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学设计时如何体现心理学知识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科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布鲁纳与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对此有着重要影响。其实,教师在上课前都是要备课的,这也可以看成是初级的教学设计,然而,传统教学中的备课主要是以教材的内容为主,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凭借各人的经验,缺乏科学依据。简单地说,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开始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媒体设置等等),进行预先筹划,精心构造,创设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设计。要详细地分析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对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操作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才能为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一、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如果按时间分为长期与短期的两种,也可分为学期、单元、课时设计三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一节课内的教学设计。如果按课堂教学的对象来分,可分为班级集体授课设计、班级小组授课设计、个别化教学设计等几种。若按场地分,可分为教室授课设计、图书馆教学设计、室外考察的教学设计等等。当然还可以按教学的知识目标来区分,如陈述性知识的设计、程序性知识的设计、策略性知识的设计等。不论哪种教学设计,都应当服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是:教学目标如何解决班级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矛盾。如果教学内容的思考性比较强,个体学习的差异相对比较大时,这一矛盾就会更加突出。面对这一矛盾,我们传统的做法是设计时以整体目标为依据,适当弥补个体学习困难的学生,如在提问时设计相对浅显的问题,或者留出适当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点拨。然而,可以预见的事实是,浅显的问题既会使学生们产生“回答这类问题的学生无能”的暗示,又会使他们很难有面对困难的机会与勇气;而留出的时间常因教学内容较多而无法兑现。因此,这两个方法虽然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对某一段知识的学习不太适应的学生,常常上课时因为遇到一处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而影响了后面知识的学习,使学习进度落后于大多数学生,长此以往,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了。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设计的个别化要求,这一要求并不是说教学方式的个别化,而是强调在集体授课时,应当将帮助个体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因为,并不只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有课堂学习的困难,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会遇到,不过,他们的困难可能是教师教的内容他已经掌握了,或者他的某一个想法与众不同,可又遇到了困难,不能当众向老师提问。个别化要求正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由于教学过程是多因素构成,因此在进行设计时,有时可能为了考虑某几个因素,而忽视了其它因素的作用。教师的考虑越周到,设计的教学过程越会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但是,教师在大量考虑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时,必须对这些问题及可能在教学时发生的现象认真分析研究,筛选最值得与学生讨论的问题与可能出现的现象,准备好方法与对策,尤其重要的时要明确每一个问题与方法的直接目标,在教学时通过及时反馈来了解个别学习的情况,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教师还要将每一个直接目标与长远计划相对比,以形成连贯性的教学设计,为实现长期设计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人际互动要求 班级集体授课方式在师生间或学生间的人际互动方面应当注意形成积极而协调的关系。首先在师生间,相互关系有这样几种方式:(1)主从型。即教师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处于被支配或服从的地位;(2)合作型。教师与学生有共同的目标,为达到目标,双方能够互相配合、相互让步、忍耐;(3)主从—合作型。这是师生间一种互补、对称的混合型的人际关系,如果合作因素超过主从因素,则是比较理想的方式;(4)竞争型。这是一种既使人兴奋、紧张,又使人不安、消耗精力的人际关系;(5)主从—竞争型。这种关系常常包含主从型与竞争型中的缺点,关系变化不定,既让人紧张又让人不安。前四种方式都有其优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客观因素给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定位,关键在于将相互关系变成互动关系。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许多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如:敢想敢干、认真严谨的研究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宽容的人生态度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个性品质方面目标在教学设计时不会考虑,人们更多地考虑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师生互动的要求则提醒教师们注意自己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某些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手势等等)都应当考虑在不同的情境中的作用。师生互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作出分析,了解用何种方法可以使他们处于积极的状态。
