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秦腔板胡教学u盘那里买
你好
你可以到音像店去看一下,有没有。
另外可能某宝上会有卖,你也可以去搜一下,如果有也可以买。
还可以看一下,网上有没有可下载的。
Ⅱ 秦腔《教学》的伴奏怎么能搞到呢
1 找教学的作者要原版
2 找人扒带制作
Ⅲ 西安哪里有拾黄金和白先生教学这两个秦腔的全集里
去网上下载吧 中国秦腔俱乐部
Ⅳ 秦腔丑角戏教学~白先生看病是谁主演,一个老名丑
一代大师阎振俗,代表作教学、白先生看病、杨三小等
Ⅳ 怎样下载肖炳板胡秦腔教学
这个教学视频,隔三差五戏曲视频有
Ⅵ 跪求秦腔 教学的 台词
一、一、一不得吹牛,二不宣,我家三辈作大官 我爷见过皇上的面,我婆跟娘娘吃过饭
我爸穿过黄马褂,我妈穿过绫罗缎
出门不走,做软轿;回来的捶背,有丫鬟
吃饭端的是玉石碗;尿盆上镶的是五彩兰
过年过节把礼送满,绅五、绅六都来腆
自从把俺爸钻了土,地方的绅士列的远
换了人、换了脸,反过来给咱打算盘
我妈想让我把书念,我不爱读书是光捣蛋
打先生,翻桌面,把上学当了个片闲传
有些个才子谋家产,勾我去耍钱又吸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小伙子路走争好先
没几天,把这-------
打麻将、耍洋片,掷筛子、老碗转、抽签签、判点点、出宝纳宝当宝官、抽大烟、装水烟、喝酒胡浪背巷子钻
十八般武艺全套很快就学完
到了今天,房卖完、地卖完
想卖媳妇,这婚未谈
如今我,每人管,没啥吃,没啥穿,没铺盖,没麦秸,没丫鬟,没公馆、没垛人、没祖先、没媳妇、没家眷、没吃、没喝、没穿、没带、没铺、没盖、没妈、没爸、没婆娘、没娃、没有啥啥儿一个光杆杆。
受洋罪,受可怜,如今我还是童男,你看危险不危险,我一死和家这门今后整个全全永远就算把宗断,完了个蛋。
哎呀哎呀·····转筋咧转筋咧
可怜可怜,三天没见五谷面,状元榜眼不如半碗子稀饭,文魁武魁不如半斤锅盔
愚先生姓和名为贵,号称油子,家住在河阳县落面巷巴结胡同,拐洞洞,幺三五七九,二五八双双拐,都赢。
二老在世呀,骡马成群,家豪富大,
自从把两位老人牺牲、完蛋、报销、作废、倒塌以后,我就把俺屋这万贯家产当了个鸡毛毽子,放到我这脚尖之上,嘣、噔,踢了个一干二净。连手纸大一片都没有剩。
如今落在这般模样,似我无法可想,我又给一思量,我总还读过几天书,搞着识几个字,不如背上褡裢,不走平原,不进大村,到山里矻里,沟里洼里,偏僻地方,给人混着教学,啊!
