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维 使至塞上 翻译+评论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文注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单车:形容轻骑简从。
问边:慰问边士。
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作者本人。当时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得胜将士。
居延:城名,属凉州张掖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指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长河:指黄河。
萧关:古关名,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衢。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边疆的统帅正率兵虎据燕然,镇守着祖国的西北边陲。
燕然: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的确抓住了王维的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
[背景介绍]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层次结构]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写作特色]
这首诗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单朴素,内容明晰易懂。作者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非“孤”、“圆”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无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亦细味其趣,以为再无“孤”、“圆”更有情有理的两字。可见其对仗之工,用字之确。
B. 衢州的民间文化
衢州有世界三大宗教的教堂、庙宇和道家的庙观。
佛教:衢州市区原有天宁寺、卫宁寺、毂宁寺、弥陀寺、祥符寺、白莲庵等。现存天宁寺、大洲西山寺、东岳殿、九华山灵鸠寺、烂柯山宝岩寺等。
基督教:衢州市区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两派,一处在蛟池街,一处在府山上。史上还有著名的“衢州教案”。
清真寺:衢州市区下街。
道教:衢州市区有天妃宫、神农殿、周王庙等。 衢州地处闽、浙、赣、皖交界之处,从雕刻建筑、饮食习惯到地方曲艺、民情风俗有受周边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对吴越文化、徽派文化等文化因素兼容并蓄的基础之上,衢州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衢州地方文化。
衢州历史悠久,人文丰富。少数村县有少数民族居住,本区域以汉民为主,衢州本地人基本和大多数汉民的习俗一样,重要的还是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此外衢州人还过立夏、冬至、六月年、麻糍等节日。 蒙山精舍:南朝——齐(479~502年),徐璠之、颜延之于太末县创建蒙山精舍,课授生徒。著名学者徐伯珍(璠之之侄)继承叔父之志,迁蒙山精舍于九岩山,从学者众。这是衢州有史料对授学的最早记载。
克斋讲舍:又名衢麓书院,址在今讲舍街,衢师所在地。朱熹等曾讲学于此,明嘉靖年间,李遂为太守,政务之余也曾在此讲学,后五县之民,集资为李遂塑立铜像于讲学之所。
清献书院:位于城北书院村,南宋咸淳(1265~1274年)郡守陈蒙于赵忭故居创建书院。
鹿鸣书院:原西安县学,位于市区县学街,县治北面。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衢州知府谢最淳于县学东创建鹿鸣书院。先后多次修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改为求益书院。1902年并府学(正谊书院)为衢郡中学堂。
景濂书院:明嘉靖三十年,理学家周积回家乡江山县所创建的书院。
正谊书院:原衢州府学,位于府山西南麓。康熙四十七年,知府杨廷望改普润庵(尼姑庵)为府学,初名爱莲书院。乾隆十年(1745年),知府胡文缚重修,易名为正谊书院。1902年改为衢郡中学堂。
柯山书院:(梅岩精舍)梅岩,位于烂柯山麓,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毛友、郑可简、郑待问等在此筑室,称梅岩精舍,南宋淳祐六年改为柯山书院。理学大师徐霖、历史学家马端临等先后担任山长(即校长),是宋元时期全国著名书院。
包山书院:位于开化县马金包山之麓,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淳熙三年(1176年),芳名学者吕祖谦、朱熹等人曾在此举行“三衢之会”,影响深远。南宋时期,其与广信鹅湖、南康鹿洞、遂安瀛山书院并称江南“四大书院”。 柯城区:境内有天生石梁、如虹凌飞的围棋仙境烂柯山;有阙里气象、邹鲁流韵的南宗孔氏家庙;有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记载的“衢州三怪”出没的遗迹;有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门;闻名遐迩的天宁寺千手观音;乌溪江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白云山·营盘山、乌石山风景区等。
衢江区:衢南紫微山(天脊龙门、药王山、关公山)及九潭沟,九龙湖(卧龙山庄、梦龙山庄、湘思岛、环形岛)、仙霞湖等;衢北为溶洞奇观探险区,有“天下第一洞天”太真洞,鬼斧神工白塔洞、金鸡洞等;衢东为名胜古迹揽胜区,金仙岩摩崖石刻、恐龙蛋化石遗址、江心洲、浙西大草原、九仙岩、白鹭洲、桂花岩等。