(具体的就要结合实际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㈡ 求老师发个现成的心理学教案,最好详细专业点的,谢谢了。
心理学教案
学习方法:谁的发现多 [适用年级]
三年级
[理念阐述]
观察力是构成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是人们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也是开拓智慧的大门,发展创造才能的基础。达尔文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正是这种观察力,为他提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条件。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对于开发学生的潜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心理辅导活动的重要内容。
观察力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小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常常会表现出不全面、不具体、不仔细的特点,他们往往见大不见小,见近不见远,见显不见隐、见粗不见细,并在整体和局部的综合观察上表现出不足。小学的观察能力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发展的,因此激发观察兴趣,指导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小学生心理辅导经常而持久的任务。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若干盒印泥
2、准备活动用图片。
3、准备一首小诗歌。
[活动设计]
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引题
《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什么都瞒不过它的双眼。当然,那是神话。但是一个人的眼力却是可以锻炼出来的,眼力好,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观察能力强,也就是看得清晰,看得准确,看得细致,看得完整。今天,我们就通过游戏来练练自己的观察力。
以孩子喜欢的人物——孙悟空,谈话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一)游戏
游戏方式:
准备一只印泥盒,学生每组也准备一只印泥盒,然后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并尽量进行模仿,看谁模仿得最正确。
教师用食指蘸上印泥给学生看一下,然后快速把中指按在脸上,要求学生也照着教师的样子去做。当学生们把手指按在脸上后,教师又低下头快速重复了三次上述的动作。学生模仿。(这时很多学生的脸上出现了红印泥)
小结:
老师在按脸的时候,以将有印泥的食指换成了干净的中指。脸上按上红印的同学正是由于观察不细致,只注意到老师按脸的大动作,而没有看到换指的小动作。有些同学途中发现,为时以晚,脸上已经按上红印了,而脸上没有按红印的同学观察就比较细致。他们不仅认真看,而且注意到了老师的每一个细小动作。这才是正确的观察方法。
此活动的目的是测测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游戏,
脸上一点印泥也没有的学生说明观察最细致,脸上按了红指印的学生说明观察就不够细致了。
三、活动(二)看图,
出示奇怪的公鸡图
1、先不同别人商量,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
2、再仔细看看,这幅图有那几种动物组成。答案( )
3、跟同伴交流,你的答案对不对,对了几个?
4、与同伴交流得高分的原因:
A、 因为看的时候能按一定的顺序。
B、 因为看的时候能集中注意力。
C、 因为看的时候比较仔细。
D、 因为看的时候能展开合理的想象。
通过看图,再测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让学生明白:提高观察能力,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并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
四、活动(三)观察力训练
1、 观察细致性训练
(1)说出下面图画画的是什么?各处于什么状态?
指名说
(2)说出下面各图中少了什么东西,并把缺少的部分画出来。
填表:在两分钟内,我画出了幅图中缺少的部分。
其中画对了幅,画错了幅。
奖励:教师给全对的同学戴上“红”帽子,称他们为“火眼金睛”。
小结:戴上小“红”帽的同学观察最细致。
2、观察概括性训练
(1)把下面两幅画的内容用一个成语写下来。
你写对了吗?(学生把写好的成语举起,让教师检查)。
奖励:教师给写对的学生戴上“小奖牌”。
(2)把下面三幅画的内容用一个成语说出来。
你说对了吗?说对了请你也戴上“小奖牌”。
小结:戴上“小奖牌”的同学能把观察到的东西概括出来,真能干!
3、顺序性观察训练
(1)今天是安安的生日。她请了英英、美丽、小凤和贝贝来她家吃蛋糕。她们都来了,4个人的脚印清清楚楚的印在地上。请您当一回侦探,通过观察地上的脚印,弄清4个人到达安安家的先后顺序。
填表:先来到安安家的是、接着、然后是、最后是。
你填对了吗?
奖励:教师给填对的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2)下面四幅画的顺序标号不对,请你仔细观察一下,重新排列它们的顺序。
正确的排序是、、、。
你排对了吗?排对了请你也拿出一面“小红旗”。
提高要求:
重排后,根据图中内容说一个小故事。
小结:拿到小红旗的同学,你们观察时都能按一定的顺序。真不错!