·······
Ⅶ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的 教案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拥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荣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这次活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开场白)
活动目标:
二、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
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四、活动安排:设计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二)戏曲知识漫谈(三)
戏曲知识竞赛;(四)戏曲演唱比赛。
第一课时 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 的相关材料。
三、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 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时 戏曲知识漫谈
本课时拟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的形式进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第三课时 戏曲知识竞赛
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基础分100分,每答对一题加10分。根据答题成绩记活动得分。
附: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 (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 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
(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 (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 (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 (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 (脸谱)
第三组: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
功。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 (京剧)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 (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 (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 (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 (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
(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 (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 (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 (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
(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选答题:
1、说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2、“参军”是曹操创建的一种官职的名称。魏晋南北朝多设置“参军”一职,是一种相当县一级的重要幕僚。著名诗人陶渊明和鲍照都做过“参军”。参军戏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它是继承古代的“优”的滑稽戏谑、巧言善辩的传统发展而来的。表演发展到由两个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请问:表演中被戏弄的角色是—— (参军)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写有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有很高的国际影响。)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 B《窦娥怨》 C《汉宫秋》 B
5、唐玄宗时大力鼓励戏剧,在宫中设立了“优伶”习艺班,自己有时也参与演出,旧时代的戏曲界把他视为戏剧的祖师爷,至今中国和日本都把戏剧界称为“梨园”。请问:把戏剧界称为“梨园”是因为——
A习艺班当时设置在梨园殿;B习艺班周围种植着许多梨树;C唐玄宗给习艺班定的名称。
6、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为“伶官”立传,并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问“伶官”是指—— A 聪明伶俐的官员;B 宫中的戏剧演员 7、中国戏曲表演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角色归为若干行当。“旦”角是女性角色,请说出 “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
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彩旦等。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 (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 A 黄脸和白脸 B 蓝脸和绿脸 C 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 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 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C 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
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 (C) A 《窦娥怨》 B 《牡丹亭》 C 《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成。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 A 《游湖借伞》 B 《盗仙草》C 《断桥》D 《劈山救母》 (D) 13、连线题:将下列剧种和著名演员用直线连接起来 越剧 严凤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梅兰芳 黄梅戏 常香玉
14、连线题:将下列京剧流派与表演风格用直线连接起来
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15、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6、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的故事。扬子荣烈士的英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请问这部戏改编自作家曲波的哪部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
17、脸谱辨识题。说出画面上四个脸谱是哪四个戏曲人物。 18、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曲目名称。 19、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剧中人物名称。 20、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人物扮演者的名字。
第四课时 戏曲演唱比赛
学生自备伴奏带(光盘),有条件的可自己准备服装、道具。在班内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最后评出最佳演员,表扬加活动分。
Ⅷ <<安塞腰鼓>>的教案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在“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地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年轻的生命“朴实”、不做作、不招摇、不浮耀,像“高粱”一样无华而茁壮,自然健康;这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奔腾踊跃于“黄土高原上”,古老的沟壑纵横的土地,承载着这样年轻热烈完美的生命,“安塞腰鼓”给予他们宣泄的方式。
充溢着生命力量的“后生”们,“神情沉稳而安静”,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果然,他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生命的热情一旦被释放出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得住力量的喷涌。来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人已经不是概念上的“人”,而成了单纯的生命的载体、力量的载体,只有宣泄宣泄再宣泄,喷射喷射再喷射,人与生命合一与力量合一。“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些旋转的生命喷涌出的火热的力量灼热了周围的一切。生命如雷霆万钧,如山崩地裂压顶而来,使一切都变得渺小,天地间只有生命的能量呼啸不已,“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这样的生命,这样的力量,又有谁想束缚,又有谁能羁绊呢?生命化成“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伟大、雄浑、激昂、粗犷,也许有点狂野甚至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但它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力量更可贵、更激动人心、更让人叹为观止呢?——“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他们的动作不会像舞台上的舞蹈那么精致整齐富有韵律,但是他们的力量却扑面而来,“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不能相信人“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面对这样的生命、这样的力量,人们会怎样呢?——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生命太赤裸裸、太霸道、太蛮横,但是它会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作者把这样生命的宣泄、力量的喷发赋予了“黄土高原”“安塞腰鼓”,是有其深刻含义的。“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相比作者对黄土高原的赞美,对水乡江南,却觉得“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然后再次感慨“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作者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的人“朴实”“沉稳”“安静”,他们还保存着生命的“元气”,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多水的江南,已经流逝了许多许多,改变了许多许多。
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二、问题研究
1.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2.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围绕这一话题,可以作相应的问题探讨。
练习说明
一、这篇文章运用大量短句,来营造激越的气氛。反复朗读全文,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出文章的气势。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特点。朗读时要注意文章中排比(句与句、段与段),要感情激昂。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和洞察力。
1.“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2.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3.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4.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三、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的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一些语言知识,并能运用。可以先给学生讲一讲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例句。
教学建议
一、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不要过分要求学生,主要指导他们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即可。
二、作者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并不是对江南和西北作一个评判。江南有江南的风格,西北有西北的特点。在这里不要作无谓的争论。
三、有条件的话,运用有关安塞腰鼓的视觉材料进行辅助教学,以使学生加深认识。
四、有兴趣的话,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扩展学习。历史可以从周朝开始西北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来引申到现实;现实可以和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做各方面的比较。从这两方面指导学生探讨一下黄土高原的希望与复生。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我读刘成章》(刘锡庆)
和成章从未谋面,只有不多的书信往来。作品倒是读过一些。他是很“大器”的。其笔下的“散文”本身确有大气象、大境界——像是苍苍茫茫的黄土高原;像是旋风、骤雨般的安塞腰鼓!这里,我来略“读”其人其文。
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他后来曾说:一个人的“突出才华”到底在哪儿?常常连自己都认识不清。没法子,只好多“尝试”几种艺术形式(尝试的过程就是认识和发现的过程),才能最后摸清自己艺术“细胞”之所在。他在“尝试”了上述多种艺术形式之后说:“看来,我更适宜于搞散文创作。”“不过,我从前写诗、写歌词、写剧本的功夫,也没有白费,它们在散文中全都派上了用场。”这话是真的。他后写的“散文”的确是从他原先的诗、词、戏的精神沃野上茂腾腾地“再生”起来的——不是外在表象的“照搬”,而是内在神髓的“化用”。它给他所写的“散文”带来了一股生机和新意!