常山县:三衢山翡翠石林风景堪称“秀甲东南,江南一绝”,有“华东第一石林”之誉。常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全国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内有中国第一枚“金钉子”剖面——常山黄泥塘奥陶系达瑞威尔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
开化县: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莲花塘、莲花溪、天子湖、枫楼坑、三省界碑、大峡谷飞瀑、千亩黄山奇松等旅游景点)、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芹江风景区(中国根雕博览园、灵山寺、南湖岛、岙滩新区等旅游景点及人文景观)、霞山古民居、张湾圣潭沟风景区等。
龙游县:龙游自古即有“东游西游不如龙游”的说法,被誉为“千古之谜”的龙游石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已成为衢州市首个国家4A级旅游区。集聚众多明清古建筑的龙游民居苑,风景旖旎的浙西大竹海,以及石佛三门源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也得天独厚。
江山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江郎山,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仙霞关,以及清漾毛氏祖居、保安戴笠老家、浮盖山、峡里湖、月亮湖等150多处景点。江郎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涵盖江郎山景区、月亮湖景区、仙霞岭景区、廿八都古镇、浮盖堆石洞群等五大景区。
C.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台湾省》教案
希望能帮助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面积等基本概况,以及台湾岛、彭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学会分析农产品和森林分布与其气候、地形的关系,培养学生区域地理的分析能力。
3.使学生知道台湾省的经济特点,了解其“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4.使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教具准备:台湾省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以学生喜欢的台湾歌手周杰伦,爱看的台湾娱乐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和“TV三贱客”引入台湾,还引出台语──闽南语,上课时,请会讲闽南语的学生来说说闽南话或唱闽南歌,并让学生欣赏由台湾人作曲作词并演唱的赞美诗,体会闽南语。
[教授新课]
[地图演示]读图分析台湾省的范围和位置,并指出北回归线的位置,由此分析台湾的纬度位置,得出台湾是热带、亚热带气候,四面环海,使台湾的气候温暖湿润,生产各种热带亚热带水果。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台湾地形特点(由台湾铁路分布原因引出地形分布),并认识台湾的重要城市:台北、台中和台南,高雄和基隆。
[学生活动]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完成课本P34活动题2。
[教师承转]以上是课本的第一个标题,课本的第二标题是“美丽富饶的宝岛”。美丽是指什么?富饶呢?(有许多迷人风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富饶指物产丰富)下面,我们在轻快的高山族音乐中尽情欣赏一下台湾的美景,并看看有哪些丰富的物产。
[多媒体音乐放映]音乐中图片自动放映。
[地图演示]台湾主要农矿产品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看图完成P36活动题2,并分析图6.25台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并尝试用图6.26分析台湾树种十分丰富的原因。
[归纳总结]完成P36全部活动题,整理答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主要以一首台湾赞美诗引入,导入时我把歌词放映出来,让学生先读一遍,再听歌,更好比较普通话和闽南语的区别,激发了学生的兴兴趣。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对台湾纬度位置的认识与气候物产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过渡衔接时,我用了课本标题,既突出知识的整体,又自然地引出下文。这种方法,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总之,这节课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讲解时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效果不错。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台湾的范围,知道台湾由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等岛屿组成,所以,我们说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但是为什么一些日本人现在已经把钓鱼岛写入了日本地图呢?钓鱼岛为什么成为中日长期以来争议的领土呢。钓鱼岛问题怎么来的呢?
[学生活动]讲述钓鱼岛的认识
[教师总结]讲述钓鱼岛问题的由来。(钓鱼岛问题资料附于教案最后)
[讲授新课]
[学生朗读]P37“出口导向型经济”。
[图片演示]图6.28,学生分析台湾出口贸易的变化
[教师讲解]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和国家比较落后的原因的以及台湾如何实现经济转型。
[提出问题]台湾利用哪些优势和有利条件发展工业?
