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我要攀登教案

我要攀登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14 19:08:03

⑴ 中班体育《攀登练习》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器械练习助跑跨跳等动作,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回。
2、引导幼儿积极动脑,积答极探索新玩法,提高幼儿克服困难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活动规则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头饰、球及纸棒(纸棒分为红、绿两种)。
2、场地布置:
第一组:轮胎架起竹梯用纸棒摆放一条小河(20厘米)一堆果子
第二组:走木桩用纸棒摆放一条小河(30厘米)一堆果子
第三组:轮胎堆成的小山用纸棒摆放一条小河(40厘米)一堆果子
3、录音机,磁带
4、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袜是否合适。

⑵ 爬高登高有危险的小班教案

活动过程:

一、了解遇到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情 等各种情况都可以向版别人倾诉。权

1、幼儿迁移自己的经验,为哭泣的幼儿想解决办法。

出示图片:哭泣的孩子

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上有谁?他怎么了?

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让他不哭呢?”

2、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想出多种方法去帮助图片上的小朋友。

3、让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的情感体验,知道把不高兴的事情 ,

放在心里是很难过的,而且还容易生病。

知道倾诉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倾诉的人也可以是不同的。

小结:大家可以把自己高兴的、不高兴的、难过的、愉快的等等很多很多事情告诉别人。你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朋友、老师,告诉你想告诉的一切人。

这样大家可以了解你、帮助你,还可以分享你的快乐或者帮你解决问题。

⑶ 小班《爬呀爬》的教案

渴临不同的制式对于播放有啥要求
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如果把困难看作对自己的诅咒,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狗翁

⑷ 求舰船攀登示教作业教案

使用六米拉梯攀登训练塔课程教案

1.课目:使用六米拉梯攀登训练塔。
2. 目的:熟悉拉梯的性能,学习拉梯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动作要领。
3. 内容:运送拉梯,架设拉梯,攀登拉梯。
4. 方法:讲解示范,组织练习。
5.时间:大约90分钟。
6.要求:①坚持练为战的思想②严格训练,严格要求③认真听讲,仔细观摩④做好保护措施,防止人员受伤,防止器材损坏。
7.场地器材划分:场地,训练塔楼前。器材,六米两节拉梯

一、 进行作业准备(15分钟)
1. 集合整队,清点人员、器材,请示报告,检查器材装备 2. (宣布作业提要)进行思想动员 3. 组织练习前的热身准备活动
二、 讲解示范(35分钟)
(一)目的意义
熟悉拉梯的性能,学习拉梯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动作要领 (二)场地器材设置标准
1. 场地设置。在训练塔前对应窗口处设置一条宽2米的跑道,在32.25米处标出起跑线,在距离训练塔0.8---1.3米处标出竖梯线
2. 器材设置。在起点线位置平放一架六米拉梯,弓背朝下,梯脚与起点线标齐 3. 器材介绍。两节拉梯,由上下两节梯和滑动装置组成,主要由竹制,重31.5千克,每节有13个梯蹬,每个梯蹬间距为30厘米。 (三)操作程序(先讲解,后示范)
学员在起点线一侧3米处列横队。 1. 听到“前两名出列”的口令后,两名战斗员跑步出列到拉梯一侧两端立正站好。 2. 听到“准备器材”口令后,战斗员检查器材,然后回原位站好。
3. 听到“预备”口令后,战斗员用单手(双手)握梯,做好操作准备。
4. 听到“开始” 的口令后,两名战斗员提起拉梯,上至肩部扛梯,右手扶梯跑向训练塔,在竖梯线内将梯竖起,第一名战斗员扶梯,第二名战斗员拉梯,将梯架设在窗台后攀登进入窗内,双脚着地,面向外立正喊“好”。
5. 听到“收操”口令后第二名战斗员按攀梯的相反顺序下到地面,与第一名将拉梯扛至起点线,放回原处成立正姿势。
6. 听到“入列”口令后,两名战斗员跑步入列站好。 (四)动作要领(边讲解,边示范) 第一个阶段:运送拉梯
1. 持梯:两名战斗员单手(双手)分别握住拉梯前后第二(三)梯蹬的外侧,两腿成丁字步半蹲,身体侧向前,目视前方做好准备。
2. 肩梯前进:两名战斗员同时将拉梯向上旋转90度,扛在肩上,右手扶梯跑向