他写得最多、最好的一类散文是所谓“风情——神韵散文”。最早发表的《转九曲》,虽鼓舞、激励过他,使其跨出了“中年变法”的关键一步;但回头去看它不无遗憾:这不仅指其中一些“人物”(如叶叶、大背头、巧媳妇等)有“编织”痕迹,似有意为之;而且篇末点睛处还让人读出了“杨朔味儿”,落入窠臼,说明它在艺术上还未能全然自立。照我自忖:他在1985年(被文艺界称为“观念年”)大开悟性,艺术感觉陡然开窍,《老黄风记》《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等已颇见精彩。你瞧《老黄风记》,写得多棒!它还在山那边呢(少说也有十来里吧),还没刮过来,可它的“威势”却已让人感到了。它一来,你再瞅吧:“大片大片的庄稼,倒伏于地。飞鸟撞死在山岩上。鸡飞狗跳墙。”天呢?成吨成吨的土和沙,扬得四处都是。天空登时晦暗起来,太阳“变得就像泡在浑黄河水里的一只破盆儿”。人呢?“像被一只巨手搡着,站不住,走不稳,身不由己,五脏六腑都被摇乱,像鸡蛋乱了黄儿。”陕北刮的这“老黄风”——又叫“黑小子风”“儿马风”“叫驴风”——这特有的“雄性之风”,真让“章娃”这支笔给写“绝”了!写“风”当然也是为了写“人”,写人的“精神”。当老黄风肆虐横行、狂奔乱跑、不可一世时,你再看那些汉子、婆姨们,他们却是那么镇定自若、处变不惊、谈笑风生!这才是内外相符、表里相映的真正的“陕北魂魄”!看罢此文当知:陕北这方宝地,其“自然环境”是雄浑刚健、野性大气的;其“人文精神”更是乐观幽默、豪气勃发的。此文的结尾:“它不像沤烂了的红袖章吗?”真可谓“神来之笔”矣!《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写最古老的陕北小城,在而今却现出最现代的一道靓丽风景。写“地域风情”而能点染出“时代特色”,此文可谓著例。这之后,1986年的《安塞腰鼓》使他此类散文又跃上一个新高度。《安塞腰鼓》的气魄是震撼人的。如果说贾平凹的《秦腔》是他从“秦腔”里发现并写出了秦人的精神“表征”的话,那么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即是他从“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中发现并攫出了陕北人的元气和神魂!《安塞腰鼓》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这之后,他在1988年所写的《山峁》一文把这种诗性笔墨又推进一步——它简直就是一首意韵优美的散文诗。《山峁》在颂赞陕北地貌、风情的同时,把山川和人物,传说和现实有机地统一并结合了起来。读罢《山峁》掩卷而思,恍然有悟:原来山峁的高大奇伟,恰在于它是一颗质朴而高贵的灵魂所幻化!1994年他又写出了堪称此类散文压卷之作的《扛椽树》,使这种“风情——神韵散文”在当代散文史上领异标新、大放光芒。这篇作品的气魄之大、境界之高,依我的陋见确系前无古人!“扛椽树”,实为一种陕北柳。但柳而不媚,蓬勃向上,每根枝条皆可做椽,每棵树可砍六七十根,“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是一片森林!显然,这是瘠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刘成章发现了“扛椽树”,同时也就发现了自己。他写这柳孤寂地等待了千万年,“太平洋水深万丈,不及此柳等我情!”及至相见,作者以大泼墨、大写意的笔法,自由挥洒,淋漓酣畅,尽情尽兴。《扛椽树》的精神解放度、心灵自由度、文笔洒脱度都是一流的。
“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不仅《老黄风记》《安塞腰鼓》《山峁》和《扛椽树》等是真正的“艺术散文”,令人读之难忘;即或像《米脂赋》《陕北剪纸》《望秦俑》和《黄土写意》等随心走笔的短章散作,在艺术上亦可聊备一格。我想,只此陕北“风情——神韵散文”的大获成功,“章娃”即可无悔无怨矣!