人的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培养和锻炼得到发展和提高的,本活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地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通过观察,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五、学诗,总结。
学会观察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进行观察,让我们来学一首诗《我们爱观察》
我们从小爱观察,
学习观察好处多:
增长知识靠观察,
学习写作靠观察,
科技发明靠观察。
我们从小爱观察,
认认真真又细致,
全全面面又概括,
细心观察有顺序,
我们从小爱观察,
勤动手来勤动脑,
长大成为科学家。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训练,我们可以看到,原来脸上印上黑指印的同学,现在也带上了“小红帽”,“小奖牌”或拿到了“小红旗”。说明大家的观察力都提高了。今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使我们成为真正的火眼金睛。
通过学习小诗来理解观察的好处和方法,并对全文做了很好的总结。
自控能力的培养:做情绪的主人
一、教学目的:情绪对人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教育学生要做情绪的主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二、教学准备准备活动中所要用的各种情景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三年级小学生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对交往过程中的纠纷、误会不善于处理,表现为遇事容易冲动,感情用事,从而影响同学关系,自己也很苦恼。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控制情绪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做一个令人喜欢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情感,遇到不同的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样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才不会感情用事,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
㈢ 心理健康教学教案
让我们同行——中学心理教案
2004-4-30
活动理念阐述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对于异性交往的问题是非常敏感而好奇的,本节课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思考: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每向前迈出一步我们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教学活动过程
一、明镜台:
1、看动画《女人是老虎》,讨论“为什么小和尚觉得吃人的老虎最可爱?”
设计意图:在青春期有异性交往的需要是正常的。
2、讨论:在高中阶段是男女同坐好还是同性别坐好,好在何处?
设计意图:异性交往有其优点,如个性弥补,学业弥补。
二、智慧泉:
1、小游戏:学生自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吹起来。
思考:慢慢变大的气球等待它的命运是什么?气球的大小寓意是什么?
设计意图:暗示学生男女异性交往有时就像逐渐变大的气球,一旦掌握不好就会爆炸,变成碎片无法挽回。
2、看四幕小品剧《男生、女生》。第一幕:玩耍;第二幕:烦恼;第三幕:抉择;第四幕:结局
第一幕场景:课后学生讨论去游玩。
问题:高中阶段还有哪些属于这类异性交往?
第二幕场景:一男生对一女生颇有好感,为此感到烦恼不已,于是向朋友请教是否应该向这位女生表达爱慕之心。
讨论:如果你是这位男生的好朋友,你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第三幕场景:男生表达了自己的好感,同时又委托他人询问女生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讨论:该女生是否应该与男生继续深入交往下去?
第四幕场景:三种选择:a.两人有早恋倾向,频繁互通电话,结伴郊游。b.两人还是普通同学。c.两人见面也不打招呼。
讨论:哪种结局比较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针对每一幕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介入总结: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几个阶段。1、人际交往(友谊)———2、产生好感(爱慕)———3、表达好感(行动)———4、深入发展(深化)———5、进入角色(早恋)。
教师提问:(略)
三、启思录:
活动设计:
1、引用《十七岁不哭》里的一句话,表明教师观点。
2、听歌:《同桌的你》———回忆这种朦胧心境时的美丽情愫。
设计者:
冯冬怡,杭十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者,目前就读于浙江大学心理系研究生课程班,并于2002年取得国家劳动部认可的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曾荣获杭州市心理辅导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119中学心理健康教案
119中学心理健康教案
姓名 戴淑敏 性别 女 学校 哈119中学 学年 初一
年龄 45 教龄 26 科目 心理健康 时间 2005.4.