[学生回答]课本图6.27
[教师讲解]四个有利条件,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什么条件也比较重要吗?请读P38阅读材料后回答。
[学生活动]读P38阅读材料得出另一个重要的条件──政策的强力支持。(教师结合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突出这个条件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读图回答]图6.30台湾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这些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这几个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活动]完成P38活动题,回答以上问题。并思考P39第3活动题。
[教师讲述]P39第3活动题。
[读表6.1]分析台湾产业产值的变化,从数据角度把握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学生活动]完成台湾产业变化的折线图。
[教师小结]略
[课堂练习]
1.判断
台湾的出口商品中农矿产品占很大比例。
2.选择
台湾产业构成中( )
A.第一产业最高 B.第二产业最高 C.第一、第二产业为主 D.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附钓鱼岛问题资料: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没有对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提出异议。但是,后来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定了《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把台湾归还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日方立即单方面行动,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着又将巡逻船开去,将岛上原有的中国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列岛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定归还冲绳协定时,擅自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1972年,中日两国在恢复邦交的谈判中,双方从中日友好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搁置,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解决。可是,日本一些敌视中国的国会议员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日本政府顺应右派要求,出动巡逻艇和飞机对我国在钓鱼岛列岛海域作业的渔民进行监视。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局势和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日本再次将手伸向钓鱼岛,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上修建灯塔,企图使灯塔列于海图上,以便让国际社会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还竖起“太阳旗”和纪念死者字样的木牌。这些活动,都得到日本政府的纵容和支持。
D. 诗歌属于哪一类教案
说到诗歌,我觉得来除了古人写的源诗词之外,当代诗坛名家之中,我比较推崇这一位:
李者也,豪放派爱国诗人、山水诗人,当代“古诗复兴运动”的致力者之一。“李者也”取自“之乎者也”的后二字,原名李华振,男,汉族,生于安徽、长于河南、学于湖北,曾工作于浙江、湖北、天津等地,高校、企业、机关都曾经历过,数十年多变的人生阅历、豪迈的山河之旅、不息的求索笔耕,只为写作古诗而生。主要作品有古诗集《诗裔山河录》(收录所写3000首古诗)、“新边塞体”诗集《不许山河换界碑》(收录所写260首古诗)、励志诗集《既生我》(收录所写150首诗)、人生感悟诗集《今生且》(收录所写220首诗)、情感诗集《风不误桃》(收录所写200首诗)、归隐诗集《且趁》(收录所写200首诗)等。
E. 帮找下中国人,不跪的人 这篇诗歌的教案 在线等
你见过昆仑跪吗?
没有!
昆仑——
那是我们中国
骄傲的腰背!
你见过长城弯腰吗?
没有!
长城——
那是我们民族
自豪的脊椎!
不会下跪!
我们母亲的血液中
没有跪的基因!
不会下跪!
我们父亲的骨骼里
没有跪的骨髓
不会下跪!
我们赖以生存的
中国的流水里
含着很多的钙
他只会养育吐气和扬眉
而不会养育下跪——
因此,我们的每一个头颅
都是经风经霜的
永不低垂的
盛开的花卉!
我的最早走出森林的民族啊!
请打开字典--
看“下跪”的“跪”
右边那一个“危”字
给我们一声惊雷——
它警示我们:
下跪民族将要垂危!
下跪人民将要艰危!
我的最早告别愚昧的国人啊
请阅读辞海——
看“站立”的“站”
右边那一个“占”字
给我们几多教诲——
它教导我们:
站立,将占有自己的地位
站立,将占有人类的尊贵!
李大钊不会下跪
他那黑色的长衫
让黑色的夜晚在他的面前
打颤后退!
方志敏不会下跪
他那白色的稿纸
把白色恐怖在他面前
焚毁烧碎!
叶挺不会下跪
他的诗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和“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己成为分开
人与动物的界碑!
江姐不会下跪
她绣出的红旗
和她穿着的红衣
己成为人间
永不凋谢的红梅!
于是,正义站起来了
倒下的只是犯罪!
正气站起来了
倒下的只有败类
真理站起来了
倒下的只有邪恶
人民站起来了
倒下的只有魔鬼。
听,一个洪亮的声音:
激荡于天地之间
回响在千山万水
“中国人民
从此
站起来了!”
