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 答 对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短暂难测)
几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五、 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2、知人论文和读文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分析上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一、 导:
1、在历史的那一端,间或几个帝王也拿起笔,写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合韵或不合韵的句子,自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这就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文化——中国古代帝王文学。帝王诗歌之作,当推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全诗直抒胸臆,格调高昂,气势雄浑,给帝王诗歌开了个好头。可惜这位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对于诗文小道并不放在眼里,除了这首作品外,其他成就也有限。在帝王中,才气最高的要数李后主了。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这位南唐后主的词艺。
二、 背景及作者介绍
1、清代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2、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触怒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李煜死的很惨,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3、问:那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呢?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二、读
1、学习诗词,先从诵读开始。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评析谁朗读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2、他们读得怎么样?应该什么样的感情?——低沉、凄凉,在声调曲折有致
3、怎么样才能处理好作者的这种情感?
A、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B、 把握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
4、再来试试读读。(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好象把我也带入到那个忧伤的世界了,这才是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还有没有同学向他挑战?)
5、听录音。小声跟读
5、一起背诵,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
三、析
1、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板书“愁”)
A、往事之叹;B、亡国之恨;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没有了妻妾的幸福,家已经支离破碎。
对往事的怀念,命运越来越差。C、离家之痛
3、这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无限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那么,问问大家,
4、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现愁情吗?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A、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小结:可谓比喻含泪,对比生情。我看除了对比、比喻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5、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四、评
1、我还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我觉得这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2、词家中不乏“写愁”高手,如寇准“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等等。窃以为他们或不够“鲜活”,或不够“含蓄、深邃”,“愁”之意境均不及后主词。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的广度。
3、后人总结说,这首词的风格凄丽。李煜的词缘何显得如此凄丽?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点滴。如果以亡国为分界线,对照李煜前后期的词作,我们能否可以这样说,是亡国的代价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这也让我想起了《吊屈原赋》里的经典诗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李煜后期词,多折射出词人内心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远。 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四、比
1、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明确: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得虞姬的悲剧故事。
2、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五、结
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政府领导的。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zhe)仙。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品味诗词的方法。 知人论文,读文识人,人文互见,相得益彰。
⑵ 六年级 急!!!
一次郊游之后的黄昏,太阳已经落山了,河面上,一女子划着船,带着醉意而回归,却不知答道回家的路了,直到荷塘深处才发觉。尽管周围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在荷花从中找到正确的路径。她快速地划动小船,惊动了已经栖息的水鸟。此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情趣横生的画面。
李清照一个女孩子,在古代女孩子应该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那种个性,可是她偏偏不是,出去游玩,晚归了,怕老爹挨骂,急着回家奋力划船,既兴奋又紧张,突然下到了水鸟,自己也虚惊一场,但是很刺激。
⑶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的教案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李煜 【朝代】:南唐 【体裁】:词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有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前言】: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赏析】: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话外音】: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⑷ 世俗奇人的教案08年的
http://www.isud.com.cn/showdown.asp?soft_id=20988
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
俗世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2、了解作家。
3、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4、熟读课文,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色朴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知道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联系表情朗读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30
『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目标: 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11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
·俗世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2、了解作家。 3、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4、......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旅鼠之谜》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旅鼠之谜》学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八下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读课文,继续培养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3、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1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伟人细胞》教学设计
·《伟人细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本文安排做事情的巧妙 2、 分析贾里的人物形象,了解他的行为与思想的联系 3、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只有脚踏实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参赛教案 海燕
·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参赛教案—— 海 燕 [高尔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 【文本解读】 《海燕》是一篇著名......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1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骆驼寻宝记教案 七年级下
·9骆驼寻宝记教学内容教材6l一69页。教学目标_ ◆知识和能力 1.理解课文丰富内涵,学习本文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学......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26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骆驼寻宝记》教学实录
·《骆驼寻宝记》教学实录《骆驼寻宝记》是一篇童话,讲述了众多动物齐去寻宝,而其他动物皆半途而废只有骆驼寻宝成功的故事。内容虽简单,但寓意深刻,让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要想成功,必......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26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北京的胡同教案
·北京的胡同教学目标: 1、感受胡同特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领悟胡同中温煦、质朴以及充满韧性的生活与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学习对照、联想的写作手法,品读文中议论性的语......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19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 语文版
