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教学怎样创设情景
如何创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
创设情境可谓时下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景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联想。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情节发展的特点,我们一般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
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作为教师可指导小朋友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由于小朋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很快地理解文本。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课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读多练、读中感悟。所以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并没有做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2、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画的颜色和内容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相随。比如:《菜园里》是一篇生活识字课,配有一幅小学生在菜园里劳动的情景图,不仅使学生对菜园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同时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其名称,还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这些蔬菜的特点。所以在观察图画,认识这些蔬菜的名字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看课文情景图,用手指一指,看一看有哪些蔬菜。用情境教学的方式
2. 怎样设置语文教学中的情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进行创设情境教学。巧妙地创设情境教学,将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从而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的优势
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争取给孩子们一个情感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机,表现出情绪愉快、孜孜以求的特点,也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曾听过一位老师教学的《识字7》,她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们,然后出示一张“森林动物园”邀请卡,邀请小朋友们到森林做客,这样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她摒弃了传统枯燥被动的识字教学,先展示了一棵大树爷爷,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实,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采摘果实进而发现果实中藏着“生字宝宝”,营造了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是能够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的美文。通过创设情境,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海鸥对老人去世的悲伤之情,一位老师设置了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听着泛着哀思的音乐,看着老人遗像前一群群拍着翅膀的海鸥••••••这一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翠湖湖畔,肃立在老人的遗像前,目睹着海鸥送别的场景,那悲伤的心情,那对老人的深切思念及为海鸥的的行为深深感动之情便油然而生。
(三)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有些文章让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创设情境能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再如,《老人与海鸥》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海鸥与老人的深情厚谊,老师可让学生大胆想象海鸥在老人遗像前,会大声鸣叫些什么?还有,假如你就站在翠湖湖畔,看到这一幕幕,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老人谁什么?想对海鸥说什么?还要对地球上所有的人们说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地发挥了想象,既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又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激发了和谐之情,引起情感共鸣。
(四)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为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也可以将表演带入课文,这也不失为一种情境创设。亲自参与,身临其境,将使学生对文章更熟悉、理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组织分角色排练表演的课文。学生排练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文章熟悉、理解的过程,而表演也是一个感染其他学生的过程。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无疑也是一堂很生动的课,要比老师抽象的讲解效果好的多。学生在表演时,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其表演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
二、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现代电教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对创设一定的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播放课件、放录像,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促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位老师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课件中展现了小鱼在浅水洼里奄奄一息的图片,让学生对小鱼充满了怜惜之情,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小男孩的举动行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使时空变小,对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渲染感人氛围情境
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使学生们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一曲动听的歌曲、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如《老人与海鸥》一课,最后要激发和谐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自己就站在翠湖湖畔看到的一幕幕究竟会说些什么,会有对老人的无限哀思,会为海鸥的行为感动,还有会产生要好好保护自然的念想••••••
(三)创设问题情境
“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设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脑子主动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老师如果设计以下一组动态逻辑思维训练问题情境:小鱼怎么了?小鱼渴望什么?谁在乎这些小鱼?小男孩怎么做?为什么叔叔不理解小男孩?小男孩在乎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如果,你碰到了和小男孩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这一切将使学生除了懂得原文揭示的道理外,还可获得多元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四)创设想象情境
新课程要求教师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翱翔。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要尽力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能触动学生思维的情境。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会有进一步的感悟,他们带着对文本的体味,朗读相关段落将更加用心读、读得情深、读得意浓。