于是,中国的白天
太阳站起来了
四面都是光辉……
中国的夜晚
月亮站起来了
八方都是明媚……
中国的春天
鲜花站起来了
遍地都是芳菲……
中国的秋天
果实站起来了
到处都是甜美……
站起来
站起来才能走路——
我们走出了京广
走出了陇海
又走出了京九
那千重山
万重水……
站起来,站起来才能起飞
我们飞出了卫星
飞出了火箭
又飞出了“长二捆”
那满天风
一声雷……
站起来,站起来!
站起来才能跳高——
我们跳上了葛洲坝
跳上了三峡
跳上了东方明珠
看人间灯火
天上星辉……
站起来,站起来!
站起来才能跳远
我们跳到了南极
跳到了北极
跳到了没有人际的地方
敲科学的窗棂
扣未知的门扉
站起来,站起来,站起来!
站起来走进奥运——
起跑才更振奋
冲刺才更无畏!
今天,在人类的赛场上
五星红旗
是多么的叫人
泪流血沸……
在这里,我的诗忽然眼前一亮
是什么,是什么让诗熠熠生辉
……这是我们的南国
我们南国的青山绿水
青山绿水中的我们的一座城
我们的小城之中的
一家外资企业的院内——
这一天,外国老板
忽然暴跳如雷
喝令所有的中国工人
一律下跪!!
下跪到同她心一样的冰冷的
水泥地板
下跪到她那高跟皮鞋踩着的
地球的那个部位
沉默,沉默,沉默。
不在沉默中站出
就在沉默中下跪!
站出来了!站出来了!
一个二十四岁的小伙子
站出来了--
他的头颅昂得很高
高过了 地球的头顶
他的脚站得很稳
稳当当,踩着地球的经纬!
向着外国老板
也向着全世界的山山水水
“我是中国人
我,不会,给你下跪!”
他是代表着我们中国人
向列祖列宗发誓:
天,我们不跪!
地,我们不跪!
神,我们不跪!
鬼,我们不跪!
权势,我们不跪!
美色,我们不跪!
美元,我们不跪!
洋人,我们不跪!
我们中国人
是顶天立地的人!
我们中国人,是不跪的人
我们--对谁,对谁也不下跪
我们--永远,永远也不下跪!
F. 请帮我找找初三的课文
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地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地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坦、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遍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做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得严老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唯愿年年得相见。《乌篷摇梦到春江》
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伦贝尔,得名于自天而降的两泓清水,呼伦湖与贝尔湖,浇灌哺育着40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
草原青青在夏季。一场新雨,跟着一阵微风,青草婆娑起来,忽摆忽动,忽俯忽仰,歌态轻柔,舞姿妙曼,层层碧浪卷向天边,使整个世界变得芬芳。朵朵白云似簇簇玉莲,凝结在半空一动不动,阳光拂来,将绿野戳点得深一块,浅一块,而无论深浅,永远是本色。一群群棕色的马、黑色的牛、白色的羊,如同一堆堆撒落在巨大绿毯上的黑白珍珠,使人不忍拾起,反倒走过去,尽可能近些,去倾听最原始质朴的语言。这里水量充足,除了牧场,还有大片的沼泽,上面勃勃生长着丛丛灌木,碧森森、翠茸茸,一直伸向层层远山。蒙古人为何爱摔跤?置身于诗画般的草野里,我也想一不留神摔几个跤,再向前滚几米,让身子沾上洁净的露水。
草原的林,特别的珍贵。世上草原分为森林、草甸、典型、荒漠四个等级,森林草原最高。草原人告诉我,草原有森林,如同沙漠中有了水,在他们心中,是一种依靠,是一种力量,每当压力陡升时,他们就会想起身后的林。呼伦贝尔莫尔道嘎的林区,规模全国第一,6000平方公里,主要生长落叶松与樟子松。但最令人惊撼的,是这里漫山遍野的白桦林。亿万棵粗细均匀的白桦,一团团、一片片从大兴安岭铺天盖地、排山倒海倾泻下来,在坡上、草中、水旁、路边找好自己的位置,风姿优雅、亭亭玉立,像玲珑剔透的女儿国。茫茫的白色林海,潮潮的树脂清香,穿行其中,恍如梦国。你会哼着俄罗斯民歌,你会不知不觉想起静悄悄的黎明,你会在娇翠翠的林中等待着暖融融的夕阳。这便是草原的林。
草原的歌,特别地悠长。秦腔之所以顿挫高亢,是被直上直下的黄土高坡逼出来的;越曲之所以流转细腻,是被如花似水的秦淮烟柳拂出来的。而草原的歌,是牧者骑着马,立在草丘上,举目所及,浩空如洗,红霞如练,无边无际的绿海将你的思绪扯向与蓝天相接的地方。马头琴凄婉悠扬,蒙古包星星点点,骏马低嘶,流水安详,牧者开始唱了。歌声,不徐不疾,缓缓送出,每个曲调,每句歌词,都拉得长长的,远远的,想让整个草原听见,想让天空的飞鸟听见,想让心中的人听见,因此要慢慢吐气,音色浑厚,尽量让歌声更持久些,更悠长些。越过起伏的草丘,搭上飘浮的流云,云那边,无论多远,依然是你的家乡、你的牧场、你永远依恋的地方。这便是草原的歌。
草原的酒,特别地凛烈。草原太大,大得怕人。男人们骑着马,奔跑得太远,就感到空寂,就想找人聊聊,好不容易聚上几个,第一件事就是喝酒。在草原,没有会喝不会喝,只有敢喝不敢喝。撕着羊肉,挥着豪情,一口一口喝下去,碗碗见底。江南水乡的女儿红,是在船上,就着精美的小菜慢慢喝的,那是书子的品味;藏域雪山的青稞酒,是在高原,就着珍稀的藏红花匆匆喝的,那是热血的能量。而在草原,人最大,昂扬七尺,与天相接。通过人,天与地缩短距离;通过酒,人与神和谐相处。他们之所以喝起来不要命,是因为不怕醉,了不起一头倒下,背靠松软的草地,头冲碧蓝的苍天。作为草原男儿,他们在醉倒前最想弄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自己是否真的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朋友,无愧于这纯美壮烈的酒。这便是草原的酒。
草原的花,特别地耀眼,在北京,五光十色的广告牌闪得人们视觉麻木,万紫千红的温室花展耀得人们无所适从。巴黎顶尖服装师,将最流行、最永恒的颜色,永远赐于黑白两色。这是因为,在浓重纷杂的氛围中,最简单的线条与最原始的颜色,才能让人记得住。那大气磅礴、苍茫壮阔的草原,从初春的嫩绿到晚秋的黄绿,永远是单一的色调。如果行走间,偶然发现一丛不知名的野花,你都会格外珍惜地跑过去,注视着她,判断着她,鉴赏着她,因为空旷的绿海中,唯有她,显得最耀眼。在呼伦贝尔,你的心会被那些平日经常忽视的白芍药、红百合、紫飞燕、黄野菊紧紧抓住,流连驻足,萌生情趣。采摘几枝,轻嗅几次,丝丝幽香,一汪灵气。世上皆醉我独醒,万木皆绿我独艳,此为花的最高境界。无论品种之贵贱,只要她能懂得在哪里开,为什么而开,就是世上最聪明的花。这便是草原的花。
