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一课意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变化,感知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通过光影的捕捉,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培养综合创作的能力。用情用心用美体验光与影,拓展发散思维,绽放充满爱的智慧之光,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上课前,我就在想要如何给学生展示光影之间互相追逐,互相依赖的母子关系。光用课件的话,我觉得二维的图片并不能很好的帮助我向学生讲解光影知识的微妙之处。所以,我拿上美术教室里的一个圆柱体切面,带上手机,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类似影棚一样的小盒子就走进了教室。
教室的灯光暗下去,我把圆柱体切面放置在简易的影棚里,手机的闪光灯一开,光影立显。随即我调动光源,从顶光,测光,背光,散光,强光等各个方面向学生展示影随光动,光影相随的现象。黑白的展示格中,白色的亮部,最深的明暗交界处,随着光不断变化的影子都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知欲。然后,我再从现象引申到原理,从黑白的单色光影过度到彩色的万千世界。
素描的基础是对形的把握和明暗的表现两个方面。不足之处是我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没有把造型方面的内容做一个完善的讲解,单纯的偏重了光影的讲解。这导致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对形的把握并不太好。另一方面,孩子对素描毕竟是陌生的,我从最基础的握笔方法开始讲起,但是第一次尝试很少有成功的案例。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们对光影的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作业中,亮部,高光,明暗交界线,投影都有了初步的表现。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发现,我在处理语言之间过度处还是不太擅长,有的地方转的比较僵硬。这些不足仍旧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善,不断进步。
Ⅱ 投影仪做"光和影"科学探索学习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科学活动材来料自的投入与教师提问设计的关系材料要有层次性和系统性。
二、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把握好提问科学活动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是幼儿探索观察、发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探索这些材料时教师应把握好提问设计,支持和引发幼儿学习发展
三、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实施评价,真正发挥分享环节评价的促进作用科学活动强调活动后分享交流展示环节评价,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也是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指导策略面临的又一挑战。
首先,通过观察了解把握科学活动的情况,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否喜爱活动,对活动是否充满热情,观察幼儿在活动否有挑战性,能独立、自由运用材料、展示自己才能,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态度是否专注,情绪是否愉悦,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活动的结果,享受成功的快乐,观察幼儿活动中是否遵守或破坏规则等。
科学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幼儿通常围坐在一起,交流自己操作的结果,这个环节就是幼儿分享快乐这一环节,教师应全面观察与把握互动情况,教师设计提问应有目的性、层次性,循序渐进,同时有利于幼儿表达与分享别人经验,有助于加深对自己行为理解,活动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幼儿下次活动探索提供良好的基础。
Ⅲ 五年级科学--光和影实验创新课怎么上
弄点手影戏的视频 让同学们学习 创新
Ⅳ 科学光和影的作文200字左右
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我自认为科学一直还不错,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科学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不认真读题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知道科学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反思如下: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结果错了很多。这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因此,我一定要在以后的考试过程之中认真审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加强科学的习题强化。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旦考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只怪自己买的练习题做的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汲取教训,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再次,我还要加强复习,在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
期末考试并不是最后一次考试,我还是有机会的。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Ⅳ 中班有趣的光和影教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能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点开始,请一幼儿选定面向太阳的方向站立,便于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再请一名幼儿把他的影子画下来。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儿。(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结果,幼儿自己总结规律。
记录完影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自己总结出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小;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子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样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提醒老师:“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
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正因为答案出现的分歧比较大,想实验的愿望就越强烈,都想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原来影子在这呀!”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桐小朋友说:“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吗”。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起床后,周岐伤心地哭了,“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隔一小时,孩子们就画一次影子。记录全过程后,不用老师做任何讲解,孩子们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结论:上午9点影子最大,以后越来越小。中午12点,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点后影子逐渐变大。也就是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变化着,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一变化规律。
[NextPage]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教师的观察很重要,只有教师敏锐的观察,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做操时,教师观察到了一名幼儿玩手影,从而生成了主题活动;玩踩影子游戏时,观察到了每个幼儿发现的秘密,从而生成了多个探究点(大小影子、不同反射面的影子、两个物体变成一个影子等);从画影子中,观察到了幼儿对太阳、人、影子的模糊认识,从而引发了下一个活动——太阳、人、影子及日晷,使幼儿清楚地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后又发现了幼儿对影子大小的兴趣,从而又引发了在实验室探究影子变大变小的活动。总之,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2、活动中的不足: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10点的影子在哪儿?”同时,每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总结性的提升。
主要内容:
1、“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并通过踩影子活动把个人的兴趣点激发成全班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活动,如日晷、彩色影子等。
2、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活动的开始主要以幼儿的表现为依据,收集幼儿的信息如踩影子时,幼儿发现了重叠的影子、弯曲的影子等),然后逐一设计活动,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每次活动幼儿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帮助幼儿提升认知水平,不能使幼儿从经验水平上升为概念水平。
综合评析: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位置会有什么变化?画自己的“日晷”成为加深幼儿对此问题认识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老师第一次让幼儿猜“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而且幼儿都认为自己正确;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与验证,幼儿逐渐地发现了太阳位置与影子大小、位置的关系。
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一整天谈论的话题就是影子;总是提醒教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也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周岐因中午没有叫他上楼画影子,伤心地哭,看来幼儿确实喜欢这一活动。
在呈现个人反思与小组合作反思中,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光和影”是一个系列活动(主题活动),反思是呈现对其中一个活动有效性的反思,还是对系列活动之间关系逻辑性的反思?由于,经常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无论是个人反思还是小组合作反思都显得有些杂乱。建议:对于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沿着活动的有效性与活动问的逻辑性(系统性)两条线展开不同层面的反思,以帮助教师更清晰系列活动到底应该怎么搞。
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光与影的游戏》
活动目标: 1、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运用各种感官,积极探索,体验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幻灯机、台灯或手电筒、玩具等。 活动过程: 1、手影魔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只小兔蹦蹦跳,变只小狗汪汪汪,变只蝴蝶飞飞飞。”(鼓励幼儿用小手与影子做游戏) 2、找影子,初步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 (1)将灯光关掉,请小朋友找找影子去哪了? (2)请幼儿说说阳光下都有哪些影子,如:大树的影子,滑梯的影子,小朋友的影子等。为什么阴天的时候影子都藏了起来? 引导幼儿懂得: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 3、游戏“影子变变变”,深入探索影子与光的关系。 (1)请幼儿分组,用玩具挡住光线,观察影子的形状。 (2)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玩具影子变大,怎样使玩具影子变小。 (3)鼓励幼儿变换灯及玩具的位置,探索发现影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总结实验结果:影子会动,影子也会变,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的大小就变了;物体的姿势变了,影子的形状也变了。 4、 踩影子游戏,进一步巩固光与影子的关系。 户外游戏踩影子,活动前先让孩子观察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然后分组游戏,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别人踩不到自己的影子。 (提醒幼儿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发现活动:你会让影子消失吗?通过发现、实验、探索、懂得影子是盖不住的,没有光,影子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