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写学校的说明文
群贤毕至,放眼前景,羊山南麓,新舍俨然,上接高天流云,近衬峻美崖壁,琅琅书声,随风而动,那是省级示范初中--齐贤镇中学。
学校建于2001年8月,投资4000万元,占地85亩,总建筑面积达29700平方米,在巍巍羊山峭壁的映衬下,独树一秀。 学校是原齐贤镇中、央茶湖中、陶里中三校合并而成,有教师200余人,教学班49个,学生人数2600余人。
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希望之星”的雕塑,雕塑周围是一个小花坛,呈圆形,学校以其为中心呈扇形状布局。
放眼望去,首先看到的是南教学楼,南教学楼高五层,位于学校中轴线上,有初一初三29间教室,后面是北教学楼,北教学楼相对南教学楼较小。
南教学楼左边是体育馆,体育馆呈半圆形,一般为文艺表演或篮球比赛所用。
体育馆后面是一个多功能的椭圆形操场,400米跑道环绕着宽阔的草地,绿茵茵的草皮受学校的特殊管理,男同学们在这大显身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操场前立着高高的旗杆,五星红旗在随风飘扬。风停了,它便垂下来,围住旗杆头,好像一支红缨枪,又像高耸的火炬。
南教学楼右边是行政楼,行政楼后面是科技楼和实验楼。
一所学校可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软件吧!
学校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名师、培育名生、创建名校”为办学宗旨,以“自信自强、求精求新”为校风,以“敬业勤业、开拓创新教风”为教风,以“乐学善学、主动发展”为学风,积极构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尽力办出学校特色……
漫步在校园的路上,茂盛的树遮住了堪蓝的天空,阳光丝丝缕缕的穿过绿叶,星星点点的落在地上,当风儿轻轻地拂过时,那星星点点的阳光在地上蹦来跳去,多像深夜闪硕的群星。
『贰』 广州红缨枪教学质量怎么样 广州还有什么画室比较好的。我是即将要去广州冲刺的。
其实这家画室也不会差抄的,我感觉太多人了,照顾的不到。其实广州还有很多好的画室,广州比较好的大画室有:广州一尚画室,广州蒙克画室。广州比较好的中小画室有:广州清华园画室,广州美空画室。 大的画室可能更有气愤,但人太多,比较难照顾,中小画室就比较容易照顾的到,比较容易学的到东西,
『叁』 红缨枪怎么耍武术呢
按照武术长枪的套路耍就是了。
网络视频输入“武术枪术”、“武术长枪”、“武术枪术教学”等关键词就能搜到。
『肆』 如何学习学好红缨枪 答得好我还会加分
枪称长兵之王,利在尖,贵在长,在格斗中具有“一寸长一存短”的优点,不但利于直扎远取,远距离伤敌,在防守上亦可拒敌于枪尖之外,使对方难以近身,因而形成了枪术以直扎/拦/拿/大封大劈为特长的主要攻防技法内容。
当对方有机可乘,避开枪之锋芒而采取近身作战时,则又因枪之而转动不灵,造成了不利的一面,又促使枪术产生了往来穿梭/枪中夹棍/长兵短用的各种技法,以补其短和不利的一面。
这些都是由于枪的形制特征所决定的。因而形成了枪术独具特色的技术特点和套路演练风格。
(一)枪术的技法特点
1,持枪四平,三尖相照:由于枪长,所以必须两手持握使用。持枪四平,三尖相照,是持枪特有的基本姿势和技法要领。
持枪四平是指前持枪身中段,后手握把根靠腰,下蹲成马步(或半马步)的这是一基本持枪姿势,要求做到头顶平,肩平,足平,枪平的技法要领。
三尖相照是指持枪时强调要求中照枪尖,上照鼻尖,下照前脚尖,三尖要保持在一个直线方向上,侧身直对前方,不但缩小了受敌面而且枪尖护住前方,可拒敌于枪尖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出枪攻出时子午不偏,目标准确。
持枪四平,三尖相照,形成了一个立身中正,脚下稳固,人枪合一,灵活应变的整体姿势,有利于攻也有利于守,此姿势又称为中平枪。
2,持枪稳活,前管后锁:持枪必须稳活,不稳容易脱把,不或则出枪变化不快。
前管后锁是指在枪术运动过程中,两手控制枪身的基本手法,握于枪身中段的前手要像管一样握住枪杆,既能套住枪身又不使脱手,又能让枪杆在手中自由出入滑动,成为枪的运动支点,控制枪的运动方向,随时能自如地调节握把的松紧度和控制枪的发力;后手要像锁一样牢握枪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枪法,如扎/崩/劈/托/抽/拉/云/拔等等。
