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束缚教学

束缚教学

发布时间:2021-02-13 09:11:33

❶ 哪些地方束缚了老师或增加了老师的负担

最主要的是老师的经验和能力,其次是教学理念。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一要学习,二要反思。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

❷ 常用教学模式有哪些

常用的教学模式:

1

第一种“高结构/高控制”的课堂,也是我们目前最常见的课堂。教师精心备课教案设计逻辑严密、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教学目标清晰明确,而且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按其教案,精准精细,一步不差地引导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思路与步骤,推进落实,这种课堂,严谨细密、滴水不漏, 每个时间节点都由教师严格掌控把握,很少有打岔及个体化的生成,不容有“浪费时间”的试错与“胡思乱想”,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完成或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这一类课堂,对己有知识、结果性知识的理解掌握,对达成每一个可量化的、以知识点为基础学习元素的预设教学目标是最有效的,是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对己有知识以短期记忆与理解为重点的教学,是最能出成果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及想象创新力培养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2

第二类课堂是“高结构/低控制”。这种课堂,虽然有精心设计、完整严密的教案与流程结构,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拿捏把控”的严谨度却大大下降了,而学生的参与自主度大为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分享争辩成为这一课堂学习的常态,个性化的试错与生成也是这一课堂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构建要素。这种模式会让教师与学生作为学习双主体的功能得到更平衡、更有效的联结与融合,会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个体认知的真实体验成为深度学习的最重要基础。没有教师的“低控制”,就不会有学生在课堂上的“高参与度”。

3

第三种课堂,是“低结构/高控制”的课堂,与第二种类型截然相反,教师对课堂结构与流程的设计是开放包容、主题式的。整堂课的流程结构是一个框架式的,主题项目引领,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不断有生成性内容、创意的开放课堂。在这类课堂中,由于没有严谨细密的教学设计流程,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探究空间,教师的掌控把握反而变得更重要了。在一个灵动宽松、给予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空间的课堂,虽然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与参与度更少束缚,但为了实现和达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这一类课堂中,需要发挥很大的掌控主导作用,否则,课堂很可能成为低效杂乱的“一盘散沙”。

4

第四类是“低结构/低控制”的课堂,既无严谨缜密的设计和结构,也无教师的主导掌控,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了“隐性人”,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路径,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整合学习资源、寻找学习伙体、研究学习方法,读书、实验、梳理、反思、总结、呈现……这一类课堂,是不少创新型项目式学习过程的最好平台。这类课堂,是培养孩子自主创新力与探索实践力、建构过程性知识的最好载体。但“低结构/低控制”并不是”无结构/无控制”,而是教师的作用与功能由“显性”变“隐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凸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让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主体能力更好地生成与发展。

总之,这四类课堂,各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前两类课堂对己有结果性知识的学习及标准化考试有着“高效”的功能,而后两类课堂,则对培养孩子的学习素养、想象创新、探究实践,生成构建新知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课堂结构其实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平台

不同的课堂结构其实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平台。这四类课堂,在我们的教学中各有其价值功能及局限,如何在教学中的不同时空、范围、语境、条件下用好这四种不同课堂模式,让其“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原本分而不同的四种模式,能够融会贯通,上升为第五种能在不同学习场景中转化自如,兼有四种模式长处优点的新课堂。这也是西外和三亚国际学校这段时间正在努力探索的“智慧课堂”。

西外的行走课程实际上也是四种课堂模式深度融合的第五种课堂的实验探索。行走课程一开始的整体设计,缜密计划,踩点探路,细节安排(高结构/高控制);师生共同按顶层设计行程,搜集资料,形成课题,制订项目课题研究框架(高结构/低控制);在路上,会有很多生成的“偶遇”及“特殊”,各种惊喜意外,但师生只能在统一的指挥、调度、安排下活动 (低结构/高控制);路上及回来后,师生的感悟收获成果,用各种形式展示呈现(低结构/低控制);在西外四类课堂融为一体的行走课程中,有学科知识、有课题研究、有社会调查、有帮困支教、有环境改造、有意志品格磨炼、也有情感人文关怀、有个人体验、也有集体分享。这就是学生核心素养能生成的真实教育场景,也是第五类课堂生成的探索过程!