训练塔。
3. 下肩翻梯:在距竖梯线大约10米的时,两名战斗员同时将梯下肩,向左旋转90度,使拉梯成水平放置,弓背朝上。第一名战斗员双手握梯梁一侧,将梯脚压低,同时第二名战斗员双手握梯梁两侧将梯半平举于头上。
4. 竖梯:到达竖梯线内,第一名战斗员向下按压梯脚,同时第二名战斗员将梯向前上方推,把梯竖起。 第二个阶段:架设拉梯
1. 扶梯:第一名战斗员以右脚为轴向左转到梯身后侧双手扶梯梁,使梯站稳。 2. 拉梯:第二名战斗员跃起抓住拉绳双手将第二节梯拉到第五蹬以上。 3. 锁梯:将拉绳放开一段距离,使撑脚卡在在第五蹬上,锁住拉梯。
4. 靠梯:第一名战斗员向后拉,第二名战斗员同时向前推将梯靠在窗台稍靠右侧 第三个阶段:攀登拉梯
1. 上梯:第二名战斗员在梯靠好接着就将左脚踏在第三蹬上,右手抓住合适位置的梯蹬。
2. 逐级攀登:左手右脚,右手左脚,一步一蹬,逐级攀登。
3. 跃上窗台:当到达拉梯顶端时,左脚踩在第13梯蹬上,右手抓住第一梯蹬,左手抓窗台左侧,跃上窗台。
4. 转身着地:迅速转身跳入窗内,立正喊“好”。 (五)动作要求
1. 持梯时不得移动拉梯。
2. 肩梯前进时两名战斗员要步调一致,前面的不拉,后面的不推,不跑出跑到线外。
3. 竖梯时梯脚必须在竖梯线内。 4. 两撑脚必须锁牢,才可上梯。
5. 梯子靠窗时要正不得越出窗框,梯子上端必须超出窗台两个梯蹬。 (六)计时标准
计时从发出“开始”口令至第二名战斗员双脚着地喊好。 优秀:10秒;良好:13秒;及格:16秒。
三、 组织练习(40分钟)
1. 场地划分
训练塔前,一班对应一个窗口。 2. 练习方法
由班长组织,两人一小组轮流实施。 3. 练习要求
听从指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做好保护工作。 4. 小结讲评

⑸ 求攀登示教作业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苹果宝宝的颜色、大小;尝试进行分类摆放。
2、初步体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属
活动准备:
1、大的红苹果若干 ,小的红苹果若干; 大的绿苹果若干,小的绿苹果若干,
2、大的绿箩筐1个;小的绿箩筐1个,大的红箩筐1个,小的红箩筐1个。
3、害虫图片与叶子,果树

⑹ 登高 .教案

1.登高》是杜甫诗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秋天,是诗人流寓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全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通篇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艺术上是很见功力的。

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时当深秋,晴空如海,登高仰视,愈觉其迢迢无极,所以说“高”;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不绝,所以说“哀”;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所以说“白”。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用字遣词都极其贴切。“天高”“沙白”“猿啸”“鸟飞”,这些又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极雄浑高远,饱含着诗人无穷的情思。

三、四两句写远眺之景,从大处落笔,上句写山景,承首句;下句写江景,承次句。山上江中,往复交织,构成一幅非常生动的三峡秋景图,深秋风大,所以闻落叶之“萧萧”;峡深流急,所以见波涛之“滚滚”。“落木”而以“无边”来形容,则见其境界之阔大;“长江”而以“不尽”来形容,则见大江之无穷。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两句又多用双声迭字,读来音调铿锵,充满着声韵之美。