这样的草原,将使人顿悟生命的苍白,将使人抓住美丽的瞬间;这样的草原,毫无遮拦,四面皆敌,向后退无险可守,向前冲就是生命;这样的草原,使人不能停顿,停顿意味着死亡,需不停地奔驰,以远离寂寞与恐怖;这样的草原,只会产生站着的强者与倒下去的死者,而不会产生庸者;这样的草原,最像海洋,最具张力与霸气,一旦前进,就不可阻挡;这样的草原,永远属于骑马的民族,而马的精神,即是草原人的灵魂。
为了追杀那个屡败屡战、英勇不屈的花剌子模国的王子扎兰丁,成吉思汗召来他的爱将速不台与哲别,让他们向西追。速不台问“我们要追多远”?成吉思汗望着西边陌生的荒野,手轻轻一挥:“见到大海为止”。几万骑士,风驰电掣顺着大汗手指的方向追下去。整整两年,一直杀到地中海,扎兰丁没追到,身后是大片大片冒着黑烟、被征服的欧洲土地。
骑马的民族统称游牧部族,起源于草水最繁盛的地方。自己的草水枯竭,就整族迁移,去抢别人的草水。不断的迁移与混合,草原强大的部落文化形成了,充满着野性与力量。中原之所以提早进入农耕文明,得益于大禹治好了黄河与长江。川流不息的水源永不枯竭,人们不再迁移,安居乐业,改牧草为种粮,变牧民为农民,渐渐发展到城市,成为国家,酿造出中原文明。草原文化与中原文明之间区别的象征,是那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这条历经中原十几个王朝修建的厚厚城墙,阻断了来自草原急风骤雨般的马蹄声,两种文明在此进行血与火的碰撞。杀杀伐伐几千年,草原雄骏的铁骑多次冲破长安诗人们软弱的臂膀,越过长城,越过黄河,甚至越过长江,称王作寇,驰聘天下。在攻破长城入主中华的草原部族里,呼伦贝尔草原出去的尤其之多。也正因为如此,全中国长城总长10万华里,而内蒙界内竟有3万华里。南下,继续南下,是许多代草原人的梦,长城里面的诱惑太大了。
当这些剽悍、豪迈的草原人在中原建立王朝后,出于某种自尊或自卑,都刻意用异域文明来抵挡中原文明,但撑不了多久统统失败。他们终于承认,精工细作的美肴的确比马血羊肠好吃的多。他们渐渐习惯了锦衣华车与繁文褥礼。他们扔掉了喝马奶酒的大碗,换上了春江花月夜的小玉杯,开始吟诗作对了。两千年来,凡在军事上战胜中华的少数民族,最后都在文化上成为中华的子民。
大中华文明也并非仅是汉人的文明,是与诸多草原文化集粹而成。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百余年后,鲜卑族攻灭了长江以北胡汉各国,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该王朝中期,魏孝文帝酷爱中华文明,为了使鲜卑人永远抛掉草原,他将首都迁到中原,强令所有草原部族换上汉人的衣服,学习汉人的礼法,精研汉人的文化。甚至让皇族———包括他本人,统统改为中华姓氏,胡汉彻底相融为一家。之所以单举鲜卑人的例子,因为鲜卑人的祖先,正起源于呼伦贝尔嘎仙洞。
呼伦贝尔作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道行还深着呢。首先,公元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辽王朝,占领并统治了北京184年,北京于938年还成为辽国的南京。现在城里的大觉寺、天宁寺、牛街礼拜寺,全是那时建的。契丹族就起源于呼伦贝尔;其次,女真族于1115年建立了金王朝。他们将南宋的小朝廷赶到杭州以后,便于1153年定都北京。史载,“北京为都城,始于金”。现在的卢沟桥、钓鱼台、广济寺全是金王朝的遗迹。女真族也起源于呼伦贝尔;再其次,就是众所周知的元蒙帝国了。1267年,忽必烈将首都从和林迁到北京,被全世界尊称为元大都。因为那是蒙古人最鼎盛时期,半个世界的疆域已被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分为四大帝国,忽必烈是四大帝国上的共主。此时,冰封了好几个世纪的欧亚陆路藩蓠,终于被彻底打通,商旅不绝于途,马可波罗就是这时来北京的。蒙古族人还是起源于呼伦贝尔。
如今,阻挡草原大军的长城已残败不堪,心中那条民族隔阂的长城也早已不复存在。人们爬长城,是为了怀古远眺;人们去草原,是为了寻幽揽胜。天下坦诚之人,一定会喜欢呼伦贝尔的壮阔;天下勇敢之人,一定会赞美呼伦贝尔的奔马;天下静修之人,一定会赞美呼伦贝尔的清新;而天下诗歌之人,一定会后悔自己没生长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唯有在这里,写诗作曲的,才会体悟到“人还是人、马还是马、草还是草,云还是云。”
无论草原的歌声如何悠长,草原的舞蹈如何矫健,草原的民俗如何浓郁,草原的风光如何绮丽,草原的鲜花如何明艳,草原的河水如何灵秀,草原的骏马如何写意,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草原。
没有传统,等若没有祖先;没有特色,等若没有尊严;世上一切青青的生命,如果变得枯萎,那一定是离开了草原。我们将在大地找个支点,用柔柔的白云,湛湛的蓝天,为中华,也为子孙,永远托起这块青青的草原。《托起草原》(潘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时间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多年,到现在,当人们走进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旧址的时候,还可以寻见这副对联的遗迹。为什么忽然想起这副对联呢?因为有几位朋友在谈话中,认为古人读书似乎都没有什么政治目的,都是为读书而读书,都是读死书的。为了证明这种认识不合事实,才提起了这副对联。而且,这副对联知道的人很少,颇有介绍的必要。
上联的意思是讲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专心读书。这十一个字很生动描写了自然界的风雨声和人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令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东林书院中,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了一片朗诵和讲学的声音,与天籁齐鸣。
下联的意思是讲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
这十一个字充分地表明了当时的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的大事和全世界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天下不只是一个中国,还有许多别的国家。所以,他们把天下事与国事并提,可见这是指的世界大事,而不限于本国的事情了。
