性。 2、海绵宝宝喝水游戏 1)教师提供颜料水分组活动,提示幼儿思考:海绵宝宝能干什么? 2)待幼儿活动几分钟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如:“我把海绵放在颜色碗里,碗里的颜色水少了,而海绵变颜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