·1、石 榴 教学设计《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荚散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练诵读全文的基础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领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37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作文《我理想中的学校》教案
·我理想中的学校 ——写作训练 一、总体构思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0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奥运》案例
·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奥运》案例 一.学习构想案例背景教材及学生分析分析本单元的话题为“光荣与梦想”。所选课文,围绕着农业科学、航空航天、体育等不同侧面诠释“有了......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30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76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观摩课教案 武陵春
·九年级语文观摩课教案 武 陵 春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 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38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浙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浙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 同类题材的不同写法一 时间篇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1,了解题材相同,写法不同,语言运用也不同. 2,掌握劫,颅,躺,......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14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全册)
·七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全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04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全册)
·七年级下册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全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6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全册)
·八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全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7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全册)
·八年级下册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全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3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石缝间的生命》一、思路综述: 本文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托物言志的散文,涌动着对高昴的生命力的赞颂。阅读这篇文章,应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石缝......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48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句式,评价作品......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1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童年的朋友 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学习重点、难点: 1. 传授学生揣摩......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97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备课会讲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很高兴又获得了一次与大家面对面真诚交流、学习的机会。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活动中应该如何突出“语文味”这个问题,在上个学期县语文备课会上,根据我们学校语文组的一些做法......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61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教案
·一、制定的依据: 1、教学背景分析:语文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入,"大语文"的观念得到越来越......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9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浙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浙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 同类题材的不同写法一 时间篇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1,了解题材相同,写法不同,语言运用也不同. 2,掌握劫,颅,躺,......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1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家》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在不断地设疑解疑......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12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全集
·总目录第一专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本研习) ◎ 生命的强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3 渴生者/钱钢/10 ◎ 精神支点我与地坛(......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58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实验版八年级语文全册教案(上)
·人教实验版八年级语文教案(上)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90 推荐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沪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全册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选 《密室日记》教案安妮•弗兰克教学目标:知识 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感情”。能力 了解日记的写作特点,学会用日记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59 推荐程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⑸ 求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2、知人论文和读文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分析上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一、 导: 1、在历史的那一端,间或几个帝王也拿起笔,写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合韵或不合韵的句子,自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这就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文化——中国古代帝王文学。帝王诗歌之作,当推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全诗直抒胸臆,格调高昂,气势雄浑,给帝王诗歌开了个好头。可惜这位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对于诗文小道并不放在眼里,除了这首作品外,其他成就也有限。在帝王中,才气最高的要数李后主了。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这位南唐后主的词艺。 二、 背景及作者介绍 1、清代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2、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触怒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李煜死的很惨,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3、问:那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呢?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二、读 1、学习诗词,先从诵读开始。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评析谁朗读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2、他们读得怎么样?应该什么样的感情?——低沉、凄凉,在声调曲折有致 3、怎么样才能处理好作者的这种情感? A、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B、 把握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 4、再来试试读读。(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好象把我也带入到那个忧伤的世界了,这才是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还有没有同学向他挑战?) 5、听录音。小声跟读 5、一起背诵,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 三、析 1、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板书“愁”) A、往事之叹;B、亡国之恨;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没有了妻妾的幸福,家已经支离破碎。 对往事的怀念,命运越来越差。C、离家之痛 3、这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无限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那么,问问大家, 4、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现愁情吗?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A、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小结:可谓比喻含泪,对比生情。