把上下联贯患起来看,它的意思更加明显,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而且,上联的风声、雨声也可以理解为语带双关,即兼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上的风雨而言。因此,这副对联的意义实在是相当深长的。
从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上去,东林党人读书和讲学,显然有他们的政治目的。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当时还是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为维护封建制度而进行政治斗争。但是,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得多了。
当然,以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当时只知道用“君子”和“小人”去区别政治上的正邪两派。顾宪成说:“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不配称君子。”在顾宪成死后,高攀龙接着主持东林讲席,也是继续以“君子”与“小人”去品评当时的人物,议论万历、天启年间的时政。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说,并没有超出宋儒理学,特别是程、朱学说的范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顾宪成讲学的东林书院,本来是宋儒杨龟山创立的书院。杨龟山是程源、程颐两兄弟的门徒,是“二程之学”的正宗嫡传。朱熹等人则是杨龟山的弟子。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很清楚地宣布,他是讲程朱学说的,也就是继承杨龟山的衣钵的。人们如果要想从他的身上,打到反封建的革命因素,那恐怕是不可能的。
我们决不需要恢复所谓东林遗风,就让它永远成为古老的历史陈迹去吧。我们只要懂得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这两方面紧密结合的道理就够了。
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完全不读书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议的。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本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决不能不关心政治。完全不懂政治的学者,无论如何他的学问是不完全的。就这一点说来,所谓“事事关心”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一切知识都要努力学习的意思在内。
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是愈来愈明白的道理。古人尚且知道这种道理,宣扬这种道理,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比古人懂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事事关心》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份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之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活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避也没处逃避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个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话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怜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苦中得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由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职责,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头上,如何能躲?不过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最苦与最乐》
两篇小小说和东山魁夷的文章没弄过来,你要关于课文的分析,建议到下面的教案网去找找,应该有你要的东西。
G. 小学科学谁的本领大的教学在整个学科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为小学语文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术谱系、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是该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是立足点,也是方向标。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引言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把《小学学科教学设计》(以下简称《设计》)作为“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学习领域)的“建议模块”(课程)纳入小学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其后不久,在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立项指南》再次明确把《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列为其中的课程建设项目。由此《设计》正式作为“小学学科教学设计”课程序列的一门独立课程首次纳入小学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定位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来看,《设计》为“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序列中的一门独立课程,属于“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这一特定的学习领域。