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黛玉进贾府见了哪些人
一、林黛玉进贾府中出现的人物:
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凤姐,宝玉,袭人,鸳鸯。
二、林黛玉进贾府中出现的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1、贾母是林黛玉的外婆,是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凤姐,宝玉的奶奶,王夫人跟邢夫人的婆婆,也是这个贾府的最高统治者
2、王夫人是林黛玉的二舅妈,是贾探春的嫡母,是李纨的婆婆,是凤姐的亲姑妈,又是宝玉的亲娘,和邢夫人是妯娌关系。
3、邢夫人是林黛玉的大舅妈,是贾迎春的继母,是凤姐的婆婆。
4、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是林黛玉的表姐妹。
5、李纨是林黛玉的表嫂,是宝玉跟贾迎春的大嫂。
6、凤姐是贾迎春的大嫂,跟李纨是堂的妯娌,也是林黛玉的表嫂。
7、宝玉是林黛玉的表哥。
(1)探春教案扩展阅读
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2. 中小学美术教案如何写
初中美术教案范例: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第一课: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一、教学课时:1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二、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比赛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六、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音像资料、图片、音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在课前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途径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及歌曲等。
七、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师: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它孕育着生机,萌生着希望。下面,让我们首先伴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诵录音和配景摄影图片
2、分组讨论,阐述春天的特点与美感:
问题(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生(1):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春柳叶绿、百花盛开……
生(2):春游、写生、植树……
问题(2):结合课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诗歌、图片、音乐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或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美感?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
问题(1):在一年一度传统的春节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课件展示:春节时的民俗、生活图片、民乐合奏《春节序曲》
问题(2):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着什么呢?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发为“雨后春笋”……
问题(3):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
(二)发展认知阶段
1、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A、欣赏国画《春》(现代) 王成喜
课件展示:摄影《梅花》与国画《梅花》、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书法与朗诵录音
师:“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通过对比以上两组图片,谈谈画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表现春天,传递春的信息?是怎样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的?
师:梅花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探春光,其它的百花也不甘示弱纷纷赶来向春姑娘报道。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春天可以说是一个百花园,生机盎然。大家现在可以一边欣赏一组花卉图片一边构思:如果让你们用这些花卉为题材表现春天,你准备怎样表现呢?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天花卉的摄影图片和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春之歌》
板书: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B、课件展示:摄影风景图片《漓江》与画家白雪石的国画作品《漓江春》等。
问题:同样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题材,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何不同?什么是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书: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2、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点:
A、欣赏墨彩画《溪》和国画《初春》
课件展示:摄影图片《春柳》与国画《溪》、《初春》、童声音乐《春》
师:“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绿清澈,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纹,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都传递着春的消息。湖滨春柳吐绿,鱼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鱼舟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呀!
B、欣赏国画《梅石溪凫图》 (宋) 马远
课件展示:Flash动画《梅石溪凫图》、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朗诵录音和解析
教学设计:Flash动画演示梅花怒放、群鸭戏水场景,点击梅花、群鸭局部放大,对比摄影梅花、鸭子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感受文学与艺术不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一组自然界蜂蝶、小鸟、昆虫迎春、闹春的摄影图片和音乐《鸟鸣》、女生合唱《春游》。
C、欣赏国画《春雨江南图》 (现代) 李可染
师:每逢看到春雨,农民伯伯总是说:“春雨贵如油”!我们要说,春雨美如画!而江南的雨景,无论是在画家的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别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远。宛如苏轼《望江南》词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写照。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雨的摄影图片、杜甫《春夜喜雨》朗诵录音和背景音乐《春游》
D、欣赏雕塑《春风》 (现代) 张德峰
课件展示:雕塑《春风》、音乐《望春风》、艾青散文《春姑娘》的朗诵录音
师:散文中描写的“春风”与雕塑《春风》表现的春风有何不同?