我看除了对比、比喻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5、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四、评 1、我还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我觉得这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2、词家中不乏“写愁”高手,如寇准“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等等。窃以为他们或不够“鲜活”,或不够“含蓄、深邃”,“愁”之意境均不及后主词。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的广度。 3、后人总结说,这首词的风格凄丽。李煜的词缘何显得如此凄丽?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点滴。如果以亡国为分界线,对照李煜前后期的词作,我们能否可以这样说,是亡国的代价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这也让我想起了《吊屈原赋》里的经典诗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李煜后期词,多折射出词人内心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远。 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四、比 1、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明确: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得虞姬的悲剧故事。 2、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五、结 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政府领导的。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zhe)仙。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品味诗词的方法。 知人论文,读文识人,人文互见,相得益彰。
⑹ 九下人教版语文都有什么古文
《词五首 望江南 江城子 渔家傲 破阵子 武陵春》教学设计
望江南
【晚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是一首写离情愁思之词。一个女子,清早梳妆打扮,倚靠栏杆,眺望江面,期待着爱人的帆船归来。然而从早晨到日暮。干帆过尽,始终不见爱人踪影,因而"肠断白苹洲。“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划出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干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过长。她独倚江楼眼望江面对每一只船都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希望朝思暮想的爱人正在那驶过来的某一只小船上,但热切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过尽千帆皆不是“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有焦灼而又充满希望的等待,有失望苦恼的无奈,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斜晖脉脉水悠悠"境界扩大,于广阔的画面之中包蕴了丰富的内容。干帆过后,不见爱人,看帆徒使人伤感,不看也罢,她把目光投向那水天相接的远处,但见一抹斜阳静静地照着江面,江水无语东流。面对此景,“此时无声胜有声”,主人公孤独寂寞之感便真切呈现于读者眼前。
渔家傲①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②
衡阳雁去无留意。③
四面边声连角起,④
千嶂里,⑤
长烟落日孤城闭。⑥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⑦
羌管悠悠霜满地。⑧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④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
⑤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⑥长烟:荒漠上的烟。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⑧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品评】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苏幕遮》仿佛。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苏幕遮》的。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
“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
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
亲射虎,
看孙郎。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⑤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⑥
会挽雕弓如满月,⑦
西北望,
射天狼。⑧
【作者】
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
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
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
借以自指。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
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
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
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
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武陵春:调名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武陵渔人游历桃花源事。又名《武林春》。《词谱》以毛滂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双溪:水名,在今浙江金华城南。
拟:准备。
舴艋舟:小船。
评解:
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所论甚切。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动。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笔法略同于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起来慵自梳头”,但一为生离之愁,一为死别之恨,巨细深浅均有所不同,作者在遣辞上易“慵”为“倦”,正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物是人非事事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这是其构思新颖处。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集评:
《唐宋词百首详释》:全词婉转哀啼,令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本非悼亡,而实悼亡,妇人悼亡,此当为千古绝唱。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感情深切真挚,构思新颖巧妙,语言浅近而含蓄深沉,无论是直抒愁苦之情或细写内心的微妙变化,都很生动感人。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
“八百里”句:广布八百里范围的将士分熟肉吃。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
“五十弦”句:各种乐器齐奏军歌。翻:演奏。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句:秋天在战地检阅军队。
“马作”句: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的卢:刘备的战马,曾“一越三丈”使刘备脱险。
“弓如”句:弓弦像惊雷那样响。
“了却”句: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指收复中原)。
“赢得”句:获得了不朽的荣誉。
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首句叙写了现实生活,“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以老的境况。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
⑺ 武陵春的板书谁告诉我啊
《武陵春》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咱们似乎好多天没有一起听歌了,先来一起共赏一首歌,怎样?(声高呼。)
播放歌曲:《月满西楼》,部分学生小声跟唱。
师:这首歌大家比较熟悉吧,什么名字?
生:《月满西楼》。
师:嗯,不错。考考你们,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
生:不知道。(有人小声嘀咕:李清照)
生1:是李清照的《一剪梅》。
师: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生2:比较忧伤、凄愁。
师:我和你有同感。你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
生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词人代表。
生4:李清照的丈夫叫赵明诚,据说他们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她丈夫死后,李清照写了许多愁词。
生5:李清照和丈夫相亲相爱,丈夫出远门去了,李清照作了《醉花阴》,赵明诚在家里闭门思考三天碱夜,作词五十首,然后把清照的词夹于其中,给他的好友际行夫看,陆行夫只说:“只三句绝佳。”恰是李清照所作。
生6:李清照是从北宋灭亡后逃到南方去的,那时她丈夫已死,满是愁绪,所以作品多委婉缠绵,前期作品则清新明快。
生7:我还读过她的《声声慢》,写得很好。
师:看来你们对这个词人还挺了解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武陵春》,去感受这位女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板书词题及作者)
二、读词
1、生自由朗读。一生当众朗读。正字音。强调“拟”、“舴艋”三字的读音。
2、师:再读词。从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生1:一个字“愁”。
师:大家带着愁绪再读读这首词。注意语速、语调。
3、生齐读。再听录音,又齐读。(语调处理更完美了)
三、赏读
1、师:请同学们再轻声吟读这首词,就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仔细鉴赏。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鉴赏方法。
生1:可以根据诗句展开想像,描绘画面。还可以联想相关相类的诗句。
生2:赏析精妙的字、词,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生3:多读几遍,从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生开始自由吟读,并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生4:由“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我不由想到这样一幅画面:狂风已经过去了,树叶仍在颤抖,昨日灿烂的春花已被大风打得七零八落,满地落英缤纷,扬起的尘土里飘浮着花的芬芳。
生5:首句,风、尘、花,三种形象给人一种情绪低落的感受。尤其是“花已尽”更添几分伤感。作者是借景抒情。
生6:我不禁想以她的另一句诗“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由“尘香”又想到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过两句表达的情感不一样。
师:这几个同学说得相当好。你看,短短的七个字,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收获。作者描写这样的景,是为了什么?