西外的中英文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课程,也是在十五年一贯制的教学生态下,融合四种课堂模式的“第五元素”,在阅读的内容选择设计上,中英文课程组的骨干教师们头脑风暴、试读反思、筛选推荐,形成了一个和其他学科跨界融合,相辅相成的有西外风格的经典阅读体系(高结构/高控制);但是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习体的学情变化,遵循“阅而优则演,阅而优则写,阅而优则创”的规律,鼓励师生以戏剧、演讲、辩论、绘本、歌词创作、相声段子、唱诗、有声书甚至微信、直播等各种形式展示交流阅读收获(高结构/低控制);甚至我们打破了传统教育设计中的图书馆的概念,将整个校园空间铺设成立体流动的生态课堂。在诸如“文字窗、竹欣阁、柏拉图之角、苏菲的世界、奕盘、音乐港、云教室、约翰的小屋、一米阳光、观星台、大观涂鸦室、百老汇”等极诗意的文化空间内,神秘的“书篮”,俯仰坐立之间的“书架”,流动的“书车”,溢满阳光和咖啡香的“书亭”,还有如魔法屋一样的神秘BOX,这一切让西外校园内的自然与文化空间交相融和(低结构/高控制),成为了一所厚重亦不失灵动的“书舍”,给师生更多自主阅读的空间和“留白”发呆的意识流时间(低结构/低控制),以“沙龙”的方式促进各个学段的师生、家校的跨界交流,让阅读和创写变成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最重要的人生底色和真实的幸福。

❸ 怎样摆脱传统教学思想中落后因素的束缚,确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新理念

创设轻松和谐、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态度能左右课堂的版气氛,权课堂的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会使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感,尤其对内向型学生会造成很大压力。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的态度能疏减学生的心理压力。当学生处于集体之中亲身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在师生之间洋溢的时候,他就会保持积极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获取知识当然也就能更加迅速和有效。同时,因为他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即使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也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在每一节课开始之前,为本节课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点燃学生的比赛斗志,是活跃课堂的保证。

❹ 如何不被二轮复习束缚,学得精彩

“二轮看水平”(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

具体地说,则是跟随老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和《考试说明》,认真分析高考命题方向,把握高考试题难度,确定好复习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准确、科学、严密。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二)看老师重点讲解的题目类型,做到对重点心中有数;

三)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的科学性、计划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弥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

拾遗
重拾遗忘知识点

二轮复习前后的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师往往会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顾一轮复习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提前准备,抓住复习的主动权。

虽然经过一轮复习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同时,由于一轮复习的知识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会慢慢遗忘,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更应该回顾课本、学习笔记和纠错本,避免知识点大量遗忘,尽可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

桥梁
搭建知识结构桥梁

高考二轮复习将会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桥梁。

你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别人的知识结构对你的帮助不大,所以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础夯实,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

串线
学过的知识串成线

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串起来,使课本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课本上的知识点就像一粒粒珍珠,散乱地堆在那里我们是不好把握它们的,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它们就成了项链,随便抓住其中的哪一粒珍珠,我们都能很方便地把其他的珍珠带起来。

在这里,贯穿前后的问题就是线,课本相关知识就是珍珠。在第二轮复习阶段,我们缺少的不是珍珠,而是能把这些珍珠串起来的线以及把珍珠串成项链的能力。

所以在二期复习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的相关问题,这样的相关问题我们能找到的越多,我们对课本前后贯穿的角度越全面,我们对知识点的把握就会越准确,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全面。

高效
提高做题效果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要想提高做题的效果,学生必须多思考,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怎样思考?