生:散文是以“春风”写“春风”,雕塑《春风》则是将无形春风、春天有形化、具体化,刻画成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样飘然而至,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但也同样充满了美妙的诗意感受。
(三)课堂练习
请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词,简短交流、思考后,用语言描述自己如果用绘画来表现的画面效果。例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等等。
(四)结束延趣、课堂小节阶段
课件展示:一组画家描绘的有关春天的作品背景音乐《湖上春来水沉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感受了春光,畅想了春天,同时也放飞了理想与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不仅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把握青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去学习、去创造
3. [重金]请大家帮忙找些文章
颂 春
〔 作者:费唯\徐培琪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49 更新时间:2006-3-13 文章录入:徐培琪〕 字号: 9 pt 10 pt 12 pt 14 pt 16 pt 19 pt
春天是个娃娃,她无声无息地来到你身旁。你能感觉到吗?是,我能!
大地脱去乳白色的睡衣,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为大地换上了绿色的连衣裙。
向东岸远远望去,两岸诗情画意。杨柳姑娘洗去了冬日枯燥的发辫,换上了一头碧玉般闪亮的秀发,长长的发丝随风而飘,落入镜面般清澈的湖水中。水波不惊,波纹未动。粉红的桃花仙子排排站,她们好像通人性似的,一棵柳树隔着一棵桃树,远远望去,鲜艳无比。如果你踱步走向那儿,一片嫩绿色的草地,真舍不得践踏在这毛绒绒的绿毯上。这绿毯一直铺到了天与地的尽头。我躺在草地上,闻着沁人肺腑的花香,回首望去来时的风景,又看到了湖面,它静静地躺着,鱼儿不时地跳出水面,顿时一条条波纹泛起。
再回首我仰望青山,它高耸着好像要插入云霄。一座连着一座,兰兰的天空一碧如洗,白云妹妹不时地在玩耍——飘动着。
还有那数不尽的小野花,在路边,在田野,黄的似金、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绿的似玉;一团团,一簇簇,如端庄秀丽的姑娘,似玲珑俊俏的小伙儿。每一朵花,仿佛是一个小精灵,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地跳着生命之舞。一眨一眨的,他们是春天的眼睛吗?春天,最美丽的风景在果园.树木也开始了新的生活.梨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美极了!犹如从天而降的雪花,洁白无瑕,在阳光下吐露芬芳,香气弥漫了果园。微风一吹,香气迎面飘来,令人感到神清气爽.,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啊,春天一个充满希望的词语,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我爱你,春天!
颂春
河南省三门峡市实验小学五年级 张雨桐
春,生机勃勃,鸟语花香。
春,欣欣向荣,美如画。
春,百花争春,勃勃生机。
在春天里,我们尽情歌唱。
在春天里,我们和鸟儿一起欢笑。
在春天里,我们躺在草坪上感受春风的温暖。
在春天里,我们都在欢快成长。
在春天的夜晚,我仰望,天空晴朗,星儿满天,闪闪烁烁。
在春天的夜晚,我玩耍,快乐无比,心情舒畅。
在春天的夜晚的梦里,我是快乐的小天使,向世界拨撒快乐的种子。
在春天的夜晚的梦里,我是春天的使者,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春啊,你美,你温柔,你潇洒,你无私无畏,而你来的时间又是多么的短暂!
我赞美春,因为,我爱春!