课题 托起你的梦想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感受“梦想催人前进和奋起”。 能力目标: 2.树立自我成长的目标。德育目标: 3.学习自我目标管理,设计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过程与方法:1.教师简述,导入本课 2.分享故事:“名字的故事” 3.游戏:“流星下的愿望” 4.故事交流:梦想的价值 5.讨论与分享:我们为什么没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呢? 6.教师总结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梦想的美好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体验、
教 案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记 实 教 师 活 动
看大屏幕学生讲述“名字的故事”。小组交流,再集中全班交流。学生填写“流星下的愿望”。 阅读“梦想的价值”。 小组展开情景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经历。全班交流。朗诵小诗:如果生命是一条小溪,你希望它湍急还是平缓呢?如果生命是一片绿野,你希望它广阔还是狭小呢?如果生命是一角天空,你希望它高远还是低矮呢?平缓的溪流只会使远行船只搁浅,狭小的草地长不出奇葩异草,低矮的天空又缺少一份深邃博大。开拓生命,其实就是托起你的梦想。 一、 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 1、平凡的名字,蕴涵着伟大的梦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颗启明星,催我们前进,催我们奋起!让我们从今天起就播下梦想的种子。2、敢于梦想,是实现梦想的先决条件。现在,我们已拥有这么多美好的梦想,那么,如何让梦想不再遥远呢?收回“流星下的愿望”。随机抽取,进行交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和点评。3、小结:人因梦想而伟大,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最枯燥乏味的人生。而那些只会做梦却不去实践的人,就像那个卖梦的孩子一样,无论多么美丽的梦想都会与他失之交臂。实践梦想的第一步,当然是要把梦想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4、 师生归纳:让“美梦成真”的秘诀:(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把梦想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和实际行动,不能好高骛远。(2)、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即切切实实地去落实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不能急于求成。)(3)、时时检讨,保持弹性。(即常常检查目标落实情况,并因时因地因人适当调整目标,不能一成不变。)(4)、量力而为,适可而止。(即梦想和各个时期的目标都必须适合自己。目标不能过低,也不宜过高。一般说来,最适合的目标就像摘果子一样,“跳起来才能摘到的果子最甜!”)(5)、长程短程,互相配合。(即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互相协调,衔接有序,实现梦想。)三、课堂小结1、 要想不断成长,仅有远大梦想是不够的,还要有合理的目标和计划。2、 计划应有时间长度的区别,你需要10年乃至一生的长远目标,也需要1年、1月、1天、甚至1小时的计划,因为小计划的实现,是实现大计划的保证。3、 用积极的行动实实在在地落实你的目标。当你未能实现目标时,一定要分析原因,并加以改进。4、 可以从学习(包括将来的职业)、生活两方面来设想你的未来。5、 为你自己制定一个一个月的改进计划,就从今天开始。 教师简述,倒入本课在美国一座黑人教堂的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你是什么,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无法选择;你将成为什么,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全由你自己做主。那么,你将成为什么呢?你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话题。 要及时肯定学生名字故事中蕴涵着的“梦想”的美好和“梦想”对自我成长的积极影响。教师引导:古老相传,当流星划过天空时,我们许下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假如现在流星正划过天空,你有时间许下5个让自己变得更美好的愿望,这5个愿望一定能在现在或将来实现。它们可以是具体的,可以是抽象的…从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想法和感受?你还联想到了什么?播放歌曲《蜗牛》。教师引导、组织,及时表扬,在歌曲声中最后总结。“小小的天 有大大的梦想 我有属于我的天 任风吹干 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开拓生命,其实就是拖起我们的梦想。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坚定执著地朝着目标努力,你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的蓝天!
第五课 托起你的梦想板 1、我 Show 你 Show书 2、自我探索设 3、怦然心动计 4、心心点灯
㈣ 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
——树立正确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目的:
1. 使中学生能正确认识各种事物、情绪(狂喜,悲伤)的发生,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积极的)去看待它。
2.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应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绪。
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对象:处于青春期的初中,高中学生
教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活动学习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给学生看两张心理学上的两歧图。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2.阐述课题——换个角度看问题。
3.举例说明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举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4.强化主题。对刚才的例子让学生讨论,说说其产生的原因。再次引出课题,对其强化。
5.怎么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是科学的?