3,枪扎一线,圈不过斗:枪扎一条线,此为判定扎枪技术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直扎远取是枪术的优势和特长,为枪术最主要的进攻技法。在扎枪时需沿枪身纵抽用力,使枪身直线扎出,力达枪尖,发出寸劲,达到平直而快准的要求,不但扎得疾而且要收得快。
拦拿圈转乃是枪术最主要的防守技法。圈不过斗是指在做拦/拿/圈转枪时要严格以直径不过一斗的宽度(即一个身体的宽度,约30厘米)为限,这是为了保证防守的严密性,不致因拦拿圈转过宽而使对方避开枪尖近身作战,失去长兵优势,转动不灵,以致受制于人。所以枪扎一线,圈不过斗,是扎枪和拦拿圈绞类枪法的重要技术标准。
4,拦拿拧转,缠腰似锁(索):这是指在做拦/拿一类的枪法时,需前后形成时间差拧动枪身,并使枪杆紧靠腰部发力的这是一特征。
5,枪中夹棍,长兵短用:枪虽有一寸长一寸强之利,但要改变运动方向,变化招势,则又是一寸难一寸之不利。枪扎一点的攻击面很小,一旦对手避开进身,枪尖就无法发挥作用,因而产生了以枪杆/枪把当棍使用的技法,和颠提倒把/穿梭等灵活变招的长兵短用技法,以弥补枪之短处。
(二)枪术的演练风格
枪术的演练风格,是枪术套路演练过程中所呈现的运动形象特征。
在传统枪术的发展过程中,有兵枪/游枪/大枪/花枪之分。兵枪为作战军事实用的枪术,多用于马战/车战/阵战,招法简单实用,仅以拦/拿/扎为主。游枪为游场比武之枪术,枪法较兵枪富于变化,步法游走灵活,封劈拦拿,攻防对扎,是实用对抗性练习,花法较少。大枪是以练习功力为主的枪术,突出以练习枪的基本技法和发展功力为中心,花法也较少。花枪则是以“人前好看”“活便手足”为练习目的的一种枪术,其枪法内容丰富,变化较多,并且重身法,步法,扬枪之长也注重补枪之短。
以上各种枪术自然风格各异,这是由于它们的社会功能不同,练习目的而造成的。但由于它们的形制基本特征是一致的,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技法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拦/拿/扎枪演练风格为方面也有一些共性。
枪术都以拦/拿/扎枪为主要技法,一则枪长,二则演练中缠绕滑移,灵活善变,有游龙的形象特征,故称枪术的演练风格为“枪如游龙”,这体现了它的共性特征。
现代武术套路运动中枪术的风格比较接近花枪的风格,正是由于枪的实用性已消失,而枪的体育性/观赏性/娱乐性上升为主要方面,所以在演练中注重创造完美的运动形象,在技法当中除了突出拦拿等枪术主要技法外,在变招换把,长兵短用,以利达到贯勤肢体/活动手足的一些枪术技法不断丰富/创新,使得现代枪术的演练更加“人前好看”。
总的来说,枪术的演练风格应以突出拦拿扎枪等枪术的主要技法为主,才不失枪的本来面目。整套演练应该做到身枪合一/游活连贯/变化多端,使“枪如游龙”的形象更加生动,更加突出。
(三)枪术的技术训练
1,枪术基本技术训练:枪术技法按其特点和用力规律分类进行训练,是缩短掌握枪术技法/加速枪术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1) 拦/拿/圈/绞类:拦/拿/圆/绞类是枪术主要的技法内容,在枪术套路运动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要求身械协调能力较高。
(2) 扎枪/穿枪类:此类枪法是以长著称,充分发挥枪之优势的进攻性枪法,以顺枪身纵轴方向运动发力为共同特征。要求用力必须与枪身纵轴一致,平直而快准。
(3) 劈/点/崩/托类:此类枪法是以用枪身横轴向运动/骤然发力类的枪法,多以利用两手运动的时间差/突然制动枪身的运动而发力为共性特征。
(4) 舞花类大幅度运动枪法:此类枪法是枪身做立圆/平圆/大幅度运动的枪法,如立舞花/平舞花/云拔枪等。
(5) 抛接类脱把运动的枪法:此类枪法需掌握好枪的重心和抛接时的运动惯性,在抛接中要求有精确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判断枪身脱手后的运动轨迹而准确地进行接握。属于技巧性较强的枪法。
以上五类枪法,基本包括了枪术的技术内容,而其中主要的决定枪术特点的是前三类枪法,也是相对较难掌握练好的枪法,在训练中按其特点和规律分类练习可以事半功倍。
『伍』 长沙市有谁教学陈式太极拳
到当地的国术馆询问一下,或是寻找民间的太极协会,拜师傅,应该就可以了学习正宗的太极了.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呵呵.