更何况他还写有一些袒露自我的抒情散文。不过,这类作品数量并不算多,影响也不如上述那类作品大。其中《老虎鞋》写得最早,是写自己刚刚出生在过“满月”时第一次穿上“老虎鞋”的故事。叙述“主体”当时是那样地小,故事纯系后来“听说”且在“转述”时费尽心力,但读起来仍感到虚而不实;“同妈妈”(刘志丹的夫人同桂荣)的特意突出,对“我”的主体地位也是一种削弱。比较起来继后的《压轿》就好得多了:它写的是“我”六七岁时的一段旧事——因跟着改嫁的母亲到了新家而失去了作为男孩“压轿”的权利。在情绪遭压抑、心灵受伤害的痛苦关口,一个比“我”大十岁名叫秦娟的姑娘许下愿来:她结婚时保证请“我”去压轿。其后果然如约,救治了“我”的一桩心病。《压轿》在“文体”上无可挑剔——还可以包括《老虎鞋》《我们像珠珠蛋蛋的时候》等,它们都带有某种“自传性”和“儿童性”(适宜儿童、少年阅读),我看这些记写“童年旧事”的篇什不妨以“自传散文”视之。再拓宽一点说,我觉得《三只雏鸟》似亦可算在里面:它写他的三个孩子,是“俯视”,骨肉亲情,尽在其中。再拓宽点说,《在古老的土地上》似亦可包容在内。它是写“我”和“母亲”生死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的,用“仰视”,实乃一篇动情的“母亲颂”!上述这些散文,再算上《草色呐喊连绵的鲜碧》《我似云雾山峰》《火葫芦》《洗衣的感觉》《域外亲情》等,在表现深层而真实的“自我”方面——从艺术上看,实在是并不那么“到位”的。他倒是有一些很深刻的认识,如他曾说:(写散文应)“勿忘我”;“哪章得‘我’哪章新”!从写出独属于“我”的东西(比如那些陕北“风情——神韵散文”)这一点说,他是做到了;从强化“自我”意识、表现“主体”深层人性这一点说,他却又做得并不很够。这有些奇怪。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怕有两点:一是其思想深处恐存有“大我”和“小我”的矛盾(像他这样受“十七年”教育出来的人大多如此),其往往对“小我”取回避、淡化态度;二是他自己的身世、经历及其心理都较复杂,有一些还颇为“难说”。其实,这都不是问题。如能以“说真话”“写真相”的勇气捅开那层窗户纸的话,他那独特的“自我”心灵反而更能深刻地映照这时代的现实生活,它反倒可能是卓尔不群的。天赐良机,莫失莫弃!
他当然也还有一些别的散文,有的还很精彩,如《记小猫》《野物启示》《壶口瀑布》《去看好婆姨》等,这里就无须多说了。
Ⅸ 安塞腰鼓的教案
主旨来:1、表现安塞人躯体里自涌动着强劲的生命力量,表现他们骨子里充满着对新生活强烈渴望和追求。
2、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3、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4、歌颂扬刚之美。
5、表现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痛快表现。
结构:场面美——声音美——后生美——舞姿美
第20段中“多水....玻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整段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江南的柔媚风格,通过对比,衬托出安塞腰鼓承载着粗圹的生命力量。
第30段中“鸡啼”,突出鼓声停止后的寂静。