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10 10:59:49

① 八年级美术教案

用明暗及渐变表现立体

上3节我们粗略地研究了一下立体感的构成。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亮部与阴影构成了立体感。这个感觉是感性的,我们还要把这个“黑白配”的印象继续深化。

单纯的黑白配(或者说明暗配)就能塑造出让人信服的立体感吗?——是的,但还不够。黑白能让人有光线的感觉,但从白到黑所产生的变化又是非常微妙的。

下面我们来观察一组渐变。

这些渐变都是PS自带的渐变工具制作的。大家觉得哪根柱子最立体呢?答案是最后一根最符合现实中的光线,最立体。前面几根渐变都简单,我们着重分析最后一根的渐变构成。

我们看看这个渐变的灰度变化。从左到右,一共有5个关键色。

其中最主要的是第3和第4个关键色,就是我们以前说过的“黑白配”。但其他辅助的关键色呢,却是必不可少的。左边均为亮部,右边为暗部。但亮部会有亮部的变化,比如因为柱子的形状,关键是慢慢亮起来,越来越亮,到了第3个关键色,就是高光部分,然后就到了让人感觉最暗的“明暗交界线”,最右边却又因为对环境的反光而略为亮一点点(注意右边的深灰色调子)。

这就是从白到黑的光线过渡层次。有这些复杂的层次,我们才得以塑造出真实。其实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没有办法做的这么细致。因此上面5色就会被精简到三色:高光、暗部、反光。反光一定要有,因为它提醒了我们周围环境的存在。

渐变是很机械的,但是是基本。下面我们来看看如果通过一系列的简单操作,作出复杂的阴影变化。

这是我事先画好的一个圆柱体,柱体部分使用了单纯的白-黑渐变。大家可以看到,如此单纯的线性渐变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造成的结果是阴影死板而无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改进。

首先我们要重新定位一下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的位置。如图:

使用最基本的左白右黑渐变,如图拉出。注意白点与黑点的位置。

然后我们要制作右边的环境反光,用选择工具拉出一个矩形的选区,覆盖暗部的右边:

然后按CTRL+ALT+D,键入适当的羽化值。这里羽化10象素。为什么是这个值?——凭经验,呵呵 因为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大小,我们要根据大小来决定羽化的半径。羽化,就是为了让选区的边缘“柔化”,以此来达到柔化应用的程度,产生平滑过渡的效果。如下图:

然后按CTRL+U,把明度提高,把右边的暗部提亮一点,制作出环境反光的样子。

这种做法就是我教程里典型的基本操作:选择,然后羽化,然后调整色相与饱和度(我在以前的教程,质感表现基本手法 里有详细的说明,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

同样做法,把左边变暗一点,把高光提亮一点,记得要羽化。如图:

这几步熟练之后,操作起来速度很快。可能有人问,为什么不直接调整渐变?渐变虽然好,但每次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去调整那个渐变条还是很麻烦的,而且效果无法得到直观的预览。而这几步的好处就是,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去表现我们需要的真实。 现在我们把两个圆柱体摆在一起看看差异(这里忽略了地面上的投影)。

左边是初始的圆柱体,右边是修改后的。显然,效果是后者好的多,对吗?

上面这节对大家而言可能会感觉到有点闷。诚然,对于很多可能想在我这里找到一些效果捷径的读者而言,这部分的确很枯燥

但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只有懂得立体感原理的,做出来的东西才不会是呆板的、死气沉沉的。

再拿刚刚上面的圆柱体的例子,右边的那个圆柱体,效果上已经要比左边那个完美很多了,但大家细心观察得话,就一定会感到右边的圆柱体,还是有点怪怪的。

对吗?有点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觉得怪?没错,右边的圆柱体,柱体已经很完美,但头顶的封盖还不行。应该很容易猜到,它用的还是线形渐变(怎么改善?这个也当作小练习,我想对大家而言,是很容易的事情)。

现实中的阴影不可能是完美线形的,正是由于光照强度的平方或立方的函数衰减,导致阴影深浅的非线性。

不仅仅是阴影如此,还有景深导致的模糊等等,都是非线性的。

因此,要塑造出真实感,就要避免“线性”的分布。比如刚刚我调整了渐变(以多阶段的线性渐变来模拟非线性分布),或者是利用羽化/亮度这样的操作,把原有的线性打破。

上面所说的都是一个阴影的变化。或者直接一点,我们说的是“光线在圆柱体上的分布”。但我们分析这个光线分布的时候,是把这个圆柱体本身的一个反射忽略了的。我们开始假定它是一个粗糙的无镜面反光的物体,这样有利于我们分析,究竟有哪些光线投射到它的表面上。

但如果说要研究金属表面的话,就大不一样了。金属由于光滑的表面,导致它会发生镜面反射。而镜面反射,是一种很独特的反射,我们能同时看到表面很亮,然后周围很黑——呵呵,非常枯燥吧,可以理解,但请坚持看下去……

② 立体派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立体派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这回个名称的出现含答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P·毕加索和布拉克。毕加索的油画《弹曼多林的少女》(1910),被认为是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

③ 给孩子教画画的问题。给我个素描教案一类东东好吗有追加分

楼主,6岁学素描是不是太早了?你确定他能够一坐两三小时不动吗?
你就教点简笔画回什么的答吧。。。如果不想去外面学,自己陪他画更好,亲子互动嘛,呵呵
小孩子的画不追求画的像不像,所以没有“教”的必要,小朋友画画我个人比较忌讳画个东西,让后让他照着画,画的像就是好,不像就不好,太打击想象力了。。。。