『陆』 教学活动怎样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等名家的作品、梁祝、等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同时也要注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作品,如某些电影插曲、优秀的通俗歌曲,学生原本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2、音乐的题材和表现方式有很多种,如何使学生能够区分来并且能够深入理解音乐表现规律呢? 我认为可以将主题、题材相同,表现形式不同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产生的不同。例如在欣赏《茉莉花》,将多种演唱形式,独唱、男女合唱、童声以及当代黑鸭子和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的版本先给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再播放不同的器乐演奏以及民乐演奏的版本,让学生从这些不同表现形式当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3、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师和学生,教师过分依赖教材,而学生则压抑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味的遵从教师。 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习的工具,要正确对待教材。音乐是视听觉艺术,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每个过程离不开。音乐存在人的感觉当中,每个人的音乐感觉都有所不同,音乐是无固定标准答案的,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最原始的情感体验。要留给学生一些主体参与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例如在上《西方音乐的时代特征古典与浪漫的追忆》欣赏《一个还自己将为我们诞生》的时候,将全班分成四个部分:男高、女高、男低、女低,请他们记住自己的声部,然后指挥他们将声部一起唱出来,虽然只有简单的一句,但是通过这个方式,让他们体验到和声的效果和奇妙。而在欣赏《哈巴涅拉》的时候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倾听之后用自己的方式将这段音乐给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时有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很好的组织起来,表达音乐对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即兴跳了一小段舞蹈等等,都很有兴趣的参与。4、新课标倡导:音乐课以审美为中心,重视实践,鼓励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注重个性发展。 ,展示给大家自己收集的成果。这样他们相互之间有了竞争,也更利于了解欣赏课程内容,并有助于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此外还会了解到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在竞争意识下,他们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一举多得。三、教师方面: 要让学喜欢爱上音乐课,除了在教学方面之外,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教师不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来教导学生,要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换了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要充分的鼓励学生大胆的自己的想法和所感悟到的东西,并且及时予以肯定,培养他们的信心。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会非常认真,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学习课程,所以在课堂之上,要用自己的爱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面带微笑的授课。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闪光点,创建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柒』 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少年行——霍去病
(未满十八岁)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他八百骑兵.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率领着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骑兵则全身而返.大喜过望的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世了.
天可汗——李世民
(十七岁)
他自少年时便已是一代英雄,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他十七岁便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十九岁便开设文学馆,文采风流.他是真正使得唐朝武功辉煌、文华灿烂的那个人.由于他是中华帝王,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才是盛世唐朝的第一勇将、第一智囊、第一才子.
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存勖--乱世英雄,立马起沙陀
(十五岁)
公元 880年冬季,转战大半个中国的黄巢农民军踏着一条尸骨纵横血流成河的漫漫征途攻入唐都长安,就在公卿贵族们哀叹“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食齑”的时候,有人却在千里塞外为这天赐良机而弹冠相庆.这个人,就是乱世英雄李克用.
本姓朱邪氏的李克用是唐代沙陀族人,做为西突厥旁支的沙陀族从唐太宗时就开始效忠唐朝,世代守土拓边,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为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而被赐名为李国昌.骁勇善战的李克用十五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一箭双雕的骑射功夫连鞑靼人都为之折服,在军中被誉为“飞虎子”.公元 876年,哗变的云州士卒杀死克扣军粮、用法严峻的云州防御使段文楚,拥立副将李克用为统帅.当乱兵被前来征讨的唐军击溃之后,李克用与他甘愿陪着儿子断送仕途的父亲李国昌一起率领残部北逃鞑靼避难.
