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李镇西教学视频

李镇西教学视频

发布时间:2021-02-11 14:01:31

㈠ 求视频:李镇西《一碗清汤荞麦面》课堂实录教学视频

李镇西的教学视频比较少,实录多些

㈡ 李镇西:语文学得好不好,不能只靠语文课

李节:您的课为什么会吸引学生?您的公开课与日常课有区别吗?李镇西:曾经有学生毕业后给我来信,这样评价我的课:“自然,真诚,有悬念,有感染力。”我接受这个评价。因为这的确是我课堂的特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上公开课也要刻意准备的,总想着要“出彩”“出新”,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里,我尽量让公开课常态化。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是我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上课。所谓“举重若轻”,是指教师的内在功底以及对教材的处理艺术。这里的“重”,指的是教师本人的文化储备和课文固有的文化内涵;“轻”指的是深入浅出的教学。备课时,教师应该尽可能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核,感悟其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但是在课堂上,则要尽可能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打通,让他们轻松地感悟课文内容。任何脱离学生实际而让学生不知所云的“精彩讲解”“深刻分析”,都不过是教师“举重若重”的自言自语。所谓“行云流水”,是指驾驭课堂教学环节、流程、节奏等的艺术。语文课有多种上法,不能定于一尊,但我追求一种自然、潇洒与“随意”。如果把语文课比作画国画,那么有人喜欢画工笔画——追求课堂的精巧,甚至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在课前都精心设计因而胸有成竹,对这样的老师我充满敬意。但我不愿意画工笔画,而更愿意“大写意”,愿意课堂上有一些“突发情况”——这最能激发我即兴发挥的教学灵感;不要把课堂填得太满,留一些空间给学生,留一些空白给自己。教学的流程随课堂现场的情况而自然推进,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也走进课文的深处。李节:有不少公开课的设计非常讲究,每个环节甚至每一分钟都做精心安排,往往让人觉得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您怎么看待这种课及其影响?李镇西:我特别反感这种“完美”而虚假的公开课。多年来的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便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这样的公开课的确很“完美”,但也很虚假。这一方面有违教师道德,另一方面等于是公开地对学生进行作假示范!这样虚假得“完美无瑕”的公开课至今还在不停地演示着,这究竟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带来了什么后果,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只是心照不宣而已。特别是“借班上课”的公开课,教师的设计更精细,更精密,因为要掌握“主动权”啊!成功教学的基本前提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如果是在本班上课,一般来说这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是“借班上课”,授课教师很难在一堂课上与素不相识的学生“水乳交融”。不管教师多么“机智”,最后都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置于自己的思想框架之内;学生不管在课堂上多么热闹,显得多么有“主体性”,其实他们或多或少或明显或隐约地都成了教师表演的道具。当然,这也怪不得教师。试想:连“知己知彼”(在教学上就是师生互相了解)这个起码的要求都达不到