伤春
--------------------------------------------------------------------------------
作者:刘小春 发表时间:2006-1-6 推荐程度: ★ 查看作者信息以及作者文集
风,不再缠绵
雨,不再悱恻
在这风情万种的年龄
是谁盘起你的秀发
是谁拭干你的眼泪
你的一生凄美忧郁
短暂的幸福撕裂着憧憬的希翼
完美原来是难以兑现的欺骗
衣襟被小荷无情地扯开
娇容被雷电彻底地毁灭
是否花期太短
是否春宵一刻
苦苦追慕却换来
暗香殆尽玉颜陨落
再见一一春天,让落花为你饯行
再见一一春天,让蝉鸣为你绝唱
如果有一天时间会老
如果有一天季节会老
那么,你将永葆青春靓丽的风彩
伤春
作者:余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10 更新时间:2004-3-12
望着满山飘洒的桃花泪雨
仿佛听见你悲戚的哭泣
是什么让你这般无情
与我这么惨痛的别离
你走了
把我留在冰冷的夜
泪水流进喉咙
流进酸酸心窝里
枯萎的花瓣,无奈
随风飘落在地
我知道你是不忍离去
好端端一轮明镜
你却狠狠的打碎
是不是故意
悔不该迅速爬上
热恋的巅峰
一旦拥有,不去珍惜
你回头望望吧
我孤独的在寒风中站立
飘零的花,一去不回
我依旧在静静的
等你……
回来吧,回来吧……
我渴望回到从前的甜蜜
4. 这是几组歇后语,后面括号内应填名著中的人物姓名
关羽
踏雪寻梅(探春)
正月初一(元春)
爆竹除旧(迎春)
花香扑鼻(袭人)
5. 无忧无虑语文网香菱学诗教案
20 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重点: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突破方法:通读全文,在“香菱 学诗”的话题引领下,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揣摩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的经过,抓住她的指导有方,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突破方法:“《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教师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香菱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学习方法】
1.反复品读法 先通读全文,思考香菱是如何学诗的,初步感知香菱的人物形象;再精读课文“苦心写诗”等段落,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感受黛玉的人物形象,并从中获取阅读或写作上的启示。
2.迁移拓展法 补充香菱的遭遇和脂砚斋对香菱的精辟评点,把握作者对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红楼梦》主题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起跑线
1.阅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补充:
①〔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近体诗(律诗和绝句)诗句的平仄既有严格规定,又可以灵活处理。每句第一、三、五字为平声者可以仄声代,反之亦然;但第二、四、六字必须严守规定,不得随意改变。
②〔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这是黛玉对陆游那两个诗句的批评。黛玉主张先学王维、杜甫、李白的诗,即有“法乎其上”之意;对休闲之作她是瞧不上眼的,所以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③〔会心处不在多〕“多”,当做“远”。宝玉说这话的意思是,评论诗文当以个人内心体验为主,不必舍近(个人体验)求远。
2.本文题为“香菱学诗”,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把“香菱 学诗”补充完整,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谈谈你的发现和见解。
示例:①香菱痴心学诗。
如:“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香菱先是向宝钗求师,被委婉拒绝后,又热切地向黛玉求师。“造化”此处是好运气、福分的意思,可见其言词的恳切。再如:香菱被薛蟠强买做妾,受尽凌辱和折磨。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但还要“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更见她的痴心与热爱。又如:“香菱拿了诗,……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作者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突出了香菱的痴迷。写作第三稿,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三更后上床,五更才朦胧睡去。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可是痴迷到了极点。
示例:②香菱苦心学诗。
如:“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逼”字有催促的意思,但又比“催”更能体现香菱学诗的迫切和对诗歌的热爱;“央”是求的意思,更见香菱学诗之心的赤诚,令人动容。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将她唤醒,她立即将诗抄写下来——这第三稿,后来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这个故事在小说原来的回目中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这“苦吟”二字正是全篇主旨,梦中成诗是“苦吟”的最鲜明的体现。
示例:③香菱专心学诗。如:香菱写诗又一次失败,她独自走到阶前竹下去构思第三稿,“挖心搜胆”,绝无旁骛。以致将探春说的“你闲闲罢”听成“十五删的‘闲’字”,反过来说探春“错了韵了”。
示例:④香菱尽心学诗。如:“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方”意思是刚刚,可见时间之早,反衬香菱学诗心情的急切。“笑吟吟”可见其快乐、满足的神态;“又要换”“凡”“尽”写出香菱的乐学、好学和勤勉。香菱学诗是尽心尽力。
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可。此处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不必要求学生面面俱到。
课堂大赛跑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几句词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当翻看到副册第一页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所书就是这几句判词。这四句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香菱出身乡宦家庭,三岁时被拐卖,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去做妾,受尽凌辱和折磨。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薛蟠外出经商,她终能跟随宝钗住进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更使她萌发了学诗的强烈愿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楼梦》中的精彩节选——《香菱学诗》。
二、精读课文,品读赏析
1.说一说——学诗感言