1,在题目拿到手后,首先思考它属于哪种题型。这种题型有什么特点,审题时有哪些技巧,答题时有哪些基本要求。通过题型归类、方法归纳,从每一个题中都有所收获,使每一个题目都能给自己以启发。

2,多比较。经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比较,看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知识选择和参考答案是否一致。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差甚远,一定要搞清自己错在哪里,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理解错误,是题型特点没掌握还是答题方法不熟悉。弄清问题症结在哪里,然后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只关注分数,只满足于知道这个题目答什么,而忽视自己不该忽视的东西。

3,多总结。多关注自己在做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注意从个性中抽象出一般的东西来,自己总结出一些对自己答题有指导性作用的方法来。从心理调节到时间分配,从阅读习惯到答题顺序,从思维模式到语言组织,在平时做题时都要注意去观察自己有无缺陷,并注意在做题时寻找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

习惯
培养科学的应试习惯

这个方法往往是理性的,习惯则带有感性的特征。在平时作业时,由于时间比较充分,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性答题。但考试时尤其是高考时,由于有时间限制,特别是带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应试,许多学生在答题时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习惯答题,许多老师平时强调的东西根本来不及想。

比如我们平时讲习题时如果问学生遇到“为什么”应该从那些角度组织答案,学生都会加答“分析原因,说明意义”,可是一到考试,许多学生根本想不到这一点,他往往只能机械应对,头脑中冒出一句答一句,把“分析原因,说明意义”忘到了九霄云外,等到试卷拿到手里看分数被扣了才又想起这句话。

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一定要注意把老师的要求转化成自己的答题习惯,要形成一拿到试卷就不自觉地朝老师要求的方面去做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让平时积累起来的经验在考场上发挥作用。

❺ 如何冲破观念束缚,建立新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 小学数学教师角色的新理念
1、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另外,"双基"是我们的特长,但"双基"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数学运算的熟练和逻辑推理的严谨"虽然是双基的两个基本点,但归纳、猜想、创新的思维方式,广阔的数学视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应该是"新双基"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2、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活动,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3、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
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更新观念
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
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真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分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 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1、教师要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用处不大的,而且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减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对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作弃取。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
2、 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变化规律,创设动画情境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还要能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在备课中体现新的理念
1.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由于教材编写具有时代性,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据那个年代学生的条件及当时社会对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编写的内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时期的使用。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好的教材经若干年也会滞后的。因此,我们手中的教材有些编排顺序、准备题、例题、呈现方式及例题的情境已不能适应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习了。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改变例题的叙述情节,省编义务教材第七册第43页的归总应用题是先通过准备题总结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出示例题。这样的课,用以前的眼光来看是无可非议的,就现在来讲逻辑思维也是很好的。但我们所教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可能对3小时抽水420吨,5小时抽水多少吨已不会感兴趣了。我想如果改成“老师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们班55人一分钟共做多少题”?根据你自己的做题情况编一道数学题。学生四人或两人小组讨论片刻,争相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一分钟做了20道题。照这样的效率,估计全班55人能做1100道题。”有的说:“我两分钟做了30道题。估计全班55人,可能做825道题。”再让他们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由于这道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建构的,所以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比你去刻意地去教,掌握的要好得多。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2.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揭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我们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形式。因为,教材的编写往往是根据知识的结构展示其发生、形成、发展的顺序。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不一定适应教材中的呈现顺序及呈现方式。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和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教材内容中的呈现方式。把用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表示的单位"1"与用多个物体为整体表示的单位"1"的内容相对比,同时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小组的协助下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经历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3.改变新课的导入方式。
现行教材中的准备题,是为新知学习铺路搭桥。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节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进入新知境界。然而,从新的教学理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小了探索空间。加之,教材中的例题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过程,在出示例题的同时,就有怎样想,它既约束了教师的思维,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习作准备为主转向情感诱导为主;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向关注发展性领域转变。因而,强化情景创设功能,让学生体会今天学的数学就在身边,形成探索的欲望,
是导入阶段的方向。我们备课时在关注新课导入方式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例如,“正比例教学”中,可在有阳光的日子带着学生去室外,用杆高与影长的关系,测量树高、旗杆和周围的物体。教学“比例尺”时,可让学生根据比例把自己家的房子画在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需求。
五、在课堂中体现新理念
1.创设没有精神压抑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这一过程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1)转变教师的角色。
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例如,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我们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既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没有精神压抑的、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
(2)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恰当地组织教学。教师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2.创设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由于开放式教学过程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教师要尽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有思维空间。
例如,我在“分数的意义”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学习材料(学生们准备材料特别充分,有的自画10个小红旗,有的画6只小动物,有的画12个三角形,画8个小圆片,画9个小正方形,有的剪了一个大圆,长方形、正方形纸、铅笔、蛋糕、小棒、小正方块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学习材料,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了心理准备。实践活动中选择的素材又是他们自己所熟悉的、喜欢的。课一开始,通过两三分钟对学生的了解:“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哪些知识?”“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分一分能得到分数吗?”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分一种材料,并把你的成果在小组中交流,在交流中说出操作的思维过程。在小组合作交流后(约5分钟),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到前面与全班同学们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在交流,争议中解决问题。如有一位学生在演示把6支铅笔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也可以是,这时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质疑:“为什么和都可以?”另一位学生马上站出来说:“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是2只铅笔,平均分成6份,2份就是,也就是2只铅笔。”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学生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中经历丰富的(交流合作、成功、兴趣、愉悦)情感体验。
3.设计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练习题。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或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机会的开放性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例如,我在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周围事物了解的情况设计一张统计表。”这时,同学们积极地动起来了,有的自己独立设计;有的两、三人合作,有的收集信息,有的整理数据。有的设计了“四(1)班财产统计表”、有的设计了“四(1)班教学用具统计表”、有的设计了“四年级各班人数统计表”“四(1)班各组人数统计表”“中山路小学各年级统计表”“某小组家庭住址统计表”“某小区人数统计表”“四(1)班数学成绩统计表”“近一周天气变化情况统计表”等等。这样设计的开放性练习,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又如,请你用长24cm,宽12cm的铁板,为客户设计一个高3cm的无盖铁盒。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设计了不同规格的铁盒。在交流中讲出自己的设计意图。
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只要我们教师留心,就可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出很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题。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❻ 怎样摆脱传统教学思想中落后因素的束缚,确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新理念