总之,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语文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情境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
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有着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采用哪些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许多语文教师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教学流派,如,“整体建构,和谐教学”, “单元整合,板块式教学”,“拓展式教学”等等。笔者曾经读过李吉林老师的文章,知道她创造了“情境教学”,于是尝试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结合笔
教学实例来谈谈创设情境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最初接触情境教学是在十一年前,那时,我还在教初中。当时升学压力特别大,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语文没有多少好感,觉得语文教学就是读读课文,说说大概意思,然后就根据目标进行训练,学生读的多,写的多,俨然就是语文考试的机器。我也很苦恼,一直思考,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重新产生兴趣,真正提高语文素养,而不是在强化训练下,能填空会回答问题,会写考场作文而已。我在新华书店偶然发现了《情境教学》一书,就买回来了。开始读觉得原来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但后来想:既然书都买了,不妨一试。
记得第一次尝试创设情境教学的那篇课文是《春》,而当时正好是3月底,自然界的花还没开,草还不大绿,春雨也下的比较少。怎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调动学生的情绪学好这篇美文呢?我就请教有经验的同行,帮我制作课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开始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有一首古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就是——《春晓》,一起背一遍好吗?”学生轻松背完之后,接着引导:“春天来了,清晨下了一场雨,空气清新极了,鸟儿快活地唱起了春天的赞歌……”随机播放课件,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学生都兴奋地竖起耳朵,瞪大好奇的眼睛,仔细听着。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这可爱的鸟儿在哪里呢?对,她在大自然中,让我们循着鸟儿的歌声,走出教室,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去寻找春姑娘美丽的身影吧。请闭上你的眼睛,我们出发喽——”马上播放欢快的曲子,让学生尽情想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好春色。一段曲子终了,我让学生睁开眼睛,自由来谈自己刚才仿佛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春景?学生有的说看到了樱花盛开的美景,有的说看到了茂盛的大树,还有的说看到了一些蝴蝶在田野里飞舞……
通过情境的创设,很快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学生的感情和思维都直接切入课文内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次的情境创设采用的方法是最常用的几种:古诗引入,音乐渲染激发想象,语言暗示引导。这样的情境创设方法比较适合写景类散文的导入。
情境创设的方法还有新闻资料法(包括重要图片),这样的方法主要是适用于写历史类的文章,可以极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小学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近日有一则重大国际新闻,就是中国的国宝要回家了,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请看一则报道……”接着播放圆明园文物回归祖国的新闻,这样的导入,一是避免历史久远给学生带来的距离感,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找到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感觉学习的内容更真实更丰满。这样的情境创设我还在《秦兵马俑》《长城》等课文中,都受到不错的效果。
对于小学生而言,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于是我经常运用表演的方法来创设学习情境。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前,我先让孩子回家自己读课文,会查字典的查字典自学生字,不会的可以先让爸爸妈妈读给自己听,听完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这个小故事。上课前,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演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大部分生字,理解了课文内容,再学习课文就容易多了。采用表演游戏的方法创设情境,主要用在故事性比较强,人物形象比较突出的童话类课文学习中,如《狐假虎威》、《坐井观天》、《狼和小羊》、《小马过河》等。
还有一种情境创设的方法也可以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那就是实物演示法。有的课文是介绍知识性的,有些小小的文艺类说明文都属此类,文中涉及的一些物体学生是陌生的。可以找来典型的物体,配以简要的背景,让学生的思维立刻在具体可感的形象带动下飞起来,感悟也会豁然开朗。如教学《珊瑚》一课,可以找来形状具有代表性的珊瑚,在黑板上画上大海蓝天的简笔画,立刻给学生营造一种身在海边的氛围,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情境创设的方法除了用在阅读教学中,还广泛用于习作教学中,特别是生活再现法,观察法,实践法等,都是最常用的方法。小学生的习作必须要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做基础,所以,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或者布置学生在家里做一些事,然后写出观察的结果或者做事的经过。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心思体验,在此基础上写的习作才言之有物,真实感人。
杜威在他的书《我们怎样思维》中,用实例告诉人们:“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心理学家也反映:在儿童时期,人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形象化的内容更易于接受。所以,情境对于语文教学必不可少,它是连接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感情的纽带。当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根据创设情境的具体目的,结合本班孩子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是事半功倍的作用。
4. 语文教学怎样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
一、问题的提出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也开宗明义地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罗万象,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如果按传统教学,仅仅依赖于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依赖于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只是一台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我们不难在课堂上遇到那些茫然困惑的眼神,那些生涩僵硬的朗读,那些一问三不知的尴尬.究其原因,无怪乎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的确,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活跃,很大程度来源于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就差,学生思维也就难以调动,因而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要使学生学得有味.关键在于教师教得有味,老师上课,其实正如说书人那样对原有作品进行再创造,把平面、静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赋于教材以生命力,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研究的意义 何为情境,情境如何产生,其实情境教学法由来已久.这就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中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两条视线,一条是生理视线,负责吸收语言符号,以供大脑识别,另一条是心理视线,能透过文字符号,看到一个个表象和逻辑意义单位.