一炷心香祭英魂——怀夏完淳
(十四岁)
夏完淳,这是一个极让人缅怀的少年爱国作家.夏完淳之于明末文坛的意义,不仅在于给日益衰落的文坛带来阳刚之气,更重要的是他能以身作则,用十七岁的青春热血谱写生命的华章.阅读夏完淳的诗文,总感觉那股英雄气,在字句中驰骋纵横,或让人潸然泪下,或让人血脉喷张.
夏完淳(1631—1647)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他生而早慧,七八岁即能赋诗,十一二岁“抵掌谈烽警及九边情形,娓娓可听”.夏完淳的早慧得益于他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贤母慈,重视教育.
明亡后,十四岁的夏完淳“揭竿报国,束发从军”,与他的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等参加了抗清活动.从此,这颗热血沸腾的心投入了国难家仇的艰难奋战中.
『捌』 红缨枪有哪些套路
红缨枪是现在带叫法一般叫花枪,是中国古代战场和民间的主要兵器,杀伤力大。
其套内路有很多几乎好多中容国传统武术拳法里都有枪的练法,枪为传说中的兵器之祖。
比较著名的套路套路有岳家枪,杨家枪,罗家枪,六合枪。。。。多不胜数
有好多网络视频上可以搜到,祝好运
『玖』 韶关市红缨枪的教学好吗
我有同学在那里补习,听说还不错。严格的老师才是好的老师。严师出高徒嘛。这些只是个人意见,不同的课程会遇上不同的老师,但是一般来说那些老师都是比较负责任的。希望迩可以找到合适的补习老师。
『拾』 中老年人的脑力如何保健
中老年人的记忆特征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等过程。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等。根据材料在脑子里保存时间的久暂又可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为0.25~2秒,呈鲜明印象,但很快就消失)、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3~47秒)和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直至多年,甚至终生不忘)。
记忆是老年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多数的老年人感到最苦恼的是记忆力衰退,往往是随记随忘,对昨天学过的诗词或新介绍的朋友的名字,今天就记不清了,有时话到嘴边,竟遗忘了。对这种记忆力的变化是不足为怪的。况且这是属于临时遗忘,与永久遗忘不同,有时经过追忆或休息片刻又想起来了。当然,严重的就会发展成为遗忘症,它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记忆衰退,遗忘率高,这是自然规律。其原因是由于人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记忆也随之发生变化的关系。但是变化的情况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可怕。有人经过调查后假设:如果18~36岁的人记忆能力为100%,那么37~60岁的人的记忆力为90%,60~85岁为85%。可见,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程度并不大,为此而引起的担心和苦恼也是没有必要的。
老年人的瞬时记忆和年轻人相差不大,短时记忆明显比年轻人差,那种放下东西就忘的现象往往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至于长时记忆,老年人往往对未衰退前接触过的事物,长时记忆保持完好,而对衰退后接触到的事物,长时记忆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假如有一个人70岁,他的记忆是大约50岁时衰退的,那么50岁就是长时记忆好坏的一个分界线。例如,有的老年人能把童年时读过的《千家诗》背诵如流,有的同志能把他小时候当儿童团员时,手拿红缨枪、臂戴红袖章,在村口站岗放哨,抓特务的情景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还有的同志能复述几十年前与别人争论时所坚持的思维逻辑顺序及争辩中说过的话,等等。而对50岁以后发生的事,则记忆没那么清楚了。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老年人的记忆特征之一。
老年人的意义识记好,机械识记不如从前。机械识记是靠机械重复方法的识记。例如记数字、牌号、人名、地名、历史年代等。而意义识记是依靠理解的一种识记,亦即通过领会精神、融会贯通其内在的联系来识记。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意义识记没有多少区别,而机械识记老年人明显不如年轻人。
规定时间的速度记忆衰退。老年人如果自由掌握记忆速度,那么老年人的记忆效果和年轻人差不多。一旦要求老年人同年轻人一样,在同一规定的短时间内记住某些内容,那么,老年人的记忆效果就不如年轻人。
再认保持完好。再认是指一件事出现在眼前,判断它是否感知过的过程。心理学上把能够再认识的过程叫认知。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再认保持完好。例如,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久别重逢,一眼便可确认对方是自己的童年好友。再如。有的老年人虽然背不出一些外语单词或古诗的句子,但是当它们出现在眼前时却可以认识,指出这些外语单词和古诗的意思。
如何提高记忆力
针对中老年人的记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样可提高记忆力。老年人常常记不住人名、电话号码,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可在口袋里备个小本子,随听随记,以便日后翻阅查对,谚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很有道理的,还可利用对往事记忆清楚的优势,在学习新东西时,多与过去记忆中的事物进行联系和比较;要注意少而精,“私少则得,多则惑”,千万不可赶速度。