创设轻松和谐、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态度能左右课堂的气氛,课堂的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会使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感,尤其对内向型学生会造成很大压力。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的态度能疏减学生的心理压力。当学生处于集体之中亲身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在师生之间洋溢的时候,他就会保持积极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获取知识当然也就能更加迅速和有效。同时,因为他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即使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也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在每一节课开始之前,为本节课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点燃学生的比赛斗志,是活跃课堂的保证。如在上二年级下册Unit7Is it a pear?. 这一课时,我利用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心理,制作了奇形怪状的水果图片,让学生猜出水果的名称。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四个小组抢答比赛。这一个活动,让整个班都沸腾了,学生各个精神抖擞,一副谁也不服谁的表情,都想获得这一胜利。那么,在课堂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已学过的chant或者歌曲,让学生随着节奏边练边做,富有动感的韵律和节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动力,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❼ 冒险岛2灵魂束缚者怎么连招教学 高手连招技巧

冒险岛2灵魂束缚者玩家评论:
这个职业定位非常尴尬,输出勉强比奶妈高,辅回助性技能倒是比答较好用。但是谁会为了要一个不怎么强力的辅助而浪费一个队伍位置呢?从技能设计可以看出,N社是想把这个职业以曼荼罗解放为核心,利用BUFF技能打出各种结合性,我就来跟你们说说这个结合性有多笨!
技能1,回血技能,无CD,一次假设回100血,使用20点SP。
使用曼荼罗解放叠加四次后,每次消耗20点SP,总共消耗80点SP
在曼荼罗解放叠加层数后使用回血技能,回血量会增加!
所以此时四层曼荼罗后的技能1可以一次性回复300点血了,好开心啊,好厉害的技能啊!等等,好像哪里不对!
技能1无CD,所以我连续按3次消耗60点SP就可以回复300点血了,但是如果先叠曼荼罗在回血,我等于总共用掉了100点SP!好TM厉害的BUFF技能,我删了可不可以!
类似狗血的技能效果不胜枚举,基本上都是垃圾,没有实质上提升,所以灵魂束缚者的尴尬就在这里。一句话,这个职业不改动,就永远只是个残次品而已,你们自己判断要不要玩吧。

❽ 教学如何穿内裤

很多男人都在穿内裤,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穿,其实穿内裤是为了健康,如果有些男人不穿内裤,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如果经常不穿内裤,那么睾丸一直吊着,容易发生静脉静索曲张,所以内裤还是要穿的,对于这个穿三角的比较合适,因为三角内裤比较贴身,但三角的不容易散热,平角的就好一些,利于散热。穿三角内裤还是平角内裤,各有利弊,所以大家自己选择吧!