这样,学生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想”,沿着“循文——明象——体情——悟理”的路线,顺利进入“读书内化”的自由王国.但是当课文的语言符合所指的事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隔离时,两条视线就无法“合影”,从而造成阅读障碍,也就是学生读不懂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此时,创设相应的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是帮助学生顺利阅读的重要途径,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就在于能凭借创造的情境渲染气氛,变课文的情境为“我情我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兴趣,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参与其中,使其可以眼看、耳听、口读、脑想,并体味到成功的喜悦,简单一句话,就是足可以变苦学为乐学. 三、途径和方法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各种具体,生动的情境,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呢? 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要“着眼发展”的观点,全面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创设情境的途径可以初步归纳为: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六种.运用情境教学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1、创设情境,或再现课文描绘的情境,使其身临其境 在阅读课开始,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产生强烈的愿望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后果.如在教学《未来的桥》一文时,老师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充分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导入:老师知道大家学习了《兰兰过桥》一课后对桥非常感兴趣,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关于桥的图片,老师也收集了不少,你们想不想看呢?播放有关桥的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等. 再请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与同桌交流,引导学生说自己最喜欢什么桥,那么未来的桥是什么样的呢?把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的图纸举起来.学生智慧的火花要此刻已被点燃,小小的脑瓜中充满了想象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凭借情境,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凭借情境,抓住学生对文章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景与作者的情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丰碑》一文,如能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能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抽象的事物,能有效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文章中“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节是全文的中心段,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制作了三幅连续的动感画面,第一幅即书中插图,第二段叠加风雪的声间,同时放大军需处长的形象,第三幅则渐渐淡化军需处长的形象,留下一座刻有军需处长名字的丰碑.学生看着一幅幅生动直观的画面,听着教师动情的朗读,深刻领悟了教学内容,突破了难点. 3、运用情境,训练语言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谈话过程中要依赖形象思维来组织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产生说的欲望,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课堂上就一定会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回答,一定会出现许多不曾被约的精彩,起到训练语言的实效性.《田忌赛马》一文,有位教师设计了给比赛配上解说词的一个环节,并制作课件:田忌赛马现场解说提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落实教学重点,在说演练中得到个性的张扬. 4、结合情境,指导朗读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传统方法,读可以用文字图像去刺激学生视觉,激发思维活动,强化识记效果,在阅读课文中学生结合情境,有感而发,进而有感情地朗读,会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内容所设置的环境中,使学生的感情产生相应的变化,所爱所恨,所喜所优,产生自己的审美观点,便会不由自主地深入到文章所揭示的思想意义中去. 四、具体实施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而创设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东方之珠》一文的教学中作了具体的尝试. 《东方之珠》一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翩然回归祖国,香港回归是祖国经济强大,国力增强的表现.学习本课就是为了让学生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与繁华,整篇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对于学习这种文质兼美的文章,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学习活动中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作了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醒目的紫荆花图案导入,让学生畅谈对香港的了解,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紧接着,为学生创设了另一个新颖有趣的情境一一教师以导游的身份进入课堂,学生热情高涨,特别是教师还邀请小导游帮忙,更能激发学生们探究的热情. 2、进入情境,主动探究 教师播放优美的《东方之珠》乐曲,和着声情并茂的介绍,开始了“导游”工作.这一情境的设计,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教师入情入境的介绍能唤起学生与课文内容的情感共鸣.再请学生说说听懂了什么?用什么语气来介绍?让学生体验到做导游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说话,给学生自我尝试,自我感悟的机会. 3、充分游览,自由朗读 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出示旅游的目的地,让学生导游的感觉更真实,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最想去的地方读一读,再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说给大家听,并写一写导游词.这一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 4、集中汇报,合作练习说 在丰富多彩的课件画面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激活,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这个环节中,我们设计了都来当当小导游,我是小小评论家,让学生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 5、升华情感,自由练说 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采用换位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在练习说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我们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香港的游客,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来把香港夸一夸.使学生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最后,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让学生再一次回顾香港交接仪式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使学生们情感再一次升华,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五、值得注意的地方 有些教学内容,很难在实际中找到这样的原型,没有具体的情景,那么在教学中就不应该为情境而情境,应该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感悟语言内涵而适时创设,创设情境不宜过多过滥.