香菱这个苦命女子,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学诗终于成功。她写的第三稿,后来博得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同学们在学习阅读和写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如果我们请香菱介绍一下自己的学诗心得、成功经验,香菱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叙写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苦心写诗的段落,为香菱拟写一段学诗感言。
示例:学知识首先要有好老师。我要感谢黛玉和大观园里的姐妹们,尤其要感谢黛玉。她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和指导。
她不仅给我讲解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还告诉我,“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使我明白了读诗、写诗的要领,不要舍本逐末。
我喜爱“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类浅近诗句,黛玉按照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帮我开列出具体的书单。她要求我且把王维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她告诉我学诗要“法乎其上”,熟读精思。
她鼓励我“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不怕出错,及时反馈交流、讨论订正,方能促进学业提高。我说“墟里上孤烟”“上”用得好,她告诉我这一句竟是王维化用陶诗而来,令我大开眼界。正是她指导我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些许收获。
阅读是学习写作的开端。黛玉一再强调要多读精思,我受益匪浅。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仿佛看到了沙漠的壮阔;读“渡头余落日”,我竟然又仿佛见到了那年上京来的情景。读诗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读诗让我更加痴迷学诗。所以我并不感觉学诗枯燥劳累。
学诗还要常拿起笔来写诗。写诗一定要紧扣命题人的要求。黛玉要我写“月”,我竟写成“月色”了。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好诗不厌百回改,我只得另作。紧扣“月”字,写进自己的观察体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思一思——香菱命运
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对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资料如下:
脂砚斋精辟的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三,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学生讨论。明确: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然而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极端粗陋鄙俗。再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课后勇冲刺
五、作业设计(二选一):
1、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300字以上。
2、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6. 语文书上的课文《红楼春趣》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版,众人又笑。宝权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
7. 这是几组歇后语,后面括号内应填名著中的人物姓名
关羽
踏雪寻梅(探春)
正月初一(元春)
爆竹除旧(迎春)
花香扑鼻(袭人)
8. 写美术教案要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写
给你一篇实例你初中美术教案范例: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第一课: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一、教学课时:1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二、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比赛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六、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音像资料、图片、音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在课前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途径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及歌曲等。
七、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师: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它孕育着生机,萌生着希望。下面,让我们首先伴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诵录音和配景摄影图片
2、分组讨论,阐述春天的特点与美感:
问题(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生(1):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春柳叶绿、百花盛开……
生(2):春游、写生、植树……
问题(2):结合课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诗歌、图片、音乐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或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美感?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
问题(1):在一年一度传统的春节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课件展示:春节时的民俗、生活图片、民乐合奏《春节序曲》
问题(2):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着什么呢?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发为“雨后春笋”……
问题(3):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
(二)发展认知阶段
1、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A、欣赏国画《春》(现代) 王成喜
课件展示:摄影《梅花》与国画《梅花》、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书法与朗诵录音
师:“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通过对比以上两组图片,谈谈画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表现春天,传递春的信息?是怎样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的?
