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草原教案
《草原》语文教案(第九册)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四、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课文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揭题: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可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
5、复习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
6、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 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
茫茫:檬陇的样子。尽管一望无际,但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a、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用 "『用绿色喧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b、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比较句子,读一读,、说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2)学习第二段。
A、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从 "洒脱"一词体会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
B、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申交流 (初人草原,看出草原辽阔、寂静。从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都……"和"初入草原,听不见……也看不见……"接近公社时:看到了小河、牛羊、马群听见了鞭响。
C、出示投影片: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从 "远处"一词看出,草原人民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到牧区人民情深谊长。"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看出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马跑得飞快,体会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顶部成半圆形,因为马队是从小丘上过来的,所以远看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8、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三、四、五段。
2、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二)目标完成过程。 ;
1、复习检查。(指名背诵第一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用"--"线标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指导朗读这一段。
(注意:重音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
3、学习第四段:
a、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如b、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摆上了好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b、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c、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围绕重点;学习表述。
(1)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窑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2)小结: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片断练习:《校园一角》。
(要求: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
▲ 教学小结: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㈡ 能把《草原》这一课的教案传上来吗重谢
《草原》教案
教者 向明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句的理解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看到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感受?
二、提示课题,简介作者。
三、学生初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认真拼读。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反馈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名学生拼读,纠正读音。
2、齐读生字。
3、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标出景物特点的词,用“()”标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反馈探究
抓住写景的四句话:“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下来,走在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1/4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去际。”和最后两句写感受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朗读。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4、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要用高兴、赞美的语气读,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全班读。
六、课后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搜集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12草原
天空 可爱 明朗
空气 清鲜
草原(大 美) 小丘 绿 柔美 像中国画)
平地 绿 辽阔
羊群 美 (像白色的大花)
骏马和大牛 静立不动
2/4
《草原》说课稿
(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爱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准确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句的理解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四、设计理念
1、五年级继续抓实教学。安排10分钟进行生字教学。
2、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3、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语句的美。
4、注重学生个性的理解。
五、教法。
1、用多媒体播放草原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一共播放七幅彩图让学生欣赏。
2、抓住写景和写感受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理解,体会语言的美。
抓住写景的四句话:“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下来,走在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去际。”和最后两句写感受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朗读。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3、朗读时注重教师的示范带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学法。
3/4
1、在课本上圈画、批注
在上课时我要求学生自由读完课文后、用“——”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标出景物特点的词,用“()”标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互相交流法。
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七、教学流程。
导入 揭示课题 学习生字 学习第一自然段
业
八、板书设计/。
12草原
天空 可爱 明朗
空气 清鲜
草原(大 美) 小丘 绿 柔美 像中国画)
平地 绿 辽阔
羊群 美 (像白色的大花)
骏马和大牛 静立不动
课后作
㈢ 草原的教案
http://www.js3000.cn/article/search.asp?act=Topic&classid=&keyword=%B2%DD%D4%AD&btn=+%CB%D1%CB%F7+
有很多呀!哪个是你想要的
本次搜索共找到约 50 条相关记录,教案搜索结果如下
1、 《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从鹰的活动中能得到不少信息。 2、能认真听录音,按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能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
类别: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9
2、 《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天气的变化,能够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 ...
类别: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9
3、 《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之四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读“旋、逝、尘、拳、雹、劈、卷、辽、阔、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等词语。 2、理解2、3两段,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 ...
类别: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9
4、 《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会读“旋、逝、尘、拳、雹、劈、卷、辽、阔、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等词语。2、理解2、3两段,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3、体会草原上...
类别: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9
5、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网友来稿)吴华芳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读写运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
类别: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9
6、 草原的早晨
草原的早晨[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
类别:一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7
7、 5.草原上的鹰
草原上的鹰一、教学目标1、知道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从鹰的活动中能得到不少信息。2、能认真听录音,按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能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二、教学过程(一)、揭示课...
类别:二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5
8、 《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的变化,能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从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3.学写生字:...
类别:二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5
9、 《树林和草原》学习方案设计
《树林和草原》学习方案设计《树林和草原》学习方案设计福鼎十七中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学习方案设计综述】本方案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潜力,力求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
类别:七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0、 锡林格勒大草原
锡林格勒大草原授课教师肖洁班级三(2)科目语文授课类型讲读课题9锡林郭勒大草原知识要点1认读本课生字。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3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
类别: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1、 锡林郭勒大草原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内容16锡林郭勒大草原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的景象。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3、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
类别: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2、 《草原》教案设计(二)
《草原》教案设计(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讲读分析,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了解蒙汉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课文...
类别: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3、 [图文] 《草原》教案设计(一)
《草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
类别: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4、 [图文] 《草原》教案设计(三)
《草原》教案设计(三)【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既……又……”造句...
类别: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5、 草原
草原草原http://zgx.5188.org张广祥主页中华语文网溧阳市后六小学钱冬华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小标题。二、...
类别: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6、 五单元教案 《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
五单元教案《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第五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草原》、《珍珠鸟》;2篇略读课文《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体现课标思想:1、注重指...
类别: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7、 12 草原
12草原12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
类别: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8、 12《草原》|人教版
12《草原》|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
类别: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9、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王丽萍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
类别: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20、 12《草原》
12《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类别: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㈣ 谁有《草原》的教案《草原》怎么分段段意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草原》语文教案(第九册)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四、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课文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揭题: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可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
5、复习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
6、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 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
茫茫:檬陇的样子。尽管一望无际,但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a、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用 "『用绿色喧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b、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比较句子,读一读,、说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2)学习第二段。
A、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从 "洒脱"一词体会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
B、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申交流 (初人草原,看出草原辽阔、寂静。从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都……"和"初入草原,听不见……也看不见……"接近公社时:看到了小河、牛羊、马群听见了鞭响。
C、出示投影片: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从 "远处"一词看出,草原人民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到牧区人民情深谊长。"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看出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马跑得飞快,体会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顶部成半圆形,因为马队是从小丘上过来的,所以远看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8、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三、四、五段。
2、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二)目标完成过程。 ;
1、复习检查。(指名背诵第一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用"--"线标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指导朗读这一段。
(注意:重音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
3、学习第四段:
a、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如b、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摆上了好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b、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c、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围绕重点;学习表述。
(1)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窑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2)小结: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片断练习:《校园一角》。
(要求: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
▲ 教学小结: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