5.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 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 老师们常常将情境教学频频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了当前语 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学习中发现,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但也不乏 有些情境的创设是无效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实 效性,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要为教学目标而服务 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创设,而 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过分地关注了情境 的创设,过度追求花哨的教学形式和课堂上热闹的气氛,以至于分散了学 生的注意力,受到了太多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信息的干扰,导致难以把握学 习的目标。有一节低年级的语文课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老师以动物王 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以这场动物比赛来串联整堂课的 教学内容。可是老师在执教中却只注重了这种形式,而将课文中的儿歌进 行了肢解,先引导学生了解是哪些动物参加比赛,然后出示课文中的六个 问句,了解比赛的具体项目,最后出示六个回答的句子,了解比赛的结果。 按照这样的思路学下来,兜了大半圈还未进入正题,学生的兴趣早已被转 移,而到读书的时候是将课文生硬地分成问句和回答两个独立的内容读, 缺乏整体感。从而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违背了情境创设的初衷。在课堂 上,将形式和内容分裂开来的教学情境,不但不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反 而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造成课堂教学的虚假和无效。
6. 如何利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是与学生生活最为接近的一门学科,因为母语的习惯性运用与语文学习有着相通相似的地方,所以说语文学习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地运用情景教学法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角度,增加学生的见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塑造和鼓励小学生个性化写作。本文根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浅谈以下几点方法。
一、多种途径唤醒记忆,再现当时情境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记忆和思考,在回忆中让学生重新体会当时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特征,然后把这种特征和状态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习惯性地给学生一些范文或者是一些固定的主题,让学生自己发挥写作。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时,教师会认为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多,思维不够活跃。其实不然,学生的记忆是有的,思维能力也是有的,只是学生不知道要如何回忆起这些内容以及有顺序地将记忆进行整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界或者生活中思考,并且获得情感体验,然后把这种情感体验带入对事物的思索,最后将意境表述出来。教师在安排写作教学时围绕学生情与思的关系展开,唤醒学生的记忆,比如题目:“我与父(母)一件难忘的事”,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大家想一想,最近和父母发生过什么印象深刻的事?这件事情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哪位勇敢的小勇士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之后,班上的李×是这样讲述的:“前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散步,在路边看到一只小狗,我想把小狗带回家,爸爸说小狗身上有铃铛,应该是和主人走失了,主人一定很着急,所以我们应该帮狗找到主人。当时我觉得爸爸一点都不爱我。后来一个小男孩焦急地找过来,并谢谢我们照顾他的小狗。这时我才意识到爸爸的决定是对的。”通过情感的路线我帮助学生一起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鼓励学生尝试着写出来,这样整篇文章就非常清晰明了,情感也表达得很到位。当然除了这种唤醒记忆法,还有照片、多媒体课件、同伴提醒、漫画书籍等多种途径,比如,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就是写作教学的一大亮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写作内容就会如同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会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利用漫画的幽默性吸引学生,唤醒学生;展示与生活相关的照片,让学生陷入深深的遐想,通过观看图片和图片的相关说明,使学生联想到当时的情景。帮助学生突破只能实际看到才能想到的局限,通过图片资料的暗示,让学生可以想到更多的材料和情景,从而激发他们想说的热情及想写的欲望。
二、精心设置各种情境,灵活观察场景
情境教学不仅仅只局限在发生过的事情中,还有一些需要即时观察和设置未知的情境。在设置情景时,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通过观察外物获得情感体验,重在通过感性认识来写作。比如关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预计一下这个主题的写作时间,然后在教室放置植物,让学生平日里通过观察和对植物的照顾加深印象。比如观察吊兰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记录,写下日期和植物的生长情况,如第一个星期是很短的枝条,枝条细细软软的。等第二个星期再观察,发现吊兰好像长长了一些,但不是很明显,这样学生每天轮流给吊兰浇水除草,并将一些细小的过程记录下来,一个月之后,再来观察记录可能吊兰已经长长了很多,甚至枝叶都拖到了地上等等。这样观察使学生展开感性思维,对现有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的思考基于对现场情景的所思所想,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用规范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这样的教学步骤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只在一株长成了的植物上,还要把细节观察放大,让学生记住每个情境下植物的特点,这样写作时就能够全然明了地跃然纸上。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饲养小动物和植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有限,很多写作主题和内容并不是小学生见过或者是在生活中发生过的,教师也不能够每次都把植物带到班级来,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情境换位思考能力,学会造境,当然,造境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作者一切想象都要根植于他所知所感的实际事物,不能完全违背自然客观规律。比如说,“一次打架”“一次考试作弊”这样的题目,很多学生并没有这样的经历,教师也不可能让学生去体验一次再来写作,那么,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以情促思,指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来开拓思路。
三、注重语言、生活积累,精彩描述情境
小学生的天性是向往自由的。在写作课堂上,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描写春天的作文时,很多教师为了省事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观看一些图片和视频,希望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情境,然而这样的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在大自然,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从春天的景象,植物、天气以及人们活动等角度进行观察。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开拓眼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春天来。