内裤这个东西肯定不是古已有之的。
人为什么穿衣服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够我们想一阵子的了,达尔文觉得以前的猴子呀猿呀什么的身上有毛,也都活得挺好的,根本不用穿衣服,可是有的猴子和猿身上毛不够多,冬天就冻死了,这时候就自然选择啦,开始淘汰了。要不你就毛足够多,要不你就会找些树皮啦,杂草啦,树叶啦,兽皮什么的搁身上。结果出来了,毛多的继续当猴子猿,毛少的但会找东西弥补就变成人啦。后来也比较尴尬,人穿衣服穿惯了,毛就退化了,再光着身子显然不合适了。基督徒们不这样认为,他们说咱们人的老祖宗就俩,男的叫亚当,女的叫夏娃。上帝把他们造出来的时候他们俩光着身子好好的,后来吃了个果子再一看对方就开始不好意思了,连忙找东西现把私处捂上,就跟以前从没看见过对方那里一样,咱们称这为羞耻之心。上帝当时就叹了口气说哎,以后有你们受的了。后来他们俩就生了不少娃,他们的娃之间也不管近亲什么的接着生,不管是哪代哪辈,这羞耻之心是根深蒂固了。可是人的思维就比较奇怪了,他看到别人老用块布捂着点地方,他就有想撕开看看的想法,咱们叫欲望,这个东西就是上帝最不想带给人类的。你看,就一个穿衣服问题,都触及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了。人类的思维分野多明显呀,一个物质决定论,一个形而上学。
可是以上这两种理论却解释不清楚人为什么要穿内裤:你说人是为了生存才要穿内裤的?傻子也不信啊。不管你什么内裤,薄薄的那一层,不挡风不遮雨的;你说人是害羞才穿内裤的?傻子笑着问你傻呀?内裤,内裤,套在外裤里面的才叫内裤呢。有人抬杠说外裤起御寒作用,内裤起遮羞作用。我没看到天热的时候各国元首穿着各色的内裤会晤的呀。你看,小小一个内裤,哲学上的难题。后来有人问佛祖,佛祖说了俩字:“置答”。什么叫置答呀?就是暂且不回答。为什么?佛祖不好意思直说内裤,他又举了个例子:“这如同人中了毒箭,不去想如何解毒,却去研究弓箭发展史一样。”佛祖的总体意思是不要瞎想,不要太执着于不确定的事情,那叫无明,是万苦之源。那意思就是说你既然已经开始穿内裤了,管为什么要穿干吗呢?你要是不想穿就扔了算了,想穿的话,就想想该买什么牌子的呀,哪种样式的,哪种尺寸的云云。
好了,为了保证自己还是够档次的那类人,我们不去讨论“为什么”要穿内裤的问题了。我们来回答内裤是“什么”。
内裤者,无论三角,四角,镂空,线式……轻薄一布也。布内,繁衍之根基,快感之源泉;布外,茫茫红尘,花花世界。一个良好的内裤使用者,善于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选择穿与不穿内裤。内裤者,道德尺度也。
如何才是道德的?这个问题还不如问怎么穿内裤才是合适的更形象些。
道德不是禁欲,穿内裤不是说你穿上了这辈子就别指望脱下来了。你要跟大伙儿学,大伙儿会教你,什么时候可以脱,什么时候必须穿,什么时候可脱也可穿。这是个契约问题。
关于如何穿内裤的问题,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穿法。
日本大和民族是个比较奇怪的民族,你看他们打仗的时候烧杀抢掠呀,奸淫妇女呀,比谁都狠都残忍,可是却又是个最讲究礼仪的民族,夫妻两口子都要客客气气一天鞠无数个躬。二战期间有个美国人写了本书叫《菊与刀》说日本人的道德是“耻感道德”,它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做善行,要求有外人在场,至少感觉到有外人在场。在本质上属于他律的结果。这样的道德一方面他强调集体性,大伙都干的我就干;另一方面它的尺度没有基准线,随时在变化,无论什么样的事情,只要自己所在集体允许的,都可以做,都是道德的。因此,想必日本人穿内裤也是别具一格的。在他们看来,内裤什么时候穿,什么时候脱,何处穿,何处脱都不是问题;只要大家一起就行了,走在大街上,大伙一块脱内裤那是常有的事。不过一般的话,大家都有个信念,那就是:“内裤为天皇所赐,为天皇之荣耀而穿内裤,为天皇之荣耀而脱内裤。”