㈢ 我们为什么需要李镇西

——读《李镇西教育全集》无论如何,李镇西注定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对于基础教育界,李镇西不只是一个人,他是考察中国教育的一个标本,描绘教师教育生活的一幅全息图,展示你我精神生活的一个缩影。人生就像一张蜘蛛网,联系着方方面面。不过李镇西这张网绝对与众不同。他的教育故事上至“那一代”的思想求索,下至“新生代”的教育诉求;上至人大代表对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下至普通校长对学校教学的精细化引领。他的身份极为特殊,作为校长,他在武侯实验学校大刀阔斧地推动新教育实验改革;作为2个班的班主任,他具体而微的制定着班级公约,创造性地推动班集体建设;作为普通的语文老师,他还下班给学生上课,几天不见,学生们就惦记着他们的“大朋友了”……毋庸讳言,现在的学生很苦,教师很累,教育很危险。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下,李镇西却能够带领着他的老师和孩子,坚持“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奉行着“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进而获得了一种充盈的幸福,这简直就是放牛班的春天。因此,我们与其说是在呼唤李镇西,不如说是在呼唤对自我的拯救。光明日报出版社的12卷本《李镇西教育作品》,全方位的展示了李镇西是如何炼成的。其中既有李镇西未来班超验性的教育实验;又有李镇西生活化的课堂求索;既有李镇西的思想发展史,又有李镇西的教育演讲录;既有李镇西的阅读史,又有李镇西的精神发育史,还有李镇西的从教履历。这套书,完整的回答了。或者说,阅读这套图书,究竟能够给各类教师带来什么。一、新教师发展需要指南针李镇西在《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一文里写道:“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的工作,并从中体会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的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得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对青年教师来说,情感和激情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思考。青年教师的思考力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理性思考,结合实际反思。在这个方面,李镇西能够提供最切身的借鉴。李镇西的班主任工作,给人的感觉就是手把手在教导你。方法、步骤、跟踪、反思,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活泼泼地,散发着泥土气息。他的教育案例,涵盖了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且每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李老师在每一个案例的反思中,都有理论支撑,都有行动描述,都有实践反思,构成了一幅有目标、有方法、有纵深的经典案例库。在语文教学上,李镇西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通过创造生活化的交往情境,把教学活动变成师生间的真实交往,因此,他的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独创性在于: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质上就是语文教学本身的生活化。李老师的“三读”:“读出问题,读出感悟,读出自己”,实质上是引导学生,灵魂在场,面对真实的困难,能够真诚分享的教育幸福生活。这样的教学实践,能够给新教师提供最切实的帮助,使其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内容,运用什么教学策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经过什么教学路径,最后用“我”来建构,达成临时性的共识。二、老教师需要摆脱职业倦怠感很多老教师获得高级职称之后,残存的工作激情消失殆尽,年复一年的职业倦怠感袭来,他们得过且过,混一天日子撞一天钟,很多老教师甚至连撞钟也懒得撞了,直接申请到图书馆里等待退休。其实,当老教师做出这样选择的时候,内心里也是痛苦的。作为教师,如果愧对学生,或者为学生瞧不起,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但是,他们就是提不起工作热情,摆脱不了职业倦怠感。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面对学生,减少愧疚感,这就是他们想方设法逃避到图书馆的原因。这个时候,阅读李镇西就显得更为重要。李镇西如何拥抱激情,如何战胜职业倦怠感,如何赢得尊严和幸福感。在李镇西的书中有详细的描述。在我看来,他至少有三味药。第一味药是永葆童心。李镇西认为,童心比爱心更重要,童心意味着理想、纯正、热情、好奇、良知,爱心更多的是来自童心。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永葆纯真,拒绝“成熟”,有一颗永不更改的童心。直到最后一次站在课堂上,他依然怀着一颗纯洁的童心,因而能与孩子心灵相通,因而能走进孩子心灵,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慰藉。第二味药是和孩子互相编织。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书写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叙事的书写者。对老师而言,学生构成了自己生命叙事的重要他人;对学生而言,老师也构成自己生命叙事的重要他人。师生在共同生活中,构筑相同的精神底色,拥有相同的心灵密码,彼此编织,互相书写。师生的生活和精神生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彼此生命的一部分。李镇西老师说:“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老师,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因为我是语文老师,这便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而这花开的声音,不仅是学生青春绽放的乐章,也是我生命流淌的旋律。”这是对师生生命不断编织最美的描述,拥有如此丰富的精神生活,何以会产生职业倦怠感?第三味药是不断创新。单调就会乏味,重复就会厌烦。这正是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职业倦怠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工作也是新的,每一天都要有悬念,都要有惊喜,这就需要我们杜绝懒惰和懈怠心理,不断创新。李镇西老师说:“我所有的教案都没有重复过,哪怕同一篇课文,我也不会参照以前的教案,我把教授我的每一篇课文都当做我的“第一次”。我总以为教育是创造出来的,决不能拿着一张旧船票,重复昨天的故事……”教育永远是在不满现实、改造现实和创造现实中前进的。一个有作为的教师永远能够突破困境、超越现实。有人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实际上只当了一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是一样的。有人做了一年教育,却实实在在当了300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充满创造。李镇西说得好:如果你能够骄傲的说,我的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你就能战胜职业倦怠感。三、优秀教师需要专业成长地图。对于有志在教育上闯出一些名堂的老师,学习李镇西就更为重要。在黑暗中摸索的他们,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处在什么发展期;他们需要指引,下一步究竟怎么走,需要读那些原点书籍;他们还需要洞悉自己的瓶颈,这些瓶颈如何突破等等。李镇西老师30年的教育实践,犹如一张清晰的专业发展地图,能给骨干教师们最清晰地指引。对照这样的专业发展地图,成功之路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能够让优秀教师多找到一些自信,少走一些弯路。比如李镇西的阅读史,他读了那些书,这些书对他的思想发育有什么影响。李镇西如何从浪漫阅读,转向精确阅读,进而综合性的阅读。李镇西如何从一个文青转化为一个思想者。比如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发展史,李镇西如何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如何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李镇西如何学习杜威,如何从杜威身上汲取营养,拉开了中国《民主与爱心》教育的序幕。还有李镇西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研究意识,对象研究意识,类型研究意义。李镇西老师说:“我的班主任工作,一直都在探索。我带的每一个班都有不同的研究主题。最早的‘未来班’,是我的教育处女作,显然不完善,于是在第二个“未来班”便有了许多改进;接下来,第三个班,我着力研究‘青春期教育’,后来的班,我先后研究‘集体主义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公民教育’……三十年过去了,我的班主任历程有着清晰的足印,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成绩。”应该说,这是另一个层面的教学相长。骨干教师会在李镇西的全息地图中,找到自己的教育困惑,并寻找到灵验的妙方,未必能包治百病;但一定能够强身健体,那简直是一定的。四、卓越教师需要精神同盟。普鲁斯特说:“我曾经长久地凝视着一株开花的李子树,贪婪地留恋着其中的真理。”是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信念和价值观,以免自己身陷尘嚣之中,随波逐流而内心惶恐。卓越教师更是如此,他们往往是孤独的,光靠周伯通式的左右互搏是不行的,他们需要结成精神同盟,互相取暖。在李镇西老师身上,我看到卓越教师的精神世界的两大特质,并看到通过特质的吸引,一大堆老师聚集在李镇西老师的周围,形成了一种精神同盟。其一是信仰和价值观。信仰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为未来奠基。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培养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永远在现实中创造可能,致力于培养走向未来的人。其二是平凡和朴素最美。这也是卓越教师寻找尺码相同的人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李镇西的伟大,在于平凡中的伟大,或者就是一种平民创造的伟大。钱梦龙老师说得好,“人人都可以学李镇西,但人人都成不了李镇西。”李镇西的成功在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到今天,李老师还保存着他初中的作文;做了20多年班主任,李老师记下了班级数不清有意义的事情,保存了绝大多数和学生还有家长的谈话,还记载下女儿成长的每一段经历,为女儿提供了两代人日记的道德长跑。李镇西也许称不上中国教师第一人,但在积累材料方面,李老师绝对是中国教师的典范。如果,你能做到这些的话,我敢大胆的说,你就能做李镇西,最起码能做最好的自己。恩格斯说,“凡能思考的,前人皆已思考,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重新思考。”李镇西老师的原创不多;但他的意义在于,对很多重要的经典他都进行了重新思考,并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这是另一个向度的创造。什么叫绝招,把普通的招式练到了极致,就是绝招。李镇西的成功,还常常让我联想到中国的革命,陈毅说,淮海大战的胜利,是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还有人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而李老师,却用自己平凡的实践和爱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也推动了中国很多教师精神面貌的更新。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镇西只有一个,我们也无需成为李镇西;但我们学习李镇西,并呼唤成为李镇西式的教育幸福老师。这也许就是的全部意义。