积极的看问题 改变注意、认知的对象 注意观察、把握生活(美好的方面) 创新性
5.活动:邀请四个学生(最好是男生)上来,要求四个人不能用脚支撑身体也可以使四个人同时比较稳当的支撑在地面上。 备注:较好的方法四个人用手支撑在地上,脚放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6.活动的思考:此看来,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考的角度,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我们要常常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7.讨论: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一是知足常乐。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俗话说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种欲望满足了还会有更多的欲望滋生,若欲望太多太高,则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快乐。在各种满足不了的欲望面前,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样会让我们好过不少。
其次是心理换位。各执己见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或者领导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这种矛盾和分歧会使人伤心气愤,若矛盾双方都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可能还会导致过激的言行,致使人际关系恶化,而人际关系恶化是非常有害于心理健康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心理换位:试着站到对方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第三是要学会转移认知对象。当我们因某个问题而困扰,因某个偶发事件而过度紧张和焦虑时,不妨暂时将自己的注意力强行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烦恼,想得头脑也僵化了,这时如果转换一种活动内容,也就换了一种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释重负。
第四是要合理宣泄。比如找人倾诉,当心里感到困扰时,找个可以信赖的朋友说上一通,只要对方愿意耐心倾听,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很多。又比如写日记,当身边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时,把满腔的话语付诸笔端。另外,每个人总会有一些隐秘的东西是不能与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纸一笔,在上面尽情挥洒,怎么写都不要紧,写什么都不要紧,写出来的东西通顺不通顺都不要紧,写完了,气消了,写下的“成果” 当场撕毁也好,留待日后细细咀嚼也好,都没关系,但是你的心情却可能轻松许多。再如听听音乐,唱唱歌,不过瘾时大喊几声,以排遣心中久积的郁闷和慵怠。实在觉得没法子,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窝里大哭一场,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是自我安慰。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却使他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感觉不到痛苦。当我们遭遇突如其来的沉重精神打击时,为防止精神崩溃,我们可以学学阿Q,不妨也来一个自欺欺人,对自己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8.教师总结,再次点题。
㈤ (心理学课程)动作技能教学设计,怎么做
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这一术语,指的是把学习与教学原理转化成对于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规划这一系统的、反思性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教学设计者就像工程币。他们都需要基于那些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原理,来规划自己的工作——工程师所依据的是物理定律,教学设计者所依据的是教学和学习的基本原理。他们都要努力设计一些方案,让这些方案不仅能够发挥作用,而且对终端用户产生吸引力。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教学设计者,他们都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设计决策。
通过这一系统过程,工程师和教学设计者都可以描绘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样的。通常,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项完成的产品。他们都需要为方案写具体的说明计划),但是并非一定要把具体的说明转化成产品。他们通常要把自己的方案提交合专长于制作的人(对工程师来说,他是建筑承包商;对教学设计者来说,他是软件开发者或者媒体制作专家)。对于许多教学设计者来说,情况确实如此。但是,某些教学设计者,例如具备制作技能(计算机编程,视频制作,印刷材料的开发)的人,可能是自己把这些具体说明转化成最终的教学材料。课堂中的教师,通常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但是无论如何,一旦完成了具体说明,教学设计者就要开始产品制作或实施计划。
在设计过程中,追求十全十美既不应作为目标,也不是明智之举。人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假定:经过深思熟虑,教学设计者就可以开发出完美无缺的设计。比特罗斯基(Petroski,2003)曾经这样申明:任何设计都有不足之处,这包括最精致、最受认可的设计。与建筑工程师和工艺设计者一样,教学设计者也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规划、实施和评价,使自己的工作达到质量最佳、缺陷最少,并且需要从错误中学习如何提高。
无论运用什么样的媒体来实施教学,进行细致、系统的设计规划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学的媒介不是教师,或者没有教师的教学来弥补教学材料的不足,细致的设计就极为关键了。当教学媒介不能立即得以修改(如印刷材料、视频材料、基于计算机的教学),那么基于教学原理来进行设计,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设计这些教学材料的过程中,任何疏忽都是难以弥补的,因为此时教学正在通过教学媒体来传输。当主要媒体是教师或培训者时,或者当教师、培训者在教学中主要扮演协调者的角色时,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也同样会使人受益匪浅。实施教学之前所进行的系统规划与之后的反思,都可以从教学设计原理和过程中获得提示信息,得到教学设计原理、过程的引导和组织。教师与培训者的精心设计,可以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分配出更多的心理资源,对教学做必要的修改。由于学习者的先行经验不同,在动机、行为和管理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加上教学中偶然事件的发生,因此对教学计划进行临时性的修改通常是必要的。
㈥ 哪些教学设计体现了心理学的相关原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的心理学原理及策略一...教学系统有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通过对...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背景范畴或设计环境是我们确定,研究,...
㈦ 心理学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案《请让我来帮助你》教学目标:克服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发现同学的缺点能当面指出。初步培养自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
教学难点:消除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我们在学校里一起生活、学习。你觉得开心吗?如果,你看到有位同学犯错误了,你会怎么办? 引出:打小报告(板书)
2、如果,在学校里有人欺负你了,你又会怎么办?