设计既是艺术的,也是技术的。教学设计既是社会科学,也是教育艺术,但显然都离不开技术学的表达。设计既包括物化的产品,也可界定实现物化的过程,也离不开物化的前提思考。它是语文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创新的精华集成,主要涵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常识、基本理论和小学语文各教学模块、教学环节以及相关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训练等内容。从流程上包括设计的理念和目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设计的呈现与实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是呈现的结果,也是行为的方式。
依据学术谱系和教学实践来看,语文教育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传统的积淀和升华,也是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应用和转化;《设计》既是语文教学的经验积累和学术提纯,也是语文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二者互相吸纳―包容―整合的结果。周庆元先生曾将其表述为“语文教育应用技术学”,应当归入科学范畴。
在科学分类中,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在其论文《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一门科学提了出来,教育学从此才有了自己鲜明的界碑;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首次完成了系统的教授学;法国教育家卢梭首次用文学作品反映教育问题,他的《爱弥儿》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讲授。在卢梭的思想体系和裴斯泰洛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科学基础进行探索,初步建立了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由此可见,19世纪初,教育学才独立地成为一门科学。20世纪初,中国语文教育学不仅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并且“当时,为了培养师范生当语文教师,在教授教育学时附带传授语文教授法”(韦志成《科学化现代化中国化》,详见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新中国的学位制度建立之初,在教育学门类中就设有教材教法研究作为二级学科培养研究生,授予学位。因涉及文理各科,就分散在各个学科实行评议,但又因其特殊性,实在难以评议,因此教材教法研究的学科评议就形同虚设。直到1983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的相关会议上,由顾明远先生提议才把教材教法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放到教育学评议组,并把名称改为学科教学论。这个提议得到刘佛年的支持和学位委员会的批准,随后在专业目录调整时教材教法正式更名为学科教学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将原来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又析分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两门课程,以上事实表明,“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教学设计”,客观反映了其流变进程,同时也大致理清了学理归宗。因此作为一个边缘交叉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上源有两个,一个是本土的语文学科教学论,一个是“中用”的现代教育学。
《设计》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等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能够体现小学教育等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综上所述,从课程性质来看,它是一个跨门类、多学科的、边缘交叉的多维立体课程。从课程类别上看,它是理实一体的综合课程。从专业设置上来说则是核心和集束课程。从课程实效上来说是关键和显用课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特定价值
《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显用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富于时代特色、具有特定内涵和完整构架的小学语文教育应用技术学。包括了课程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诸多理论内容,也特别关注理论的实践性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各项活动。其特定目标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应知层面,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策略、常识和流变;②应会层面,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常规和方法,能够进行教学设计并能自省、评价;③愿持层面: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有强烈的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对小学语文教学高度认同,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有着真挚的感情。总而言之,该课程主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基本理论和技能方法的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师范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职业兴趣。