“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以上四句写景,确实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悲秋之意,却又不直接使用“悲秋”的字面,而是将这种悲愁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之中。诗中所描写的这些自然景物,既具有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季节特征,同时也饱含着诗人特殊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情。啼猿作为一种动物,本身并不具有人的感情,但在“艰难苦恨”中的诗人听来,猿啼声却充满着一种凄哀的情调。同样,那滚滚的长江,萧萧的落木,盘旋的飞鸟,冷清的小渚,也无一不起着渲染环境气氛、烘托诗人情绪的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文心雕龙·物色》),更何况眼前这一片凄凉肃杀的景色?自然更使得诗人触景生情、引起相应的心理活动与感情变化了。而这种心理活动与感情变化,又反过来加深了景物的感情色彩。所以诗中的景物已不同于自然的景物,它是诗人主观化了的客观景物。在文学作品中,当景物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特殊感情的时候,当作者的主观感觉和景物的客观特征得到和谐统一的时候,它对读者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就不是一般地描摹景物的诗句所能比拟的了。

五、六两句由上文写景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两句写出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的艰难处境和秋景萧瑟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是就空间方面说,即所谓“横说”;“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就时间方面说,即所谓“纵说”。两句承上启下,点出全诗主旨。在结构上,则层层递进,步步转折,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宋人罗大经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乙编卷十五)作客登台,已有游子思乡之意,加上万里漂泊,百年多病,则孤零悲苦之情便得到更进一层的描写。秋风萧瑟,已令人触景生哀,更何况又值垂暮之年抱病登台呢?由于采用了这种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蕴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便更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了。深厚的感情,来自丰富的生活,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的个人遭遇,但读者却可从中窥见战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

尾联两句是写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上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全诗就在沉重的感叹声中收结,结得悲愤深沉,而又寄慨遥深。“艰难苦恨”四个字不仅指作者自己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艰辛境况和身世遭遇,同时也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的辛酸痛苦。“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正是这一切“艰难苦恨”,才使他头上的白发愈来愈多,而现在又已衰年多病,独自登台,心情自然更加落寞,更加痛苦了。此时正须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之故而不得不暂停饮酒,这样一来,诗人内心自然更沉郁不舒了。这种曲折顿挫的笔法,既使文势有波澜,也使感情表达更为深刻、沉痛。

杜甫自己曾说过:“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登高》确实是这样一首精于诗律的好诗,历来备享盛誉。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即胡应麟所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薮·内编》卷五),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不仅对得自然、工整,而且还用了一句中自相对偶的当句对法,(如以“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尾联两句虽不全对,但句法布局却极整齐。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珠走泉流而又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迭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二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是所谓“诗之媒”;后四句抒情,是所谓“诗之胚”。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2.登高》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 “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 “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3.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评解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⑺ 部队攀登抓绳上教案

使用六米拉梯攀登训练塔课程教案

1.课目:使用六米拉梯攀登训练塔。
2. 目的:熟悉拉梯的性能,学习拉梯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动作要领。
3. 内容:运送拉梯,架设拉梯,攀登拉梯。
4. 方法:讲解示范,组织练习。
5.时间:大约90分钟。
6.要求:①坚持练为战的思想②严格训练,严格要求③认真听讲,仔细观摩④做好保护措施,防止人员受伤,防止器材损坏。
7.场地器材划分:场地,训练塔楼前。器材,六米两节拉梯