生7:烘托心情不好,郁闷。紧接着不是有“日晚倦梳头”吗?
师:是啊。从这五个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8:《望江南》中是“梳洗罢”,精心打扮后才去望江楼等爱人。而这里,李清照已经失去了“悦已者”,所以无心打扮了,没有生活的情趣,无快乐可言。依然可以读出她的愁。
师:你不仅分析透彻,还学会比较阅读,这真是一种阅读的好方法。
生9:我对词中最后两句深有感触。作者写得太好了?
师:好在何处?说给我们听听看。
生9:作者用了比喻。愁绪连船都载不动,可见得很愁很愁。
师(笑):我也体会到了,愁很重很重。但你刚才说好,究竟怎么个好法?
生10:我觉得愁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种感觉。(师:比较抽象)作者说小船载不动,好像愁有了重量,而且还有一个体积似的。
师:你说得精彩极了。愁本是这样抽象无形,但作者妙用比喻,就将它写得有了立体感,有了重量感,具体而形象,而且这个比喻也很新奇。你看,你们是不是都读到了这种浓浓的愁?一齐将这句话读一遍。(生齐读该句)
生11:“欲语泪先流”五字极佳。还没说就先流泪,可见得悲从心来,不能控制住。
师:是啊,话未出口泪先流,情不能自已啊。这比声泪俱下更让人生愁啊。
生12:“闻说”、“也拟”两个词用得好。表明作者想去赏春景,泛轻舟。可是后文突然一转折“只恐”,表明去不了,这是欲抑先扬。
师:让我们为她精彩的理解而鼓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有变化,她内心充满了愁绪,想要出去散心,摆脱摆脱,可那绕在身边挤满心头的愁绪哪能散去呢?
作者为什么这么愁呀?
生13:因为作者的丈夫已死,她流离失所,家中的文物也丧失了很多,年龄渐老,所以很愁。
师:你是查了资料的吧?这种学习方法也很好。从词中能找到愁的原因吗?
生齐答:物是人非。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分析理解来看,一个字贯穿了整首词,那就是“愁”字。
下面,让我们再次诵读,体会作者心中的愁绪。同学们可以同桌商量一下朗读的方式,然后我们看谁读得最好。生自由朗诵。
四、竞读
生1组:我们选三个人齐读,还有一个同学轮读,她只读每句话的后面三个字,最后一句话的三个字多重复几遍,速度逐渐放慢。
师:你们的主意很妙啊,四人重唱。展示一下。
生1组用“重唱”的形式朗诵,效果极佳。尤其是最后“许多愁——许多—愁—许——多——愁——”速度渐慢,意犹未尽,处理得非常好。
全班用这种形式朗读一遍。
五、背诵该词。
六、同学们刚才已经能够背诵这首词了。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她的愁绪?生合作讨论。
生1:作者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
生2:作者选用了典型的意象,借景抒情。
生3:也有直接抒情,例如“欲语泪先流”。
生4:还有欲抑先扬。
师:总之,这首词句句围绕“愁”字来写,她写得具体生动,感情细腻,深婉动人。这首词堪称李清照婉约词的佳作。
你们平时还读到过写愁的诗句吗?能不能说一两句。
生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生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生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教师出示课前搜集的诗句,学生再次齐读。
从这些诗句中,你们能够发现什么写作的奥妙吗?