《设计》是贯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保证与客观要求。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认识和把握、对语文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对整个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以及最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设计》课程的学习才能得以整合实现,并且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也是最能直观体现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根据当前初等教育阶段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中的任何一个学科的学生,都应当通过《设计》的学习,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胜任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从而为小学其他课程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形成特色,培养出具有突出特长的、为基础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小学教师。 《设计》整合了《小学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理论结晶,吸纳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成果进行教学设计,更重视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探索高效的设计与实践,更强调语文教师的主体意志和语文教学的特定视野,更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流变,教育资源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各个环节与层面的综合生成,从而表现出对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更多的个体尊重和人文关怀。它特别关注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陈述和设计效果,从广大的论理层面聚焦设计甚至逼近应用技术。充分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培养既有系统学科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在未来工作中有着终生发展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
《设计》课程的确立,必将提高相关教育科研的热度,终结其莫衷一是的乱象,为小学语文教学储备足够的正思维和正能量。中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语文独立设科百年来,探索不止,争论不断。比如“语文”、“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的内涵概念和语用指称含混不清,其限制性、规定性、自律性也需要明确,通用的概念界定是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进行理论探讨的前提条件。设计的命题指向、教学设计的时空界定依然众说纷纭,还有语文教学的流派风格乱花迷眼……虽然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基层实践与理论建树也有许多可贵之处,但依然需要进行规范。有些可不是见仁见智的学术争论,而是关乎是非曲直的根本问题。如果错失良机,语文教学设计还要走上一段弯路。惟有借教育部此次顶层设计的契机去浊扬清、披沙拣金,才能革故鼎新形成共识,为《设计》的学科建设廓清雾霾,迎接小学语文教育的灿烂阳光和大好前景。
《设计》是来自顶层的科学设计,肩负为生命奠基伟大使命、担当为民族复兴的神圣职责。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的起步阶段,又是母语学习的关键期,正是夯实基础的黄金阶段。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甚而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一直相对薄弱,一是源于高校教师的偏见,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儿科而不屑作大投入;二是缘于小学教师的局限,多数没有扎实系统的语文教育学的学术修为;三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严重脱节,基层的教研和高端的成果难以共享,形成凝滞板结的局面。小学语文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语文教学饱受诟病在所难免。现在小学职前教师教育施行双导师制,打破高校和小学的壁垒,再加上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这给小学职前教师教育注入了活力,也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福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小学语文教学因此会有明显改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肯定星火燎原,春笋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