师:梅花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探春光,其它的百花也不甘示弱纷纷赶来向春姑娘报道。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春天可以说是一个百花园,生机盎然。大家现在可以一边欣赏一组花卉图片一边构思:如果让你们用这些花卉为题材表现春天,你准备怎样表现呢?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天花卉的摄影图片和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春之歌》
板书: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B、课件展示:摄影风景图片《漓江》与画家白雪石的国画作品《漓江春》等。
问题:同样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题材,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何不同?什么是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书: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2、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点:
A、欣赏墨彩画《溪》和国画《初春》
课件展示:摄影图片《春柳》与国画《溪》、《初春》、童声音乐《春》
师:“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绿清澈,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纹,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都传递着春的消息。湖滨春柳吐绿,鱼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鱼舟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呀!
B、欣赏国画《梅石溪凫图》 (宋) 马远
课件展示:Flash动画《梅石溪凫图》、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朗诵录音和解析
教学设计:Flash动画演示梅花怒放、群鸭戏水场景,点击梅花、群鸭局部放大,对比摄影梅花、鸭子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感受文学与艺术不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一组自然界蜂蝶、小鸟、昆虫迎春、闹春的摄影图片和音乐《鸟鸣》、女生合唱《春游》。
C、欣赏国画《春雨江南图》 (现代) 李可染
师:每逢看到春雨,农民伯伯总是说:“春雨贵如油”!我们要说,春雨美如画!而江南的雨景,无论是在画家的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别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远。宛如苏轼《望江南》词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写照。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雨的摄影图片、杜甫《春夜喜雨》朗诵录音和背景音乐《春游》
D、欣赏雕塑《春风》 (现代) 张德峰
课件展示:雕塑《春风》、音乐《望春风》、艾青散文《春姑娘》的朗诵录音
师:散文中描写的“春风”与雕塑《春风》表现的春风有何不同?
生:散文是以“春风”写“春风”,雕塑《春风》则是将无形春风、春天有形化、具体化,刻画成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样飘然而至,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但也同样充满了美妙的诗意感受。
(三)课堂练习
请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词,简短交流、思考后,用语言描述自己如果用绘画来表现的画面效果。例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等等。
(四)结束延趣、课堂小节阶段
课件展示:一组画家描绘的有关春天的作品背景音乐《湖上春来水沉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感受了春光,畅想了春天,同时也放飞了理想与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不仅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把握青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去学习、去创造看看
9. 谁能帮我找一下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的教案!急求!!!!!
第18课三国鼎立
◎彭志文主讲◎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教材分析和教学计划】
一、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学法指导】
1.学习本节内容时,引导学生要注意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和自己以前从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进行比较,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
2.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节课许多历史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到曹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3.分清主要与次要。学生在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败原因时,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可让学生对诸多因素进行比较,看看是哪个因素决定着其他因素,找出这个决定性的因素,便可找到战争胜败的最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诸葛亮等事件和人物,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动画影片导入的方式。