3、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去报告老师?(教师随意板书)
二、看小品,明理。
1、小品1:下课了,同学们在玩,小亮无意中撞了小明一下,小明不问缘由,就跑去向老师报告,说小亮打他,急得老师放下要批改的作业本,去处理这件事。
看完请学生说小明是怎么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小品2:有一位家长在和老师交谈,冬冬总是插进来说话,使老师和家长都无法谈话。
看完请学生说冬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 教师小结
刚才两位同学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不仅把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小事夸大,还影响了老师办公。所以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打小报告”(板书)
4、行为指导
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做?请你帮他们一下好吗?
板书:请让我来帮助你
三、行为指导。
刚才我们同学说了好多事都要报告老师。那我们现在再来想想,有哪些事我们可以不报告老师,让我们来自己解决?
1、看板书指导。并贴上小红花。
2、指名表演。
(1) 小亮和同学吵架了,小明看见了,进行劝阻。
(2) 老师在办公,小艳看见了一件不文明的事,本想告诉老师,但思考了一下就走过去劝阻。
(3) 小亮不小心碰翻了小艳的铅笔盒,摔断了几只铅笔,小艳原谅了他。
四、表扬与奖励
1、夸夸我们班能主动帮助同学的学生。
2、夸夸能宽容别人的学生。
3、夸夸能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学生。
五、总结、唱歌
今天这堂课,使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是呀,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宽容别人的心,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们就会快快长大,变得更能干,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美丽。
全班齐唱《请让我来帮助你》
㈧ 有没有有趣的心理学教案
识别说谎人的实验
“请你好好看我,我像是说谎的人吗?”
常常听到有人这么说。确实,当和对方相互注视着时,说谎是不容易的,但不是不可能。
一个人要想掩饰自己的感情和声音,首先要做的是调节自己的表情。那么怎样才能识破脸上一本正经的说谎者呢?
埃克曼和普利森两位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拍下了一位正在说谎的人的照片,然后给人看,让人判断此人是否在说谎。
照片有三张,分别是这个人的头部、颈部以下和全身。回答结果如下:
l.看过头部照片的人,大多数对这个人给予较好的评价,诸如开朗。有人情味、友好、热情。好人、正直等等。
2.看到颈部以下照片的人,大多数给予否定的评价,诸如紧张、神经质、迷糊。有心计。令人担忧等等。
3.看到全身照片的人,则评价为有活力、易变、机敏等等。
从实际情况来看,看到颈部以下照片的人的评价最正确,看出了这个人在说谎。而看到头部照片的人,则被巧妙地拖进了圈套。
据此埃克曼提出撒谎人的本来面目在其下半身最容易显露,尤其是脚部,接着是手,而脸上最难看出。 不管是什么人,当他撒谎或拥有某种秘密时,多少都会陷入良心的谴责或不安,最易显露其内心的地方则是一般人最不注意的身体下半部。
从众实验
心理学家阿希(1952)做了一个从众的经典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一个人是真正的被实验者,他面临着来自其他几个人的压力。想象你参加了实验组,任务是对线条的长短进行区分,7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围坐在桌子旁,你排在第六位。
研究者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报告三条线中哪一条与标准线一样长(如图),一共有三组。在第一组实验中,你前面的5个人与你期待的回答一样:A线与标准线一样长,这个答案不是很明显吗?第二组线也很好判断。怎么,你感觉乏味了吧?
但是,在下一组实验中,尽管答案还是那么明显,但是第一个人给出了错误答案,他说B线与标准线一样长。当第二个人给出同样的答案后,你突然会坐直身子,再次检查那线的长度。第三、第四、第五人也给出了同样的错误答案,你开始怀疑到底是你瞎了还是他们瞎了。当轮到你的时候,你会怎样报告呢?
什么是正确答案,我现在不肯定?
正确答案到底是小组成员说的那条线还是我自己的眼睛看到的那条线呢?
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
在确信多数人的判断是错误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
这就是著名的阿希实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倾向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我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与一个群体之中。阿希从1951年开始,1956、1958年又多次重复这项实验,结果发现:
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始终保持独立性,无从众行为;
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
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三分之一的从众行为。
你和你的同学们也可以试验一下,放学后,几个人同时抬头看天空,并不停地讨论着什么,不一会儿,相信就有好多好奇的同学像你们一样,抬头看天,虽然他们并没有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