一、 进行作业准备(15分钟)
1. 集合整队,清点人员、器材,请示报告,检查器材装备 2. (宣布作业提要)进行思想动员 3. 组织练习前的热身准备活动
二、 讲解示范(35分钟)
(一)目的意义
熟悉拉梯的性能,学习拉梯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动作要领 (二)场地器材设置标准
1. 场地设置。在训练塔前对应窗口处设置一条宽2米的跑道,在32.25米处标出起跑线,在距离训练塔0.8---1.3米处标出竖梯线
2. 器材设置。在起点线位置平放一架六米拉梯,弓背朝下,梯脚与起点线标齐 3. 器材介绍。两节拉梯,由上下两节梯和滑动装置组成,主要由竹制,重31.5千克,每节有13个梯蹬,每个梯蹬间距为30厘米。 (三)操作程序(先讲解,后示范)
学员在起点线一侧3米处列横队。 1. 听到“前两名出列”的口令后,两名战斗员跑步出列到拉梯一侧两端立正站好。 2. 听到“准备器材”口令后,战斗员检查器材,然后回原位站好。
3. 听到“预备”口令后,战斗员用单手(双手)握梯,做好操作准备。
4. 听到“开始” 的口令后,两名战斗员提起拉梯,上至肩部扛梯,右手扶梯跑向训练塔,在竖梯线内将梯竖起,第一名战斗员扶梯,第二名战斗员拉梯,将梯架设在窗台后攀登进入窗内,双脚着地,面向外立正喊“好”。
5. 听到“收操”口令后第二名战斗员按攀梯的相反顺序下到地面,与第一名将拉梯扛至起点线,放回原处成立正姿势。
6. 听到“入列”口令后,两名战斗员跑步入列站好。 (四)动作要领(边讲解,边示范) 第一个阶段:运送拉梯
1. 持梯:两名战斗员单手(双手)分别握住拉梯前后第二(三)梯蹬的外侧,两腿成丁字步半蹲,身体侧向前,目视前方做好准备。
2. 肩梯前进:两名战斗员同时将拉梯向上旋转90度,扛在肩上,右手扶梯跑向

训练塔。
3. 下肩翻梯:在距竖梯线大约10米的时,两名战斗员同时将梯下肩,向左旋转90度,使拉梯成水平放置,弓背朝上。第一名战斗员双手握梯梁一侧,将梯脚压低,同时第二名战斗员双手握梯梁两侧将梯半平举于头上。
4. 竖梯:到达竖梯线内,第一名战斗员向下按压梯脚,同时第二名战斗员将梯向前上方推,把梯竖起。 第二个阶段:架设拉梯
1. 扶梯:第一名战斗员以右脚为轴向左转到梯身后侧双手扶梯梁,使梯站稳。 2. 拉梯:第二名战斗员跃起抓住拉绳双手将第二节梯拉到第五蹬以上。 3. 锁梯:将拉绳放开一段距离,使撑脚卡在在第五蹬上,锁住拉梯。
4. 靠梯:第一名战斗员向后拉,第二名战斗员同时向前推将梯靠在窗台稍靠右侧 第三个阶段:攀登拉梯
1. 上梯:第二名战斗员在梯靠好接着就将左脚踏在第三蹬上,右手抓住合适位置的梯蹬。
2. 逐级攀登:左手右脚,右手左脚,一步一蹬,逐级攀登。
3. 跃上窗台:当到达拉梯顶端时,左脚踩在第13梯蹬上,右手抓住第一梯蹬,左手抓窗台左侧,跃上窗台。
4. 转身着地:迅速转身跳入窗内,立正喊“好”。 (五)动作要求
1. 持梯时不得移动拉梯。
2. 肩梯前进时两名战斗员要步调一致,前面的不拉,后面的不推,不跑出跑到线外。
3. 竖梯时梯脚必须在竖梯线内。 4. 两撑脚必须锁牢,才可上梯。
5. 梯子靠窗时要正不得越出窗框,梯子上端必须超出窗台两个梯蹬。 (六)计时标准
计时从发出“开始”口令至第二名战斗员双脚着地喊好。 优秀:10秒;良好:13秒;及格:16秒。
三、 组织练习(40分钟)
1. 场地划分
训练塔前,一班对应一个窗口。 2. 练习方法
由班长组织,两人一小组轮流实施。 3. 练习要求
听从指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做好保护工作。 4. 小结讲评

⑻ 武警部队抓绳攀登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参加活动中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在家庭环境专中活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属

2、根据已有经验,在木偶表演中,发现他人活动的危险,并积极为他们提出安全建议。

活动准备:

1、事先与住在幼儿园附近的幼儿家长联系

2、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木偶。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阅读全文

与我要攀登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