好的写作在于充分展开写者的想象力,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就是一次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书籍阅读的多了,人的情感自然就会随之丰富,形象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所以,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老师还要让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书籍,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和发展。引导学生在阅读散文、小说、童话、游记等体裁的书籍时总结其特点,在字里行间巧妙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达到文从字顺、情深意远。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情境记录下来,发表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能够在生活情境的积累中得到提高。
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源泉,小学生只是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因此,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广大语文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同时,也需要广大老师在研究学生喜好和课程进度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安排和整合。小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养成多看书和写日记的好习惯,才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和提高写作能力。
7. 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得方法。”[1]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等策略的总和。恰当的语文教学方法能够使语文教师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习语文的动机和兴趣,能够提升教材及其他语文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
在当代语文教育曲折发展的历程中,语文教师中的佼佼者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改革开放以后,长期的探索造就了一批名师,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语文教育领域影响深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坛探索教学艺术的热情有增无减。我们需要冷静沉思:教学之法,探其根本;一招一式,尽求其妙。
钱梦龙的导读派教学法
“导读派”是针对语文教学长期沿袭的“讲读”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指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和“读”构成“师生互动”。[6]导读派教学法的创立者是钱梦龙,其代表人物还有蔡澄清。1985年,钱老师的著作《语文导读法探索》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形成。
钱梦龙老师系统阐述导读法教育理论——“三主四式”。[7]三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四式”即循序展开的四种课式: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提出了教师由“讲”变为“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的主张。“自读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操作流程为“初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教读”不是着重于“教课文”,而是“教会学生自读”。教读的基本原则是“能级相应”;教读的基本方法是“指点一下”;教读的策略是铺设台阶:“设标——达成——引发成就感——再设标——再达成——再引发成就感”。“复读”不是简单的“复习”,而是一种综合阅读评价训练,一般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复读,或把相关的课文组成一个“组合单元”进行对比复读。导读法追求“教学的人性化”,“教学的民主化”,“教学的科学化”,“教学的艺术性”。[8]
钱梦龙老师“在我国语文教育历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定位教育活动中师生的地位,而且大胆地把学生定位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对我国传统师生观的巨大冲击。”[9]它标志着我国教育思想的巨大转变,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复读式”符合现代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中“深化教学”的要求,给我国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程汉杰的快速阅读教学法
1989年程汉杰老师《高效阅读能力训练》出版,创立了快速阅读教学法。快速阅读教学发的基本理论是“开发大脑论、快速摄取信息论、心理定式论”。“开发大脑”主要是指挖掘大脑潜力。“快速摄取信息”主要指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快速编码、快速扫描、快速筛选信息、快速记忆。“心理定式”即把快速阅读训练活动看作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标题、作者、出处及发表时间、基本内容、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快速阅读教学模式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三项:学生自我调控注意力训练艺术、固定程序阅读训练艺术、快速阅读训练歌诀。快速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大阅读量,并提出一组阅读效率计算公式:阅读速度=文章字数÷阅读时间(字/分钟);理解率=所得分数÷总分(%);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字/分钟)。
快速阅读教学法的优势: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用量化训练实现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科学化;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操作中应防止过分偏重依据生理学、心理学的训练,忽视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特异性问题。
回望名师的语文教学方法,求实、朴素。虽各自体现自己鲜明的教学理念,却又有他们共同的追求:有效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蔡元培说:“通常学校的教习,每说我要学生圆就圆,要学生方就方,这便大误。最好使学生自学,教者不宜硬以自己的意思,压到学生身上。不过看个人的个性,去帮助他们作为罢了。”[15]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目中有人,心中有法”。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都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都要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思维品质、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及人文素养的提高。
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情境教学
