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求必修3“程序框图及顺序结构”的教案或说课稿或视频
是算法的一种,又叫流程图,是有一些规定的图形和流程线组成,用来描述算法的图形。
程序框图中,圆角长方形表示起、止框,平行四边形表示输入、输出框,长方形表示处理框、执行框,用于赋值、计算,菱形表示判断框,成立写是或Y,不成立则写否或N。
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结构,也是最基本的结构,循环结构必然包含条件结构. 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相互支撑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算法的基本结构,无论怎样复杂的逻辑结构,都可以通过它们来表达.
(1)三者的共同特点
①只有一个入口;
②只有一个出口. 菱形判断框有两个出口,而条件结构只有一个出口,不要将菱形框的出口和条件结构的出口混为一谈;
③结构内的每一部分都有机会被执行到. 即对每一个框来说都应当有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路径通过它;
④结构内不存在死循环. 在程序框图中不允许有死循环出现.
(2)三者的比较
①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②条件结构在程序框图中是用判断框来表示,判断框内写上条件,两个出口分别对应着条件满足和条件不满足时所执行的不同指令;
③循环结构在程序框图中是利用判断框来表示,判断框内写上条件,两个出口分别对应着条件成立和条件不成立时所执行的不同指令,其中一个要指向循环体,然后再从循环体回到判断框的入口处.
(3)三者各自的特点
①顺序结构的特点是:算法按照书写顺序执行;
②条件结构的特点是:算法中需要进行判断,判断的结果决定后面的步骤;
③循环结构的三个要素:循环变量、循环体和循环终止条件.
(4)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循环结构有重复性,条件结构具有选择性、不重复;
联系:循环结构中必定包含一个条件结构,用以判断循环的条件.
网络里有图片
画程序框图不用代码的...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112943.html?wtp=tt
❷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结构化教学教案
(一)连续性准则
连续性准则要求教师从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出发,将教学的内容分解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点,从已有的知识基础拓展学习未知的知识,从基础理论知识逐步推进到知识应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上形成更大知识体系,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这些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实际应用价值。
比如:在进行小数教学设计的时候,将数作为一个系统,以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为起点,从小数的意义开始,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写法,小数的大小的比较、小数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计算性质等,引导学生通过与整数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对比来学习小数的知识。
(二)关联性准则
关联性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分析问题时,寻找具有联系的因素和条件,通过关联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关联性主要包括内容关联性、数学方法关联性、数学教学活动关联性。以内容关联性为例,其重点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将课程的知识与知识之间关联性搭建联系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比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时,首先引入三角形的面积,接着再引出四边形的面积(包括特殊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一般的四边形),最后再组织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讨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将多边形作为一个大的系统,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均为多边形的子系统。先引导学生从两个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四边形、三个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五边形,以此类推,让学生思考一下多边形由几个三角形组成,进而思考求多边形面积是不是可以转化到求三角形的面积,将问题系统化、简单化。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具体、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逐渐发散,知识体系逐渐统一,促进学生结构化学习。
(三)循环性准则
教学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学习也是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从系统论的整体性和目的性出发,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针对数学知识的循环,让学生联系自身学习情况,将各类知识加以分类,提炼、升华其所用的知识和方法。
以练习循环和总结部分为例,教师设计出各种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应用之间的循环练习,总结归纳并熟练应用到实际生活。比如:教材单元后面都有小节,小节与小节之间有知识循环,每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有总结,最后针对小学数学还有一个大的总结。教师基于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实施结构化教学,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深入解读教学准则,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明晰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