与日本人相对应的是美国人。美国是个信仰上帝的国家,美元上都有他老人家的位置。上帝说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有罪,你赎一辈子罪都赎不清的。“原罪”心态带来的是“罪感道德”,据说是以内心的罪恶感来驱使自己行善事。这种道德对自觉的人倒是挺好,档次比较低的人自欺其人起来你也挺没辙的。所以美国人穿内裤也很有讲究的,首先每个人的内裤一定要各式各样,实在是同一个牌子同一个款式同一个尺寸的那也要把其中的一个弄破个洞以显示其特殊性。这是个基础性的活儿,然后就好办了,大家就说既然我们的内裤各不相同,那咱们怎么个穿法自然就不一样了。虽然说美国人穿内裤挺自由的,其实都是有些底线的,大家心知肚明,不说而已。美国人还有个怪癖,就是喜欢去扯别国人的裤子去指导别国人怎么穿内裤,这也许是国内没地方发挥余热闲出地毛病吧。所以你总会发现不穿内裤地美国人穿梭于世界各地给各国人民上穿内裤课。美国人觉得内裤为上帝所赐,自己穿不了也要先给全世界困惑如羔羊地兄弟姐妹穿以传播福音,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地具体体现。
至于中国人怎么穿内裤嘛,就比较复杂啦,也许当局者迷吧。老时候嘛,就是用王小波那种口气说的:“自孔子以降”,孔夫子生下来就开始思考内裤这个跨越时空跨越地域地问题了,他是《内裤法》和《内裤法实施细则》的首位起草人。在他看来,内裤这个东西是社会的根基,人类的本质。内裤一定要穿的有规矩,有步骤。他规定,大家的内裤必须一模一样,也不管你什么人,高矮胖瘦的,统统化整为零。他又规定,何时、何地如何穿内裤必须按照上述两部法律、法规施行。这样一开始大家肯定比较郁闷啦,因为上至皇帝下至草民,大家的内裤都没什么心意,也够泄气的。后来皇帝首先不干了,他们说法律、法规为人所定,社会变了,人变了,法律法规自然就要跟着变。因此皇帝们打着孔夫子的旗号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个穿内裤的花样,据说孔夫子因为这个事儿多次诈尸。再后来草民也不干了,“内裤穿法决定人,宁有种忽?”于是像什么陈胜、吴广啦,刘邦啦,朱元璋啦,李自成啦这些草民都不惜冒生命危险来捍卫自己的内裤选择权,其中有的成功,变成了新的内裤独裁者;有的失败,到阎王殿准备新的起义。完全颠覆内裤理念的是毛主席,毛主席说他要打破中国几千年来穿内裤的压迫和被压迫关系,那些农民起义的最后还不是成了新的压迫者嘛?他要让秦皇汉武稍逊风骚,他要翻天覆地愤而慷。因此毛主席在领导人民推翻了内裤压迫的三座大山后,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理念革命,他不想当另一个李自成。他分析关键是要消灭掉人们心中那固有的内裤理念,关键之关键又是对付管理内裤理念的人,知识分子。建国后他欲擒故纵,让大家对内裤问题畅所欲言,引知识分子出洞。随后发动大革命,告诉大家,以前那些给你们设计内裤穿法的人都是臭老九,是内裤垄断阶级的狗腿子。他又告诉大家,穿不穿内裤无所谓,只要听我的话就没错。大家判断正误的标准从内裤转移到了一个人身上。柏拉图在当年和苏格拉的讨论了那么久的“什么是正义”的时候要是有他老人家在就好了。两千多年穿着内裤的中国人在十年内没有了束缚,有的人还有顾忌,依然穿着内裤;有的人没有了顾忌,光着屁股疯跑了十年,革命结束后这些人无辜地说:“那时候,我们被逼脱下了宝贵的内裤。”再后来,对错之分不再是一个人说了算了,可是对于如何穿内裤的问题,也就被置答了,因为那十年大家老讨论内裤去了,竟然没发现连外衣我们都快没的穿了。大家鼓足干劲为穿上漂亮衣服而奋斗,现在我们不但有充足的衣服,还有可供选择的余地。可是怎么穿内裤呢?大家都比较茫然,毕竟穿了几千年,现在突然没了个规则,大家比较着慌。所以有的人喊“回到孔子”,有的人喊“跟美国学习”,似乎都不适合。
在一部分人还徘徊在怎么穿内裤问题上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就精明多了。他们果断的采取“精神欺骗法”,自己想怎么穿了,就能在短时间内给自己编出一个这样穿的理由,今天这样穿是因为这个,明天不穿是因为那个,总之他都有理;而且,就如同带毒的植物永远不知道自己有毒一样,坏人,总觉得自己是百分之百的好人;采用欺骗自我穿内裤者,永远不觉地自己把自己给骗了,在他们看来,只有自己的内裤是穿得最合适。坏人的最大特点是一辈子从没有觉得自己坏过,欺骗自我穿裤者的最大特点是一辈子从没觉得自己的内裤不合适过。因此,当你不停换内裤而从来没有对自己产生过质疑得时候,你要想想是不是被自己给涮了。
说来说去,到底时下内裤怎么个穿法才合适,这个问题我也没讲清楚。不是我笨,不是有句话嘛,叫“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所以你觉得穿着现在的内裤特别扭,你把它脱了光着屁股套上外裤到外面走一走也就知道了。你问我试过没有?嘻嘻两声之后我给你俩字儿:“置答。”

