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囚绿记 教案
23、囚绿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 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 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8.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教后随想:
散文的阅读鉴赏,是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尤其是平常课余阅读文学作品较少的同学,更感到困难。
经过一番思量,决定巩固强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散文。
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读懂它的难度更高些,由于抓准了关键,在一个个教学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逐步深化,最后水到渠成,明确了本文的象征意义。学生也学会了该怎么读这类散文。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且有深度,这得益于对作品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
从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角度看,教师语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导学生小结,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将更有利。
Ⅱ 课文《囚绿记》的讲课备案
《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景情 统一,“以景生情,以情驭景”的写 作方法; ②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 特色。 2.过程与方法:从品味关键 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 思考的语句入手。从圈划、品味 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 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 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 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 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 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 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 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 颂。 【教学重难点】 【学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 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 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 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 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 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 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 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 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 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 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 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 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 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 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 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 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 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 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 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 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 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 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 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 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 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 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 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 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 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 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 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 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 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 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 进。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 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 读一下,好好品味。
《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 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 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 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 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 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 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 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 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 (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 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 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 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 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 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 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 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 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 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 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 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 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 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 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 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 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 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 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 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 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 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 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 吗? (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 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 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 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 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 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 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 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 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 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 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 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 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 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 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 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 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 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 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 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 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 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 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 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 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 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 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 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 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 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 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 楚,更深刻感人。
【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 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 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 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 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 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 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 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 文字。
Ⅲ 囚绿记 阅读答案
囚 绿 记
一.阅读3—6节做题
1.作者在第一段中极力描写房间的环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房间是简陋“我原有选择的余地”,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个房间?
3.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在这古城中……不快的记忆。”
4.谈谈你对“我疲……雨水”这句话的理解;
5.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6.“绿”是诗人喜爱的色彩,请默写两句古诗词中含“绿”字和诗句:
7.仿照画线的句子,补写句子,与画红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红色,如冬日里的太阳,发生光和热,给人带来温暖;绿色,_________________;蓝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如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引人不断探究。
8.仿照画线句(我开始了解……欢喜)再写一句类似的句子。
9.“我怀念着绿色……雨水”,这句话引用了一个成语典故,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答案:
一.1.为了衬托"我"对绿的喜爱
2.因为可以看到窗外的绿色,从侧面写绿,表达作者对绿的迷恋和喜爱.
3.因为有绿色相伴,绿色给他的心灵带来抚慰.
4.通赤对比表现作者对那种没有生机的生活的极端厌恶,运用比喻说明绿色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
5.(1)运用比喻和排比,直抒胸臆,赞美了绿色的宝贵和美好,生动因而全面地诠释了绿色在作者心目中的意义,为后文揭示文章主题蓄势
(2)运用拟人,把"绿"人格化,含蓄地表达了"我"与"绿色"的心心相通,我的思想感情与'“绿”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了一起。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千里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杜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轼)
7.如春后的小草,充满生机和活力,给人带来希望;如清澈的天空,充满幻想和希冀,引人孜孜以求。
8.我开始了解被埋在废墟中的受难者望见瓦砾中透进来的一丝光线的欢喜;我开始了解溺水者望见水面上漂来的一根树木的欢喜。
9.答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Ⅳ <囚绿记>的预习内容:分层次,主题等等。。。PS:要快!!!!
23、囚绿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 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 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8.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教后随想:
散文的阅读鉴赏,是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尤其是平常课余阅读文学作品较少的同学,更感到困难。
经过一番思量,决定巩固强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散文。
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读懂它的难度更高些,由于抓准了关键,在一个个教学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逐步深化,最后水到渠成,明确了本文的象征意义。学生也学会了该怎么读这类散文。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且有深度,这得益于对作品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
从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角度看,教师语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导学生小结,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将更有利。
Ⅳ 囚绿记的课文分析
囚绿记 教案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学生自读、圈划。2.提问任务一全班交流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蓬勃绿 向阳固执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象 征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8.布置作业: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教后随想:散文的阅读鉴赏,是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尤其是平常课余阅读文学作品较少的同学,更感到困难。经过一番思量,决定巩固强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散文。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读懂它的难度更高些,由于抓准了关键,在一个个教学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逐步深化,最后水到渠成,明确了本文的象征意义。学生也学会了该怎么读这类散文。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且有深度,这得益于对作品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从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角度看,教师语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导学生小结,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将更有利。
Ⅵ 囚绿记 读后感
由于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再加上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一个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所以抒情上显得深沉婉转,语言上淳朴清丽,成为本文的另一个特色。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2、简析本文的行文线索。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恋绿——囚绿——释绿——念绿,其中囚绿是重点,也是惊人之笔。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发现了绿色的特征,从中得到了启示,甚至悟到了绿色的秉性与自己的心灵的相通之处,从而也使这一短文富有强烈的象征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