㈣ 听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

下面就观看这次讲座谈谈我的一些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后进生成就一个名师”,这是李镇西老师的观点。李镇西老师从家庭、学校、个人这三个原因分析后进生产生的三大要素。其中,第一要素是家庭原因,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行为和家庭的离异又成为第一要素的首要因素。可见,后进生的产生根源在家庭。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到了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各种坏习惯的养成,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辱骂和歧视,能不后进吗?多么发人深思的问题呀。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后进生,明白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仅想通过几次教育即可转化成功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第二,转化后进生的一些技巧。一是要多找后进生谈心,讲究一个“磨”字。因为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除了口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等方式和后进生进行交流。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非常好的方法。例如,让后进生写自我评价,让他带回给家长看;让一个帮助他的同学写他的纪律表现;多联系家长,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余时间带后进生游玩,让对方走近教师;通过集体评议,利用集体的力量,评出进步最大、感动本班的十大人物;每天十问法;让学生每天写“精神搏斗”,通过日记走近后进生的心灵;让学生做班干部;作文评选法;推荐一本好书等。 第三,转化后进生应该注意几个的问题。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感情倾斜,让后进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好,从而唤醒其向上的信心,这非常重要。这要求教师做到,相信他是一个好学生,相信他是一个有“缺点“的好学生。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镇西老师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很善于利于集体的舆论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你对了”或者“你错了”,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李镇西老师多次强调转化后进生的“反复性”,可见过程的漫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和多一份忍耐。对于日常教学,我们可以对后进生可采用降低要求的做法,使他能够找到一点成就感,满足他一次次的虚荣心,这样才能激发他学习的欲望,从而激发他向上的信心。