1 情境教学实施在语文课堂的可行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帮助下,利用相关学习资源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②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不同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就可实现教学效果优化目的。③
语文课堂的特点使它具有实施情境教学的可行性。语文课堂教学主体要从生活中索取,事物的时间、地点、故事情节、语言背景材料、意识形态变化,必须要实事求是,按照事物客观规律的发展,不违背情境教学的原则。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客体,是注重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学生的言谈举止。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是不可忽视的,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一定要有教师与学生积极主动去寻求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上去,使枯燥语文课堂变得生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积极主动学习。
2 有效进行情境创设的原则
2.1 合理原则
创设情境教学法一定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合理的情境创设是要把语文课堂的思想让学生有所认同,作家的作品、名人的名篇,这些内容题材都源于生活中真实的记录与写照。情境教学法创设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更加贴近现实。
2.2 导向原则
情境教学法创设离不开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师知识的传授,教师教学的目标、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导向都取决于自身引导的创设,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应变能力应该跟随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主要的是这节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怎样的技能,这些都是在教学情境中把握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能力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氛围,有的学生反应较快,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因人制宜正确的引导,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一定要从学生中找到平衡点,让学生都能够接受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2.3 多样原则
情境教学法的创设应以教师教学设计为出发点,根据语文课堂的特点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提问式、互动式、联想式、启发式等)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更直接的让学生有所认同,让视觉的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中。语文理论知识的讲授原本较为无味,在情境教学的情况下,把语文课堂的方式由复杂的局面转化为简单的局面,有多重方式结合形成一条主线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4 趣味原则
情境教学创设要有趣味性,引导学生激发兴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让语文课堂产生兴趣呢?首先,教师要创设好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到哪一个位置去做什么事情,这件事情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其次,教师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时简单化,举例子说明,情景与语言交融,让学生更直观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后,创设情境要从生活感觉中来,语文课堂创设情境一定要有趣味,有了趣味才能更懂得学习。
3 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式
教师创设的情境通常包括有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动作展现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提问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学则需疑,疑则需奇。有问题才会有疑问,有疑问才能产生好奇,其实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的,教师授课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不明白的东西。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都是一种创设情境的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过程。对于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不仅仅要问,而且先要想,经过一番思考后再答,效果会更好。对待任何知识,我们都要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可以大胆地否定,然后经过辨别、思考,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到底是对还是错,最后,真理自然而然就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真思考并提出质疑。④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富有想象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如何合理的有效提问,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有效的创设情境,抓住文章主要矛盾,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进而在求知过程中得到解答。
3.2 引导方式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从什么样的角度出发,如何合理引导创设课堂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一定的环境,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探索,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候教材内容自身就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艺术引导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学生主动而迅速的理解课文,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首先需要老师对文本深入了解,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然后再向学生展示,以教师的感情激“学生的情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读书要入境始与亲。”所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文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情境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再现。引导学生在课堂去发散想象力,感知文章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走出文本,在情境中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轻松欢快的情境中,对学习本节课程目的、内容、意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3 多媒体方式创设视听课堂情境
多媒体课件将语言、影像和声音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教学真正实现了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相应的课堂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比如在给学生讲授诗歌时,引入徐志摩的《偶然》这一首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呢?