生1:看来,写愁都得借助具体的形象,比如像春水、像飞絮、像细雨。
生2:用比喻,能化枯燥为生动。
师:是啊,我们在写作中,不需要概念化的语言,而需要将之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愿大家能从这些写愁的名句中真正觅得一点写作的方法。
你们还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吗?
生齐答:《如梦令》。
生自由背诵〈如梦令〉。
师:比较读一下,这首词与〈武陵春〉有什么区别?
生:这一首比较欢快,喜悦。作者喝酒喝醉了,那是高兴的醉。
生2:写得很轻松,读起来也很放松。
师:李清照不愧为宋代的女才子。愿大家课余多读一读她的词作,以〈武陵春〉始,多多触摸这位才女的心灵情感世界。
下课。听音乐歌曲〈武陵春〉。
反思:
回想自己以前对诗歌的教学,基本上没有这么精细过。换句话说,以前教学诗歌主要是就诗歌论诗歌,要么简要讲解诗意及情感,要求学生背诵;要么是我句句赏析,学生动笔批注,不敢放手让学生动脑赏析。而今天教此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一是让学生交流关于李清照的资料,为学习该词作铺垫。二是让学生自由吟读,赏析一句话。三是让学生自我商量朗读处理方式,课堂上出现了亮点。四是让学生自己回顾赏析的方法,自己总结表达愁绪的写作方法。
可以说,一切是在我的引导下进行的,但一切又都是学生自我完成的。本节课,我差不多成了一个听众。
原来,我以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不过,为了这节课彻底地交给学生,我还是在前两天学习诗词的时候,用心良苦地作了一些铺垫的。例如,让学生学会根本诗歌描绘画面,学会作相关诗句近似联想,学会品析一个妙词等。正是因为在前面课堂上已经略有接触,所以,我让他们赏析时,先把钥匙交给了他们,他们终于在摸索中打开了大门。
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收获。
一是了解了李清照其人,并感受了她的艺术特色。
二是学得了一点赏析诗词的方法。
三是积累了一批写愁的名句。
⑻ 求较详细的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语文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 答 对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短暂难测)
几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五、 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2、知人论文和读文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分析上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一、 导:
1、在历史的那一端,间或几个帝王也拿起笔,写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合韵或不合韵的句子,自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这就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文化——中国古代帝王文学。帝王诗歌之作,当推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全诗直抒胸臆,格调高昂,气势雄浑,给帝王诗歌开了个好头。可惜这位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对于诗文小道并不放在眼里,除了这首作品外,其他成就也有限。在帝王中,才气最高的要数李后主了。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这位南唐后主的词艺。
二、 背景及作者介绍
1、清代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2、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触怒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李煜死的很惨,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3、问:那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呢?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二、读
1、学习诗词,先从诵读开始。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评析谁朗读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2、他们读得怎么样?应该什么样的感情?——低沉、凄凉,在声调曲折有致
3、怎么样才能处理好作者的这种情感?
A、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B、 把握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
4、再来试试读读。(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好象把我也带入到那个忧伤的世界了,这才是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还有没有同学向他挑战?)
5、听录音。小声跟读
5、一起背诵,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
三、析
1、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板书“愁”)
A、往事之叹;B、亡国之恨;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没有了妻妾的幸福,家已经支离破碎。
对往事的怀念,命运越来越差。C、离家之痛
3、这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无限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那么,问问大家,
4、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现愁情吗?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A、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小结:可谓比喻含泪,对比生情。我看除了对比、比喻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5、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四、评
1、我还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我觉得这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2、词家中不乏“写愁”高手,如寇准“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等等。窃以为他们或不够“鲜活”,或不够“含蓄、深邃”,“愁”之意境均不及后主词。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的广度。
3、后人总结说,这首词的风格凄丽。李煜的词缘何显得如此凄丽?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点滴。如果以亡国为分界线,对照李煜前后期的词作,我们能否可以这样说,是亡国的代价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这也让我想起了《吊屈原赋》里的经典诗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李煜后期词,多折射出词人内心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远。 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四、比
1、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明确: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得虞姬的悲剧故事。
2、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五、结
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政府领导的。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zhe)仙。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品味诗词的方法。 知人论文,读文识人,人文互见,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