记忆也有规律可循
1.明确的识记目标。心理学家的许多实验表明,不管是长时间记忆还是短时记忆,识记的持久性都依赖于人所确定的识记任务。目标确定为“记到明天”,同确定为“永远地”记住,其效果是不同的。因此,老年人在识记有价值材料时要有决心和信心,强迫自己的脑神经长期记住它。
2.把需要识记的材料理解后进行分类、列提纲、画表格等帮助记忆。例如,周恩来同志为了使人便于记住当时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名称,曾编了一首七言“诗”:“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有的还可编成顺口溜帮助记忆。
3.要调动各种感官一起来记,也就是利用耳听、眼看、口读、手写,几种感官并用。老师可采取“小表演”的方式教学,课下,学员们也可组织起来做“小表演”。这种表演不仅调动了学习者的各种感官,而且还能促进积极思维,效果比单纯讲解和背诵好得多。
4.及时复习。俗话说:“复习是学习之母”,“三天不念口生”。有一位教育学家打了个很好的比喻:我们应该巩固建筑物,而不是修补已经崩溃的建筑物。复习是巩固记忆的基本途径,要通过读、说、作、写、想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复习效果。
5.运用与实践。人们常说,要在游泳中学游泳,不下水是学不会游泳的。只看、只听、而不动手,记忆效果是不会好的。
6.讲究记忆卫生。这是老年人保护记忆,增强记忆的重要条件。一要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二要适当地加强营养,要有计划,适量地吃点鱼、肉、核桃仁、蛋黄等。千万不要忌食早餐,否则上午容易处于不同程度的低血糖状态,使精力不足,记忆困难等。三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证大脑得到充分的氧气。四要利用最佳记忆时间。据实验证实,人每天有4个记忆高潮:
清晨6~7点钟,头脑清醒,上午8~10点钟,效率高,记忆量大,傍晚6~8点钟,一天中记忆的最佳期。睡前1~2小时。
此外,还要戒烟戒酒,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用脑等。老年人通过有目的地加强记忆锻炼,勤于思考,讲究记忆卫生,是可以强化记忆,延缓记忆力衰退的。学习是脑细胞“体操”,爱学习和经常动脑筋的科学家、教育家、作家等的记忆力衰退是很慢的。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例子不胜枚举:清代考古学家阎若璩,幼年读书千遍,尚不能背诵,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努力,记忆力得到发展,终于完成了《古文尚书疏证》等巨著。
一般说来,即使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记忆力,也足以能应付他所从事的事业的需要。
怎样延缓智力的衰退
首先要善于科学用脑。“用进废退”是生物机体发展和抗衰老的一条普遍规律。凡是用脑早,肯用脑的人,大脑和智力的衰退都较慢。人的大脑皮层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一般只开发使用了10%,还有90%尚未工作。那些经常处于紧张工作的脑细胞营养好,寿命长,不工作或长期停止工作的脑细胞衰退快,死亡率高。在智力的各种因素中,语言文字方面的智力衰退得最慢,原因就在于语言文字在各个年龄阶段都经常地使用着。观察表明,法官、教授、科学家等,每天都要与各种难题打交道,为了寻求一个正确答案,昼思夜想,绞尽脑汁,这种经常自觉的科学用脑习惯往往推迟了他们智力衰退的时间。纽约大学的学者曾对15名20岁的青年和20名平均72岁的老人进行检查,发现他们脑部能量的利用并无差别。
其次是保持必要的社会交往,同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生活活跃的老年人,往往可以长时间地提高自己的智力,而深居简出,生活单调,无所用心的人。特别是那些一辈子没有自己的事业,生活圈子历来狭小的老年寡居妇女,智力衰退很快。要想延缓智力的衰退,老年人应走出家庭的小天地,与社会接触,与人交往,及时地摄取新信息,给大脑补充提供新“营养”。
最后我们再谈一个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有所衰退,那么是不是就“老而无用”、“老而无为”了呢?较近期的研究指出,在弈棋过程中,年龄和棋艺并无关系。老年棋手和年轻人同样具有高超的棋艺。这表明,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补偿因年老而引起的思维灵活性差的不足。各类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创造的高峰年龄大约在30~39岁之间,而可以进行创造的年龄的距离是从32岁到72岁。即使年过花甲,智力有所衰退,也仍然能做出惊人的成就。古今中外高龄人集其大成的比比皆是,如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歌德,81岁时完成了名著《浮士德》,恩格斯74岁时整理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81岁时还取得了他自己的第1033项发明专利;达尔文70岁后才完成《植物运动能力》一书。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在70岁时编写出《千金要方》,百岁高龄后完成了他的巨著《千金翼方》。齐白石先生90岁时还染纸丹青,作画不息。海内外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教授一生著作累累,耄耋之年仍创作不止。