1. 官渡之战:袁绍与曹操之间的战争,袁绍是采取攻势的一方。他进攻的目的是直捣许都,劫夺汉献帝,企图通过进攻曹操心脏而迫使曹操中途堵截,最后达到消灭曹操的目的。袁绍当时有“精兵十万,骑万匹”(《后汉书_袁绍列传》)。曹操的军队最多不超过三四万人。200年初,袁绍大军开到黄河北岸黎阳,从这里派大将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操采取声东击西之计,领兵佯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袁绍中计,大军西调,准备堵击曹军。曹操却立即调头东向,率轻骑前往白马解围。颜良被杀,袁军几乎全军覆没。袁绍不接受教训,下令全军渡黄河,直扑延津。曹操一边撤退,一边故意将辎重丢弃路上,引诱袁军四散抢夺,趁机反击,打败袁军。袁绍另一员大将文丑被杀。白马、延津二战,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鉴于敌强我弱的形势没有根本改变,曹操决定诱敌深入,撤退到官渡一线设防。袁绍自恃兵多粮足,自延津南下。双方在官渡相持。曹操自知兵少粮缺,应该速战。在得到袁绍军粮在乌巢的确切消息后,曹操亲自带领5000步骑兵,打袁军旗号,穿袁军服装,夜行军混过一道道袁军防线,直插官渡东北方、袁军之后的乌巢,将袁绍军粮全部烧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全军进击,大获全胜。黄河以南袁军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丢弃大批珍宝,只带800骑兵渡过黄河。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袁绍从此一蹶不振。
分析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和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再适当加以引导,归纳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对战争胜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主要的割据势力还有长江下游的孙权,长江中游的刘表(及刘备),长江上游(益州)的刘璋。曹操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全国。其时刘表病死。刘表少子刘琮继父职,背刘备降曹。刘备处境极其困难。刘备自樊城(图中襄阳)败退到樊口,兵力只有一万多人。曹军,包括新收降的荆州水军,总数二十多万人。刘备派诸葛亮东下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要求联合抗曹。孙权在曹兵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决定抵抗,派周瑜率领三万人,沿江西进,联合刘备抗曹。周瑜指挥军队,初战赤壁,就打败了曹军先头部队。曹军从赤壁(长江南岸)退到北岸乌林。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曹军有明显弱点:北兵不服水土,发生疾病;北兵多不习水战,所有船舰都以绳索连结一起;曹操本人又骄傲大意。周瑜利用曹军弱点,派大将黄盖诈降。曹操轻信,登上战船,等待黄盖来降。时值初冬,东南风骤起。黄盖率领十艘大船,上面装满干柴、浸透油脂,外面用布幔盖好,后边挂上灵便的小船,顺风直扑曹军水寨。黄盖和吴军跳上小船,配合后边跟进的吴军进攻。刹那间,风大火猛,不但曹军水寨变成一片火海,就是岸上的陆寨也被风火烧着。结果,曹军遭到惨败。曹操率领少数败军退回北方,一时无力兼并孙、刘两家。孙权继续据有江东,势力还有所发展。刘备也乘机占有了荆州(今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并进而夺取了刘璋的益州(今四川)。从而形成了曹、孙、刘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战役。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一时无力南下,便向关西(潼关或函谷关以西地区)方面发展势力。刘备在荆州站住了脚,得以向益州地区进军。孙权在江东的统治进一步稳固,便向岭南地区扩张势力。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后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以外,可再归纳、概括三国鼎立的重大历史事件,设计两幅“三国鼎立”图,向学生展示。图如下:4.讲述三国统治者注意发展社会生产时,应突出强调魏国的水利、蜀国的丝织业和吴国的造船业,尤其是吴国派船队到达夷洲等。不需要增加其他资料,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问题探究动脑筋1.右边是明朝人画的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幅画。根据你平时知道的三国故事,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还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
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张飞、关羽,后面还跟着一个挑着担子的随从。他们是去拜访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这个成语故事就叫作“三顾茅庐”。
2.请您想一想,交战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唯一因素吗?为什么?
人心的向背,战争的性质,地形的利用是否合理,天气状况是否对战争有利,将领的决策与指挥得当与否,军队是否英勇善战,武器的优劣等,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
3.老人说:“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天实为之’。因为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那一晚恰好又是东风,这都是天意。”小孩说:“不对!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南方生活,容易得传染病,这不是天意。”你怎么看?那晚恰好又刮东风是怎么回事?
古人所说的“天实为之”,把孙刘联军战胜曹军归结为天意,那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赤壁之战当晚刮起东风,为孙刘联军火攻曹军,提供了方便条件,这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这就埋下失败的祸根。因此,曹军的失败是偶然性和必然性交相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的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活动与探究1.找一找:右边的地图上有错吗?如果有,看谁能把错都找出来!
图上所标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吴国“孙权称帝”,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城“赤壁”也不对。
2.比一比:右边是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整理出来的一些数据:……(1)将有关数据填入三国实力对比表。(2)根据表的统计,三国中哪一国的实力最强?哪一国的实力最弱?
(表略)
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3.看图分析。
(1) 从画像上看,诸葛亮的年龄大。(2)文艺作品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虚构。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往往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