首先,教师要把诗人的形象概括出来,即一个文弱的戴着金边眼镜的书生,有点浪漫忧郁的气质,似乎和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有点不相符合,倒是和他诗歌中所流露出来的深层的情感特征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
其次,教师要把握诗歌张力结构的理论。诗歌本身就存在一种内部力量对抗对立的统一,课堂上理论的阐述无疑是枯燥的,学生的认知程度有大小,能力有浅深,在讲授诗歌内容时,诗意内容课堂感性化,诗意结构课堂理性化,张力对峙,形成层次与结构鲜明。
最后,在这首徐志摩的爱情诗中,对爱情的描写比较委婉含蓄,因为徐志摩自己特殊的情感体验与切身的经历体现着一种真实的美。两句诗引出多种不同方式的问题,把文学和情感结合在一起来讲,给学生新鲜的感觉,也增强了趣味性。
4 语文课中开展情境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问题,在课堂上交流问题,使问题及时得到有效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随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去改进,不断去完善。语文课堂的创设情境教学法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多积累问题,注意问题存在哪些方面,才能更好的完善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情境互动。
(1)教师教学专业技能应该不断强化,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学习,积累更多学科知识的储备。每一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语文课堂一直都误被认为灌输式的教学,在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的内容都是一种感情传播,教师细心的讲授知识、学生用心的聆听、遇到问题耐心的解说,用一颗永恒的心坚持不懈的追求真理,这样才能达到在课堂上中创设情境的需要。
(2)情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必须根据实际需要,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尊重教学规律,科学合理教学环节,才能使情境教学法得到更大的发挥。
(3)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师、学生在一定课堂情境中,借助文本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⑤情境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就是情景教学主要思想。无论教学过程中怎样安排教学环节设置,教学情境不应该盲目追求情感诉求,教师与学生都应该保持一种彼此真挚的默契。
总之,语文课堂的实施情境教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环节上多思考,与同学科教师多交流探讨学习,最终达到让学生独立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目的等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在情境教学法中得到改善和提高。
9. 对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几点感悟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版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权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10. 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创设情景教学
一、创设情境要为教学目标而服务
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创设,而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二、创设情境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就会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习热情得到高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最有效的情境创设的方式。基于这一点,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一位老师创设了一个角色扮演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课本剧的排练,选出各组的小导演,然后分组自选角色记台词,创造性地自编动作,自备道具,最后各小组在全班汇报展示。学生的表演兴致很高,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记住了台词。接着在这次表演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木偶在拥有了各种表情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续演这个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课本中的原故事情节,而这一次却完全是自己的创作,导演想怎么导就可以怎么导,所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先是共同续编故事,然后就开始积极排练。各组设计的故事情节各有特点,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获得人的表情后再次遇到红狐,它要回了自己的包,并与红狐当面对质将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获得人的表情后帮助那位曾经冤枉过它的老婆婆。在这两个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设计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有趣角色,首先是进行课本剧表演,然后在课本剧表演的基础上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续演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有滋有味地亲历学习过程,使他们乐学爱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