㈤ 我是个小学语文老师,刚参加工作。想要自学 ,像窦贵梅,于永正,李镇西等名师的教学视频在哪里能下载或

那你直接在网络搜于永正的教学视屏

㈥ 李镇西:怎样当好班主任

如何做好班主任

一、做好班主任要有一个长期良好的心态

我们班主任时常教育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考试的时候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觉得首先我们班主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感染我们的学生,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们都认为班主任工作很辛苦,的确如此,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每天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不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找班主任,让班主任处理。平常说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等等,我觉的如果老师没有一个长期良好的心态,这些很难长期保持下去,开始阶段还算不错,时间一长,牢骚、情绪等等都带到工作中去了。同时自己的心情也好不到那里去,感觉负担重、压力大、好辛苦,这样管理好班级是很困难的。那如何使班主任有一个长期良好的心态呢?

1、既然我们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处理班级存在的问题,想办法管理好班级,这是我们自己的本质工作,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2、平常为了管理好班级,想办法处理班级存在的问题,我们班主任的确花了很多时间,在这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班主任的辛苦,也感觉到了管理好班级后的喜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这也是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班里存在问题,没有想办法去解决,对我们自身来说也失去了很多提高自己管理班级能力的机会。

3、好心态来自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包括思想意识、文化层次、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学无止境,用心感悟,汲取营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上岗,生存压力增大,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态,需要我们自己适时调整情绪,遇事要能想得开,看得开,不要钻牛角尖,做人做事要胸怀坦荡,学会纵向比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喜欢这句话,要学会宽容,天宽容了云雾,于是拥有了神采。心态好吃什么都有滋有味,每天日子过得很惬意,恶劣的心态比疾病可怕,吃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蜡。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有精神才会有情趣,才会热爱生活。情绪低落,没有了精神,人就会萎靡不振,没有精神的生命是空虚的,是脆弱的。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人就会永远奋发向上,信心百倍,精神抖擞,生命就不会衰老,也就能够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酸甜苦辣,克服遇到的困难。所以,希望人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活得轻松,活得愉快,活得精。

“心态决定一切”,这是一句千古不变的人生哲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我们将会面临很多的问题,遇到很多的困难,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能左右的,而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我们自己的心态。问题和困难其实并不可怕,而真正可怕的却是我们内心的黯淡和凄凉。因此,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它会使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采;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它会使你战胜心灵中那个貌似强大的敌人;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它会使你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二、教育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

还记得每次考试后有些同学感觉考的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会做的题目没有拿分。这一点我们班主任体会很深。我在高一(9)班期中考试的时候统计过,这些分数很可观。为什么会做的题目没有拿分,主要是因为我们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是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也是为学生将来养成严谨的治学精神打好基础的重要内容。一个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是很难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的。

1、让学生科学地了解自己,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我们常说“知人为聪,知己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科学地了解自己。如外向型的学生,性格开朗,倔强,很简单的问题不懂时,也不怕别人笑话,能直率地提出来,及时求得解决。但是学习上不求甚解,钻研不深入。内向型的学生,善于思考,对不懂的问题有不断探索的精神。这类学生自尊心太强,不大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要帮助指导学生在科学地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主动克服自己的短处。

2、我觉得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狠抓平时的细节,我相信“亲其师、信其道”,我坚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例如:在升旗仪式时,我从来都是肃立站好;再如:我在要求学生穿着校服时,非常注意自己衣着的端庄,处处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还认识到班主任要掌握教育的分寸,教育要适时、适度。

3、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鼓励,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爱心是做不到的。实践证明:过分的表扬会使学生盲目自信、唯我独尊,必然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对学生过分严厉,易使学生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养成性格上的盲从和固执。只有“严”“爱”相济,才能体现出对学生真正关爱。比如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针对不同的学生,我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当学生出现问题后,我们班主任正确的教导,即使批评他,也让他感觉到这是班主任对他的关心。

总之,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还不只是这些。作为班主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的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的学生就会自尊、自立、自律、自强。

㈦ 李镇西一共写过多少本书每本书的名字是什么

李镇西有十二篇著作,主要有《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版与教育――素权质教育探索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花开的声音》,《教有所思》以及最新出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演讲录》。

至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考虑《从批判走向建设》

㈧ 李镇西有意识的与女儿聊爱情话题,是在女儿什么哪个学习时间

应该是初中的学习阶段

阅读全文

与李镇西教学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