国内外这些名人的事例说明,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等于成功。一般情况下,人的智力基础相差不是很悬殊。但在情感、意志、兴趣、学习动机、目的、万法、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却相差甚远。关键在于改善自己的心理素质,调整志向、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
总之,一个人只要具有远大理想,自信心强,勇于开拓,勤学不辍,有超人的意志,性格稳定,高风亮节,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就一定会做到“老有所为”的。
老年人的智力
所谓智力,也就是指人的聪明程度,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
智力分为两类,液化智力和晶化智力。液化智力指比较直接依赖于生理结构,而不依赖于文化、知识的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如近事的记忆力、思维敏捷度、知觉操作技巧的智力机能等;晶化智力主要指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后天习得的能力,如对常识、词汇的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人的“液化智力”机能一般在成年早期达到最高峰,以后随年老而减退;而“晶化智力”直到五六十岁也不减退,有时还有所改善,只有在七八十岁后才略有减退。因此,那种不作具体分析,笼统地断言“年老智必衰”,某些人甚至年未老便从心理上感到“智先衰”,不仅缺乏科学根据,而且也影响“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
人的智力发展和衰退的个体差异很大。这是由于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和衰退的因素是多侧面、多层次的。下面主要介绍个体因素、社会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与年龄因素。人的智力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美国心理学家斯坦莱?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能胜过一吨的教育。”根据标准的智力测验发现,就一般人而言(不包括科学家,发明家等智力优异者),人的智力在20岁以前是上升时期,以后便逐渐衰退。有人曾对7岁~92岁的832人进行智力测验,结果表明,18岁时智力达到最高点,50岁时智力下降到15岁时的程度,80岁以后智力便急速下降。
身体条件也包括在个人因素中。老年人在学习和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智力衰退,有些是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如身体器官的老化、疾病,身体虚弱等,特别是由于老年痴呆病及脑动脉血管硬化所造成的。与健康老人相比,身体有障碍的老年人智力衰退的比例是相当大的。这里重点谈一下脑和神经系统老化的问题。脑的老化及其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脑重量的减轻。据科学估计,20岁以后,人每天要死掉上万个脑神经细胞。70岁的人其脑重量只有其青年期的95%,80岁时减少到90%。有人估计,高龄者的脑重量如与脑重量最大的年龄层相比,大约减少50~150克。大脑皮层的萎缩和脑神经细胞的减少是导致老年大脑重量减轻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的代谢水平,核糖核酸、蛋白质、脂肪质的含量和更新率都逐渐降低,再加上神经纤维的密度逐渐减小,神经传导速度减缓、通路逐渐失灵,从而导致脑神经机能的衰退。因此,老年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减弱,记忆力下降,思维的灵活性降低,对紧急状况的应变能力减弱。
关于性别因素,无论在各个年龄阶段。男女的智力都是有差异的。这一问题,尚待研究。
2.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学历、工作经验、配偶、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人际关系都是影响智力的社会因素。
探求不同的学历究竟会给老年期智力带来何种影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学历会造成职业、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的不同。从整体来说,学历越高,也就是说,直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由于年龄增长所造成的智力衰退的速度就越缓慢,而且,学历所带来的影响,在老年妇女身上反映的要比老年男性强烈。
一般认为,能继续工作的,身心都很健康的老年人,也能维持较高的智力水平。另外,老年人过去从事何种工作,也会影响到老年人的智力。总的来看,未担任过管理职务的普通工人及过去从事体力劳动的老年人,智力衰退的幅度就比较大。
由于老年人身心机能的下降,活动范围往往变得狭小,与社会接触也逐渐减少,缺乏必要的交往及信息沟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孤立感、障碍感等,多数会成为维持智力水平的不利因素。人到了老年期,智力确实有所衰退,但并非全部衰退。到底多大程度上是生理变化,有哪些是病理变化,分晓尚待研究。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