另外楼上eos那位朋友提供的教案是最基础的了,一般是作为素描初学者的第一课。楼主要是觉得太难,可以以后再学。。。。素描根据人的性格观察能力不同,从9-12岁开始学比较合适。

④ 素描之立体画面空间如何才能表现强烈

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是由透视效果和明暗调子体现的。楼主最好有一定的素描基础。
先说透视,简单的说,由于人眼的构造,距离近的物体显得大,距离远的显得小。
绘画中采用的基于线性的透视分为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平行透视,举例来说,走在一条林荫道上,路边等距离栽种的树木看起来距离我们近的间距宽,距离远的间距窄。并且两旁景物由近及远逐渐变小,直到在视野中心消失。
成角透视,举例来说,向一座楼房看去的时候,如果楼房的一个墙角对着我们,那么墙角的这根线在视野里是垂直的,而墙根的两条线会向左右两边的上方成角度延伸,知道视野里最左端和最右端消失。
倾斜透视比较复杂,适合广角度观察的时候,物体的边缘线向竖直、水平和垂直的三个方向延伸,消失在空间的三个端点上,一般应用的不多。
除了近大远小,透视还造成距离近的物体轮廓清晰明确,距离远的轮廓较弱,绘画时强距离近的物体的边缘明暗对比和转折,减弱远距离物体的对比。
再说明暗。在自然光照射下,一切物体都会呈现黑、白、灰三个面,还可以进一步分为高光、亮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和阴影等部分。
1.从素描的角度讲,亮部就是上较少的调子,并加强轮廓,拉开与背景的明暗差别。
2.明暗交界线的过度强烈程度要看物体形状转折明显程度,如果是球体,那么明暗交界线就不能是一根死板的线条,而是有很丰富的变化
3.暗部就是光线照不到的地方,颜色也要重一些
加强立体感,首先要弄对透视,如果透视不正确,调子也会跟着错
背景也可以配合增加立体感,背景的层次丰富,虚实得当,就可以突出前景的空间感
透视、明暗、背景,这三者的关系运用好了,画面的立体感自然就出来了。
1.结构,绝对不能有结构的错误,比如正方体不能看着象长方体,透视关系要找好
2.前后关系要正确,近实远虚,不能把背景画的比石膏和衬布还细,衬布也不能细过石膏,总之要把主体物突出出来
3.明暗面,主要体现在明暗交界线上,要强调
以上这些是基础,在做到这些以后,可以刻画细节,例如石膏缺了个角,可以简单刻画,使画面更真实生动,但一定要注意画面协调统一,不能把缺的那个角画的比石膏还细,那就功亏一篑了
加油吧!

⑤ 如何表现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首先要从光的照射作用来准确把握明暗调子。即:光影与黑白灰意识。

光产生明暗,明暗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白灰,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灰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灰中心的关注、黑白灰对比与节奏、黑白灰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灰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没有光线,不会产生明暗调子。明暗调子是光线强度作用的结果,是物体中的面所反映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度。当然明暗调子是表现形体、立体、空间、质量等的要素,是造型的重要手段。任何一种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调子层次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不会只有黑白两种变化关系。素描中有三大面和五大调子的概念。

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即:黑白灰。

五大调:亮调子、灰调子(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三大面和五大调在一幅素描作品中是同时出现的。它们的关系是相互存在、互相统一的,千万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你不能说素描中只有三大面而没有五调子或只有五调子而没有三大面。当然,五调子是一切物体在一定光线下明暗变化的最基本特点或者说是基本格局。透彻的理解和认识明暗层次现象对我门深入本质地表现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这些明暗调子能统一画面、协调画面,能控制画面的整体效果。

第二、要从明暗调子的整体性角度来把握明暗调子。

所谓明暗调子的整体性是说,一组或一件物体受光照射以后,它的调子层次是无限多样的,用素描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调子也是难以计算的。但为了画面的整体感,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力求简练、取消一切繁杂的多余调子。在无穷的调子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感到画面发黑。其根本原因是不理解调子的范围,不会观察也不会表达调子关系。如果把画中物体的整体分成零零碎碎的明暗陪衬斑点,这是由于没有搞清楚暗面中的反光和亮面中的调子的区别。

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让同学们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进入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第三、要在头脑中建立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素描中微妙而又丰富的明暗调子,它既像一组台阶,又像音乐中的“斗、瑞、咪、发、搜、拉、西”一样,富有韵律和美感,如果我们真正理清这些调子的层次变化与规律,那么我们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量感就容易多了,只有在头脑中确立形体是决定明暗构成因素的概念,我们才能在全调子的素描中对体积与空间加以更为本质

⑥ 明暗关系是什么

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表达的概念意义互相排斥。

一、明拼音:míng

释义:

1、亮:明亮。明媚。明净。明鉴(明镜;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二、暗拼音:àn

释义:

1、不亮,没有光,与“明”相对:黑暗。暗淡(不光明;喻景象悲惨)。阴暗。暗无天日。

2、不公开的,隐藏不露的:暗藏。暗号。暗杀。暗娼。暗沟。暗含(做事、说话包含某种意思而未明白说出)。暗流(流动的地下水;喻潜伏的思想倾向或社会动态)。明察暗访。

3、愚昧,糊涂:暗昧。暗弱(愚昧软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6)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扩展阅读


明汉字笔画:

明相关组词:

1、光明[guāng míng]

亮光。

2、英明[yīng míng]

远见卓识。

3、详明[xiáng míng]

详细明白。

4、鲜明[xiān míng]

(颜色)明亮。

5、明澈[míng chè]

明亮而清澈。

6、查明[chá míng]

调查清楚。

阅读全文

与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