❾ 开放式教育好还是束缚式教育好

我的理解束缚式教育就是严格教育,你看下面的资料有用不
第一个问题: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了现在许多的青少年上网成瘾,在教师和家长的严格控制下还是偷偷上网,有的甚至为了网费而去偷窃,如果我们的教育都成了宽松式教育,天下学生都放任自流我们该怎么办,对方四辩手回答
第二个问题:现在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非常的叛逆,家长和老师根本无法用谈心的方式来和他们交流,宽松式的教育往往助长了这些学生叛逆的气焰,越宽松就越不学习,对方辩手如何看待?请对方二辩手回答。
第三个问题:宽松式教育最早是源于上世纪70年代日本,当时日本推行的内容是缩减课时,增加课外时间,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日本中小学生正面临学习能力下降的问题,宽松式教育是最直接的原因,自此在日本实施的近30年的宽松教育遭到全民的反对。对此,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释。 你可以再上网查找日本宽松式教育的相关资料
第四个问题:伤仲永中讲述仲永因为自持才高而骄傲不学习,最后一事无成,这里面的深层责任难道只是在仲永身上吗?他的老师和家长对他的后天成长并没有严格教育,致使他的教育失败,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巨大的遗憾,请问对方辩友,如果说宽松教育有利于人的成才,那么仲永怎么回事呢?他那么聪明为何没有成才?
第五个问题,个别大学开展宽松式教育,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学生利用宽松的环境到校外做生意,有的成网瘾,有的利用宽松的教育环境谈恋爱,这些都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倒退和下降,这都是源于宽松惹的祸,请问对方一辩手,宽松下如何能使得学生自我成才???
1.教师要让学生多一些磨练,多一些挫折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意志坚强的人。
2.真正的严教要做到“严而有据”,这是“严”的前提。所谓的有据。就是要有法律依据,就是不能违反《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以及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这是严教中不能跨越的警戒线,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则是一种违法行为。
3.教育学生要“严而有爱”,这是“严”的本职要求,也是“严”的出发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心,像爱护花朵一样去浇灌它和呵护它,使它茁壮成长。一旦学生有了缺点,就要真诚地帮他改正,而严格要求则是一种对学生的负责精神,不是一种惩罚。
4.学生畏你“严”不畏你“凶”;怕你“正”不怕你“责”;听你“理”不听你“令”;听你“导”不听你“骂”;厌你“叨”不厌你“诲”;怨你“疏”不怨你“近”;服你“公”不服你“袒”;服你“能”不服你“强”。

阅读全文

与束缚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